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科學家是怎樣研究科學的?

作者:由 Youngler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8-10-19

歷史上的科學家們,他們很辛苦也很幸運,他們畢竟成了科學家,或生前成名或死後成名。今天,很多人發表了很多論文或者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理論,會有人死後成名嗎?我們學習著前人科學家的知識、方法和理論,跟蹤著他們的足跡,或者也是像他們那樣發現問題然後提出自己的理論,為什麼我們的業餘研究被稱為民科?為什麼我們的專業研究被稱為跟蹤式紙上談兵?

我發現了一個問題,真正的科學家把理論當做參考、關心的是自然界。假的科學研究總是關心人家的理論對錯,或者沒有認真蒐集實驗資料就閉門造車設計理論。科學研究也有多種方法。科學的初期比較簡單,修正實驗資料和觀測誤差以後,有靈感總結實驗就會有發現,比如 Kepler ,Galileo ,電磁學。Newton 的做法是集前人研究之大成,完善數學分析體系。到了 Einstein 時期,根據觀測資料與理論的偏離設計新的理論。現在科學研究是比較難一些,現在的理論工作是根據例外實驗重新設計理論,這個要求確實比較高。如何研究科學很多人思考過,比如網上流行一篇文章《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物理學家?》,實際上是目前大學物理系通用的教學方法,沒有什麼驚奇的觀點。

前面說科學研究是面對自然界、參考已有理論、充分考慮實驗資料。但是現在很多時候科學界也沒有完全遵守這一原則,比如弦理論給人的印象就是自由想象多於實驗考慮。也許這也是弦理論這麼多年沒有走到科學理論的原因。與純粹的理論研究相比,發現例外實驗、發現新的問題因素、總結新的規律,這一創新理論的方式相對容易取得成功。這既是新時代物理學理論創造的方式,也是 Kuhn 科學哲學裡說的科學變革方式。但是不是知道了怎麼成為科學家就可以成為科學家,要不 Kuhn 和 Kuhn 的粉絲們,都按照這個思路去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事情當然不是這麼回事!那麼這一路徑的困難又是什麼?

這個路徑的困難是很多人碰到例外不當例外。確實很多時候例外不是例外,科學常規時期科學界的主要工作就是消除例外,從而成為一種成功的經驗,等到狼真的來了,也沒有人相信狼真的來了。比如水星軌跡異常,很多人設想了一個水內行星-火神星,很多天文學家吃盡苦頭去找火神星失敗。直到此時還有人認為,水星軌跡異常可能是太陽橢圓效應。但是,Einstein 認為水星軌跡異常是一個例外,Einstein 因此設計新的理論獲得了成功。

那麼相對論有例外實驗嗎?應該說科學並非萬能、例外總是存在,只是很多人不承認它的存在。很多物理教授認為一些實驗不是相對論範圍的事情,所以相信迄今為止沒有發現與相對論矛盾的實驗。縮小理論的應用範圍來減少與實驗的矛盾,這可能是我國科學界特有的處理方法,也是我國物理界不能發現例外實驗只有跟蹤式研究的原因。現代學者不能發現例外實驗,也就遠離了現代科學理論創新方式,然後被迫在已有理論的理論問題上轉圈子。不能發現例外實驗,這是專家和科迷的共同問題,也可能是各國科學界的共性問題。很多人都是發現相對論的理論問題,然後開始自己的理論創造。並不是人在科學界,就能夠按照真正的科學家套路行事。科學界能夠成為真正科學家的人也是少數。科學的任務在轉換,成功的老師並不能培養出成功的學生。大部分人也是被流行的教育方式誤導,或者沒有機會、沒有能力、沒有靈感,不能成為真正的科學家。很多人把例外強硬納入現有框架的做法或者避免矛盾的做法,既浪費了寶貴精力,也喪失了科學探索的寶貴機會。當然,機會總是被大部分人浪費才有少數人獲得機會。(有必要就例外實驗做點解釋,比如,Sagnac 實驗是相對論的例外,但不是物理學的例外,因為這個實驗回到過去的物理學很好解釋。有些實驗相對論不能解釋量子力學能夠解釋也不算例外。所有理論都不能解釋的實驗才是例外。)

