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宋代部分-北宋

作者:由 雲上的朵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1-07-02

王禹偁

字元之,濟洲鉅野人,晚年任黃州刺史,世稱“王黃州”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先驅

反對五代以來“豔冶”的文風,要求“復古”,內容充實,風格簡練

《小畜集》《小畜外集》

《村行》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

七言律詩

,以村行為線索,描繪了秋日山水田野的自然風光和作者的遊興,

其中又暗寓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因遭貶而產生的失意之感

二、內容分析【全詩八句,緊扣“村行”之題】

前兩句:敘事,

“山徑、菊初黃”點明地點與時間,呼應題目“村”字;“信馬”寫人的興致,又落實到題目“行”字

中間四句:寫景

,是村行的所見所聞,突出山村秋天優美的景色

最後兩句:轉出思鄉之念

,作者不思京城而思家鄉,顯然有政治失意的意味

三、藝術特色

1、以樂景反襯哀傷情,哀樂相生,情感濃郁

前六句是樂景,寫秋天山野的優美景色以及由此引發的野興,末兩句是抒發哀情,轉入鄉思

2、中間兩聯寫景有聲有色,動靜結合,遠近結合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是遠景,寫山野,重在繪聲,一鬧一靜,以鬧襯靜,突出山野寂靜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是近景,寫田園,重在繪色,紅白相映,色香兼具,突出田園秀美

四、歷年真題

【202008】簡述王禹偁《村行》中間兩聯的藝術特色

《待漏院記》泛讀

一、主題思想

本文是作者由待漏院引發對宰相職責的思考,表現對現實政治的憂慮以及希望實現清明吏治的政治主張

二、內容分析

第一段:點出朝廷設定待漏院的目的在於“勤政”

第二段:透過對比方法,刻畫賢、奸兩類宰相的形象

第三段:說明寫作此文的本意是勸誡執政大臣

三、藝術特色

1、文章構思縝密,脈絡井然

,全文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勤--立說

,引出待漏院

思--奸賢

,描寫賢、奸兩類宰相的不同表現

慎--作結

,點明文章主旨

2、主要採用正反對比的手法

第二段刻畫兩類宰相形象,採用幾乎相同的行文句式,一賢一奸,對比強烈,不僅使人物形象鮮明,也很好地表現了作者的愛憎之情

3、語言明白流暢,自由靈活

描寫賢奸兩類宰相的兩段,結構對稱,語句齊整

文章以四言為主,採用大量以“之”字收尾的句式,勻稱明快,朗朗上口,讀來具有明顯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四、歷年真題

【201804】為什麼說《待漏院記》一文有很強的邏輯性?

柳永

字耆卿,原名三變,也稱柳七

詞多寫男女之情,也有不少都市風光和羈旅行役之苦

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大量創作慢詞

《樂章集》

《雨霖鈴》精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

寫離情別緒

的詞,作者以悽清的

秋天

為背景,描寫了一場難分難捨卻又迫不得已的離別,既有離別的痛苦,又有仕途失意、江湖漂泊的感傷,兩種感情交織,反覆渲染

二、內容分析【圍繞“傷離別”構思,層次清晰,分為三層】

上片五句,寫別前留戀

中間四句,寫別時傷感

下片八句,寫別後想象

三、藝術特色

1、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既有眼前實景,又有想象的虛景,虛實相間,層層推進

2、虛實相間,情景自然融合

,有張有馳,伸縮自如,虛景的描寫充滿“傷離別”的悽婉情致,情景關係處理十分融洽

3、以鋪敘為主,白描見長

,環境勾勒、景物描繪,人物的情態、動作、心理,十分生動傳神

4、採用點染、轉折,渲染離愁,抒發感情

,將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致

四、歷年真題

【201910】簡述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渲染離情、抒發情感的方式

【201804】論述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情景關係的處理

《玉蝴蝶》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

懷人之作

,透過描寫蕭疏淒涼的

秋景

,抒發對遠方故人的懷念,感情低婉而深摯,是《樂章集》中格調較高的名篇

二、內容分析

上片寫景為主

,渲染秋的蕭瑟與人的悽婉,

有實有虛

,“煙水茫茫”兼具虛實之妙

下片以憶舊與抒情為主

,情中有景,“

空識歸航”是虛景,“立盡斜陽”是實景

,結句的實景呼應起首,十分巧妙

三、藝術特色

1、“望處”二字為全篇的結構關鍵

,關聯景與情、今與昔、離與合,渾然一體

2、詞以景起,以景結,虛實相間,情景交融

,具有十分強烈地藝術感染力

范仲淹

字希文

,諡文正

詩詞文並工,俱有名篇傳世,曾推行新政因保守派反對未能實行

《范文正公集》

《蘇幕遮》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描

寫鄉思旅愁

的詞,詞中的鄉思與柔情,表現出這位將軍詞人的真情真性

二、藝術特色

1、上片以寫景為主,寫景有特色

色彩

:“碧雲、黃葉、翠煙、斜陽”,

形成斑斕的畫面,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

構圖

:“碧雲天、黃葉地”

由上到下

;“山水寒煙、芳草斜陽”

由近而遠

;縱橫交錯境界開闊

2、下片以抒情為主,思鄉懷人之情,深切感人

“黯鄉魂”化用江淹《別賦》句意,點出離別詞旨

“除非”說明思鄉懷人的深切

“樓高”點明上片之景為樓上所見,濁酒化淚,“舉杯消愁愁更愁”之意

張先

字子野,早年由小令入手,與晏殊、歐陽修並稱,

後多作慢詞

,與柳永齊名

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張子野集》

《天仙子》

一、主題思想

上片由傷春寫到傷別;下片由傷別回到傷春,全詞圍繞

春愁別恨

展開,抒發人逢暮年,感傷歲月流逝、人生無定的無奈

二、藝術特色

1、內容上:圍繞春愁別恨展開,

上片由傷春寫到傷別;下片由傷別回到傷春

2、結構上:以時間為線索,敘事寫景,突出愁字

,寫人的聽歌、醉酒、臨鏡等一系列行動舉止,渲染傷春傷別引發的愁悶心緒

3、手法上:動靜結合

,下片晚春月夜的景象烘托詩人的愁苦與寂寞,結句用落紅滿徑的想象,呼應傷春的主旨

4、語言上:擅長煉字

,善用“影”字,“雲破月來花弄影”

