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藏書達人”王吉春 上萬多冊藏書都姓“蒙”

作者:由 紅馬讀書會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7-06-23

內蒙古有一個藏書達人王吉春,藏書多達15萬冊,與別人不大一樣的是,他的藏書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內蒙古有關,有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文獻、蒙籍作家的作品、外地作家寫內蒙古有關的作品,其中還包括1萬多本內蒙古102個旗縣區的地方誌,可以說王吉春的藏書都姓“蒙”。

“藏書達人”王吉春 上萬多冊藏書都姓“蒙”

書既是良師益友,精神食糧

出生在東北的王吉春,身上有一股東北漢子執著不服輸的勁兒。王吉春回憶起上學時光,他說,我讀書時正趕上文化大革命,小學畢業只會加減不會乘除,初、高中讀得吃力,從不輕易認輸的我,一咬牙把自己平時節省下來的零用錢,全用來買書了,在強烈的求知慾下,開啟了我和書的一世情緣。在王吉春的眼中,書既是他的良師益友 ,也是他的精神食糧。

知識改變命運,未曾過時,王吉春是最好的詮釋。他從讀小學到研究生,求學22年裡,書一直是他最好的陪伴。他笑著說,書伴我走過50載,比我的婚齡都長。目前,身在內蒙古農村信用社工作的他,每天的會議、寫材料、研究政策、出書……。。 將他的生活填充地滿滿當當。即便如此,他還是能從忙碌的生活中擠出時間來讀書。他說:“我的讀書時間都是見縫插針中擠出來的,即使工作到很晚,也不忘在臨睡前看上幾頁,要不睡覺都不踏實。”

看到嗜書如命的王吉春,不禁讓人文中國網想起了蘇聯作家高爾基的名言:“我愛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王吉春抓住一切能讀書的時間。哪怕只有幾分鐘,他也不忘翻上幾頁。遇上出差,更是王吉春淘書的好時節, 北京潘家園舊書市場、呼市各大舊貨市場都是他收書的根據地。

買書、讀書、藏書成了王吉春生活中的主旋律。他說:“在忙碌之餘,我更喜歡在書的世界中流連,在書的世界裡陶醉,與書的對話能讓我釋放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書是我的良師益友,也成了我可以與之竊竊私語的知音。”

“藏書達人”王吉春 上萬多冊藏書都姓“蒙”

逛廢品站,淘珍貴文獻史料

王吉春在他家的小區裡都鄰里街坊親切稱之為“館長”,人文中國正為王吉春的“頭銜”而心生疑惑,在王吉春的引領下,人文中國網一同跟隨他來到了,王吉春萬豪長隆灣的家中,在這座200平米的家中藏書達8萬冊。據他介紹,在其他地方王吉春還有部分藏書,藏書總量達到15萬冊。

王吉春在採訪時說:“收藏圖書已經30多年,家中現有的圖書都是我在上世紀90年代從廢品收購站以5毛錢一斤的價格收購而來的。”

王吉春表示,自己的藏書大多來自於廢品收購站、北京潘家園舊書市場、拆涼房。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的舊書區是藏書愛好者必來之地,這兒每天都吸引著不少‘好學之士’前來‘淘寶’,有哲學、歷史、奇幻、名著、漫畫、美術攝影精品畫冊、陳年老書、不同時期版本的地圖冊等書刊。他向人文中國網講起了他淘書的軼事,王吉春說:“ 俗話說,路遠不捎書。而我從外地尤其是北京捎回呼和浩特市最多的就是書,只要去一次北京,我差不多要從潘家園舊書市場揹回七八十斤重的書, 有一次收書失手的經歷讓我記憶猶新,我發現了兩本難得一見的文革時期一套畫冊和一本清代繪製的地圖,起初就像覓到了寶貝一樣興奮,只可惜買主的售價出得高,我們價格沒談攏,結果讓一個外地收書人劫走了我的心頭肉,而我還難過傷心了好幾天。”像這樣收書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多得數不勝數。

廢品收購站是王吉春藏書收穫最大的地方,在他“淘書”中,以文獻史料居多。 他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正趕上呼市大規模拆涼房,廢品收購站一時間彙集了大量書籍,很多都是專家學者在圖書館裡找不到的書,當時一看到這麼多的好書,如獲至寶。當時用著手推車去廢品收購站,一車一車地往家裡買,買了大約8萬冊,當時是五毛錢一斤,都是論斤賣的,有的書甚至是孤本、絕本。“至今說起這段往事,王吉春高興的心情溢於言表。

“藏書達人”王吉春 上萬多冊藏書都姓“蒙”

家鄉情,多數藏書都姓“蒙”

“愛書人”王吉春家裡的個人圖書館因類目豐富、體量巨大而受到關注,常引得不少拜訪者的上門參觀。在王吉春的藏書當中,有相當比例和內蒙古有關,其中還包括1萬多本內蒙古102個旗縣的地方誌,有的書甚至是存世量很少的孤本。

王吉春說:“內蒙古,我的家鄉,我熱愛的這片土地。”剪不斷的家鄉情,王吉春多數的藏書都姓“蒙”。他說:“ 由於編撰《五原縣誌》、《集通鐵路誌》、《中國地方鐵路》等諸多書籍,在工作中發現我區文史資料流失嚴重的現實,沒有收集文史資料的意識。為了儲存內蒙古自治區珍貴的歷史資料,從而讓我走上了30年的藏書路。”

從青年時期開始,王吉春曾在內蒙古五原縣委史志辦、內蒙古地方鐵路總公司、集通鐵路公司工作,先後編撰、出版了《五原縣誌》、《集通鐵路誌》、《中國地方鐵路》等相關書籍。

在家中所有藏書櫃中,一個大書櫃被他視為珍寶。他告訴人文中國網,這個櫃子裡收藏的一萬多本書,全部都是內蒙古各個旗縣地方的地方文獻。同時,他還儲存著很多內蒙古各個單位出版的圖書畫冊,內蒙古一些老領導的回憶錄、如縣誌、旗志等文史資料,內蒙古各個單位的系統書,還有一部發你地圖和全國各地作家寫有關內蒙古、內蒙古本土作家寫內蒙古的書籍等。

目前王吉春收藏的解放前資料較少,解放後及1982年後地方誌的資料都很齊全。我市收藏地方誌的專家來王吉春家裡觀看了他的藏書感嘆說:“我搞專業收藏的都不如你這業餘的收藏的全。”不少專家學者需要查閱資料時也會給王吉春打電話,每當這個時候他就覺得費非常驕傲,也覺得自己的收藏都有價值的。

看書、藏書、寫書、學習,這是王吉春堅持了幾十年的情結,對他來說,表達對家鄉的眷戀和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藏書。王吉春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盡我所能把內蒙古的地方文獻收集齊備,不要有流失,希望我多年來精心收藏的這些“蒙”籍的珍貴史料書籍能對研究我區各地風土人情起到作用,這就是我對國家做得最大的貢獻!”

(文/李悅 來源:人文中國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