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Lemon +《運營有道:重新定義網際網路運營》(上)

作者:由 陳澤棟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9-11

一句話評價:目前讀過的最好的網際網路運營書籍,值回票價。

本文是對該書第 1 - 3 章進行概括後的筆記,既包含原文作者的核心觀點,也包含我的個人理解。由於我對運營完全是萌新,所以表述不當之處,還請諒解。

Lemon +《運營有道:重新定義網際網路運營》(上)

§ 零、文前跑題

因為之前的實習是運營崗,所以(先後)看過一些書熟悉背景,比如黃有璨的《運營之光》、張亮的《從零開始做運營》、韓敘的《超級運營術》、金璞,張仲榮的《網際網路運營之道》。

但在我這個「門外漢」看來,上述書籍

大都

沒有很好地滿足我的預期———作者意圖呈現的運營的光明未來,以及有關運營的道 / 術,並沒有很好地傳遞給讀者,反倒是大篇幅的推薦 / 序(注 1)、個人奮鬥史、貼書廣告、無來源的引用(注 2),給人一種強烈的、像是在看「雞湯文章」的感覺。

要想運營成為「一道光」為人所知,那至少在產出的內容上要足夠優質才行,而非模稜兩可 / 不痛不癢的介紹性內容,像是「在黑暗中對別人微笑,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是別人不知道」(改編自下面這句名言)。

“Doing business without advertising is like winking at a girl in the dark。 You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but nobody else does。”

― Steuart Henderson Britt,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Action

注 1:這並非這些書獨有的問題,也遠非運營類獨有的問題。名人推薦、推薦序寫上個好幾頁的書,也看過不少了,但不管是作者的想法,還是編輯的想法,終歸不是「很好看」的現象。

注 2:因為常看哲學論文和譯本的緣故,在看國內作者的書時,很容易看出一個明顯的差異來——國內作者的書,幾乎是「看一本是一本」,從頭讀到尾,幾乎沒有引用來源、參考文獻(而讀歪果仁寫的書,讀完一本,常常可以按圖索驥地延展閱讀好幾本書,完成一個《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說的「主題閱讀」)。要說都是自己「思考 + 實戰」的經驗,那我是不信的。堆砌太多文獻,腳註比正文還多固然不是什麼好習慣,但完全沒有 / 太少也是一個問題。

相比之下,(比如)技術類的書籍在「參考文獻」上做得要好很多。通俗如李開復的《人工智慧》,也都「老老實實」地標註了各種引用源。

Lemon +《運營有道:重新定義網際網路運營》(上)

§ 一、本書與作者

► 關於本書

Lemon +《運營有道:重新定義網際網路運營》(上)

▲ 《運營有道》

圖片來源:亞馬遜(離線 Offline 薦書模板)

最近幾天在修改簡歷,為了讓用詞顯得更厲害一些,於是買了這本書「企圖抄襲」……開玩笑的……其實是看到一個厲害的前輩在朋友圈裡推薦,然後去買的。

讀完以後,大大超出了個人預期——分類 / 定義清晰,思路清晰,觀點清晰;貼書廣告 / 推薦序佔比合理;配圖也非常好看……另外,內容上也接近於「半參考書」,很多思路和對策可以直接拿來用。給作者點贊 ゚∀゚d

缺點,延續了我此前的不客觀判斷:幾乎沒有參考文獻、連結。唯一一處引用標註,還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的「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注 3)。

注 3:①「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我不知道馬克思是什麼意思,但極可能不是作者引用的時候想要的意思;② 這句引用,讓我想起之前看陳峻銳的《匹配度》,裡面提到的「胡塞爾的現象學」……老天,真的不帶這麼理解哲學 & 坑普通讀者的(也許,也就我這種強迫症患者會在意這些。

「同學,真的不想了解一下胡塞爾和現象學麼?嗯?」

——Edmund Husserl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關於作者

@李明軒(知乎站內連結),借箭 CEO & 創始人、前百度運營專家、高階運營經理。為了避免廣告嫌疑,不做更多的介紹了(囧。

看上去,非常年輕的樣子!

Lemon +《運營有道:重新定義網際網路運營》(上)

▲ 李明軒

圖片來源:MPD 軟體工作坊(Accessed, 2017-08-17)

Lemon +《運營有道:重新定義網際網路運營》(上)

§ 二、第一章 x 連線

第一章:《初探運營》的關鍵詞是「

連線

」,怎麼說呢?

