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讀(一)

作者:由 PhilJay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9-07-27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Mashall Berman

徐大建

張輯譯

現代性研究譯叢

總序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照史家說法,歷史存在著一種不基於時間維度的變化,這種變化實為最根本性的搖撼與震動,它顛覆著人類曾經最堅實、最核心的信念和規範,懷疑或告別過去,以無可遏止的創新衝動奔向未來。中國歷史中,近代以來的社會文化變革便是如此。

鴉片戰爭以來,西方人以強船堅炮叩開國門,中國外患和內憂交織,啟蒙和救亡共存,中華民族在朝向現代的道路上艱難探索。現代化,是一種激勵人類構建的想象之物,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西方世界同樣,19世紀末,法國詩人蘭波宣揚“必須絕對地現代!”,呼籲形形色色的國家、民族、社會,萬千男女個體,進入現代。現代性,就是現代這個歷史概念和現代化這個歷史程序的總體特徵。

現代性問題發軔於西方,逐漸波及世界。

作為一個社會學概念,現代性與現代化過程密不可分。世俗政治權力的確立和合法化,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市場經濟的形成和工業化程序,傳統社會秩序的衰落和社會的分化與分工,宗教式微與世俗文化興起,這些程序深刻反映著現代社會的形成。現代性自身充滿著矛盾與對抗,社會實際存在與文化的衝突十分矛盾。啟蒙運動以來,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等文化運動扮演著現代話的反叛角色。

作為一個心理學範疇,現代性也是無數個體的特定體驗,一種對時間和空間、自我和他者、生活的可能性與危難的體驗。

企鵝版前言

寬廣開放的理解方式

我把現代主義定義為:現代人試圖成為現代化的主體和客體、試圖掌握現代世界並把他改造為自己的家的一切嘗試。它意味著一種寬廣開放的理解方式,使我們把形形色色的藝術活動、理智活動、宗教活動和政治活動都看作一個辨證過程的組成部分,使我們展現出它們之間創造性的相互作用。這種理解方式為跨時空的對話創造了條件,拓展我們對自己經驗的理解,賦予我們日常生活一種新的深度與廣度。

若現代主義是一種把變化世界改造為自己的家的鬥爭,那麼任何一種現代主義的模式都不可能是最終的,或不可變更的。我們的建設都會轉化為監獄和石墓,那些我們和後代們不得不逃避或改造的監獄和石墓。人愛創造道路,但人也可能本能的害怕達到目標,人可能僅僅喜歡建造,而不是住在裡面。

本書的一箇中心主題是溝通與對話的重要性。這兩類活動可以追溯到文明的開端,早在兩百多年前就被稱頌為首要的人類價值。我相信,由於主觀性和內在性一下在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豐富發達,更加孤獨和身不由己,溝通與對話在現代仍具有重要性,是一種需求,也是快樂的一個首要源泉。在一個各種意義都煙消雲散的世界裡,這些經驗是少數可以依靠的源泉之一。我們需要利用這種可能性,組織我們自己的城市與生活方式。

本書希望提出一系列看法與正規化,使人們更加詳細、有深度地探索他們自己地經驗和歷史,這也是一本保持開放的書。

後現代主義者提出了與本書正規化尖銳衝突的正規化,沿著後結構主義進行。我認為,現代生活以及藝術和思想有能力進行不斷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更新。而後現代者堅持認為現代性已經過時。後現代主義宣稱看穿現代文化的“宏大敘事”,嘲笑一切由十八世紀啟蒙運動饋贈給我們的對於道德進步和社會進步以及個人自由和公眾幸福的希望。但我認為我們並沒有超越現代性。

有一種現代的觀點我沒有做深入探索,那便是對“現代性為每個個體開闢出來的自由所產生的廣泛的並且常是極端的恐懼,以及不擇手段地逃避自由”的願望。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寫道“人們寧可和平,甚至寧可死亡,也不願在善惡的知識方面進行自由選擇。對於人來說,他的良心自由是最具誘惑力的東西,但也是造成痛苦的最大原因。”20世紀的政治便是這樣,那些蠱惑人心的政客和運動給人民卸下了自由這個負擔而贏得了權力和大眾崇拜。

在本書中我試圖展開這個觀點,所有各種文化運動和政治運動都是同一個過程的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現代人肯定自己現在的尊嚴和自己控制未來的權力;努力在現代世界中為自己爭取到一塊地方,作為家的地方。民主鬥爭便是現代主義力量的核心部分,集體表達的方式,團結和人民的力量就是現代主義的突破點。本書遠沒有結束對“人類是自由的英雄”的宏大敘述所進行的討論:新的主題和新的活動始終在不斷出現。

偉大的評論家Trilling造了一個詞“大街上的現代主義”。

大街,我們的大街,正式現代主義的所在地。開放的道路通往公眾的廣場。

7。26晚

寫於燈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