晏殊

字同叔

,世稱晏元獻,與歐陽修並稱“晏歐”

詞多寫詩酒生活和閒情逸致,頗受南唐馮延巳影響,風格清新婉轉,雍容和雅

《珠玉詞》

《蝶戀花》精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

深秋懷人

之作,作者透過對周圍景物的描繪和對主人公形象的刻畫,表達了離別相思的悽苦以及對所愛之人的深深思念

二、藝術特色

1、運用多種手法表達相思之苦

擬人:移情於物

,“菊、蘭、明月”,都帶有人的感情

對比反襯:

“燕雙飛”對比“人獨上”;“明月不諳”兩句,反襯“離恨苦”

暗示:

“明月不諳”兩句,暗示相思無眠

2、意境遼闊,感情悲壯

,生動地刻畫了主人公的形象

3、“昨夜西風凋碧樹”被王國維喻為做學問的第一種境界

三、歷年真題

【201404】簡述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如何採用多種手法表達相思之苦

梅堯臣

字聖俞,

與蘇舜欽並稱“蘇梅”

世稱宛陵先生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倡導者之一

強調詩騷體統,反對浮豔空洞的詩風,藝術上注重詩歌的形象性,追求深遠閒淡的詩風

《宛陵先生集》

《汝墳貧女》泛讀

一、主題思想

借用《詩經》舊題

,描寫了一個比原詩更為悲慘的故事,詩中貧女一家的不幸遭遇,是當時千萬貧苦人民真實生活的一個縮影,

採用寫實的手法,揭露官吏胡作非為給普通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

二、內容分析【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四句,引出貧女邊走邊哭的人物形象,為全詩籠罩上悲劇氣氛

第二部分:後面八句,貧女自敘,郡吏施暴,父女生離死別的慘狀

第三部分:接下六句,轉述老人僵死壤河上的悲慘情景

第四部分:最後四句,寫貧女家破人亡後悲痛欲絕

三、藝術特色

1、敘事詩

以女子口氣自述,語言質樸,表達直白,給人以真實性和親切感,具有強烈地藝術感染力

2、透過動作、言語、神態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

“適聞閭里歸,問訊疑猶雖”兩句的心理刻畫尤其細膩,表現出貧女欲問又怕問的神情與舉止,十分生動傳神

歐陽修

字永叔

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

獨立完成《新五代史》,與宋祁合著《新唐書》,

《六一詩話》開創“詩話”新體裁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領袖

,反對浮華靡麗文風

詞與晏殊並稱“晏歐”

唐宋八大家之一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

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

《戲答元珍》泛讀

一、主題思想

詩歌創作於歐陽修遭貶之後的夷陵令任上,表現其政治上受到打擊後的迷茫惆悵,以及貶居荒涼山城的寂寞與鄉思,但並沒有就此消沉,豁達大度,樂觀向上,對前程依然抱有信心

二、內容分析【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

首聯寫景,暗含有被貶荒野。寂寞失意的情緒

頷聯寫景,既有“殘雪壓枝”的寒意,更有“猶有橘”的暖意與“筍欲抽芽”的生機

頸聯抒情,客子思鄉

尾聯抒情,自我寬慰

三、藝術特色

1、全詩跌宕起伏,感情複雜多變,總體積極向上

首聯低沉,頷聯轉為樂觀,頸聯有鄉思的傷感,尾聯的寬解之語又有峰迴路轉後的豁達

《踏莎行·候館殘梅》精讀

一、 主題思想

主要表現了行者與思婦的離恨別愁

二、內容分析【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

上片集中寫行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突出其漸行漸濃、無以擺脫的離愁

下片專寫思婦,描畫其危樓遠眺、愁腸寸斷的形象,並以“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想象,突出其離愁之深,相思之苦

三、藝術特色

1、暗用典故,富於聯想

上片前三句描畫行者所見的春天景色,是寫實,三組景色暗含典故,引人聯想,與離別相關

寫梅,

聯想到

陸凱從江南寄梅給長安友人范曄

的故事

寫草薰風暖,

江淹《別賦》

句子相關

寫柳,

與古人

折柳贈別

習俗有聯絡

2、描寫春天明媚的景色,抒發的卻是離愁別恨,屬於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起首三句描畫江南春天優美而融和的景象,“搖徵轡”三字一轉,抒發離愁,樂景襯哀情,更顯其愁之深

“離愁漸無字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兩句,化實為虛,設喻巧妙,扣住春天景象,將離愁的漸遠漸無窮與春水的迢迢不斷相聯絡,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3、結句採用翻進一層的寫法,句子遞進層深

,進一步突現思婦的離愁之深

四、歷年真題

【201704】歐陽修《踏莎行》(侯館梅殘)在典故的使用上有何特點?試舉例說明

【201510】簡析歐陽修《踏莎行》(侯館梅殘)一詞暗用典故的具體含義

《梅聖俞詩集序》泛讀

一、主題思想

本文是歐陽修為梅堯臣詩集所作的序,作為一篇序文,作者除了表達詩學觀點,介紹詩集的整理與成書的過程外,還滿懷深情回憶了梅堯臣的生前遭遇,褒揚其為人與為文,並對其不受重用,詩工而人窮的結局表示同情

二、內容分析

第一段:提出“窮而後工”的詩學觀

第二段:圍繞“窮”和“工”,介紹梅堯臣的遭遇與創作成就,證明其“窮而後工”的觀點

第三段:介紹每堯臣詩集的蒐集,整理與成書過程,體現序文的基本功能

三、藝術特色

1、提出了“窮而後工”的詩學觀,揭示了創作與人生的關係

歐陽修:窮而後工 司馬遷:發憤著書 韓愈:不平則鳴

三者一脈相承並有所發展,具有普遍的詩學意義

2、文章結構以“窮而後工”四字為一篇之主,統領全文

《秋聲賦》精讀

一、主題思想

本文是作者進行人生反思的結果,其中既有追求超脫的一面,也難免帶有消極保守的成分,文章由悽切的秋聲入筆,反覆渲染,又從自然界中的有聲之秋轉寫到人世間的無聲之秋,最後