大背景 x 連線

從 PC 時代過渡到移動互聯時代,「改變了彼此的連結方式,創造出了一個虛擬 + 現實的全新場景」(P3),彙集了傳統行業(往往)難以想象的使用者資料。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有人來充當「使用者-產品」之間的紐帶,類似於以前打電話,需要的一個「接線員」的角色。否則,使用者面對的,就只是一個非常冷冰冰的東西。

運營的角色 x 連線

對內,需要連線「產品-使用者需求」,產品內部的不同板塊,公司內部的不同職能部門……透過跨部門寫作,將有限的資源,整合起來,讓「使用者更爽 + 公司更掙錢」;對外,需要「讓產品成為輸氧機,開放入口給產品、使用者、合作伙伴,讓利益體系互相牽制、互相收益」(P9),讓不同的人都能夠參與進來,形成生態。

運營需要的核心素養 x 連線

對已經和未知的整合能力

。在傳統的套路都玩壞的情況下,透過「連線」(更潮流的說法是「跨界」),創造新的玩法;

上升全域性視角,沉澱業務細節

。資源的整合,既要能夠在大的目標上,看到不同主體的契合點(可能是利益的,也可能是情感的),推動跨部門協作;也要能夠在業務細節上沉澱基礎,讓資源能夠被充分地利用起來,不至於「無的放矢」。

充滿服務意識,使用者體驗至上

。作為「從使用者中來,到使用者中去」的角色,自然少不了「替使用者著想」的意識——不管是透過產品的方式,客服的方式,還是其他方式。

資料分析能力是基礎素質

。海量的使用者沒辦法一個個接觸,因此資料就成了一個和使用者接觸的必要途徑——從資料中挖掘使用者需求,量化運營效果,併為後續的運營提供指導。

Lemon +《運營有道:重新定義網際網路運營》(上)

▲ Tapping in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圖片來源:Information Builders(Accessed, 2017-09-05 )

Lemon +《運營有道:重新定義網際網路運營》(上)

§ 三、第二章 x 定義

第二章:《運營的必備知識》的關鍵詞是「

定義

」。

在這一章,作者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出了一些常見的

運營崗位的定義

。具體到不同的公司和業務內容,可能會和下述定義有所區別(注 4)。在後續的章節中(第 4 - 7 章),作者依次對內容運營、使用者運營、活動運營、新媒體運營做了細緻地闡述,因此列舉一下,算是「前情提要」吧 :-D

產品運營

定義:對接產品和運營的一箇中轉員,負責 App 產品版本在應用商城的上線和迭代釋出、產品資源位管理和在產品迭代過程中的運營需求提報,以及產品運營功能的最佳化工作(P23)。

常見細分崗位:資源位運營、資料運營、App 運營。

內容運營

定義:透過創造、加工編輯內容,有計劃地產出內容,並推廣多樣的使用者互動方式,幫助產品加強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體驗、黏性以及平臺活躍度。具體體現在對產品功能端、媒體埠、活動埠的運營支援(P24)。

常見細分崗位:社群運營、熱點運營、H5 / 短影片運營、新媒體運營。

活動運營

定義:有計劃地根據產品或業務線的目標進行活動規劃、創意產出、宣傳推廣等系列工作,根據活動規模和難易程度進行差異化的專案流程和進度管理,最終確保策劃方案的落地和整體效果(P25)。

常見細分崗位:平臺活動運營、商務運營。

推廣運營

定義:保證運營活動找到合適的推廣觸媒渠道,管理流量對於各類運營需求的進行合理分配,保證各項運營工作達到預期效果(P25)。

常見細分崗位:流量運營、KOL(Key Opinion Leader)運營。

使用者運營

狹義的使用者運營,是以使用者為核心,以資料為嚮導,以線上手段為主,以線下手段為輔吸引使用者,提升使用者黏性和活躍度,從而不斷提升使用者體驗和價值的過程。透過精準、精細化的手段針對不同型別的使用者採用差異化的運營手段,幫助平臺科學地、有針對性地進行運營動作。資料分析、使用者建模、使用者留存率、使用者策反、會員激勵等都是使用者運營的日常工作(P25-26)。

常見細分崗位:新使用者運營、老使用者運營、粉絲運營。

此外,作者還簡單介紹了一下運營的

雙向考核指標

資料維度指標

定義:指一切可以透過資料追蹤量化運營效果的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指標(注 5)(P28)。

