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朝鮮戰爭的前世今生(二十五)上甘嶺戰役第二階段

作者:由 大鵬人文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0-12-13

1952年10月23日夜,在美軍對坑道一籌莫展時,45師組織了一個連協同坑道里的一個連(實際兵力只有一個排左右)發起反擊,試圖奪回597。9高地的1、3號陣地,因為表面攻擊連隊連長沒有組織戰場偵察,陷入美軍的預設伏擊圈,在美軍密如暴雨般的槍彈下,全連傷亡過半。表面陣地的攻擊失敗更加深了坑道的壓力,至10月24日凌晨,堅守坑道的1個連只剩下5人。

這次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美軍佔領了陣地已經好幾天,不僅熟悉了地形,構築了工事,而且利用45師的一些工事、坑道,大大增加了志願軍反擊的困難。

10月23日,上甘嶺這個兩個高地的爭奪已經成為各方的聚焦之處,中央軍委指示志司,該地爆發的戰鬥已經上升到戰役規模,應予以重視。

朝鮮戰爭的前世今生(二十五)上甘嶺戰役第二階段

而此時上甘嶺前線的情況卻是日趨惡化,自23日起,坑道部隊平均每天有1個班的傷亡。為了補充兵員,15軍軍長秦基偉一直抽調軍部、師部機關人員向坑道增援補充,1個連、1個排甚至1個班的不斷派出,軍、師兩級機關幾乎連勤雜人員都用光了。

我個人認為這是秦基偉用兵的第二個失誤。他的這種添油戰術對於前線兵力的增加十分有限,而且這種非建制部隊到了前線,統一指揮問題、步炮協同問題、不同連隊的協同問題都是很棘手的,導致了很多不應有的傷亡。

而且仗打到這會兒,美軍在其他方向的進攻已經很弱了,完全可以抽調兵力補充兩高地方向,但秦基偉並沒有這麼做。

舉個小例子。

10月24日晚,秦基偉派出他的警衛連96人,在由連長、指導員帶領下前往597。9高地一號坑道。指導員王虜是秦基偉太行山時期的警衛員,跟隨秦基偉長達五六年,多次在戰場上冒死掩護過秦基偉。結果該連隊在透過上甘嶺山腳下的炮火封鎖區時,遭受到巨大傷亡,只有24人到達一號坑道,犧牲的人中就包括王虜。

所以說,對於這種非一線部隊而言,在對戰場地形不熟悉、不同部隊掩護生疏的狀況下上戰場,就是讓他們去送死。

不僅是志願軍,美軍也很慘。

10月25日,範弗利特飛抵美第9軍軍部,親自指揮在上甘嶺方向的戰鬥。此時主攻的美第7師在12天內投入全師9個步兵營中的8個,傷亡2000餘人(美軍自己統計,志願軍統計為自己傷亡4000,殺傷敵軍8000,含南朝鮮軍隊)。

範弗利特分析戰局後,認為此地的戰鬥模式非常像硫磺島戰役,雙方逐個陣地、坑道爭奪,遠端火力效果不佳,拼的是有生力量的殺傷,不宜再將美軍放在這裡消耗了。所以,他下令美第7師撤下休整,主攻部隊改為南朝鮮第2師,同時調南朝鮮第6師作為總預備隊並負責主攻部隊的右翼。

這個命令的意思就是,美國人的命要更值錢,拼人命的仗就交給南朝鮮人吧。命令一出,立刻激起了南朝鮮軍上下的激烈議論。但是議論歸議論,該打還得打。

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換上南朝鮮軍隊後,卻意外打破了上甘嶺坑道戰場的僵局。

南朝鮮第2師替換美軍後,以其東方人獨特的思維角度,開始了坑道攻堅戰新的階段。

對向下方傾斜的坑道,他們用迫擊炮吊射,但是發射的不是炮彈,而是毒氣彈和硫磺彈;對於難以炮擊的洞口,他們以巨石為基礎,再壘上碎石、泥土,堵得嚴絲合縫;對於周邊沒有巨石的洞口,他們鐵絲網纏繞成網堵塞;在地面尋找坑道通氣管,順著通氣管鑿眼裝藥爆破。

