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作者:由 相墉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6-12-04

12。4更新。

這篇答案的評論區,是我在知乎寫書法回答這麼久所見最特別的一個評論區——我寫了一篇答案,講我認為田英章的學書思路存在怎樣的問題,然而評論者在反駁時幾乎沒有一個是針對答案中的觀點、論據以及論證方法去進行反駁的,而是在講“氣度”、“胸懷”、“包容”、“尊重”……

(有朋友對於答案中韭花帖和八大的例子存在不同看法,

@呂盈池

的回答直接質疑我這篇答案立足的根基,關於這些不同意見,我想說不論誰的看法是對的,先感謝你們能客觀理性地就事論事。)

其實在寫這篇答案之前我就知道很多朋友對田氏兄弟感情很深,正如一位朋友和我說:並不是每個愛好書法的人都能夠幸運地找到一位合適的老師,對於很多自學起步的人來說,田氏的教學影片給了他們莫大的鼓勵和幫助。

但是我沒想到的是,很多人的感情深度,已經到了“看到有人批評他就必須要反駁,不論批評得是否合理、不論批評者是為了抹黑他還是在有理有據地講一些事實”的程度。

因為某些特殊的情感,我的答案沒法讓你冷靜看待、引發正面的思考,這是我不願看到的。所以我在原答案基礎上補充一段:

田氏兄弟自己曾說“學歐不學田”,田英章也在公開場合談過自己的書法存在問題,相關影片和訪談網上都搜得到我就不貼連結了。

也就是說——“田英章的書法存在缺陷和不足”這個結論,不是我下的,也不是其他答主下的,而是田英章自己說出來的——你們支援、尊重甚至崇拜的人,自己說自己的書法存在問題,這個事實你必須要清楚。

田英章的書法並不是完美的,而是存在一定問題的——田英章自己是這樣認為的,我再次重複。

而我這篇回答的意義在於,以我在書法上有限的經驗,去談談如何理解田英章的這句話,或者說,為大家理解“為什麼田英章自己說自己的書法存在問題”,增添一種角度和思路。

最後,這篇文章講的是“田英章的學書思路存在怎樣的問題”,貼出各位古人的作品是為了說明學書的範本問題,

不是“在用其他古人和田英章的字作比較以此來貶低田英章”

,評論區自嗨的各位可以歇歇了。

————————-

原答案:

當我們放眼中國書法的歷史長河,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

是一個個巨牛無比的書法家。

作為熱愛書法的現代人,這些書家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他們是前進的方向,是奮鬥的動力。“取法乎上”、“與古為徒”、“師古不泥”……這些詞都指向一個重要的事實——在書法學習中,除了那些教你筆法、結構、審美的“生活中的老師”,古人也是你的老師。

同時,這些詞還指向另一個更重要的事實——

學習古人時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科學,決定了你在書法這條路上能走多快、走多遠、取得多高的成就。

不知大家有沒沒想過,那些站在歷史長河中的書法家們,除了“巨牛無比”,還有哪些共性?

答案有很多:天賦過人、勤奮、文學功底深厚、都和官場沾邊……

而我想說的一點是: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書家中,幾乎每個人都曾探索書法中的“極限”問題,在取得成功後,他們的作品成為了書法藝術中,某種意義上的“極限的代表”。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這是楊凝式的《韭花帖》,一眼看過去就會發現字與字之間的距離特別遠。

(《韭花帖》現存兩個版本,經

@tzy999

提醒,上圖為清·乾隆內府藏本,是為摹本;下圖為真跡,羅振玉藏本。原答案及後文舉例用的是摹本,現補充真跡圖片。感謝指正~)

練過行書的朋友都知道,對於行書作品來說,字與字之間的連貫是特別重要的,從上看到下要“貫氣”,而字與字之間的距離越近,越容易產生聯絡、達到氣息通暢,所以常規的行書作品字與字的上下距離都很近: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蘇軾《黃州寒食詩》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米芾《蜀素帖》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趙孟頫的《赤壁賦》字距比前兩者要大,但是和《韭花帖》相比,仍然只能算“常規距離”。

楊凝式的字距,在行書作品中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他探索出了“行書作品中字距的極限”,他的《韭花帖》就是極限的代表。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這是八大山人的一幅手札。

有一定書法基礎的人都記得一句話:“寫字要中鋒用筆。”這是因為在楷書和篆隸中,中鋒用筆是一個必要的技法,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筆畫都是由中鋒完成的,也就是在行筆過程中,筆尖必須在筆畫正中間。

但是到了行草書就不同了,行草書比楷、隸、篆更強調筆畫上的對比變化——粗細、方圓、曲直……變化越多效果越豐富,中鋒與側鋒也是一對重要的對比關係,所以在一般的行草書作品中側鋒的運用是很多的,為的是與中鋒形成對比,給整個字增添一重關係: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孫過庭《書譜》,箭頭所指為側鋒用筆。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黃庭堅手札,箭頭所指處,用筆為側鋒。

然後我們再看八大山人的這張: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幾乎筆筆中鋒,在面對箭頭所指的這種極易出現側鋒的轉折時,八大仍然固執地選擇中鋒用筆——“論中鋒,沒人敢跟八大比純。”

