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一篇文章說清楚5種表達方式,讓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作者:由 餘老詩寫作課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1-10-30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的文章總能做到恰到好處、文采飛揚呢?

講述一件事,它能做到來龍去脈清清楚楚,娓娓道來;

評論一種社會現象,它能做到擺事實講道理,條分縷析,有理有據;

介紹一本書,它能做到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描寫一個人、描摹一道風景,它能做到繪聲繪色,如在眼前。

真可謂恰如其分,又豐富多彩,讓人有一種“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的感覺。

這其中,離不開作者對事物的敏銳洞察和細膩體悟,也離不開作者精心構思,巧妙佈局;但更為重要的是,選對了表達方式。

什麼是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是指我們說話、寫文章所採用的語言表現形式,主要有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5種。

因為有了它們,我們表情達意時,就能做到多姿多彩、異彩紛呈。

你可以把它們理解成畫畫時的五種顏色,也可以理解成音樂中的“五音”。

總之,5種表達方式能讓我們說話寫文章像繪畫或者演奏音樂一樣有滋有味。

5種表達方式,該如何正確運用?

接下來,細細說給你聽,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篇文章說清楚5種表達方式,讓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01

記敘

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別以為“記敘”太容易了,簡直手到擒來。

事實是,要把記敘用好,十分見功力。用好了,讓人看得津津有味;用得不好,則可能條理混亂,讓人墜入雲裡霧裡。

魯迅在《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有一段記敘長媽媽講故事的: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裡用功,晚間,在院子裡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長媽媽給“我”講故事,這屬於故事中的故事,怎麼講清楚?

魯迅先生至少注意以下三點:

(1)按一定順序講述,把“大小時間”分開

先前,晚間,這些都是表明時間的詞。表示大小時間的詞,必要時得分開使用。

如果寫成:

幾年前的一個晚上,一個讀書人在院子裡納涼。

缺少層次感。

改成:

幾年前,一個讀書人在古廟裡用功,晚上,在院子裡納涼。

大背景(大時間)之後,再說事件,層次感就來了。

(2)保持一定的角度、詳略和節奏

記敘時,儘量避免一直用“我”(第一人稱)這樣的記敘角度,會顯得很稚嫩,很單調。

想一想小學生作文“我今天……我很……”會被老師批評,就明白了。

改掉單純使用“我……”這樣的記敘習慣,會讓你的文筆上一個臺階。

什麼樣的記敘視角才是全能的?

請看:

“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

如果我們把主角補出來,你會發現:

答應著,這是講讀書人。向他一笑,隱去了,這是講美女蛇。

作者始終保持旁觀者的敘述角度,有人稱之為“導演視角”,這會顯得靈活多變,敘述時不受限制。

(3)注意語言要簡潔,不拖沓

記敘的語言應該做到能簡則簡,能省則省,乾乾淨淨。

上文《從百草園到三三味書屋》中的這一句“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

細細咀嚼可知,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如果寫成“他很高興,手舞足蹈;後來,來了個和尚,和他聊天,看出來他被妖怪蠱惑了,識破了機關。”就顯得囉嗦,而且不夠真實。

一篇文章說清楚5種表達方式,讓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02

描寫

無描寫不生動,無描寫不形象,無描寫不精彩。

什麼是描寫?

用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生動形象的文字語言把表述物件的狀態,生動、具體地描繪出來,給人以栩栩如生、身臨其境之感。

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大家都愛用描寫。寫小說,寫散文,寫劇本,甚至寫報告都會用上描寫,如

七寶樓臺

,如國色天香,描寫能讓人如痴如醉。

描寫,如何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妙筆生花?

看下面這一段:

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鄭屠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口裡只叫:“打得好!”魯達罵道:“ 直娘賊!還敢應口!”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 稜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施耐庵《水滸傳》

施耐庵如果只說,這

魯提轄

(魯達)打得好,打得妙,讀者腦海裡激不起半點浪花,也沒法感受到魯提轄的拳頭究竟有多厲害。

作者巧妙地從味覺角度寫出了鎮關西被打歪鼻子,打出鼻血之後,逼真的感受,鹹、酸、辣,既有無可名狀的痛楚,又有血肉模糊的悽慘;

打了眉梢之後,又從視覺角度,生動再現了鎮關西眼冒金星,以至於出現幻覺一般的慘烈,紅、黑、紫色彷彿從眼裡迸出來,實在可怕!

