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是什麼?玉壺又是什麼?

作者:由 天空之城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6-02

說起王昌齡,可是唐朝非常了不起的詩人,他有許多頭銜,有人稱之為

“詩家夫子”

,夫子是對年長而有學問的人的尊稱,相當於老師,就是說他的詩寫的非常好,稱得上所有詩人的老師,自然有誇張成分,但也能證明王昌齡在詩歌方面的造詣之高;又因擅長作七絕,被人稱為

“七絕聖手”

,有唐一朝,七絕詩執牛耳者;他也是盛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和高適、岑參、王之渙齊名,合稱

“四大邊塞詩人”

,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讓他成名,流傳千古。

在官場上,他也頗有名聲,自開元十五年,30歲的王昌齡進士及第,他正式踏上仕途,因有文才,他的官運雖不亨通,倒也十分順遂,因做過江寧丞,世稱“王江寧”。可順遂的官路並不長遠,開元二十六年,41歲的王昌齡因事獲罪,被貶嶺南,自此開始了他的被貶生涯,直到安史之亂爆發,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除了前面提到那首《出塞》,王昌齡還有一首詩也非常有名,其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一句,以冰心和玉壺作比,訴說著自己高潔純淨之的情懷,一千多年來,被人反覆吟詠,餘味無窮。但每次讀這首詩,我們都不免要問,冰心和玉壺,到底是指的什麼?

離別之情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今江蘇鎮江,唐朝時登臨此樓,可以鳥瞰長江,遙望江北,風光無限美。辛漸,史料並無詳細記載,只知他是王昌齡的好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據劉永濟先生《唐人絕句精華》所注:

“此王昌齡自龍標貶所歸吳,次晨於芙蓉樓餞別辛漸之作”。

《芙蓉樓送辛漸》是組詩,共2首,第二首是寫離別前夕,王昌齡在芙蓉樓擺下離別宴,為好友送行,這一首則是第二天清晨,兩人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詩意很簡單,首句“寒雨連江夜入吳”,一夜寒雨,增添了蕭瑟之意,煙雨悽迷,籠罩著天地,彷彿織成了一張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邊際的愁網,與離別的黯然氣氛非常相襯。一個“連”字,寫出了雨勢之大,這場雨帶來的寒意,也浸透了兩個離別之人的內心。

而這“寒雨連江夜入吳”帶來的大片煙雨,使得水天相連,在芙蓉樓上眺望長江,好一幅茫茫的長江煙雨圖,襯托出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但畢竟與好友告別,從此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詩人內心的惆悵和孤獨,恰巧被“孤”字體現出來了。明寫楚山孤,實寫人的內心孤獨,不得不說王昌齡實在高明!

將離未離之際,王昌齡對辛漸說出了這句千古名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你此次回到洛陽,如果遇到親友打聽我的情況,請告訴他們:從清澈無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瑩純潔的冰心——

就像我的心一樣,從未受到世俗的玷汙

冰心和玉壺

王昌齡為什麼在送給洛陽親友的口信中,特意提到冰心和玉壺?因為,這不是一句單純的平安家信,而是要向世人表明,自己內心堅守的信念。據《唐才子傳》記載,王昌齡被貶生涯的開端,是因為不拘小節,得罪了朝廷權貴,因而受到誹謗,他先被貶到嶺南,歸來後任江寧丞,不久後再次被貶到更偏遠的龍標,接連被貶,而且一次比一次偏遠,雖然沒有明確記載細節,但也可以想象王昌齡當時,一定處於漩渦的中心。

“奈何晚途不矜小節,謗議騰沸,兩竄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長嘆,至歸全之道,不亦痛哉。”——《唐才子傳》

處於這樣的環境中,以王昌齡個人的微弱力量,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做出改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內心的正道,保持自己冰清玉潔的情懷,保持不向權貴低頭的人格,蔑視那些奸小對自己誹謗,因此,在離別之際,他用煙雨和孤山,烘托出離別的孤寂,又用冰心和玉壺,來表明自己的高潔不屈。

所謂冰心,很好理解,就是指像潔白的冰一樣純潔的內心。玉壺則有典故,本是道家教義,指虛無之心。你看,一個人的心,既純潔,又無慾無求,這樣一個人,又何須在意他人的惡意誹謗呢?

古人作詩詞文章,常用玉壺(或冰壺)自喻,來表達自身的光明磊落,劉宋詩人鮑照作《代白頭吟》,有“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就是此意,但玉壺真正成為一個常被文人引用、比喻清廉高潔的典故,則是自開元宰相姚崇開始的,姚崇作《冰壺誡》,開篇就解釋了冰壺的含義:

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乎清也。

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

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

古人對晚輩進行教育的時候,常以“誡”來表達勸告、警示之意,如諸葛亮的《誡子書》。這篇《冰壺誡》,就是姚崇用來告誡後代,

做人的內心,要像冰壺一樣,清潔之至,內有冰清、外有玉潤,冰清玉潔,是君子應有的德操,當官更因如此。

姚崇,本就是唐朝的著名宰相,他一生秉持著“冰壺”品德,在他的主持下,唐帝國推行了一系列新政,興利除弊,為盛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武周亂唐之後,也多虧了姚崇的出謀劃策,才成功把江山奪回李氏手中,因此他又被稱為

“救時宰相”

,同時也和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

“唐朝四大賢相”

,這樣一個人,無論在執政還是人格方面,都是備受推崇的,因此他一篇《冰壺誡》,把冰壺的高潔比作君子的德行,自然也就受到後人的爭相效仿。

如王維《清如玉壺冰》雲:

“玉壺何用好,偏許素冰居”

;又如李白《贈範金卿二首》雲:

“為邦默自化,日覺冰壺清”

,都是受了姚崇的影響,後世也有許多人用“冰壺”的典故,用冰壺(玉壺)來表達光明磊落、表裡如一的品德,但都不如王昌齡這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標簽: 玉壺  王昌齡  冰壺  冰心  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