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戴望舒 | 《雨巷》

作者:由 曉靈書屋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10-28

雨巷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 | 《雨巷》

《花園》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戴望舒 | 《雨巷》

《阿讓特伊的春天》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悽清,又惆悵。

戴望舒 | 《雨巷》

《靠岸休息》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戴望舒 | 《雨巷》

《花開滿樹》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戴望舒 | 《雨巷》

《塞納河大橋》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她丁香般的惆悵。

戴望舒 | 《雨巷》

《阿讓特伊附近的海濱公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 | 《雨巷》

戴望舒

(1905年3月5日-1950年2月28日),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曾用筆名信芳、江思、艾昂甫等。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翻譯家等。1913年,入杭州鹺武小學讀書;1919年,考入宗文中學;1923年秋,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秋,轉入震旦大學學習法語;1926年,與施蟄存、杜衡等人創辦《瓔珞》旬刊;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峰創辦《文學工場》;1932年,赴法國留學,先後入讀巴黎大學、里昂中法大學;1936年,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人創辦了《新詩》月刊;1941年底,因宣傳革命,被日本人逮捕入獄;1946年8月,經周煦良介紹,任暨南大學教授,教西班牙文;1947年7月,因參加教授聯誼會、支援進步學生愛國民主運動,被暨南大學解聘;1949年,在北京參加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後在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工作;1950年,因氣喘病去世,安葬於北京西山腳下的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親筆書寫的“詩人戴望舒之墓”。其詩集主要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戴望舒詩選》《戴望舒詩集》,另有譯著等數十種。

戴望舒 | 《雨巷》

《蒙索公園》

“望舒”

,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遊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後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戴望舒一生與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緣,他的初戀是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第二任夫人是楊靜,然而三位女性卻並沒有哪一位能與他相持一生,最後只留下令詩人的一生難以釋懷的愛情悲劇。

戴望舒 | 《雨巷》

《夏季罌粟田》

《雨巷》

,大約寫於1927年夏天,最初發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說月報》第十九卷第八號上。當時代理《小說月報》編輯的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反動統治者大規模逮捕、屠殺革命人民,破壞革命組織,殘酷鎮壓人民革命運動、民族解放運動的恐怖行為)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

標簽: 雨巷  戴望舒  丁香  飄過  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