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2022年9月3000元至4000元價位段手機推薦!含不太推薦榜單(9月更新)

作者:由 艾爾凡斯的鐵盔甲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9-06

前言

這兩三年比較特殊,以前一些只做高價低配的品牌,開始走向了均衡路線。以前一些走價效比路線的品牌,開始打算衝擊高階。以前一些只做高階的品牌,開始不將就,慢慢變成了Other。以前一些主打線下但價效比還可以的品牌,開始變得不思進取。

那麼這個價位都有哪些值得入手的機型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

有需要在評論區留言即可,推薦理由、不足這些都會寫明,僅供參考。

本文分為推薦榜、中間榜及不推薦榜,推薦榜是個人覺得相對值得入手的價效比機型;中間榜是個人覺得可以入手且價效比不錯,但有少許遺憾的機型;不推薦榜顧名思義,遺憾較多的機型,可以多考慮考慮。

選購注意事項可以看這裡:

艾爾凡斯的鐵盔甲:2022年8月 | 2000-3000元價位安卓手機選購指南!教你如何選購合適的手機!

推薦榜

vivo X80

效能:天璣9000+V1+(ISP)+LPDDR5+UFS3。1

顯示:三星E5基材柔性AMOLED+6。78‘’+低AOR DC調光

影像:前置32MP+後置50MP(IMX866/OIS)+12MP(IMX663)+12MP(IMX663)

續航&快充:4500mAh+80W

其他:線性馬達+雙揚聲器+紅外遙控+NFC

解鎖方式:屏下光學指紋

上榜理由:

主打影像表現的旗艦標準版,影像方面的軟硬體加持較多,同時配置比較均衡。

主攝為RGBW排列的IMX866,4:3模式下等效為1/1。56‘’,感測器規格還可以。副攝為IMX663的超廣角以及人像中焦。使用了蔡司T*鍍膜,自研V1+影像晶片,主攝有鐳射對焦。軟體方面有蔡司色彩以及蔡司濾鏡包加持。影像表現不錯,夜景的眩光控制較好,只不過暗部提亮太明顯,不是我個人喜歡的夜景模式。

天璣9000的整體表現不錯,部分情況下效能排程相對保守。

螢幕素質不錯,低亮度下支援類DC調光,色彩、亮度均勻性、通透性表現都挺好的。曲面屏的正面觀感不錯,曲率不算高,邊緣偏色在能接受的範圍內。

這次vivo在三千多元價位把線性馬達這些都配齊了,還是很少見的。

不足:

觸控取樣率較低,遊戲時操作跟手性有待提升。

點評:

小米在四千元價位走偏後,比較值得買的反而成了vivo。vivo線上下優惠較大,線上不怎麼降價,建議去線下砍價試試看。整體比較均衡,螢幕、拍照是最滿意的地方,效能其次,系統應該是整部手機最大的敗筆,有待提升。

評測文章:

艾爾凡斯的鐵盔甲:不完美的水桶機!vivo X80兩個月體驗報告

iQOO 10

效能:驍龍8+ Gen1+V1+(ISP)+LPDDR5+UFS3。1

顯示:三星E5基材柔性AMOLED+6。78‘’+低AOR DC調光+雙控壓感

影像:前置16MP+後置50MP(GN5/OIS)+13MP+12MP(IMX663)

續航&快充:4700mAh+120W

其他:雙X軸線性馬達+雙揚聲器+紅外遙控+NFC

解鎖方式:屏下光學指紋

上榜理由:

偏遊戲的機型,iQOO數字系列延續雙控壓感和雙線性馬達已經有三代了吧?這代有了驍龍8+ Gen1的加持,發熱有了改善,體驗會比iQOO 9、iQOO 8等機型更好。

螢幕素質跟vivo X80相當,不過iQOO 10是直屏,更適合遊戲操作使用,觸控取樣率也有所提升,還支援雙控壓感。加上驍龍8+ Gen1的效能表現,遊戲效能和遊戲體驗應該都穩了。

