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小文之漢宣帝杜陵邑(漢之5.2)

作者:由 TomZhang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11-23

漢代每一任皇帝還活著的時候,就會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帝陵);陵邑,則是透過遷徙大量人口聚居在帝陵旁、而形成的行政區域。它以帝陵、後陵為中心,理論上是為了保護陵寢以及祭祀的需要,是帝陵的重要組成部分。陵邑(皇陵)的位置普遍都離首都不太遠,從最終結果來看,陵邑都成為了當時首都的衛星城(每個陵邑多的有二三十萬人口,人口密度甚至超過長安)和特殊行政區(皇帝直轄的行政特區)。每一個陵邑都與西漢京師長安關係密切。

這裡的核心是,皇帝給自己在建的陵邑所遷過去的人口,秦始皇時期是其他六國貴族、方便就近監視;而漢中期以後,則是關東/京城的豪強之戶。

而且在遷的時候,這些富戶在原所在地所擁有的土地、房屋等,是被會

沒收

/用陵邑的荒地來進行置換的;而被沒收的原耕地、房屋,是會被分配給原所在地的“中家以下”人家的。

這本質是用政治大義(你們有的一切都是皇帝賜的,你們還不去陵邑盡孝道守靈?)、強行剝奪富家剩餘、強制進行的階級再分配。漢宣帝就是將“丞相、將軍、列侯、吏二千石”遷到杜陵邑。

作為結果,西漢中、晚期,全國政治中心在三輔;三輔中心在諸陵邑;諸陵邑中心在杜陵。杜陵邑成了當時上層統治集團許多重要成員,在京師長安之外的另一個政治舞臺。

這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一個東西。為了安全,就不展開了。反正,陵邑遷徙的本質,

一個是處理+贖買上一代既得利益者(關鍵時刻改變了站隊得以善終、但畢竟不是“自己人”的豪強,比如張安世),還有一個是計劃“重新劃分/分配剩餘”。

當然了,這種一則方便就近監視各方豪強,二則憑空切蛋糕切出剩餘的方法,對皇帝來說是很方便,但是也肯定會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嚴重反對(這一輩子,你一句話,就白乾了?再去新區給你重新打工?)。事實上,

強人政治的宣帝進行的杜陵邑建設,是漢代、或者說古中國的最後一次陵邑建設。

再後來的漢成帝也想運用這個方法遷徙豪富之民、重新分配剩餘、緩和階級矛盾,可當時的官僚資本已經勢大到王朝後期的標準體量,這次遷徙不僅遭到強烈反對、

且實際執行中反過來變成豪強土地兼併的機會,

最終成帝不得收回成命(“罷昌陵,止徙民”)。

這也說明到了後期,如果沒有強人政治、又沒有民主制度的話,地主、商人與官僚相結合、相勾結的威力,會強到讓中央無力控制地方豪強對土地的兼併,王朝也就進入了尾聲期。

標簽: 陵邑  杜陵  豪強  帝陵  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