能夠識別出例外實驗不等於就是偉大的科學家,因為處理例外實驗還有高階和低階之分。例外實驗例外辦法處理這是低階學者的做法。根據例外實驗設計適用範圍更加廣泛的新理論,才是偉大的科學家。科學界也是普通學者多偉大的科學家少。例外實驗通常被例外處理一下比較多,這類工作相當於寫一篇論文。設計適用範圍更廣的理論困難很大,天才科學家才有膽魄、能力和意願去冒很大的失敗風險,然後獲得成功。根據例外實驗設計出新的理論,通常能夠預言一批新的實驗,比如 Einstein 就是一個能夠敏感例外實驗的科學家,面對水星軌跡異常,設計了適用範圍更廣的時空彎曲引力理論,預言了光線雙倍彎曲、火星雷達回波延時。從敏感判斷例外實驗並能夠解決問題來看,Einstein 是偉大的科學家。當然相對論採用修正時空方法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反對。但是對於科學界來說,面對新的問題有一種理論總比沒有理論要好,這是現實的道理。科學問題的初期允許設計不完美的理論,如果你們有更好思路可以設計更好的理論。

這裡可能有一個問題,為什麼例外實驗這麼重要呢?!先說實驗的重要性吧。科學研究中實驗很重要,是因為科學需要實驗幫助然後摸著石頭過河,歷史經驗表明這樣得到的理論更加符合實際。數學、邏輯學、哲學之類純思辨的學科除外,科學通常都是這類經驗科學,需要在蒐集實驗資料的基礎上做理論;做出來的理論,也是為進一步探索實驗服務。所以理論需要有預言功能,馬後炮的理論是很難被科學界關注的。例外實驗又是系列實驗中的關鍵實驗,它是以後科學發現的路口和突破口。但是有一個問題遺憾,沒有人告訴我們哪裡是科學的路口,沒有人告訴我們哪個實驗是例外實驗,所以我們很多人總是忽視了科學這種路口。還有一個遺憾,即便發現這樣的路口,普通人也容易迷路。有人總結,我國科學界缺少大師,是啊!科學研究的路上總是缺少高人指點,導致縱有科學大軍也只有寫寫論文。也有一種說法,高人即便存在,他也不會高風亮節把發現機會送給其他人。其實科學界很多時候我行我素,不喜歡別人指點江山,其中一個理由是科學哲學不能處理科學具體的問題。所以即便碰到高人,你會相信他是高人嗎?因此通常的人面對科學十字路口,總是沿著直線的方向走下去,往往也因此錯過科學發現的機會。比如吧,粒子碰撞機率上升,按理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高速粒子容易發生碰撞,說明高速粒子有更大的尺度。但是物理界就是沒有人說,這個現象說明狹義相對論有問題。硬生生說這是碰撞介面,不能代表粒子的尺度,你說怪不怪?當然,科學界也沒有人用長度縮短結論來計算散射機率上升,例外實驗例外方法處理了這個機率上升問題。Herculis 雙星進動,進動量大大低於廣義相對論的計算。我覺得應該是一個例外現象,但是科學界總是拿出很多雙星例子,它們的進動資料符合廣義相對論計算。這個例外現象也被例外方法處理了。科學界沒有一事一議處理不了的問題,所以學院人總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一種心態的利弊,也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還有一個問題,一個例外實驗可以設計各種各樣的理論,比如水星進動異常,Einstein 提出彎曲時空引力理論之後 100 年來,我們也可以重新設計更好的理論,為什麼沒有超越廣義相對論的理論?當然這是一個遺憾。想起來啦,也有小人物回到水星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思路,簡單方法推匯出廣義相對論結論-引力場折射方法 【原創】浙大博士簡單方法推匯出廣義相對論結論-引力場折射方法【反相吧】_百度貼吧 。也許大家對於這種重新探索不想關注,我是非常支援各種真正的科學探索的,只要他符合科學探索的路徑,即便不被科學界關注。