自研V1+加持下,主攝表現有了些許提升,特別是夜景表現。副攝的人像中焦跟vivo X80一樣是索尼IMX663。

雙X軸馬達的振感更好,不玩遊戲的情況下,打字都能有更好的體驗。其他該有的iQOO 10都沒有缺席,還挺好的。支援120W雙電芯,完整充滿耗時基本上在20分鐘內。

不足:

略重了一點點,超過200g。

點評:

iQOO數字標準版的產品力表現一直很不錯,但每次都被Soc拖了後腿,這次有驍龍8+加持,應該穩了。跟vivo X80不同的是iQOO 10偏遊戲,兼顧了一些影像表現。vivo X80側重點基本上都在影像方面,喜歡玩遊戲的話,iQOO 10會更合適。

小米12S

效能:驍龍8+ Gen1+LPDDR5+UFS3。1

顯示:華星柔性OLED+6。28‘’+12bit+GG7

影像:前置32MP+後置50MP(IMX707/OIS)+13MP+5MP

續航&快充:4500mAh+67W(有線)+50W(無線)

其他:X軸線性馬達+對稱雙揚聲器+紅外遙控+NFC

解鎖方式:屏下光學指紋帶心率檢測

上榜理由:

小尺寸機型,寬度只有69。9mm,長度只有152。7mm,螢幕尺寸只有6。28英寸,單手握持手感比這個價位的大部分機型都要好一些。因為螢幕尺寸關係,觀感比較細膩,色彩表現不錯。

升級到驍龍8+ Gen1後,日常體驗比小米12好了很多,用起來更舒服了。

主攝從1/1。56‘’的索尼IMX766升級到1/1。28‘’的索尼IMX707,算是一個比較大的提升,加上徠卡畫質加持,色彩、白平衡較以往有些許不同,還挺好看的。副攝還是13MP超廣角加5MP長焦微距,沒有升級。

還是熟悉的4500mAh電池加67W有線和50W無線充電,但續航比小米12有了1小時左右的提升。

使用哈曼卡頓調音的對稱雙揚聲器,聽感還可以,其他配置也都線上。

不足:

低亮度類DC調光和120Hz重新整理率無法同開,側看稍微有點偏黃。

點評:

它的前代不是很推薦,但升級了Soc後的小米12S是可以買的。發熱溫和後,日常使用流暢度提升,遊戲幀率表現也穩了很多。功耗降低後,原先較差的續航有了些許改善,起碼夠用了些。

主攝從中端萬金油升級到尺寸較大的IMX707,弱光下的表現更給力了,畫質也有些許提升。

追求小尺寸的話,小米12S是個不錯的選擇。

realme GT2 大師探索版

效能:驍龍8+ Gen1+X7獨顯+LPDDR5X+UFS3。1

顯示:京東方藍鑽排列+窄邊框+10bit+6。7‘’

影像:前置16MP+後置50MP(IMX766/OIS)+50MP(KN1/150°)+2MP

續航&快充:5000mAh+100W

其他:X軸線性馬達+雙揚聲器+NFC+隱藏式壓感肩鍵

解鎖方式:屏下光學指紋帶心率檢測

上榜理由:

realme新發布沒多久的機型,Soc是高通旗艦驍龍8+ Gen1,在這個價位用這顆Soc也算是挺正常的,效能表現很穩。螢幕應該是它的另一大賣點,主要是頂、側和底邊框都很窄,正面觀感很不錯。供應商是京東方,藍鑽排列,低亮度支援類DC調光,色彩、觀感都沒有太大問題。

主攝還是熟悉的索尼IMX766,綠廠不知道是不是批發太多了,打磨算是相對成熟吧,畢竟從realme到OPPO再到一加,無論高階低端,都有機型在用索尼IMX766。副攝是50MP的三星JN1,也是目前綠廠 用得比較多的一顆魚眼超廣角,素質尚可。最後一顆是2MP的微距,沒有人像中焦比較遺憾。

使用了隱藏式的壓感肩鍵,橫屏玩遊戲時的體驗還不錯。

電池容量很大,5000mAh,加上100W的快充,厚度能夠做到8。17mm(玻璃板),著實是不容易。

不足:

沒有紅外遙控,綠廠都不愛給個紅外嗎?