只一天,志願軍坑道被炸塌了近30米,4個洞口被徹底堵塞、破壞,坑道內的4連、8連傷亡合計50餘人。更嚴重的是,坑道部分塌陷,破壞了通訊系統,部分戰士被堵在截斷的坑道內,無法與後方聯絡,後方也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無糧無水,可謂絕地。

南朝鮮軍隊忙活,美軍也沒閒著。

雖然陸軍撤下去了,但是美軍的空軍卻加大了出動力度。由於已經佔領了表面陣地,坑道里又炸不著,所以他們開始炸坑道的補給線。

這個打法相當歹毒,因為坑道里最怕的不是沒糧食、沒彈藥,甚至不是毒氣彈,而是缺水。

朝鮮本來就不是乾旱地區,在表面陣地時,下雨、溪流都是水源,實在不行渴了抓把樹葉子吃也有點水分。但是在坑道里,這些通通沒有。而在運輸途中,不管是用水壺還是用水桶,只要是一炸就毀。

從22日到28日,整整7個晝夜,坑道里沒接到後方補給的任何物資,當然也包括水。

28日夜,在陣亡了22個運輸員後,運輸連指導員宋德興和兩個火線運輸員才衝過了炮火封鎖,將三袋蘿蔔和一些物資送進了一號坑道。

但是蘿蔔這東西,燒心,越吃越渴,所以坑道部隊建議送蘋果。15軍連夜向志司申請,志司短時間從當地籌集了3萬斤蘋果,運往15軍時炸沒了一批,15軍往前線運輸時炸沒了一批,運輸車輛全部被炸燬後,15軍不得不以單兵揹著布袋往坑道里運輸,最後分到每個坑道,通常只有一個。

這就是教科書中《一個蘋果》所講述的故事。

就是這麼個環境,從21日至29日,坑道部隊夜間主動出擊達158次,其中僅9次失利,其餘均獲成功,累計殲敵2000餘人,大量消耗了敵軍,並極大破壞了敵軍陣地的穩固。

仗打到這會兒,可以總結一下了。

朝鮮戰爭的前世今生(二十五)上甘嶺戰役第二階段

其實呢,上甘嶺並不是多麼重要的地方。對於中朝軍隊整個戰線而言,五聖山才是關鍵點,一旦這裡失守,整個戰線都震動。而上甘嶺,只是五聖山南麓的兩個小山頭,海拔高度不足五聖山主峰的一半兒。守住這裡,能保住3。7平方公里的土地,能為五聖山防線提供一個前出陣地,如此而已。而即使丟了這裡,其後方還要五聖山主峰至高突峴這道高大屏障,別說2個師,就是兩個軍的美軍也拿不下。

而美軍之所以要攻擊這裡,就是感覺這裡的位置不那麼重要,且位置突出,比較好打,中國軍隊應該不會死守。

早在10月22日,也就是美軍攻佔表面陣地那會兒,15軍的上司第三兵團司令王近山就告訴秦基偉,守不住可以退回五聖山,但是秦基偉的牛脾氣上來,就是不退。

美軍這邊兒也急眼了,各種新聞報道都開始關注此事,1個師的美軍和兩個師的南朝鮮軍隊,加上十幾個炮兵營和幾百架飛機的空中火力,攻擊2個小山頭久攻不克,連國會的老爺們都開始那這場戰爭說事兒了。

美軍上心,咱這邊兒高層自然也關注,中央軍委指示志司,隨時準備將“戰鬥”擴大為“戰役”規模。

所以,上甘嶺這兩個山頭已經不僅僅是土地或戰線的問題,而是面子問題。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道理都差不多,自認為是強者的一方,人可以死,彈藥可以消耗,但是國家、軍隊的面子是萬萬不能丟的。

為了緩解上甘嶺方向的壓力,15軍第44師對當面之敵發動了一系列的攻擊,從戰術上積極配合五聖山戰場。44師主要的攻擊目標是南朝鮮軍隊防守的391高地,44師用了2天的時間佔領並鞏固了391高地,使得美軍攻擊部隊右翼暴露。將戰線前推十公里,大大改善了在平康谷地的防禦態勢。