科學探索的路徑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道理。科學之前看誰說得好,Aristotle 說得好,1800 年中地球人都聽他的。科學初期誰能夠做實驗總結實驗,就是寫入科學史冊的科學家。現在發現例外實驗相當於發現問題,是科學探索的路徑。其實任何知識領域,發現問題都是研究的第一步。耶魯校長對話北大校長,大學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學生?耶魯校長的回答是,要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裡發現問題是第一種能力。這種道理,其實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聽到。但是具體落實到教育和科研當中,如何創造支援發現問題的科學文化環境,如何培養髮現問題的能力,我們很少人思考過。當然現在的高考統考體制也不支援這種能力的培養。我國的大學走到完全自主招生還需要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科學研究的路徑問題搞清楚了,我們依然還有問題,為什麼有些科學家善於發現問題呢?這讓我想起人們常說的一句話話,機會屬於有準備的頭腦。也就是說有準備的頭腦善於發現問題。回到考察水星軌跡異常問題。水星軌跡異常其實只是那麼一點點,所以很多科學家想不到萬有引力定律有什麼問題。但是 Einstein 心中有一個相對性原理(船裡不知船動),早就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不符合相對性原理。所以水星軌跡異常的發現,在其他科學家看來是未知行星干擾的現象,在 Einstein 看來就是萬有引力定律存在問題顯示出來的跡象。Einstein 年輕時候就想一個奇怪的問題,我們跟著光波會看到什麼?他的聯想是,跟著光波看到靜止的電場和磁場,但是又沒有看到電荷和磁鐵,這個影象不可思議。也就是說,科學家發現問題的超常能力是從小鍛煉出來的,這不是科學研究也是科學研究,因為沒有發現問題沒有發現例外實驗的能力,最多的學習不能走到真正的科學研究!沒有研究,科學談何發展和進步!

大概能夠看出一點事情,就是善於學習、善於提出問題和善於思考的人,容易發現與現有科學理論不相容的例外實驗。相比之下,我國的教育不是側重於提出問題和走出書本的思考。所以我們的老師和他們培養出的學生,在提出問題和走出書本思考方面有著先天的欠缺。我們物理系錄取的是高考高分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生時代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對於物理學知識的思考。他們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一直是處於學習已有理論的階段,學習完已有的理論根據已有的理論處理一些細小問題,就是那麼回事。這樣的物理學生這顆心也就一直停留在已有的理論世界裡,不能完成走出已有理論再次面對自然界問題的轉變。他們即便碰到例外實驗,也不會把例外實驗當做例外實驗,即便當做例外實驗也沒有處理問題的新的思路。所以科學院物理研究生留下一句名言,學物理就像士兵等待戰爭,等待科學革命年代!

等待不能解決問題,幸好科學的每個時代總有真正的科學家從小喜歡思考問題。雖然也學習科學理論,卻能夠走出科學理論,回到面對自然界,注意蒐集實驗資料發現例外實驗,這是偉大科學家與我們普通人之間的重要差別。從小喜歡思考問題,研究生年齡段注意蒐集實驗資料,這是兩個關鍵環節。小時候喜歡做什麼,這是天賦。研究生年齡段,面對科學界流行的理論,能夠走出科學界的理論,回到一顆面對大自然的心,這個更加需要天賦。有了這些天賦的人能夠與眾不同,能夠默默地注意蒐集實驗資料這個科研的重要環節。說了這麼多,實際上誰能夠成為真正的科學家,依靠天賦、不是後天的教育。我國教育有一個副作用-磨滅學生天賦探索才能!是否會有天性頑固的人在流行平庸的學院裡不至於淺薄?天性頑固的人是無法在我們今天的學院裡生存的,他們會因為沒有完成論文數量被迫離開,也會因為職稱受阻而出國。