這樣的描寫,從被打者的感官角度,生動逼真顯現出打得著實厲害,從而寫出魯提轄拳頭威猛。至於他怎麼出拳的,拳頭有多大,力量有多強,無需多說了。

描寫,該出手時就出手。

(1)描寫要看準時機

不要為了描寫而描寫。

咱們想清楚寫到哪裡要突出什麼,再考慮是否採用描寫。

比如上文,作者為了突出魯提轄嫉惡如仇,痛打鎮關西,此時描寫鎮關西被打的慘狀,十分必要。

但如果為了突出武藝高強,可能就沒必要了。

(2)描寫多角度、多層次

世間萬事萬物多姿多彩,且變化萬千。

描寫時,要注意多角度、多層次,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現事物姿態和樣子,也才能更有力地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

形、色、音,體、貌、神……以及人的多種感受,都可以靈活選擇,加以描寫。總之,惟妙惟肖,窮形盡相,又能達成寫作目的即可。

(3)描寫要刺激讀者的感官想象

對於讀者來說,描寫的最大好處,就是更便於感受。

冷冰冰的文字元號,能透過想象變成豐富精彩的畫面,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所以,作者描寫事物時,不僅為了達成自己的寫作目的,也要滿足讀者的感官想象。

如“歌盡桃花扇底風,舞低楊柳樓心月。”能引發我們對

歌舞宴會

現場的美好想象,這就十分愜意。

描寫,該有的時候沒有,這就乾巴巴了!

一篇文章說清楚5種表達方式,讓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03

說明

對大多數創作者來說,說明用得較少,但不等於完全用不到。

況且,上等的“說明文”也能給人賞心悅目的美感。

且看:

荔枝不耐貯藏,正如白居易說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現經研究證實,溫度保持在1℃到5℃,可貯藏三十天左右。還應進一步設法延長貯藏期,以利於長途運輸。因為荔枝不耐貯藏,古代宮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飛騎從南方遠送長安或洛陽,給人民造成許多痛苦。唐明皇為了寵幸楊貴妃,就幹過這樣的事。唐代杜牧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對這件事的嘲諷。

——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題目就挺吸引人的,正文更是文采出眾。

賈祖璋寫這類說明文,真叫人佩服!你看,就為了說明“荔枝不耐貯藏”這一個特點,

作者把白居易的話,唐明皇

李隆基

與楊貴妃的“荔枝故事”,和杜牧的詩都“請”過來了。

讀後,讀者不僅明白了荔枝的確不好貯藏,也品味到了濃厚的文化氣息和詩文味道,可謂精彩絕倫。

說明,如何做到不幹巴巴呢?

(1)多收集說明物件的資料

賈祖璋如果不積累白居易的關於荔枝的詩詞,不瞭解唐代後宮如何千方百計吃上新鮮荔枝,他怎能寫出詩文氣十足和趣味濃厚的這篇說明文呢?

這就啟發我們,平常多讀詩文,多積累資料,才不至於書到用時方恨少。

(2)能引用詩詞佳句的,絕不手軟

眾所周知,咱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經典文化博大精深,無論是吃穿住行,還是商賈傳奇、天文地理,都有著豐富的寶藏。

尤其是流傳下來的詩文,值得好好挖掘利用。

但凡寫文章,只要能恰當應用的,絕不手軟。

這樣,寫說明文也能大放異彩。

一篇文章說清楚5種表達方式,讓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04

議論

當我們需要發表對一件事的看法和觀點,該用到哪種表達方式?

對了,議論。

透過講事實、說道理等方法對人物或事情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通常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

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

哲理性

和理論深度。

怎樣議論才能有理有據,讓人心服口服?

