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唐朝最後一位詩人

作者:由 大聖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1-06

唐朝末年春,又是一年一度科舉放榜的日子。

長安城禮部貢院外,人頭攢動,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緊張而又焦急地在榜單上尋找自己的名字。

韋莊瞪大眼睛,把榜單從頭到尾看了好幾遍,才心有不甘地從人群中擠了出來。

同學王建國立刻迎了上去:“咋樣韋哥,考中沒有?考第幾名?”

韋莊長嘆一聲:“哎!別提了。”

建國立刻就明白了:“你看你看,我就說嘛,人無外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光在學校上課哪行,你得參加新東方的高考補習班,才能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韋莊說:“我哪有錢上補習班?沒關係,大不了復讀一年,心若在,夢就在,只不過是從頭再來,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只要肯努力,早晚有我金榜題名的那一天。”

旁邊一位大齡考生忍不住了,操著濃重的山東口音冷笑道:“你這樣痴情到底累不累?算了吧,就這樣忘了吧,該放就放,再想也沒有用,老子已經考八回了,還不是回回落榜,有些事註定是徒勞的,不是你的就別再勉強。”

韋莊當時就有點兒不高興了,我這兒正給自己加油鼓勁兒呢,你在旁邊給我洩氣,居心何在?當即問道:“你誰呀?哪個學校的?怎麼稱呼?”

大齡考生滿不在乎,大咧咧一拱手:“山東藍翔,在下黃巢。”

說罷,頭也不回,揚長而去,邊走邊誦詩一首: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望著黃巢遠去的背影,韋莊氣不打一處來,建國趕緊勸:“別生氣啊韋哥,咱不跟他一般見識,一個藍翔學渣,能有什麼出息。”

那一刻,韋莊和建國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就是這個山東落榜生,幾年後投筆從戎,揭竿而起,敲響了大唐朝的喪鐘,搖身一變做了皇帝。

而韋莊的個人命運,也同那個時代一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

韋莊和黃巢雖然都是屢試不第的落榜生,但兩人年齡相差16歲,三觀不同,性格迥異,家庭出身更有天壤之別。

黃巢出身商人家庭,除了有錢,啥也沒有;韋莊正相反,名門望族“京兆韋氏”之後,祖上出過好多大官和名人,是文昌右相韋待價的七世孫,蘇州刺史、詩人韋應物的四世孫,出身顯赫。

要是擱以前,韋莊根本不用參加科舉考試,憑藉“門蔭制度”就可入朝為官。可惜生不逢時,到了韋莊這一代,家族衰敗,加上父母早亡,韋莊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貧困中度過的。

作為一個沒落貴族,韋莊並沒有怨天尤人,他積極上進,刻苦學習,決心透過科舉步入仕途,重振家族昔日榮耀。

可能是學習方法有問題,或者是沒錢參加校外培訓的原因吧,韋莊同學參加高考,屢戰屢敗,連續落榜。

直到27歲那年,迫於生活壓力,韋莊不得不暫停學業,參加了工作,但以科舉入仕的理想,卻從沒有放棄。王建國他們幾個下了班,不是喝酒打牌泡小妞,就是K歌洗澡逛青樓,這樣的活動韋莊從不參加,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看書學習。

公元880年,也就是唐僖宗廣明元年,已經44歲的韋莊躊躇滿志,懷著必勝的信心,再次參加科舉。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功夫不負有心人,是金子早晚都會花光,這一次,韋莊同學不負眾望,又雙叒叕踏馬的落榜了。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韋莊一時萬念俱灰,心情低落到了極點。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同年12月,當年的落榜生黃巢率領起義軍攻入長安,唐僖宗倉皇逃往咸陽,12月13日,黃巢登基稱帝。

在戰亂中,韋莊與家人失散,不久後,他也離開了長安,前往洛陽謀生。

在逃亡過程中,韋莊親眼目睹並親身感受了戰爭的殘酷,感慨之餘,寫下長篇敘事詩《秦婦吟》: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

