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愛與自由》讀後感

作者:由 記住自己的足跡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1-01-31

最近,閒暇之餘讀完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讀完之後唯有一種感覺就是相見恨晚。這本書使我知道了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愛,並且告訴了我很多種愛的方式。並且使我明白,在孩童一系列行為的背後所折射出的孩童心理,閱讀的過程中有好很多次感覺到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現在,我瞭解到掌握好孩童心理是一項多麼重要的心理研究,可以教會我們如何將自己的愛有效的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如何健康的愛自己的孩子。我也簡單的談一下自己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的一些感想。

第一點,關於愛。愛,這樣一個簡單的漢字,飽含的各種意思卻豐富多彩,並不簡單。愛具有很寬泛的含義,內容包羅永珍,方式數不盡數,我們重點關注父母之愛,父母的無私的愛。提及父母的愛,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安全感、溫暖、慈祥、耐心、無私、慈祥等各種有暖意的詞語。父母擁有的愛的品質越多,孩子得到的真愛就越多。在讀書的過程中,自己也在一邊結合自己的實際去思考。作為一位母親,自己在教育孩子、對待孩子的問題是是否做得足夠包容、足夠尊重、足夠有耐心。反思過後我察覺到自己做的和書中描述的差距很大,自己做的還是遠遠不夠。其中的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需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①尊重孩子的選擇。女兒在上學之前總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搭配衣服和鞋子,並且並不顧慮天氣是否炎熱都要穿自己比較鍾愛的小紅馬靴,或者是並不像我們成年人考慮衣服與鞋子是否搭配選擇衣服,但是卻堅持自己一定要自己選擇。而作為媽媽的我本能的反應就是“今天太熱了吧!”、“這樣的搭配並不好看,顯得不倫不類。”

分析:媽媽總是按照成年人的想法替她考慮好一切。但是認真來考慮,如果她喜歡穿自己喜歡的小紅馬靴,穿就可以了,她獲得快樂的同時可能就不會顧及到天氣的炎熱。等她自己察覺到天氣炎熱穿小紅馬靴並不合適的時候可能自己就會換掉了。至於搭配,只要她覺得喜歡,他覺得可愛就可以了,可能孩子的思維和大人的思維並不在一個維度上,在孩子的維度上成年人認為好看的在她們心目中並不認為多麼好看,而自己搭配的也並沒有成年人想象的那麼糟糕。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她們從小培養獨立意識,做自己的小主人,獲得快樂的同時大人也省去很多的煩惱。

②糾正孩子口吃

在幼兒園下班下學期期間,孩子已經四周2個月的時間,我們突然發現其說話連貫性不強,比如在說我時經常表達為“我、我、我……”等連續幾個詞語無法將下述話說充分的場景,並且在表達的過程中都無法完整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直到最後自己選擇了放棄。周圍的長輩可能會對其進行訓斥:“和誰學的結巴,不要去學這個不好的習慣。”但是一味地訓斥無法改變其口吃的症狀,我也逐漸的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我決定自己慢慢探索,尋找問題癥結之所在。

分析:當時主人公的二字已經8個月大,自從有了弟弟之後,家人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轉移到年齡更小的弟弟身上。對於姐姐更多的是管教與嚴格要求,比如不準長時間的看電視、不能大聲喧譁、不能距離更小的弟弟太近等。全部家庭的重心都在更小的弟弟身上,可能逐漸的忽略了她的感受,她也逐漸的變得不自信,無所適從,問題癥結即如此。

解決途徑:

1、召開家庭會議,勸誡家人不要在其說話遲鈍的時候對其進行訓斥,要更加耐心的等她說完。

2、若遇到其想要表達但是無法表達的時候,要主動的學會安慰:“我們都在認真的傾聽呢,不要著急,慢慢來就可以。”這種情況下,即便您知道其接下來要表達什麼內容,也要裝作很認真和感興趣的樣子,認真的聽下去。傾聽的同時更加的要學會互動,與其主動交流溝通,讓其心中有一種被認同的感覺。

3、將其留在自己的身邊,創造更多的機會與其單獨相處,透過細節或者眼神等交流,讓其明白自己每時每刻都被自己的父母關注著。

4、對於其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自己都要很認真的回答。

果不其然,在半個月之後,其口吃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緩解,並且孩子的自信心有了極大程度的提高。

上述的例子充分證明,如果孩子沒有得到自己父母足夠的愛,就會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一種不被重視的印象,逐漸的有一種被忽略、被遠離的感覺,內心逐漸的產生一種疏遠的感覺和孤立的感覺,極大機率的產生語言障礙問題。在這個時候,若是給與更多的關愛,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孩子的這個問題化解掉。所以說,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在上述的案例中就代表著,愛其實並不複雜,有的時候就是簡單的傾聽與陪伴,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眼神的溝通。

第二點,自由與規則。若是在表面上進行分析,這兩者之間或許是自相矛盾的感覺,但是在閱讀完《愛和自由》之後,我深刻的知道這兩者之間關係聯絡是極其緊密的。沒有規則則自由無從談起,自由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規則進行限制。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要充分的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隨著內在的自然法則成長。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孩子想要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而是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把握好一個“度”,此處所謂的“度”就是我們常講的規則。

比如在課堂之上,學生在下面看書、談笑或者是聊天的都有,孩子們都充分享受到自由,但是課堂秩序就會被破壞了,課堂效果也就無從談起。所以,再這樣的場景之下,就需要規則來進行維護。老師進行課堂講授的過程中,請你先認真聽課,第一自己可以集中精力學習,第二可以不打擾其他的孩子學習,不打擾到別人的自由。那麼,課堂之上怎樣才是給與孩子最大的自由,比如在提問問題的環節之中,老師不要問“你見過蝴蝶嗎?”而是要問“你見過什麼樣的蝴蝶?”,充分開發孩子大腦的潛能,發揮其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夠最大程度的釋放孩子的天性與自由。

日常的生活之中,我們總會硬性的制定出一些規則,在規則之外則全部為自由,對於幼兒教育要儘量避免說“不能、不要、不行”。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也要儘量的避免一些粗暴的行為、野蠻的行為對待孩子,使得孩子在潛移默化之中、在自己父母的一行一動之中受到感觸。即在規則之下,有給予孩子最大的自由。自由氛圍之下的孩子,會有更強的自信心與獨立能力,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在規則的約束至西安也比常人更具有耐心與包容度。一旦在孩子的腦中形成規則意識,對其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之中會有很大程度的幫助。要逐漸的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能幫助幼兒學會辨明是非,學會順從或拒絕。

愛,自由,規則,對於幼兒的成長缺一不可。年輕的父母們,真應該讀一讀這本書,它能讓你學會了解並理解自己的孩子,學會如何愛孩子,怎樣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在我們生活中,通常是給孩子的“規則”太多,而給的“自由”太少。我想對天下的父母說:您愛孩子嗎?那麼,請給他自由!這也是《愛和自由》這本書給與自己最大的收穫之一。

標簽: 孩子  自己  自由  規則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