先看一個例子:

為什麼要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呢?

因為,他們熱愛生活,能把普通平凡的日子過得津津有味;他們勇於擔當,從不推卸從不逃避責任;他們積極進取,生活給了一個酸檸檬,他們也能榨出可口的檸檬水。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滿身都會浸染陽光般的溫暖。他們會驅散你心中的失落與陰霾,會給予你重新振作的力量,會幫助你提升自己,會教會你寬容和愛。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10.27《靠近一個擁有正能的人》)

這段文章,先用一個設問句,丟擲自己的觀點,要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接著,如何讓讀者信服?

先陳述道理,從“熱愛生活”、“勇於擔當”、“積極進取”三個點,指出正能量的人會帶來什麼益處;

接著,引用《孔子家語·六本第十五》中的名言,告訴我們:

與善人相處,如同進入有香草的屋子;與不善之人相處,如同進入鹹魚鋪子。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最後,從多角度指出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能帶給自己哪些積極的變化。

從擺出道理,到引用名言佐證,再到指出好處,步步為營,令人心悅誠服接受其觀點。

想要議論有力量,要注意:

(1)觀點本身要站得住腳

強詞奪理,歪理硬掰,是行不通的。

有理走遍天下。

寫作時,遇到要闡述自己的觀點,先問問自己:我這道理靠得住麼?是真的有道理嗎?

如果自己內心這一關過不了,那就彆強行推給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擺事實講道理相結合,多維度出擊

為了讓正確的道理使人接受,也要講究方法。

有的人愛聽環環相扣的理論,有的人愛聽抓得住摸得著的事實,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那好,咱們乾脆雙管齊下,既擺事實又講道理。做到多維度出擊,讓讀者沉浸在全方位的“薰陶”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如此議論,想不成都難。

一篇文章說清楚5種表達方式,讓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05

抒情

別對抒情有誤解,以為只有“啊!祖國我愛你。”那樣才叫抒情。抒情的方式千變萬化,中國古人就發明一種“含蓄抒情”的方式。

比如: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蒹葭》

藉助秋天的景物“蒹葭”(蘆葦)、白露,營造悲涼的氣氛,抒發“伊人”遙不可及的傷悲心情。

借景抒情,要求情與景在調性上保持一致,最好相生相融,有意思吧?

也有直接抒情的,比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長恨歌》

先用比翼鳥和連理枝作比,讓讀者感受到什麼叫“兩情相悅”,什麼叫為愛痴狂,什麼叫山盟海誓。

可是,迫於現實,

唐明皇

與楊貴妃只能分開。生離死別,哪有不痛苦,不遺恨的呢?

痛苦和遺恨的情感如何表達?天長地久有時盡,原來說好的天長地久卻馬上到盡頭了;留下的是此恨綿綿,無休無止。

最後兩句,把內心深處的情感直接吐露出來,真摯而濃烈。

張愛玲在其《傾國傾城》結尾這樣寫道: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呀呀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呀——不問也罷!

以夜晚的胡琴聲烘托悲涼之意,然後來了一句痛定思痛的“不問也罷!”,這是多麼無奈的嘆息,多麼乾脆地放棄掙扎!

背後的情感,五味雜陳,令人心碎。

總結一下,打動人心的抒情,往往能做到以下幾點:

(1)在充分記敘的基礎上抒情

沒有人會被空洞的情感所感染,也沒有人願意為虛假的情意買單。

寫人,記事,描景,充分展開記敘,而後恰如其分抒情,情感才會錦上添花,打動人心。

(2)以景物映襯情感

情感看不見,也摸不著。

抒情時,藉助景物使情感得到形象化傳達,往往能事半功倍。

如李煜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如鉤的月亮,把李煜內心的苦悶和無奈“畫”了出來,情緒可見可感。

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恰如語言表達的“五色”、“五音”,細心調製,用心撥弄,每位寫作者都有機會筆墨賽丹青,文章出錦繡。

標簽: 描寫  記敘  抒情  荔枝  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