揭出“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的主旨

二、內容分析

第一段:用一連串比喻,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形容秋聲

第二段:從色容氣意四個方面形容描摹秋狀,突出其肅殺與摧毀萬物的威力,為下文作鋪墊

第三段:透過無情草木與有情之人的對比,發出“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的感嘆

第四段:以四壁蟲聲反襯作者的孤獨與感慨,仍以“秋聲”結,呼應開頭

三、藝術特色

1、為突出秋威,從多方面描寫秋聲:

聽覺角度

:風雨聲、金屬撞擊聲、人馬行走聲等,都能引起讀者的聽覺聯想

視覺角度

:樹影晃動襯托“聲在樹間”十分巧妙

描摹秋天的形狀

:從色、容、氣、意四個方面加以摹寫,極力渲染秋氣的肅殺寂寥,由此烘托秋聲

:慘淡,煙霏雲斂

:清明,天高日晶

:慄冽,砭人肌骨

:蕭條,山川寂寥

大量運用比喻手法

:有

借喻、有明喻反覆形容

秋聲,十分形象生動

2、這是一篇文賦,善於鋪陳

,以四言和六言句式為主,基本押韻的基礎上,更加散文化,句式多參差,押韻也較自由,具有散文氣勢

四、歷年真題

【201604】歐陽修《秋聲賦》是如何透過描摹秋天形狀來烘托秋聲的?

《朋黨論》精讀

一、主題思想

范仲淹一派推進新政,呂夷簡一派反對,並進行攻擊,歐陽修作此篇上呈仁宗皇帝,進行辯護和反擊

二、內容分析【全⽂五段,論據充分,剖析透徹,具有不可辯駁的邏輯⼒量】

第一段:開宗明義,提出論點

第二段:從正反兩方面作理論闡述

第三段:用大量史實進一步論證

第四段:指出問題關鍵是君王的態度,將論點引向深處

第五段:由古轉今,揭示文章的寫作意圖

三、藝術特色

1、時政性很強的議論文,文章觀點鮮明

,不枝不蔓

2、全文論據充分,剖析透闢

,具有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3、成功地運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

在闡述

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本質區別時,扣住道和利、真和偽

進行對比論證

在論及

君王的態度時,從辨和不辨、用和退、國家興和亡

等方面分析利弊得失,將道理說得十分透徹

4、文章列舉大量史實來證明觀點

,從正反兩方面闡明用君子之朋使國興,殺君子之朋使國亡的道理

堯時四凶和八元八愷、舜時皋陶等二十二賢、商紂王周武王的故事、東漢桓靈二帝時黨錮之禍、晚唐昭宣帝時朱全忠殺害清流士的史實

四、歷年真題

【202104】簡述歐陽修《朋黨論》的論證⽅法。

【201410】歐陽修《朋黨論》⼀⽂是如何運⽤對⽐⼿法的?

【202104】簡述歐陽修《朋黨論》的論證⽅法。

蘇洵

字明允,

號老泉

唐宋八大家之一

與其子蘇軾蘇澈合稱“三蘇”

以策論見長

,有戰國縱橫家風采

有《嘉佑集》

《上歐陽內翰第一書》泛讀

一、主題思想

本文是作者閉門苦讀十載,再遊京城時寫給歐陽修的求見信,信中讚美了歐陽修的文章,表達對他的仰慕之情,明顯流露出希望得到舉薦的求進之意

二、內容分析【全文分為三段】

第一段:將諸君子的離合,與自己的求道未成夾敘

第二段:讚美歐的文章,先評論孟子與韓愈的文章

第三段:自我介紹

三、藝術特色

1、是一篇優秀地文藝評論

2、語言形象生動,具有高度概括力

3、結構嚴謹巧妙,順暢⾃然

,體現蘇洵⽂章婉曲多變的特點

曾鞏

字子固,學者稱南豐先生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積極支持者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整理校訂《戰國策》《說苑》《新序》《李太白集》等古籍圖書

古文風格近歐陽修,有《元豐類稿》

《戰國策目錄》序 泛讀

一、主題思想

本文雖屬於校對後所作呈給皇帝看的目錄序,其實是一篇有明確的問題討論物件的議論文,作者從正統的儒家思想出發,批判了劉向為戰國遊士好用謀詐作辯護的觀點

二、內容分析

第一段:敘述劉向校訂《戰國策》的情況

第二段:概括劉向序文的大意,並以孔孟堅持王之道來批評劉向的錯誤觀點

第三段:批判戰國遊士違背先王之道的危害

第四段:申說整理《戰國策》仍屬必要

第五段:說明《戰國策》注本的存佚,呼應開頭

三、藝術特色

1、有破有立,正反相形

,正面論述與有針對性的批駁緊密結合

2、論述中多用設問和反詰

,邏輯嚴密,說理透徹

3、多運⽤兩兩對舉的句式來突出所論問題的兩⾯性,說理透徹

王安石

字介甫,號半山,

人稱王荊公

,又稱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任宰相,

推行新法

,遭舊黨反對,遂罷相

有《臨川先生文集》

《明妃曲》泛讀

一、主題思想

詠史詩

,由王昭君推想到歷朝宮中女子寂寞淒涼的共同命運,透過一個特定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揭示了更為深刻雋永的人生悲劇主題

二、內容分析【可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首八句,描寫王昭君出宮時的外在形象,先正寫其容貌情態,再側寫君王對畫師的責怪歸罪

第二層:接六句,表現其出塞後的心理活動,重點描寫王昭君的思念故國之情

第三層:末兩句,揭示悲劇主題,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悲憫之情

三、藝術特色

1、對王昭君人物形象的刻畫是最成功之處

描摹其容貌、意態之美,刻畫其內心活動,不僅寫出身世悲苦,而且更多渲染人物的愛國思鄉之情,作者筆下的昭君,不僅可悲可憐,且可貴可敬

《桂枝香·金陵懷古》精讀

一、主題思想

此詞

以六朝盛衰為抒情背景

,透過對六朝君主追逐繁華、相繼上演一出出荒淫誤國悲劇歷史沉思,

針砭時事,警誡當朝吸取歷史教訓,表現了一位政治家居安思危的眼光和胸懷

二、內容分析

上片寫登臨遠眺所見之景,景物具有鮮明的形象和⾊彩

下片“念往昔”轉入懷古,化景物為情思

結末以杜牧名句收束全篇,暗寓警醒當世之意,發人深省

三、藝術特色

1、用典

千里澄江似練:

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色》“澄江靜如練”,澄江指長江

嘆門外樓頭:

六朝陳被滅悲劇,杜牧《臺城曲》“門外朝擒虎,樓頭張麗華”,指六朝陳被隋滅亡的歷史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警醒當世

《後庭》

:即《玉樹後庭花》陳後主所作,後人認為是亡國之音

2、意境闊大高遠,內涵豐富

3、寫景方面擺脫平面鋪敘,注意視角和層次的轉換變化

,從宏觀寫到細部,從靜態寫到動態,從近景寫到遠景,筆法顯得靈活多變

四、歷年真題

【201810】同樣是懷古詞,試比較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在立意、意境和表現手法方面的不同

《祭歐陽文忠公文》精讀

一、主題思想

在祭文中,讚頌了歐陽修的政治和文學成就,對其一生作了崇高的評價,表了深切真摯的悼念之情,也可看成是王安石作為政治家的自我欺許

二、內容分析

第一段:對歐陽修去世表達悼念之情

第二段:稱頌歐陽修的文學成就

第三億:稱頌歐陽修的政治成就

第四段:抒發天下人和作者本人對歐陽修的仰慕之情

三、藝術特色

1、善用精煉的語句,準確地概括歐陽修一生成就

,是本文著力之處

“器質之深厚”“知識之高遠”“學術之精微”讚頌他的文學成就

“果敢之氣,剛正之節”讚頌他的為人

“發謀決策,從容指顧,立定大計,謂千載而一時”讚頌他的政治才能

2、多采用四言韻文體,用純散文體寫成,顯得很有氣勢

,全文句式長短,聲調高下富於變化,又運駢入散,含有生動形象的比喻,使說理富於感性色彩

3、有⽣動形象的⽐喻,使說理富於感性⾊彩

晏幾道

字叔原,

號小山

,晏殊第七子

工於言情,

風格接近花間詞

與其父並稱“二晏”

有《小山詞》

《臨江仙》精讀

一、主題思想

作者透過追憶與鍾情女子的歡娛生活,傳達出自己苦戀不忘的淒涼之感,同時也蘊含著對人世間美好事物一去不返的悵惘

二、內容分析

上片寫春恨,⾸兩句寫眼前居處環境冷落寂寥,暗示⾃⼰的孤獨,“去年春恨卻來時”轉⼊追憶往事

下片寫相思,明寫⼩蘋,寫初⻅時的強烈印象,穿著,技藝,暗示⼀⻅鍾情,傾⼼相愛

三、藝術特色

1、用典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襲用

五代翁宏《春殘》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間”

李白《宮中行樂詞》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

2、以實寫虛,透過具體景物表現內心幽隱情愫

寫春恨,卻不寫具體情事

,而用景物出之,,“⼈獨⽴”與“燕雙⻜”之間存在對舉反襯關係,孤獨感盡在不⾔之中

寫相思,不直接說思念

,而說“明月仍在,卻是曾照”,依依不盡的相思之情,在景物描寫中流 露,達到了

以景結情、意在⾔外

的效果

蘇軾

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

,蘇洵長子

“烏臺詩案”被下獄

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歌與黃庭堅交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唐宋八大家之一

詞以豪放清曠風格為特色,開後世豪放派先路

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荔枝嘆》泛讀

一、主題思想

七言古詩

,描述了漢唐時期向朝廷進貢荔枝給人民造成的苦難,

揭露了當朝為滿足權貴的窮奢極欲

,名地官吏紛紛進貢名產的弊政,將

批判歷與揭露現實相結合

表現了對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期盼良政的願望

二、內容分析【分三層】

第一層:首八句,寫漢唐時期傳送荔枝的緊急情景

第二層:接八句,寫送荔枝給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

第三層:末八句,由進貢荔枝聯想到當世進貢各種名產的弊政

三、藝術特色

1、虛實結合,生動的場景描寫,

如寫傳送荔枝急如星⽕,送荔枝的災難性後果,唐代⻢嵬坡事變,給⼈ 以具體的印象

2、不就事論事,又

用尖銳深刻的議論批評來顯示題旨

,矛頭直指上層,語帶諷刺,使人警醒

四、歷年真題

【201710】為何說蘇軾《荔枝嘆》⼀詩⽤了虛實結合的⼿法?

《江成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精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

悼亡詞

,為悼念作者原配妻子王弗而作,表現對愛妻深情的思念的同時,也流露了仕途多艱的感傷情緒

二、內容分析【以“夢”貫穿全篇】

上片寫夢前對亡妻的思念

下片寫夢中與妻子相逢,寫得情真意切,恍若生聚

“料得”以下三句,寫夢醒後的哀思

三、藝術特色

1、採用了將自己和亡妻時而合寫,時而分寫的手法

“⼗年⽣死兩茫茫”關合⾃⼰與亡妻兩⽅,是合寫;

“不思量,⾃難忘”落筆到⾃⼰⼀⽅,是分寫 ;

“千⾥孤墳,⽆處話淒涼”寫雙⽅都孤獨⽽少慰藉,是合寫

“縱使相逢應不識”是合寫;

“塵滿⾯,鬢如霜”是分寫 ;

“夜來幽夢忽還鄉”寫⾃⼰是分寫;

“⼩軒窗,正梳妝”寫亡妻,是分寫 ;

“相顧⽆⾔,惟有淚千⾏”兩句寫夫妻夢中相⻅的情景,是合寫

2、寫景、記事、抒情以白描取勝,情感真摯,思致綿長

描繪自己飽經滄桑的容貌

,見出仕途坎坷、心力交瘁之苦

選取日常生活場景

,是夫妻恩愛十年的藝術再現

化景物為情思

,表達了作者對亡妻的無盡思念

四、歷年真題

【201610】試舉例說明蘇軾《江城⼦》(⼗年⽣死兩茫茫)⼀詞情景描寫以⽩描取勝的特點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