常見指標項:投資回報率(ROI,Return on Investment)、PV/UV、流水、訂單量、日活躍使用者量(DAU,Daily Active User)等。

開放維度指標

定義:指具備主觀判斷或基於策略目標,具有效果基準線的綜合指標(P30)。

常見指標項:運營進度、活動數量、使用者質量、產品形態、內容和使用者體驗等。

注 4:以我之前在知乎機構帳號做實習的崗位為例,雖然也叫「產品運營」,但對標的產品是「機構帳號」這個 2B 的業務,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 App 產品、產品後臺或資源位等。作者在文中認為「單純地把產品運營理解為運營產品也是偏頗且不準確的」(P22),這一點,對那些新上線 / 上線不久 / 涉及多種業務的運營部門,往往也能不成立,因此不必過分糾結定義問題。

注 5:透過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標和主要成果)進行績效考核的部門,在資料維度指標的表現上會和 KPI 有一些差別。

Lemon +《運營有道:重新定義網際網路運營》(上)

§ 四、第三章 x 關係

第三章:《運營的多元觸角》的關鍵詞是「

關係

」。

Lemon +《運營有道:重新定義網際網路運營》(上)

▲ 在運營、產品和市場之間

圖片來源:繪製

按照作者的觀點,運營、產品和市場之間的關係可以簡要表述為(注 6):

運營 VS 產品

:「產品方向決定運營的思路,運營需求和使用者反饋決定產品調整和迭代」(P42)。

運營 VS 市場

:「運營對使用者全權負責,市場對外部合作資源負責」(P43)。

基於這種關係(或分工),要做好運營,就需要培養下面這些思維或感覺:

產品思維

:能夠從產品的使用者和端、核心、外延性、形態、價值觀(P46-P47)五個主要方向去理解產品,進而幫助我們把握產品和使用者需求之間的「平衡」。如果產品本身不夠好,那就運營去「倒逼改革」,否則就只能應驗那句老話了——「只有累死的運營,沒有耕壞的產品」。

「聽說過谷歌的 Notebook 嗎?聽說過 Knol、iGoogle、Wave、Buzz、PigeonRank 嗎?這些都是谷歌的產品,雖然各有特點,但沒有一款能夠深入人心。究其原因,就是這些產品都不夠優秀,死得其所。如果產品乏善可陳,其劣勢是市場營銷和公關營造的品牌力量完全不足以反轉的。」

——埃裡克·施密特、喬納森·羅森伯格:《重新定義公司:谷歌是如何運營的》

使用者感

:「所有的商業都是在做“人”的生意,運營也不例外,所以對於運營人員來說,讀懂人性、洞察人心是重中之重」(道理是這麼說,但真要練就「一秒變小白」的能力,其實是件非常難的事情)。

市場感

:在市場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就算產品很好、很棒棒,也難活得好,這樣的事情真是「屢見不鮮」。因此,不妨多從

宏觀因素

(資本情況、社會經濟情況、成本和資源、大趨勢)、

行業因素

(競品、可替代產品、商業參與鏈)、

市場因素

(使用者需求及行業體量、細分市場情況、消費動力)、

產品因素

(產品設計、運營、互動)等角度,加深對業務和行業的理解。

「電話的發明一開始也遭到了冷遇。英國郵政總局總工程師威廉·普里斯爵士有一句著名論斷,“美國人需要電話,但我們不需要,我們有足夠的信差”。1911 年,後來在“一戰”當中擔任協約國總司令的費迪南·福煦說,“飛機是很有趣的玩具,但毫無軍事價值”。」

——尼爾·埃亞爾,瑞安·胡佛:《上癮:讓使用者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

如果上面這些在你看來都太虛了的話,那至少每年 KPCB Internet Trends Report(網際網路報告)還是要好好看看的呀。

Lemon +《運營有道:重新定義網際網路運營》(上)

▲ KPCB 2017 年網際網路報告

圖片來源:2017 Internet Trends —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Accessed, 2017-09-07)

注 6:三者的關係,在不同的作者和公司裡,側重點可能是極其不同的。舉個例子,偏向產品的,可能會認為「在這個產品為王的時代,網際網路運營就等同於產品運營」(韓敘:《超級運營術》,P219);而偏性市場 / 銷售則可能會堅持「運營承擔的是銷售支援的工作」(之前從一位商業運營的老師分享中聽到的)。

以上。

歡迎打賞 :-D

標簽: 運營  使用者  產品  定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