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不僅僅是“戰國四公子”,更應該是“戰國五公子”

作者:由 蒼生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9-06-07

“戰國四公子”是後世的評價,而非當時的評選,不同於“漢初三傑”和“初唐四傑”都是當時人的評價。最早出現在西漢賈誼的《過秦論》中,“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之所以這樣評選,主要是針對秦國,畢竟是秦國一統他天下。後世文人需要在六國中尋找有代表性的,可以力挽狂瀾的能臣、貴族,代表六國的救亡圖存行為。所以,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就脫穎而出了。

並非韓國和燕國沒有類似禮賢下士、招攬門客的治世能臣,只是兩國太弱,無法左右天下時局,始終都是博弈中的配角,沒有人入選並不奇怪。況且,燕國太子丹和韓國韓非的知名度及影響力不亞於入選的“四公子”,沒入選主要是受國家的拖累。而且這兩位都不是一般人物,燕丹的門客荊軻差點成功刺殺了秦始皇;韓非的法家思想理論深深的影響了秦始皇的治國理念。

如果要在“四公子”基礎上加一個人的話,個人認為最合適的是呂不韋,而非燕丹和韓非這兩位。燕、韓國力衰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兩位並未真正掌過權。韓非並未在韓國擔任官職,也沒有獲得過爵位,只是著書立說,其思想反而被秦國利用。可悲的是,被小人誣陷,窩窩囊囊的死在了秦國的監獄裡。燕丹只是太子,派荊軻去刺秦只是他個人以小博大的賭博行為。但他的結局就更可悲了,他父親為了討好秦始皇,還處決了他,並把人頭送給了秦始皇。呂不韋和兩位相比,位居丞相,權傾一時,左右了秦始皇幼年時的秦國政局。

不懂“戰國四公子”來歷的人,會對這個評選產生誤會。比如:

一、有些人從字面上去理解,戰國四公子”應該是王室公族,所以春申君黃歇不應該入選。拜託,這不是評選國民老公,出身並不重要。之所以叫“四公子”,是因為其中三個人都是王室成員,所以就籠統的這麼叫了。

二、認為“戰國四公子”就是四個喜歡收養門客,招攬人才的貴族。這是本末倒置,“養士”只是手段,實現個人政治抱負和拯救國家危局才是目的。另外,在那個時代,“養士”是一種風氣,很多達官貴人都豢養門客。比如趙國的藺相如,從魏國跑到秦國範睢等,都是權臣養出來的門客。的後世提到“戰國四公子”,往往說的都是他們“禮賢下士”的事情,這主要是借古諷今,表達對當權者的不滿。

對四人的評價和比較,從來都沒有間斷過。我在此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和總結:

孟嘗君田文,活躍於秦昭襄王早期,四人中年紀最大,首開士大夫階層的“養士”風氣,最著名的故事是“雞鳴狗盜”。後世常以“小孟嘗”來形容那些喜歡收養門客的貴族,和胸懷寬廣的領導。他先後做過齊國、秦國和魏國的丞相,也曾合縱攻秦。他主要的功績是聯合韓魏敗楚、攻秦。最大的汙點是五國伐齊,居然對母國動手,打破了七國的實力均衡(我們不能拿今天的價值標準來評價古人的行為)。

平原君趙勝,活躍時代略晚於孟嘗君,但略早於另外兩位,他的影響力最小,算是湊個數,是四公子的最低門檻。他最大的汙點是貪圖便宜,招致了長平之戰;最大的功績是遊說楚魏,搬來了救兵,解除了長平之戰後的邯鄲之圍。

春申君黃歇,活躍於秦昭襄王后期,是楚頃襄王的老師。他解救頃襄王回國就位,並在楚國當政,專心民政,開發江淮地區,恢復楚國經濟,使秦始皇傾全國之力才能滅楚。他是治世能臣,怎奈軍事才能一般,浪費了最後一次合縱機會。

信陵君魏無忌,活躍於秦昭襄王后期,是四人中評價最高的一個。最大的功績是竊符救趙,後又合縱攻秦,兵至函谷關,延緩了六國的滅亡。

呂不韋也是以“治國”和“養士”聞名於天下,成就不亞於四公子任何一位。他的門客不僅編纂了諸子百家的集大成之作——《呂氏春秋》,還出了個李斯。而四公子的數萬個門客中,沒有一個可以安邦治國的文臣武將。

但是,後人更熱衷於呂不韋和趙姬的情侶關係,以及秦始皇的身世之謎。這是呂不韋唯一的汙點,戲劇性太強,總是被拿出來評說。

還是開頭的那個原因,“戰國四公子”是後世從東方六國中挑選出來的,秦國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這主要是為了彰顯六國如何的重視人才,如何的救亡圖存,是對失敗者的同情和褒獎。呂不韋不在其中,沒有什麼不妥;加進去,也很適合。

您說呢?

標簽: 公子  門客  秦國  呂不韋  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