詠物詞,詠孤雁

,作於深秋,作者以孤鴻自喻,表現了在經歷“烏臺詩案”的政治挫折後內心的孤獨彷徨,以及不隨流俗、耿介不群的高潔品質

“幽人”也是自指,暗示了被貶黃州、形同罪人的身份處境

二、內容分析

上⽚寫⽉夜之景

,視、聽兩相交織,展布了幽⼈瞥⻅孤鴻之影所發⽣的真切環境

下⽚承“孤鴻”展開具體形象描繪

,從形到⼼寫出了孤鴻的寂寞,⾃在也暗示了幽⼈的⼼境

三、藝術特色

1、善⽤⽐興,⾔在此⽽意在彼

物⼈合寫

,寫“孤鴻”即是寫“幽⼈”,實際寫出了作在初到⻩州時的處境和⼼態

末兩句中的“寒、寂寞、冷”等字眼,凝聚了他對政治和⼈⽣的真切感受

採⽤了

欲吐⼜吞、空間傳恨的筆法

,具有

“寓意⾼遠,⽤筆空靈”

的藝術特點【出⾃陳廷焯《⽩⾬齋詞話》】

念奴嬌·⾚壁懷古》

精讀

一、主題思想

作者俯視江⼭勝景,

緬懷古代英雄,反思⼈⽣,追求對現實處境的超越

,表達了

對殘酷黨爭的鄙棄,對宦遊⽣涯的厭倦

有擺脫名韁利鎖的強烈願望的消極思想

也有對憂患⼼情的⾃我消解、對⼼靈創傷的撫慰、對精神解脫的嚮往的積極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分複雜

二、內容分析

上⽚寫⾚壁之景

,並⾮實寫江⼭的雄奇和壯美,

著重表現了作者超越具體地點和景物的空間意識⼒

下⽚扣“懷古”之情

由寫景轉到抒情,⼈物事蹟被虛化

,寫周瑜年少有為,引出作者的

⾃我反思

,否定了過去執著政治、拘牽名利的⼈⽣態度,表現了可貴的⾃審⼼態

三、藝術特色

1、借賓定主,題是⾚壁,⼼實為⼰⽽發,周郞是賓,⾃⼰是主,借賓定主,寓主於賓,是主是賓,離奇變幻

寫周瑜的英雄業績,是為了說明雄姿英發的周瑜,也不過是過眼煙雲,終被⼤浪淘盡,傳達了⾃然永恆,功業易逝的歷史意識

2、豪放與清曠兼⽽有之

⽓勢宏⼤,視野開闊,意境雄渾,被視為

豪放⻛格的典範

,寫景超越時空、抒情的超脫⼼境

四、歷年真題

【201704】論述蘇軾《念奴嬌》(⼤江東去)複雜的情感內容和“借賓定主”的藝術⼿法

《前⾚壁賦》精讀

一、主題思想

本⽂泛遊⼤江之樂寫起,轉到顧念⼈⽣之悲,再復歸於精神解脫的愉悅,在悲、樂轉換之中,

提出了“⼈⽣意義何在”的折理命題

,表現了作者雖然身處逆境,卻能忘卻⼀時得失、⼒求隨遇⽽安的⼈⽣態度

二、內容分析

第⼀段:描寫⽉夜遊⾚壁的情景,表達了⾃⼰的遊興【“誦明⽉之詩,歌窈窕之章”出⾃《詩經-陳⻛-⽉出》】

第⼆段:寫聞簫聲⽽引起的⼈⽣悲感【“桂棹兮蘭槳”出⾃《九歌》】

第三段:寫感悟變與不變的宇宙⼈⽣之理

第四段:轉悲為喜,最終得到曠達超脫之樂【身處逆境,卻能忘卻⼀時得失,⼒求隨遇⽽安】

三、藝術特色

1、互⽂⼿法:

“誦明⽉之詩,歌窈窕之章”

2、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表現⼿法

在展開情緒和⼼理變化時,使⽤“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表現⼿法;主與客之間的⼀難⼀解,相互辯駁,實則代表了作者內⼼⽭盾⽃爭的兩個⽅⾯:借客之⼝宣洩政治失意、⼈⽣⽆常的苦悶;借主之⼝表達瀟灑超脫、返歸⾃然的情懷;這⼀藝術構思,是作者別具匠⼼的創造

3、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相統⼀的特點

形象性:

江⽔、清⻛、明⽉,這三個⾃然意象,在⽂中貫穿映現

情感性:

或引起遺世獨⽴遐想,或觸發惆悵哀怨悲情

折理性:

或喻指萬物皆具“變”與“不變”兩重性,⽣發出即使在坎坷之中,⽣命仍有其永恆價值的⼈⽣哲理 形象性、情感性和折理性的統⼀,使本⽂充盈著詩情畫意和理趣之美

四、歷年真題

【202010】簡述蘇軾《前⾚壁賦》的思想主題

【201904】論述蘇軾《前⾚壁賦》的藝術特⾊

《潮州韓⽂公廟碑》泛讀

一、主題思想

作者歷敘韓愈⼀⽣的⽂章和功業,既慨嘆其坎坷遭遇,⼜讚頌其政績和⽓節,終歸本於善養浩然之⽓,⽂章字⾥⾏間滲透著作者⾃⼰的身世之感,體察到韓、蘇⼆⼈在遭遇和⼈格上具有共同之處

