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刻在青銅上的文字,記在竹簡中的歷史,走進金文與楚簡

作者:由 一見春風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0-07-29

我是春風,這是說文解字的六期。

最近又是吃小龍蝦的好季節。北京有一條小吃街,分佈著大大小小几十個小龍蝦店鋪。

這條街就是簋街,當然不是魔鬼的鬼,這個簋是古代的一種青銅容器。

01

刻在青銅上的文字,記在竹簡中的歷史,走進金文與楚簡

他中間是個大肚子,旁邊還有兩個大耳朵,長得就像一個吃貨。

最為有名的簋,就是利簋,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件青銅器上面記載了,它主人叫做利。

這種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也叫鐘鼎文。

利簋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上面記載了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武王伐紂的具體時間。

刻在青銅上的文字,記在竹簡中的歷史,走進金文與楚簡

我們以利簋中的幾個字為例,看一下金文的特點。

02

刻在青銅上的文字,記在竹簡中的歷史,走進金文與楚簡

利簋的第一個字是武器的武,我們之前曾說過,上面是“戈”這種武器,下面是一個腳掌,代表行軍征討。

王,是一個斧頭形,代表地位和權威。利簋中的武王兩個字是合在一起的。

金文的徵字,左邊和現在的雙人旁一樣,我們也說過,代表道路的意思。

徵的右邊是正,正字的金文上面好像是一個口,其實是一個方塊,表示城池。

下面還是止,表示腳掌。腳掌向著城池的方向前進,就是代表行軍去征討某個地方。

金文在周代、春秋戰國時期較為興盛,在這一時期還有一種藝術字。

03

1965年,湖北江陵一帶因為乾旱,政府打算修建水渠,挖到紀南城附近時發現土質有所不同。後來經過專家們現場調查,發現這裡有地下古墓群。

在其中一座古墓的棺材旁,發現了一把青銅劍。這把劍雖然歷經千年,但仍然寒氣逼人,在一次測試中居然劃破了二十層厚的紙。

在劍體上有八個奇形怪狀的文字,這些字的照片分別被送往當時幾位著名學者手中。

刻在青銅上的文字,記在竹簡中的歷史,走進金文與楚簡

最終發現這上面的字就是“

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而這種彎彎曲曲的的文字叫做鳥篆。

在戰國時期,字型的演變呈現了明顯的地域化趨勢。這一時期,秦國用籀文,位於秦國以東的東方六國有各自的文字。

籀文就是小篆的前身,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統一文字。

04

在六國文字中,最著名的就是楚簡,楚簡的出土掀起了繼甲骨文之後的又一次古文字的研究熱潮。

楚簡上的文字看起來和我們之前說的甲骨文、金文、風格迥異,他風格多變,一個字可以有許多種寫法,而且有的時候簡寫,有的時候繁寫,一不小心就認錯。

刻在青銅上的文字,記在竹簡中的歷史,走進金文與楚簡

這幾個字,還是我們剛剛說的武、王、徵、正,看起來雖然比金文要規整,但是單獨拿出來也不好識別。

好了,今天我們簡單瞭解了一下金文和戰國文字,加上之前所說的甲骨文,就對小篆之前的古文字發展脈絡有了簡單的認識。

05

我們以春風的春字為例,簡單梳理一下。

刻在青銅上的文字,記在竹簡中的歷史,走進金文與楚簡

首先是春字的甲骨文,左邊的中間是太陽,上下兩個是草,右邊是一個嫩芽從土地中鑽了出來。

接著到了金文左邊的日到了右下角,楚簡中的日不見了,到了小篆字型變得更加規整,原本的那個嫩芽變成了屯,最後是我們熟悉的楷書。

春字不同時期的字形,也大致代表了文字演變的基本過程。

接下來我們透過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型,瞭解一些我們常見字的不一樣的含義。

公眾號:一見春風,專注傳統文化。

圖源:國家博物館

標簽: 金文  文字  甲骨文  小篆  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