南朝鮮軍也沒閒著,在597。9高地表面陣地日夜不停搶修工事,共修築了70多個永備火力點,部署了14門無後坐力炮和65挺重機槍,構成了完整的火力配系。在一般情況下最多容納兩個連的高地上部署了整整四個連,還在高地南側的反斜面部署了兩個連,作為淺縱深的反擊力量。

宏觀態勢做完了,15軍開始籌劃反攻。

10月30日12:00,15軍以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120毫米重迫擊炮,向597。9高地實施猛烈的炮火準備。

這場炮擊是這場慘烈戰役中為數不多的技巧戰之一。

炮是這麼打的。

先是集中火力轟了4個小時,將之前南朝鮮軍隊辛苦修建的表面陣地工事轟了個粉碎。然後停下,南朝鮮軍隊以為志願軍要攻擊了,於是從地下工事中走出,修工事的修工事,扛彈藥的扛彈藥。可是等了半天,也沒見志願軍衝鋒。因為夜幕降臨,害怕志願軍在陣地前沿潛伏前進,所以他們都神經高度緊張,在各種陣地、暗堡裡守著。

上次炮擊過去1。5個小時後,又是一輪炮擊,於是陣地裡的大兵們就苦了,他們開始悄悄地繼續向地下工事轉移,途中自然免不了被炸死一批。可是更苦的是前沿暗堡裡的大兵們,他們要回去,只能走地面,可是外面天塌地陷的,出去就是找死啊,只能藏在暗堡裡,祈禱炮彈不要落在他們頭上。

這一輪打了十幾分鍾後過,炮擊又停了,南朝鮮軍隊以為,這次總算是折騰完了,中國軍隊要攻擊了。可是等了好久,既沒有衝鋒號聲也沒有打炮,於是他們開始琢磨,突然有人一拍大腿,不好,中國人正在向陣地潛伏,快出去準備作戰。於是他們紛紛鑽出地下工事,又開始到陣地裡高度戒備。

就在這時,又是一輪炮擊。。。

如此反覆,又持續了4個小時。

志願軍很明顯沒過癮,在發起總攻前,當夜22:00,15軍火箭炮團24門火箭炮進入陣地對敵縱深炮兵陣地和二梯隊集結地區實施面積壓制,幾乎完全摧毀了敵縱深炮火。這麼幾次真假延伸射擊,高地守軍的傷亡已經過半。美軍、南朝鮮軍隊在上甘嶺傷亡的70%是被志願軍炮火殺傷,這就是炮兵在戰役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這次反擊15軍共動用11個連,發起11波攻擊,至10月31日凌晨,597。9高地主峰及幾個要點陣地均已掌握在15軍手中,敵守備之南朝鮮第31團4個連,整建制覆沒。

10月31日,在範弗利特的嚴令下,南朝鮮第32團與編入美軍的衣索比亞營發動反擊,試圖奪回夜間失去的陣地。

戰鬥持續了9個半小時,15軍防守部隊創下了上甘嶺戰役中日均最高彈藥消耗量:投擲出近3萬枚手榴彈和手雷,260根爆破筒,發射30多萬發子彈,21000多發炮彈。

但是傷亡仍然十分慘重,部分連隊只剩下個位數的戰士,這還是已經補充了大量新兵的情況下。為了補充有生力量,當天,王近山調12軍31師歸15軍指揮。從1952年11月1日起,12軍的部隊開始參戰,第12軍下屬的31師91團接防597。9高地。

如果細心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們會發現,這個番號我之前是提到過的,當時我用了“傳奇”二字來形容。沒錯,這就是第五次戰役中突入敵後150公里、被截斷歸路、大膽向敵後穿插、安然返回、半道還順手抓了百餘名南朝鮮俘虜的那個91團,那會兒的團長是李長林。