二、內容分析

第⼀段:概論歷史上傑出⼈物的巨⼤作⽤

第⼆段:讚頌韓愈在儒學和⽂學上的歷史功績【勇奪三軍之帥:出⾃《論語-⼦罕》三軍可奪帥也】

第三段:進⼀讚頌韓愈的⽴身處世⼤節

第四段:具體論述韓愈對潮州⽂教事業的貢獻,以及當地百姓對他的敬愛

第五段:交代廟名由來,以歌詞禮讚廟主韓愈

三、藝術特色

1、敘議結合,敘述與議論契合⽆間,相得益彰

敘述部分相對簡明,⽽議論則縱橫揮灑,⽓勢酣暢;⽂中議論,多⽤駢句來鋪陳,不僅對仗精切,⽽且排⽐迭 出,飽含感情,充滿⽓勢

2、⽂末的古詩,是⼀⾸七⾔古詩

想象瑰麗,把韓愈神化,以表達其歌頌禮讚之情

句句⽤韻,⾳節瀏亮,合於祭⽂之體

《答謝⺠師書》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蘇軾的⼀篇⽂論,⽂章重點是

闡述⾃⼰關於⽂學問題的⻅解,討論了創作中物、⾔、意三者的關係,提倡 “⽂理⾃然,姿態橫⽣”的⾃然⽂⻛,反對故為艱深

,這符合⽂學創作內容與形式相統⼀的基本規律

二、內容分析

第⼀段:陳述與謝⺠師的交誼

第⼆段:借讚揚謝⺠師詩⽂,提出了崇尚⾃然⽂⻛的⽂學主張

第三段:借批評揚雄的艱深⽂⻛,進⼀步申述⾃⼰的⽂學主張

第四段:答覆謝⺠師的請託

三、藝術特色

1、⽂中為求說現的深⼊淺出,多處運⽤⽐喻,使⽂章說理形象,⽂採斐然

以“⾏雲流⽔”喻⽂⻛的⾃然

以“系⻛捕影”喻把握創作契機

以“雕⾍篆刻”喻寫作⼩技

以“精⾦美⽟”喻⽂章精妙

2、結構和語⾔符合書信體⽂章的要求

開頭從談論近⽇⽣活起居和處境、⼼情⼊⼿,陳述兩⼈的交誼,給⼈親近之感

結尾對對⽅的請求作出禮貌的答覆,告知⾏蹤,表達祝願,態度親切,⽤語誠懇

蘇轍

字⼦由,號潁濱遺⽼,蘇洵次⼦

唐宋⼋⼤家之⼀

,與⽗蘇洵、兄蘇軾並稱“三蘇”

⽂章以汪洋淡泊,

以策論⻅⻓

有《欒城集》

《上樞密韓太尉書》泛讀

一、主題思想

本⽂的寫作本意是為求⻅當朝⼤⾂韓琦,以期獲得識拔,但卻以“養⽓”作為求⻅的理由,也是全⽂論說的核⼼,沒有⼲謁⽂字的俗套,顯得⽴意⾼遠

二、內容分析

第⼀段: 闡述養氣與作文的關係

第⼆段: 暢敘自己借增廣閱歷以養其氣

第三段:正面表達求見太尉之間

第四段:表明自己求見的目的在於向太尉求教

三、藝術特色

1、構思上有⾔在彼⽽意在此的特點

為求⻅⽽寫信,卻宕開⼀筆,從養⽓找到突破⼝,這是“⽴⾔在彼”

再從養⽓談到增⼴閱歷,從增⼴閱歷談到求⻅太尉,層層推進,落到實處,這是“注意在此”

2、⽴意⾼遠,

並不狂傲⾃負,表達儘量

紆徐婉曲

,⾔辭懇切,委婉得體

四、歷年真題

【201604】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養氣”說的價值何在?文章是如何以“養氣”貫串始終的?

⻩庭堅

字魯直,號⼭⾕道⼈、涪翁有

蘇⻔四學⼠之⼀【⻩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

書法列宋四⼤家之⼀

,詩與蘇軾並稱“蘇⻩”,詞與秦觀⻬名交稱“秦七⻩九”

江⻄詩派開創者

,強調

“⽆⼀字⽆來處”

,⻛格奇崛

《豫章⻩先⽣⽂集》

《⼭⾕集》

《登快閣》精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庭堅所作的

七⾔律詩

名篇,作者在泰和縣任上官卑事冗,公餘趁閒登臨快閣,⼼胸頓覺開闊,於是傾訴了⾃⼰失意苦悶與適意離忘機互相交雜的⼼情,作者嚮往精神灑脫、沒有猜忌的⽣活,也透露出對現實景況的不滿情緒

【快閣:慈⽒閣】 【澄江:贛江】

二、內容分析【全詩圍繞快閣的“快”字⽣發】

⾸聯:⼊題

,表明為求快意,故尋快事,登快閣,隱含厭倦官務的情緒

頷聯:繪景

,承上“晚晴”⼆字寫登快閣所⻅,從景物中求得快意

頸聯:抒情

,說世⽆知⾳,唯有借酒澆愁,透射出⺎傲不群的性格

尾聯:述志

,詩⼈⾯對⽆限美景,棄官歸隱之⼼油然⽽⽣

三、藝術特色

1、⽤典、煉字⽅⾯頗⻅功⼒

煉字:

“落⽊千⼭

天遠⼤

”“澄江⼀道

⽉分明

”從

杜甫和謝脁

詩句脫化⽽來,

意境逼真,對仗精粹,點活了眼前之景

,傳達作者的胸襟懷抱

朱弦

已為佳⼈絕”“

⻘眼

聊因美酒橫”不僅

⽤事貼切

,⽽且

善敷⾊彩

,⼜糅進七⾔歌⾏句法,以“已為”“聊因”相連綴呼應,使得

⽓勢流轉,顯出情致跌宕變化

⽤典:

【痴⼉了卻公家事】:《晉書-傅鹹傳》“⽣⼦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復為快⽿”

【倚晚晴】:李商隱《晚晴》“天意憐幽草,⼈間重晚晴”

【朱弦已為佳⼈絕】:《呂⽒春秋-本味》伯⽛⼦期典故

【⻘眼聊因美酒橫】:《晉書-阮籍傳》阮籍做⻘眼賞識迎⼈

【⽩歐盟】:《列⼦-⻩帝》海上歐⻦的寓⾔

四、歷年真題

【201810】為會麼說黃庭堅的《登快閣》一詩用典、煉字頗見功力?

