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古董鑑定:科學與眼學哪個更靠譜!

作者:由 古為今用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8-05-10

文物藝術品鑑定是一門綜合性學問,所謂眼學鑑定,是文物專家以肉眼對古藝術品進行研究、分析與綜合,作出自己的鑑定判斷。就陶瓷器鑑定而言,傳統眼學的根據是專家據其一件或一批瓷器的胎質、釉色、造型、紋飾、款題、工藝特徵等,按自己的知識、經驗,提出這一件或一批瓷器的年代(朝代)、窯口、價值等方面的結論性意見,玉器等其它文物藝術品鑑定也是如此。

古董鑑定:科學與眼學哪個更靠譜!

由於古文物藝術品、藝術品市場的複雜性和眼學鑑定者本身在鑑定理論與技術上的不規範性,使鑑定結論的準確性、權威性,遭到某些置疑。尤其近些年來可說直至今天,鑑定活動的混亂,鑑定結論大相徑庭,不只是對鑑定專家的挑戰,也使傳統鑑定學受到挑戰,原因很多。

主要以下幾點:

1、專家隊伍本身良莠不齊,知識、經驗,學歷、經歷不一,甚或加上品格修養、職業操守等原因,因此往往面對一件器物,在用料、工藝、造型、紋飾等方面,或把握不住其時代特徵,不懂得造型、紋飾其所反映的歷史、文化、藝術內涵與特質,造成鑑定結果的錯誤。更有甚者,有人根本不具備專家素質,在鑑定活動中經常說一些牛頭馬嘴之類的話。甚至不懂裝懂,在那裡故弄玄虛,或以一句“假的”、“仿品”之類的話了結本應是嚴肅的鑑定,其結果是扼殺了大批珍貴文物。

2、民間收藏品數量太大,新出現的品類太多,為鑑定增加了難度。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當前民間收藏品的數量極大,品類極盛,有許多從未見過的珍品;同時,經濟利益的趨動,仿品大行其道,市場上一些做得好的仿品贗品,弄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因而面對收藏者的這些藏品,有的專家和業務人員一時辨不了真假,在鑑定活動中為保險起見,便將自己沒見過的東西通通視為假的;當然,也有把像似真的東西當作是真東西,造成了鑑定中的真假不分。

古董鑑定:科學與眼學哪個更靠譜!

3、少數專家受經濟利益趨動或為人情關係之故,在鑑定活動中,或在出具鑑定證書中,為贗品“開綠燈”;還有個別的所謂專家,在鑑定中不是對藏品負責,對藏家負責,面對同一件藏品,你要鑑定是真,我就說假;你鑑定是假,我就說是真,人為地製造眼學鑑定的亂象。

所有這些,不是傳統鑑定學或說眼學本身的過錯!不過,這種亂象卻帶來了極壞的影響,一是對專家甚至對傳統眼學,造成了信任危機;二是給市場造成混亂,給一些藏家帶來經濟損失。同時,也給傳統的眼學鑑定提出了挑戰。面對這樣的亂象,有人嘆息,有人憤怒,有人罵娘;但是,更有人在為正確有效地鑑定而探索,在埋頭苦幹和創造性的工作。或許,這就是對古文物藝術品進行更科學、更有效鑑定的呼喚!

人類離不開經驗,但人類更需要創新。最近這些年,部分科技工作者為古文物藝術品鑑定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準確性默默地工作著,不少的科技工作者和單位根據各類古文物藝術品的屬性與特點,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鑑定探討,取得了不少進展,獲得了不少資料,有的已經結出了成熟之果。

古董鑑定:科學與眼學哪個更靠譜!

文物,無論是陶瓷器、青銅器、玉器、漆木雕、絲織物和書畫,它們首先是物質的,雖然各有其自身的物質屬性,但在運動中都同樣會發生量變、質變;雖然物質不同在物理作用、化學作用、生物作用下變化不一,但都會留下痕跡。

所以,文物藝術品的自然老化痕跡的提法是有一定代表性、科學性的,利用文物藝術品自然老化痕跡進顯微鑑定分析,是一種科學手段。

拉曼光譜儀是一臺先進的文物科技鑑定儀器,能對瓷器、青銅器、玉石、金銀器等等進行準確的結構分析和成份公析。拉曼光譜技術具有不需要對樣品做任何處理、測量簡便、對樣品不會產生任何損壞等眾多優點,為鑑定行業提供了一面照妖鏡。

古董鑑定:科學與眼學哪個更靠譜!

光譜儀原理

在燒製瓷器的過程,釉料裡面的水其他礦物質所帶入的水,當溫度達到800-1000℃的時候全部排出。瓷器在地下或地面上經過長期的風化、水解反應的過程中釉面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形成一種羥基結構。這種化學反應的過程是很慢的,羥基的初步形成大概需要100年。隨著燒製年代的增加,釉面的羥基含量就越多,瓷器的燒製年代就越長。

從而透過拉曼檢測羥基的方法去判斷瓷器的年代。

測量範圍:瓷器、玉器、金屬

測量物件狀態:固體

測量時間:一個件物品為30min

輸入電壓:100V-240V

消耗功率:150W

頻率:50H or 60H

可操作溫度:5-40℃

溫度:50-80%

重量:400KG

標簽: 鑑定  藝術品  眼學  文物  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