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值得反思的歷史 ------《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

作者:由 糊塗了啊狗蛋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8-04-06

歷史學家檢討過去的錯誤,以作將來的警戒。但同時忠告讀者,保全有價值的事物。據此猜想,今後中國及需採取東西兩方的經驗。因之作歷史的人。務必將所有資料,全盤脫出。

——-題記(引《萬曆十五年》英文序譯)

黃仁宇寫的《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就是“萬曆十五年平淡無奇,明朝註定滅亡。”也就是說,在平淡無奇的一些日常生活背後,導致了一個不平凡的大帝國的滅亡,這實在是非常經典的。你彷彿看到冰山上面的一角,然後感覺到底下有一個巨大的冰山,在支撐著它,使你認清一個歷史的必然性,明朝的滅亡並不是決定在李自成打進北京城,而是決定在萬曆十五年。

我開始關注這本書是起源於電視劇《人民的民義》,這是一部反腐題材的的正劇,上映之時全民關注。而“以人民的民義”被更多人提及。萬曆十五年在中華5000年的歷史上是平淡無奇的一年,可是這一年發生的幾件事卻在暗示著大明王朝的覆滅。這與我們當下是十分的像的,正像《人民的民義》中的高育良,也許就是他為官任上的幾件簡單的事情的尺度把握問題,導致了最後的悲劇。這也在告訴我們任何小事都有可能決定成敗。“千里江提毀於蟻穴”的教訓不得不銘記。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設身處地的想。萬曆皇帝的一生是非功過,後人評說不盡相同。我看來,其實萬曆皇帝是身不由己的。面對

當時的大明王朝,可以講是內憂外患。而書中所講的人物也在歷史上多少有些名頭,例如:張居正這個大家對其褒貶不一的人物;在我看來,其實功大於過。至少他的出現震驚了大明的千百江山社稷。他的很多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救與明朝。可是他過於留戀於權利的代價導致了其死後的悲劇。正如作者的題目《世間已無張居正》值得人們對於權利的反思。著名的賢臣海瑞,抗倭名將戚繼光,哲學家李贄等,他們均來自與萬曆年間左右,在不同的崗位卻創造出了不朽的功勳。

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今天我讀過《萬曆十五年》方幡然領悟。小事對於成功的重要。因此我們要注意身邊的事情,也許就是那麼簡單的幾步,就能決定一切。“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後世不忘前世之事。

《萬曆十五年》展示著一幅封建王朝的全景圖。它就是一隻張著血盆大口的饕餮怪獸。它要吃人,它將人變成怪獸。張居正死後被吃,海瑞被吃,申時行被吃,戚繼光被吃……還有無數人都被這張沾滿鮮血,腥臭無比的大嘴吞下。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這是一個吃人的社會,這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社會。

《萬曆十五年》一書我讀了很長時間,給我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能理解;不能明白作者的意圖。章節之間沒有關聯,很不好串聯。看了很多網上的資料,也才剛剛明白,也許是我才疏學淺吧。

“中國的革命,好像一個長隧道,須要101年才可以透過。我們的生命縱長也難過99歲。以短衡長,只是我們個人對歷史的反應,不足為大歷史。將歷史的基點準後三五百年才能攝入大歷史的輪廓。《萬曆十五年》已經初步採取這種作法。所以敘事不妨細緻,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引《《萬曆十五年》和我的“大”歷史觀》章節)這段話語來自《萬曆十五年》中給我的印象很深的,正是這段話讓我思考著自己和歷史的關係,也許武則天的無字碑是我們的典範,是非功過後人評說。不可青史留名,也不應遺臭萬年。

“張居正的不在人間,使我們這個龐大的帝國失去重心步伐不穩,最終失足而墜入深淵。它正在慢慢地陷於一個“憲法危機”之中。在開始的時候這種危機還令人難於理解,隨著歲月的流逝,政事的每況愈下,才真相大白,但是恢復正常步伐的機會卻已經一去而不復返了。”(引《萬曆十五年·世間已無張居正》章節)關於張居正,我曾經讀過一點關於他的故事。那是講他年少成名的故事。而故事的最後說他最後成為和撼動明朝的一代人物。這使我十分的佩服他,但那時候可能還不太瞭解他。讀過《萬曆十五年》後我對他有了新的認識。

標簽: 萬曆  十五年  歷史  張居正  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