【201404】試析黃庭堅《登快閣》寫景抒情圍繞“快”字生髮的構思特點

《寄⻩⼏復》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

七⾔律詩

,⻩庭堅與⻩⼏復是少年知交,此時都漂泊天涯,⾳訊難通,故使詩⼈產⽣同病相憐的感慨,詩中回憶兩⼈⼗年的交往,稱讚了好友的才華和政績,其實也可看成是詩⼈的夫⼦⾃道

二、內容分析

⾸聯:⾔相距遠⽽書信難寄

頷聯:以當⽇歡聚與今⽇漂泊對舉,概括了⼗年間兩⼈的交往和遭遇

頸聯:寫⻩⼏復的為⼈處世,讚頌他⾃⽢清貧⽽有政績

尾聯:出以想象,對其年⽼好學卻遠宦窮荒表示同情

三、藝術特色

藝術特⾊

1、善⽤典故,⼜能化故為新,詩中意象,可說“⽆⼀字⽆來處”,貼切合意,有新奇效果

【我居北海君南海】:

《左傳-僖公》“君處北海,寡⼈處南海,唯是⻛⻢⽜不相及也”

【寄雁傳書謝不能】:

《漢書-蘇武傳》雁⾜傳書典故

【持家但有四⽴壁】:

《史記-司⻢相如傳》“⽂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者,家居徒四壁⽴”

【治病不蘄三折肱】:

《左傳-定公⼗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桃李春⻛⼀杯酒,江湖夜⾬⼗年燈】:

合成了杜甫《夢李⽩》“江湖多⻛波,⾈楫恐失墜”和李商隱《夜⾬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夜⾬漲秋池”,懷念親友的相關意象,不露痕跡,如從⼰出

2、哀景與樂景對照、相形,情致更顯濃烈

“桃李春⻛⼀杯酒”,追憶當年京城相聚,亮麗意象⽐況,寫出當時的⻘春得意狀,是樂景

“江湖夜⾬⼗年燈”,不露痕跡如從已出,合成了杜甫《夢李⽩》“江湖多⻛波,⾈楫恐失墜”和李商隱《夜⾬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夜⾬漲秋池”,表達別後相思,蘊含豐富意象形容,顯得蕭索蒼涼,是哀景

秦觀

字少遊,⼀字太虛,號淮海居⼠

蘇⻔四學⼠之⼀

,與⻩庭堅並稱“秦七⻩九”

尤⼯詞,辭情兼勝,頗多感傷,

為婉約派代表詞⼈

有《淮海詞》

《踏莎⾏-郴州旅舍》精讀

一、主題思想

詩⼈因朝廷黨爭被貶⾄郴州,集中抒發了作者棲身貶所驛館,孤寂思鄉⼜⽆法排遣的內⼼痛苦和絕望

二、內容分析

上⽚“霧失樓臺”三句,表⾯寫旅舍所⻅朦朧悽迷之景,其實已暗寓前路茫茫的身世之感,“可堪”兩句實寫貶謫⽣活和羈旅之愁

下⽚“驛寄梅花”三句轉抒發思鄉懷歸之情,顯得沉᯿,“郴江”兩句借景⾔情,意為思鄉⽽竟不得歸,更是哀怨

三、藝術特色

1、善⽤象徵,託景寓意,使詞作含蘊深厚

“霧失樓臺,⽉迷津渡,桃源望斷⽆尋處”,並⾮實寫眼前之景,“桃源”為世⼈尋覓的美好理想,卻說“⽆尋處”, 寄寓著作者前途茫茫、⾯對政治⻛波彷徨失意的⼼情

“郴江”兩句,⼜借眼前蜿蜒曲折的郴江,喻指⾃⼰遠謫離鄉的不幸命運

四、典故出處

【桃源】:

《桃花源記》,桃源是理想社會的象徵

【驛寄梅花】:

三國陸凱折梅寄范曄

【⻥傳尺素】:

《古詩》“客從遠⽅來,遺我雙鯉⻥,呼⼉烹鯉⻥,中有尺素書”

2、借悽景賦深情

的表達效果

《鵲橋仙》精讀

一、主題思想

本詩運⽤古代神話故事題材,

⾃出機杼,化故為新

,⼀反相思離別的纏綿感傷

二、內容分析

上⽚寫⽜郎、織⼥相會,從離別之恨、相思之苦寫起,借景傳情,以“⾦⻛⽟露”兩句議論,讚頌了相會之珍 貴、愛情之聖潔

下⽚寫離別,兩情依依,驟⼜分離,繼“柔情似⽔”的即景設喻之後,憑空轉折,奔迸⽽出“兩情”兩句驚⼈之語, 揭示了⼈間愛情的真諦,使⼈⽿⽬⼀新,

【兩情若是久⻓時,⼜豈在朝朝暮暮】成為全篇格調⾼亢的點睛之筆

三、藝術特色

1、寫景、抒情與議論說理熔為⼀爐,全詞以情景為輔弼,以議論點明題旨

2、全詞⽤象徵⼿法,以天上雙星,暗喻⼈間男⼥

“弄巧”寫織⼥⼿藝精巧

“傳恨”寫流星傳遞情愫

“暗渡”寫⽜郎、織⼥踽踽夜⾏

“忍顧”寫兩⼈⼀步三顧,都描繪出⼈的神貌,充滿⼈的情意

3、此詞意境深婉,富有理趣,淡語⽽有興味

四、典故出處

【⾦⻛⽟露】:

李商隱《⾟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露時”

賀鑄

字⽅回,號

慶湖遺⽼

其詞⻛格多樣,詞采綺麗,⾳律諧美

有《東⼭詞》⼜名《東⼭寓聲樂府》

《⻘⽟案》精讀

【賀鑄改調名為《橫塘路》】

一、主題思想

這⾸詞表⾯上寫相思和閒愁情緒,聯絡作者⼀⽣懷才不遇。晚年退隱蘇州的遭際,此詞顯然有所寄託,即借⾹ 草美⼈的⽐興傳統,

⽤李商隱《錦瑟》的詩意,寄寓⾃⼰年華已逝,不為世⽤的苦悶

二、內容分析

上⽚寫相思

,⽤《洛神賦》典故,寫⾃⼰滿懷深情,期盼美⼈的到來,“不過、⽬送”云云,寫美⼈蹤影難覓, 希望落空,⽽芳華將盡,年華已逝

下⽚寫因失意⽽⽣閒愁,以景結情

,⽤江南典型景物表達⾃⼰內⼼深重難遣的孤寂幽情之情

三、藝術特色

1、菸草、⻛絮、梅⾬的三種意象

字⾯上,

菸草、⻛絮、梅⾬為江南春天常見,也是十分典型之景物,信⼿拈來,造語⾃然,不假雕琢

⽐喻性意象,

閒愁是無形之心理感受,不可捉摸,使用這三種意象,

使閒愁顯得具體可感 ,彷彿具有廣度、密度、長度

運⽤了博喻⼿法,

將三種景物複合起來比喻閒愁,⼗分新奇

四、典故出處

【凌波】

:《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塵”