所以,八大山人探索出了“行書作品中,中鋒的極限”,他的作品就是這個極限的代表。

有勇氣去探索極限很牛,但也僅限於“很牛”——只有探索成功,才稱得上“巨牛”。

探索極限往往意味著追求極端,而一件藝術品的成立需要基本的平衡,當極端打破平衡,也就意味著你探索失敗了。所以,如果想立在懸崖邊上受萬眾矚目但又不會墜崖而亡,需要智慧和手段。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楊凝式冒著“丟失連貫性”的風險,在一幅行楷作品中把字距拉大到前無古人的程度。但同時,他又透過對字形、粗細、距離等處理,把一行字微妙地分成了不同的組,使其不致散亂零落,依然連貫(右數第三行,紅線表示楊凝式對字的分組,私以為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經典的幾行字“之一,其中奧妙值得細細品味)。

楊凝式把自己推到懸崖邊,然後又穩穩站住了。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缺失對比關係,會使書法作品變得單調,單調是行書的死敵,八大卻在寫行書時直接拋棄了中側鋒的對比;但同時,你看兩個紅箭頭,這是墨色枯溼對比;再看兩個藍箭頭,這是方向上的正斜對比;再看紅色的圈,這是強化筆畫的點、線特徵形成的節奏對比——他扔掉一種關係,同時有意識地強化好幾種關係,使自己的行書遠離單調。

八大把自己推到了懸崖邊,然後也穩穩地站住了。

前文說過:

學習古人時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科學,決定了你在書法這條路上能走多快、走多遠、取得多高的成就。

那麼面對楊凝式、八大山人這種巨牛的古人時,什麼樣的思路和方法才是清晰、科學的呢?

1、他們代表了書法某種意義上的極限,是“站在懸崖邊的人”。2、他們在探索極限時之所以不會走向極端、墜崖而亡,原因在於他們選擇了一些重要的東西去進行補充和平衡,就是這些東西保證他們能夠穩穩站在懸崖邊的,這些東西很重要。3、學習他們探索極限的精神,以及絕處逢生的智慧,在理清書法中的各種元素後,嘗試著去做一些屬於自己的突破。

接下來該輪到本文最後一位巨牛出場了: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必須既有對比變化,又很和諧統一(班級的例子又來了——就像一個班裡,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特點,又能團結在一起,這樣才好)。

然而歐陽詢,探索了書法中“統一的極限”: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從點畫方面去理解,歐陽詢把相同的筆畫儘量處理得相似,比如上圖中,三個平捺長得差不多。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橫折也是同樣道理。

歐陽詢在筆畫的處理上運用這種相似的手法使他的“點畫語言”非常統一,結合結構上的技法,《九成宮》呈現出了端莊、清麗的美,在唐朝這個崇尚法度的年代,歐陽詢透過他的執著追求讓楷書的美實現了一個層級上的飛躍。

但是,統一走向極端就是單調、平淡、機械化,為什麼歐陽詢的字沒有這些缺陷呢?因為歐陽詢在追求統一的同時,會為相似的筆畫賦予微妙的差異。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比如這兩個平捺,歐陽詢在角度、粗細、出尖長度、出尖方向上都做了微妙區分。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橫折的角度、粗細、“肩膀”的高度都有些許不同。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比如這兩個橫折:下頓方向不同、豎的傾斜角度不同,長短也不一樣。

類似的例子不勝列舉,總之,歐陽詢透過“相似”去追求極限的統一,又利用微妙的“不同”,去避免走向單調、機械、千篇一律的極端境地。

活學活用的時候到了:當我們學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時,應該有怎樣的思路和方法?

1、《九成宮》代表了書法中“統一與對比”的某種極限,歐陽詢是“站在懸崖邊的人”。2、歐陽詢在探索統一的極限時之所以不會走向極端、走向單調和機械,

原因在於他給字賦予了很多微妙的“豐富”、“對比”、“不同”

,去進行補充和平衡,就是這些東西保證他能夠穩穩站在懸崖邊的,這些東西很重要。3、學習他探索極限的精神,以及絕處逢生的智慧,在理清書法中的各種元素後,嘗試著去做一些屬於自己的突破。

接下來請欣賞田英章臨摹的九成宮: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看他對相同平捺的處理: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再看一下原帖: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看他對橫折的處理: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宮”的兩個橫折,剛才用原帖舉過例的,還記得麼: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透過他的臨摹可以看出:在學習物件——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已經極度追求統一、缺少變化的情況下,田英章繼續努力,把僅有的一點寶貴變化完全拋棄掉了。

這是田英章的創作: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看看這些相同筆畫的處理: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怎樣評價田英章的書法?

分析完田英章的作品,我們最後回頭看一眼剛才的“活學活用”:

當我們學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時,應該有怎樣的思路和方法?

九成宮代表了書法中“統一與對比”的某種極限,歐陽詢是“站在懸崖邊的人”。

歐陽詢在探索統一的極限時之所以不會走向極端、走向單調和機械,原因在於他給字賦予了很多微妙的“豐富”、“對比”、“不同”,去進行補充和平衡,就是這些東西保證他能夠穩穩站在懸崖邊,這些東西很重要。學習他探索極限的精神,以及絕處逢生的智慧,在理清書法中的各種元素後,嘗試著去做一些屬於自己的突破。

書法的長河激盪而來,流過山間又洶湧而去,其中充滿了像田英章這樣墜崖的人。

標簽: 書法  歐陽詢  田英章  極限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