真正的科學家面對大自然的心可能與生俱來、一直持有,並沒有因為學習科學界的理論而改變。Einstein 有一個面對大自然的心,所以他解釋說,理論不過是科學家根據自己的想象為自然界畫一幅圖畫。在這裡也不是閉上眼睛自由想象自然界的世界。畫家首先是考察世界,然後表達自己對於自然界的理解。科學研究也與此類似,不是臨摹其他畫家,而是來自生活的靈感理解科學實驗、以自己的角度理解自然界,然後用數學算式來表達新的科學規律。與生俱來的面對大自然的心,這是走進真正科學研究的關鍵要素。從天賦角度來講,我們多少有這樣一顆心,如何保持它這是我們一般人需要面對的課題。從現代生活來講人類越來越宅,生活在小區裡、讀書在學校裡、工作在單位裡,與人接觸是越來越多、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人類越來越變得具有社會性、喪失自燃性。對於科學探索來說,這是一種退化。近半個世紀來,傳統工業、現代科技產業飛速發展,卻並沒有產生超越相對論的理論和超越 Einstein 的科學家。現代物理科普書的宣傳,讓更多的人陷入現代物理學理論世界,或是欣賞現代物理學理論的優美,或者純粹批評現代物理學理論(主要是相對論、大爆炸、黑洞等理論的問題)。現代人不是陷入人際關係社會變得世故,就是陷入現代科技、現代物理學理論世界。

說起來今天的我們有科學哲學研究來避免科學一些大的問題,但是美國人 Kuhn 教授的歷史主義科學哲學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應該譯作《科學變革的方式》)傳到我國,由於翻譯得不好影響力有限。儘管 Kuhn 和 Hawking 說的很清楚,理論只是一種正規化和模型,但是我國讀書人喜歡痴迷於爭論理論的對和錯。我國的書生,離真正的科學研究總是有著更遠的距離。

有一種流行的說法,科學創造需要閒暇的時間和自由的想象。現在看來這種說法非常表面、沒有抓住要害。來到論壇的人很多,說明我們很多人有閒暇的時間,網路論壇五花八門的觀點,也不缺少自由的想象,為什麼我們的工作不是科學研究呢?還是用 Einstein 的話來說明問題吧!Einstein 後來多次表示,鑑定專利權的工作,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幸事。它迫使你從物理學上多方面地思考,以便為鑑定提供依據。此外,實踐性的職業對於像我這樣的人來說簡直是一種拯救,因為學院式的環境迫使青年人不斷提供科學作品,只有堅強的性格才能在這種情況下不流於淺薄。Einstein 說,專利局這種職業,迫使他從物理學上多方面地思考。看來多方面的思考,這也是真正的科學家思維特點。其實任何工作都需要多方面的思考。行政工作中流行一個詞語,叫做方方面面。看來要把任何工作做好,都需要方方面面的思考。

最後做一下總結,真正的科學家是這樣研究科學的,保有一顆面對自然界的心、參考已有的理論、蒐集儘可能多的實驗資料、發現例外實驗、全面思考問題。希望這個總結對於從事科研的人們有一些幫助。科學並非正確也永遠不會完整,每個時代都有科學機會。不過科學研究需要天賦,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刻意模仿把自己修煉成科學家,刻意的模仿達不到目的。作者希望有興趣研究科學的人們,透過閱讀本文把科學研究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也希望學院學者在被動等待科學革命中耗費生命,不如以超前的心態支援那些符合科學探索路徑的偏流探索,或許能夠發現一些超前科學機會並迎來科學革命時代!

(原文較長,有刪節)

標簽: 例外  實驗  理論  科學  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