【蘅皋】

:《洛神賦》“爾乃稅駕乎蘅皋”

【錦瑟年華】

:李商隱《錦瑟》“錦瑟⽆端五⼗弦,⼀弦⼀柱思華年”

《鷓鴣天》泛讀

一、主題思想

詩⼈年近五⼗曾閒居蘇州三年,其間妻⼦亡故,賀鑄伉儷⻓期相濡以沫,⽢苦共嘗,再到蘇州,不禁重溫舊情,痛定思痛,寫下了這⾸情真意切、哀傷動⼈的

悼亡詞

二、藝術特色

1、藝術構思上最為突出之處,是將⽣者與死者合寫,詞筆始終關合⾃⼰與妻⼦雙⽅

說到⾃⼰痛悼,即提及妻⼦對⾃⼰的情誼;說到妻⼦新亡,⼜想到⾃⼰的孤寂,這樣抒情,是以夫妻間情感的交融、⽣命的協調為基礎的,顯示了夫妻感超越時空、⽣死,兩顆⼼融成了難以分割的整體

2、表現⼿法上,將賦與⽐、興結合,三者參酌使⽤,豐富了情感表現的⼿段,增強了藝術感染⼒

“重過閶⻔萬事⾮,同來何事不同歸”問得⽆理,然⽽有情

【閶⻔:閶闔⻔,蘇州城⻄⻔】

結末兩句,將往昔愛妻挑燈補⾐的細節,與如今⾃⼰空床輾轉相映照,也傾吐了深切的哀思

3、善於⽤⽐,借物喻⼈

“清霜”“頭⽩”喻年⽼;“梧桐半死”“鴛鴦失伴”喻喪偶,即形象⼜貼切

“原上草”兩句,亦⽐亦興,既是以草上露⼲⽐喻妻⼦新喪,⼜以⻘草離離的荒郊景象引啟下⽂,烘染了思念亡妻的淒涼⽓氛

4、兩次⽤反詰句

“同來何事不同歸”“誰復挑燈夜補⾐”,把感情推向⾼潮,是全篇最痛徹⼼扉之處

四、典故出處

【原上草,露初晞】:

古樂府《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死⼀去何時歸

周邦彥

字美成,

號清真居⼠

精通⾳律,能⾃度曲

,詞作⻛格縝密典麗,⻓調善於鋪敘,講究格律

為北宋婉約派⼤家

,時譽頗⾼

有《⽚⽟集》⼜名《清真集》

《蘭陵王》精讀

一、主題思想

據說這⾸詞是作者寫給當時流汴京名妓李師師的,得到宋徽宗賞識,召為⼤晟府樂正。作者在京師送客之時, 想到⾃⼰也久客京師,因⽽沉思往事,滿懷悽惻

【隋堤:隋代通濟渠】

二、內容分析【“柳”是詞中的核⼼意象,借柳起興,抒發懷抱】

第⼀段:從折柳送別的⻛俗寫起,⾸句點題,以下四句寫柳送⼈,⼈惜柳,切合離情,寫⾜題⾯

第⼆段:敘客中送客,既寫⾏者的離別之恨,⼜寫居者的淹留之苦,並虛擬⾏者⾈中遠去回望情景

第三段:抒寫別後情懷,卻從⼈去後寂寞場景中⻅出,顯得迷離惆悵

三、藝術特色

1、鋪敘⻅⻓,講究時空轉換,將當前送別情景與緬懷往事穿插安排,曲折多變,也稱“曲敘”

開頭四句寫眼前實景,“⻓亭路”三句轉為虛寫,是時間上的跳蕩

“酒趁哀弦”兩句實寫當前別筵境況,“愁⼀箭”以下轉為替⾏者設想,虛寫別後孤⾈遠⾏景象,是空間上的跳躍

“悽惻”在情感上結上遞下,“漸別浦”句將思緒拉回當前,空間轉換到別後情景,時間折回

2、全篇收縱⾃如、虛實交錯,筆法騰挪有致,情感雋永有味

四、典故出處

【應折柔條過千尺】

:《三輔⻩圖-橋》“灞橋在⻓安東,跨⽔作橋,漢⼈送客⾄此橋,折柳贈別”,折柳送別

【露橋聞笛】

:指聽笛曲《折楊柳》

五、歷年真題

【201904】簡述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借柳抒懷的層次

【201510】具體分析周邦彥《蘭陵王》(柳陽直)講究時空轉換、將當前送別情景與緬懷往事穿插安排的鋪敘手法

《六醜-薔薇謝後作》精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

詠物詞

,詠薔薇,詠物即以詠懷,詞中借薔薇花在暮春凋謝的形象,寄託著作者深沉的身世飄零之感

二、內容分析

上⽚寫薔薇花謝

,描寫薔薇花凋零卻⼈⼈追惜的景象

下⽚寫薔薇花謝後

,“東園”兩句寫花謝後景象,“靜繞”兩句寫⼈對花的感情,“成嘆息”以下時⽽說花,時⽽說⼈,時⽽花與⼈融會⼀體

三、藝術特色

1、運⽤了⼈與花同命運,相憐惜的巧妙構思

作者由薔薇落花與羈旅之⼈的關係著筆,花有傷春之怨,⼈有羈旅之愁

“⻓條故惹⾏客”⾄結尾,分三層寫花與⼈的關係,章法安排妙在時⽽說花時⽽說⼈,時⽽花與⼈融會⼀體

第⼀層:“⻓條故惹⾏客,似牽⾐待話,別情⽆極”,寫花戀⼈

第⼆層:“殘英⼩,強簪⼱幘,終不似⼀朵,釵頭顫嫋,向⼈欹側”,寫⼈惜花

第三層:“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得”,⽤紅葉題詩典故,寫花與⼈之間相思相戀,別情依依

2、擬⼈⼿法寫花戀⼈,⽤細節點綴⼈惜花,

都是全詞描寫特別⽣動細膩的地⽅

宋⼈強煥《⽚⽟詞序》說周邦彥詞

“其模寫物態,曲盡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