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世界讀書日|推薦一本關於旅行的書

作者:由 HeyCasey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8-04-23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我在聖彼得堡天氣晴。

關於旅行的書有很多,之前我也看過一些記錄自己窮遊歷程和感悟的書,有的很有意思,有的乏善可陳。偶然間我讀到一本很特別的書,它不僅關於旅行,也關於重建信仰,關於挑戰,關於人生。

世界讀書日|推薦一本關於旅行的書

有人說,總把旅行和人生放在一起顯得很矯情。

這樣說好像總感覺旅行一定要帶有某種目的,讀書好像也一定要得到點什麼。記得之前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問題是:旅行真的可以改變人生嗎?我看到很多答主講述自己如何透過旅行愛上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如何因為旅行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又是如何因為旅行治癒心靈。可是那些漂亮的照片啊,作為旁觀者的我只覺得那是別人的人生,不是我的。而我自己的是什麼樣的?是早九晚六經常加班的兩點一線的忙碌生活,是趁著假期跑到景區看無盡的人山人海,是難得週末睡一個難得的懶覺…… 這種生活聽起來有那麼無聊悲觀嗎?所謂的旅行與我而言不過是用自己的休閒時間看看我沒看過的世界,吃吃我沒吃過的美食,走走可能不會再走第二次的路——沒有豔遇,沒有邂逅,當然,也沒有危機四伏。

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從來不那麼相信旅行可以改變人生。

這也是在我讀這本書最初自己所一直持有的懷疑。不過,這本書有一個地方很吸引我,就是他特別的旅行方式——找到一家媒體跟蹤報道他的旅行,橫穿美國大陸,每天只有五美金,所有的吃穿住行均來自陌生人的幫助。

我開始覺得這種方式特別的譁眾取寵,無非是經歷了很多困難,有善意的幫助,也有冷漠的白眼,最終靠著自己的意志力終於達成目標。

不幸的是,如果要寫出這個故事的梗概的話,真的被我說中了。

然而,對於這本書,我想說的是,真正打動我的是作者的初衷,以及過程中表達自己感受的真誠。作者有很好的背景,不愁吃不愁穿,然而他覺得現在的社會發展讓他與其他人之間的聯結慢慢變弱,去商店買東西,可能因為趕時間,拿好東西,到收銀臺刷卡,全程不會與周圍人有任何交流;餓了就訂外賣,等著外賣員的門鈴,開門,拿外賣,關門,一氣呵成;就算到了真的需要幫助的時候,有電話,有銀行卡,根本不需要其他人的幫助;……當我們從第三者的角度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們的生活圈如此狹小。

這是觸動作者開始旅行的點,目的也非常簡單粗暴——讓自己勇於開口求助,和陌生人建立聯結。

真誠的文字是讓我能夠堅持讀下去的另一個原因。其實文字上來說並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但是你能夠感受到他的真誠和真實。比如——站在時代廣場上糾結如何開口的窘迫,第一次接受陌生人的幫助的興奮,被多次拒絕後的絕望和懷疑,得到了超出預期的給予時的不可思議。凡此種種,皆能真切的感受到。有的時候甚至會想,哇,這好像就是我自己!

在他的旅程中,有一個片段給我印象很深刻。作者坐著火車去往下一個目的地,車上遇到了一對老夫妻,人非常溫和親切,老先生很愛聊天,他夫人也會調侃自己先生各種奇奇怪怪的論調。期間,老先生說了一段話大意是,他自己喜歡坐火車旅行,因為火車比飛機慢,他有更多的時間與陌生人交談,然而現在人們出行越來越注重效率,所以可以看到幾個小時的飛行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特別少。最後老先生說,“旅行的速度與交新朋友的可能性成反比”。

仔細想想,這個觀點不無道理呀!我們就是在這樣繁雜快速的生活中失去了節奏,把自己慢慢困在一個繭蛹裡,最後發現孤獨的還是自己。

關於故事不能說的太多,正如我之前說的,可能它的情節你可以猜到七八分,但是它所帶給你的思考一定是因人而異的。

以前讀旅行的書,心裡總癢癢著想要辭職窮遊,然而三分鐘熱度後又圍困在當前的生活中。而這本書帶給我的更多的是思考,不僅僅思考我該怎樣旅行,而是思考改變——開始更多的與周圍人建立關係,展開更多的交流,發現有趣的事情,不吝嗇自己的想法,結交有趣的人。

如果一本書能夠帶給我這麼多的感觸,我覺得就是一本值得推薦給大家的好書。有時候讀書真的不需要帶有什麼目的,一旦帶有目的就會顯得功利。旅行也是一樣,什麼改變人生,什麼心靈治癒,我覺得過程中經歷的一切都是值得珍藏的回憶。

人嘛,畢竟還是要開心嘛。

標簽: 旅行  自己  人生  本書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