此戰過後,原31師師長趙蘭田(之前也介紹過)因功升至60軍副政委,原91團團長李長林因功升至31師副師長代理師長指揮,而接替他91團團長職位的是李長生。

事實證明,優秀的團隊總會培養優秀的人才,李長生也不是一般的團長。

他接任91團團長後,正好趕上持續近一年的地面冷戰期。雖然無仗可打,李長生也沒閒著,針對當時山地陣地防禦戰,他組織全團演練“小兵群”戰法,即以排、班為單位防守山地陣地,對手榴彈落點、班組火力配合都進行了充分練習。

任何實事求是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的,上甘嶺戰鬥的特點與他們日常的演練內容完全契合。

李長生來到597。9高地後,發現這裡地形極其狹窄,最多容許兩個連的兵力展開,而防守這裡的志願軍竟然堆積了11個連,這種局面是敵軍重炮和空中炸彈的最愛。

所以,他創造性地發明了車輪戰,即一個連一個連投入戰鬥,每個連不管傷亡如何,一律只打一天,就撤到坑道里休整,連長則留下來,作為後一個連長的軍事顧問,如此類推往復。這樣,每支部隊都是以逸待勞,守完一天休息幾天,士兵作戰的積極性也很高。他的這種打法,讓他在這個陣地整整守了25天,而在此之前,沒有一支部隊能夠堅守表面陣地超過5天。

可見打仗這種東西,除了拼勇敢和毅力,還是講技巧的。

在當天防守1號陣地的過程中,陣地上僅剩下朱有光和王萬成兩人,在他兩整修工事時,敵人又蜂擁而上,先是負傷的朱有光一躍而起,衝入敵群拉響爆破筒。爆炸的硝煙還未散去,剩餘的敵人又緩步上前,王萬成毫不猶豫地抓起一根爆破筒撲向他們。隨著兩團硝煙的散去,剩下了一地敵人的屍體。

朝鮮戰爭的前世今生(二十五)上甘嶺戰役第二階段

這一幕上一輩人應該很熟悉,因為電影演過。是的,電影《英雄兒女》中主人公王成的事蹟,就部分取材於王萬成和朱有光。

按照輪戰法守了4天后,李長生髮現,南朝鮮軍隊每天的攻擊很有規律,都是8:00開始,夜幕一來就停。這種情況就表明,他們的建制應該是固定的。既然建制固定,那麼其宿營地、集結地都是固定的,要是能夠找到這個地方,在他們集結時給他們來一輪喀秋莎齊射,那就是畫美不看了。

於是,他派出偵察分隊連夜前去偵察,找到了這個集結地,在597。9高地南側的一片樹林裡。李長生隨即將南朝鮮軍隊的攻擊規律和營地位置發給了軍部。

11月5日4:30,火箭炮團24門火箭炮就按照偵察兵所報告的方位進行了齊射。南朝鮮軍隊的攻擊部隊遭到了沉重打擊,傷亡慘重,只得重新組織兵力,這天的進攻直到中午12:00才開始,15:00即結束,攻擊強度明顯減弱。

我個人認為,李長生的這一系列舉措,是597。9高地戰局的轉折點。

這裡我就不主觀分析了,因為敵人的記錄是最有說服力的。據美國方面的資料,是這樣記敘的:

10月30日,中國軍隊以3個營的兵力把598高地(597。9高地制高點)從韓軍的手裡奪了過去;11月3日,中國軍隊經過一場激戰後又佔領了珍妮·羅素山(597。9高地的另一支支脈)。此後,中國軍隊對韓軍窮追猛打,韓軍死傷人數劇增;11月5日,因為傷亡持續,範弗利特下令停止對“三角山”(整個597。9高地陣地的統稱)的進攻;攻佔狙擊嶺(537。7高地)的戰鬥持續到11月8日,這是韓軍部隊是“攤牌”以來第14次部分佔領高地。

透過以上記敘可以發現,正是李長生的輪戰政策和對有生力量的殺傷,使得美軍放棄了對597。9高地的攻擊企圖,將進攻重心轉向537。7高地。

標簽: 坑道  南朝鮮  陣地  15  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