點評:

作為新發布的機型,它的配置表現其實還可以的,邊框比較經驗。效能、螢幕素質、影像表現都中規中矩,電池容量比較大,快充也很給力,算是比較值得入手的機型。

中間榜

小米12 Pro 天璣版

效能:天璣9000++LPDDR5+UFS3。1

顯示:2K+微稜鏡+LTPO2。0+三星E5柔性AMOLED+6。73‘’+GG7

影像:前置32MP+後置50MP(IMX707/OIS)+13MP+5MP

續航&快充:5160mAh+67W

其他:X軸線性馬達+對稱雙揚聲器+紅外遙控+NFC

解鎖方式:超薄屏下光學指紋帶心率檢測

上榜理由:

作為效能爆改款,小米12 Pro 天璣版用上了小米12S Ultra同款的葉脈冷泵散熱,加上效能表現不錯的天璣9000+,遊戲效能表現很不錯,適合對效能要求較高的使用者。

螢幕跟小米12 Pro等機型一樣,是微稜鏡和LTPO2。0加持的三星E5柔性屏,解析度高,觀感細膩。

主攝是IMX707,可惜沒有徠卡加持,副攝也沒有JN1等,只有主攝的素質很高。

電池容量很大,但快充功率只有67W,而且不支援無線充電。解鎖倒是跟小米12 Pro一樣,使用了超薄屏下,沒有用超短焦,還可以。

其他基本持平小米12系列的其他機型。

不足:

可能葉脈冷泵散熱的價格太高嗎?快充功率不給力,沒有無線充電,副攝沒有提升素質。跟Pro版比起來,除了效能、主攝和尺寸,幾乎搭不上邊。

點評:

作為效能爆改款來看的話,它的主攝、電池容量、外圍配置都還可以,售價也相對合理的。只不過跟12 Pro、12S Pro比起來,影像、充電配置都略顯寒磣。

紅米K50至尊版

效能:驍龍8+ Gen1+LPDDR5+UFS3。1

顯示:華星/天馬柔性OLED+1。5K+1920Hz PWM調光+6。67‘’

影像:前置20MP+後置108MP(HM6/OIS)+8MP+2MP

續航&快充:5000mAh+120W

其他:線性馬達+雙揚聲器+紅外+NFC

解鎖方式:屏下光學指紋帶心率檢測

上榜理由:

如果說紅米K50、紅米K50 Pro是螢幕極致之作,那麼紅米K50至尊版應該是偏效能的中庸之作。為什麼這麼說呢?紅米K50以及K50 Pro上的天璣Soc,效能表現已經很強勁,而紅米K50至尊版在此表現上花大價錢提升Soc效能,使用者能直觀感受到嗎?我想並不能。

螢幕從3200x1440的傳統2K,降到了2712x1220的1。5K,等效PPi也從400出頭降到350左右,細膩度打折。螢幕供應商從三星更換成了華星和天馬兩家,相當於螢幕素質還需要抽個獎。這款螢幕好的是支援高頻PWM調光,使用起來比較舒服,1。5K比1080P細膩度好些許。

主攝從K50 Pro的1/1。52‘’英寸三星HM2更換成了1/1。67‘’的三星HM6,沒升級,反而降級了。

快充組合、外圍配置持平紅米K50 Pro,不過快充很難提升,這個倒是能理解。外圍配置也是基本看齊。

中框還是塑膠材質的,而且螢幕支架比K50更明顯,材質及正面觀感來說,沒有比K50強太多,跟前輩K30S至尊紀念版比起來,相去甚遠。

不足:

上面說了。

點評:

這個價位可以買,但仍有些許小遺憾,畢竟“無2K,不旗艦”。升級一下Soc,螢幕、主攝都降級,這個捨棄值得嗎?螢幕和主攝來帶的降級體驗會比Soc帶來的效能升級更直觀。

一加Ace Pro

效能:驍龍8+ Gen1+LPDDR5X+UFS3。1

顯示:京東方藍鑽排列+窄邊框+10bit+6。7‘’

影像:前置16MP+後置50MP(IMX766/OIS)+8MP+2MP

續航&快充:4800mAh+150W

其他:X軸線性馬達+雙揚聲器+NFC

解鎖方式:屏下光學指紋

上榜理由:

可以看得出來,一加Ace Pro的大體配置跟realme GT2 大師探索版是差不多的,都是藍鑽排列的京東方OLED,都是1。48mm的窄邊框,都是驍龍8+ Gen1,都是50MP的索尼IMX766。

一加Ace Pro的散熱面積更大,遊戲表現會相對較穩一些。

只可惜,副攝從50MP的JN1降到了8MP,2MP的微距倒是還在。realme支援低亮度類DC調光,一加則不支援。realme GT2 大師探索版是金屬中框,而一加是塑膠中框。

好在快充功率從100W提升到了150W,當然,厚度更厚,重量也更重了。

不足:

一加確實不將就,差不多四千塊用塑膠中框。

點評:

能買,只不過塑膠中框,和8MP的湊數,要說跟紅米K50至尊版比,那是難兄難弟了。

小米11 Ultra

效能:驍龍888+LPDDR5+UFS3。1

顯示:2K+三星E4柔性AMOLED+6。81‘’+GG7

影像:前置20MP+後置50MP(GN2/OIS)+48MP(索尼IMX586)+48MP(索尼IMX586)

續航&快充:5000mAh+67W(有線)+50W(無線)

其他:X軸線性馬達+雙揚聲器+紅外遙控+NFC+IP68

解鎖方式:超薄屏下光學指紋帶心率檢測

上榜理由:

螢幕素質高,三星E4基材柔性AMOLED,低亮度下支援類DC調光,觀感感覺比小米12系列更舒服。還有陶瓷後蓋和IP68防水,這兩個妥妥的旗艦標配。

主攝是1/1。12‘’大底的三星GN2,還有兩顆IMX586副攝,影像規格很高,實際表現很不錯。

電池容量比較大,5000mAh帶2K+120Hz輕度使用沒太大問題。67W有線和50W無線的功率也夠用。

大尺寸X軸馬達,1016+1216P的哈曼卡頓調音雙揚聲器,振感、聽感都很好。

不足:

會有燒WIFI和燒主機板的風險,燒了可以換機,怕資料丟失的慎選。

點評:

驍龍888是一大敗筆,而會燒WIFI和主機板優勢另一大敗筆,價格降得比較低,但其中需要承擔的風險會比驍龍8+ Gen1更高。

不推薦榜

OPPO Reno 8 Pro+

效能:天璣8100-MAX+LPDDR5+UFS3。1

顯示:京東方藍鑽排列+窄邊框+10bit+6。7‘’

影像:前置32MP(AF)+後置50MP(IMX766/OIS)+8MP+2MP

續航&快充:4500mAh+80W

其他:X軸線性馬達+雙揚聲器+NFC

解鎖方式:屏下光學指紋

上榜理由:

前攝規格很好,後置主攝也不錯,還有馬里亞納自研NPU加持。

但是,三千五百元價位,用著天璣8100-MAX,後置兩顆湊數,這配置著實有些許寒磣了。可能是馬里亞納成本太高了嗎?這個價位,確實有很多選擇,Reno 8 Pro+不怎麼香。

標簽: 快充  Pro  主攝  驍龍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