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舊稿輯存 | 學海舟話(其一)

作者:由 璺道齋主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1-11-16

(原擬與19級同學分享,因故未果,演講稿提綱性質)

自然科學家的社科人文觀點非常有趣,細處能挑出毛病來,但大體上的解釋是有說服力的,只要不走向過於附會。

在宏觀知識框架裡,我們首先要提的就是自然與人文,也就是傳統中的天道和人道,大家在高中時期的理科與文科。

這裡的自然是指沒有人干預的,而人文、人道則是與人有關的。我個人其實比較推崇理科,但是由於自己資質不足,到了文科。所以可能稍微有點理工吹,請大家辯證看待。

為什麼有天人之分呢?因為自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社會和思維看起來會因人的意志而發生變動。

愛因斯坦說,是理論決定了我們觀察到的東西。我這裡把世界三分,自然、社會和思維,顯然是馬克思的理論。

圖書情報界流行過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就是說客觀物質世界、主觀精神世界和客觀知識世界,我稍微解釋一下客觀知識世界,比如大家的書本,是記錄了主觀精神世界的客觀物質,這種交叉點就是客觀知識,用客觀載體記錄主觀的東西。

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不管哪一種分法,都出現了純粹的物質和純粹的精神,或者說意識。

圖書情報界有名的一個方向是分類法,講究分類要不重不漏,顯然意識對物質認識和改造的社會、主觀精神依附於客觀物質的客觀知識世界,都是有重疊的,因此,不重複的分,就是二元的天和人。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裡直抒胸臆:“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我覺得這是對文史哲的絕佳概括——“究天人之際”是哲學,“通古今之變”是史學,“成一家之言”是文學。那麼為什麼要究天人之際呢?

荀子批評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似乎有點奇怪,按我剛才的說法,天道是自然的、理工的,而莊子留給我們的形象是一個文科生。怎麼就蔽於天了呢?

荀子的批評是有道理的,莊子自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也就是說莊子追求以人文適應天道,並不是“科學家沒有人文精神”這種批判。

圖書館工作最重要的準則是印度數學家、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提出的圖書館學五定律:①書是為了用的;②每本書有其讀者;③每個讀者有其書;④節省讀者的時間;⑤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

前面我們說分類講求不重不漏,但這是理論性的,在實際工作中,要“節省讀者的時間”。因此有重複列類的折中,就是說,大學中的自然地理是理科,人文地理分別在經濟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中;旅遊地理在旅遊管理,管理學中。但在高中,一般集中在理科。

我知道現在高考改革,很多地區是主課+選修,不再是所謂文理科的模式了。這樣很好,興趣和能力是有偏向性。現代教育有通識或素質教育的思想。

大學培養什麼人?君子飽食終日,可以縱談天下,以修齊治平為論。小人汲汲於功名,非為抱負,一展才智,實為謀求自活也。

標簽: 客觀  理科  天人之際  莊子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