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不少企業對“嚴厲”兩個字,有著迷之誤解。

作者:由 行政後勤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3-01-02

不少企業對“嚴厲”兩個字,有著迷之誤解。

不少企業對“嚴厲”兩個字,有著迷之誤解。

比如,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網路上就會出現《老闆不狠,員工不強》或類似《對員工寬容的公司都死掉了》這樣的文章。把公司倒閉,解讀並歸咎於福利太好、加班不夠,甚至把上司所有挑剔,都解讀為恨鐵不成鋼。

開倒一家公司的原因有千千萬啊!

從商業模式、行業趨勢、產品形態到組織結構等,任意一環踏空,都可能滿盤皆輸。

如果一家企業由於多給員工些福利而掛了,只能說明,它本來就沒打算活下來

打著“對你嚴苛的才是好老闆”大旗的文章,往往會把華為的狼性搬出來作為有力佐證。

有一則突顯任正非暴脾氣的故事,更是被無數次引用。

到了會議室,任正非拿起幾個副總裁準備的稿子,看了沒兩行,就“啪”的一聲扔到地上:“你們都寫了些什麼玩意兒!”於是罵了足有半個小時,總裁辦主任嚴慧敏當場就哭了。

咳,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

第一,嚴苛本意指的是目標導向,杜絕藉口

。真要有掌門人憑著摔稿子+罵人半小時躋身世界500強,不知道多少人搶著把辦公室砸得稀巴爛。

第二,這種單一歸因,都是片面的說法

。你看別人成功了,潛移默化覺得他做啥都對。

第三,你學到了華為的狠,卻給不了華為的錢。

根據資料,華為17萬員工的平均薪資是63萬。2016年,華為拿出941。79億元給員工發工資,當時就把無數人驚出雙下巴。另外,任正非堅持不上市,他把股份分享給員工,自己卻只有1。4%的股權。

一位在華為的前同事說,華為雖然加班多,但加班費給得挺大氣。你再想想,有多少家公司願意付加班費的?能調休就很不錯了。

狼性沒學好,搞成哈士奇。

好的公司,必然懂得尊重員工,而尊重員工的第一步,就是與之價值匹配的薪酬。

一邊996或讓人長期加班、振臂高呼號召全員拼命,一邊不加薪、不升職、壓縮福利,拜託,這叫畫大餅瞎忽悠好嗎?

不少企業對“嚴厲”兩個字,有著迷之誤解。

不少企業對“嚴厲”兩個字,有著迷之誤解。

許多老闆把核心競爭力掛在嘴邊,常認為辦事不利是由於員工效率不行,卻依然繞不過一個誤區:

延長上班時間,對提升效率沒半點兒幫助。

前兩週,隔壁專案組趕進度,1周內要出個可用Demo。這麼緊迫的局面下,一位專案經理先花了整整兩天時間開了5,6次會,每次都拉上一大票人開個幾小時。

第三天,突然說A沒準備好、B框架不可行、C需要細化,弄得有人當場拍桌子:浪費大家那麼多時間,現在說啥都不行?

整個專案搖擺失控、頻頻返工。上線前一天,開發做到凌晨4點多才填好坑。

結果,

他們領導表示很滿意,只笑嘻嘻地說了三個字“辛苦了”。

我去,把“加班”二字高亮置頂,以後誰還想真正解決問題?

不少企業對“嚴厲”兩個字,有著迷之誤解。

今天看績效不行,大手一揮全員加班,看似暫時趕上了進度,本質上不過是用工作量來彌補效率不足。你還沾沾自喜地想,還是加班好使啊。

可實際上,人的狀態是隨著時間增加而遞減的,一開始花3小時能做的事,到後來,沒準5小時都搞不定。

真正該重視的,是制度和過程中的無謂消耗。

反之,劣幣驅逐良幣,混亂的管理制度,生生把優秀的員工拖垮。於是,

對工作的熱情日趨冷卻,對公司的期待褪成失望

不少企業對“嚴厲”兩個字,有著迷之誤解。

我最近發現一個其貌不揚的中年男人蠻有意思,就是高雄市市長韓國瑜。

韓國瑜曾在臺北農產品公司任總經理,2016年,公司發放員工超過8400萬臺幣的端午及中秋獎金。

有人公開質疑,認為該公司有公益性,用盈餘發獎金非常不妥。

他立馬回說,盈餘增加是“開源節流得宜”。自己都付完該付的錢後,才發放獎金,而公司賺錢,必須要分給辛苦的員工,“

不分,over my dead body(除非我死),我一定要分!

他的員工死心塌地,他的企業在全臺經濟蕭條的大環境下,營收持續增長。

不少企業對“嚴厲”兩個字,有著迷之誤解。

我很認同雷軍那句話:

花點時間找合夥人吧,僱傭時代已經是過去時

什麼叫好公司?

一是收入,二是成就,三是期許。你的同事們都是一群專業的人,你在公司能力與收入不斷成長,未來可期,才能手裡有勁,眼裡有光。

這叫合作關係

什麼叫爛公司?

發著5K的工資,要求5W、10W的業績,生怕員工過得太好,本能想從員工身上多撈些。

這叫僱傭關係

通用電氣董事長傑克·韋爾奇有一句顛覆常理的話,他說:

員工工資最高的時候,企業成本最低

我從來不相信,苛待員工的公司能有多大的成就。老闆讓員工吃虧,員工就讓客戶吃虧,客戶就讓老闆吃虧。

兜了一圈,惡性迴圈的苦果,最終還得自己買單。

- The End -

標簽: 員工  華為  加班  公司  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