全詩共1666字,是所有唐詩中最長的一首。(由於篇幅所限,此處不再原文抄錄,請同學們課後自行查閱。)

詩中借一位逃難婦女之口,描述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全詩情節曲折,結構宏大,文辭華麗,被認為是繼杜甫“三吏三別”和白居易《長恨歌》之後,唐代敘事詩的第三座豐碑,與《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辭》一起,並稱“樂府三絕”。

這是韋莊最受好評的詩作,當年曾在社會上風靡一時,好多人轉發。但奇怪的是,這首詩後來莫名消失了。

據說是因為《秦婦吟》不僅揭露了黃巢軍隊的兇殘,也描述了唐朝方面的腐朽黑暗,觸及到了一些人的面子,總之不夠正能量,在有關方面的暗示下,韋莊主動刪帖,個人作品集《浣花集》中也沒有收錄此篇,以至於此詩曾一度失傳。

直到近代,英國人和法國人在敦煌莫高窟中發現了該詩刻本,1923年,經王國維和羅振玉的多方努力,從巴黎圖書館抄錄回來,韋莊的《秦婦吟》才被國人所見。

2.

扯遠了,再說回唐朝。

公元884年,黃巢兵敗身亡,農民起義以失敗告終。

戰事雖然平息,但此時的唐朝已元氣大傷,藩鎮割據,社會動盪,韋莊也隨著工作的變動,四處輾轉漂泊。

但不論風雲如何變幻,世事如何變遷,韋莊埋藏在心底的科舉夢卻從不曾泯滅。公元893年,57歲的韋莊再次回到長安參加進士科考,毫無意外,再次落榜。

韋莊淡淡地說:“沒關係,早就習慣了,明年再考。”

王建國實在看不下去了,勸韋莊:“韋哥呀,不是兄弟我說你,現在這社會,幹啥不得託關係找門路?當朝鄭尚書不是很欣賞你的詩詞嗎,你去找找他,讓他給你說句話,比啥都強。”

韋莊無奈,備了一份厚禮,前往河東道拜見鄭尚書。

見面之後具體聊了點兒啥,咱也不懂,咱也不敢問,反正第二年,韋莊便考中了進士,並很快被朝廷授予校書郎一職,從此步入仕途。

公元896年,已年過花甲的韋莊奉命出使西蜀,得到割據軍閥西川節度使王建的賞識,王建極力邀請韋莊留在四川,共圖大業。

韋莊猶豫不定,未置可否。

公元900年,宦官發動宮廷政變,唐昭宗被囚禁。韋莊見唐朝風雨飄搖,大勢將去,一番權衡之後,入川投靠了王建,當即被王建任命為掌書記,也就是機要秘書兼行政助理。

長安方面,幾年後,最大的藩鎮軍閥、宣武軍節度使朱溫,率軍進駐關中,進而把持朝政,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隨後將其殺死,扶持傀儡皇帝唐哀宗繼位。

公元907年,唐哀宗被迫禪位於朱溫,朱溫按程式假意推讓一番後,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傳國玉璽,改國號為“梁”,定都開封,史稱“後梁”,延續了289年的大唐朝自此滅亡。

3.

常言說得好:沒有牆哪有磚?沒有林哪有樹?沒有書哪有紙?沒有國哪有家?國都亡了,大唐臣子該怎麼辦?

其實,所謂亡國,亡的只是李唐政府,對其他人,特別是對老百姓來說,日月如常,山河依舊,並沒有什麼改變。皇帝的寶座,他朱溫可以坐,難道咱就不能坐?

在韋莊的極力推動下,王建在成都登基稱帝,定國號為“蜀”,史稱“前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前有車後有轍,南方軍閥一看,紛紛僭越稱帝,唐代大一統的版圖變得四分五裂,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作為開國功臣,皇帝心腹,韋莊被任命為左散騎侍,判中書門下事,第二年又晉升為宰相,權傾朝野。《十國春秋》記載:

“凡開國制度,號令,刑政,禮樂,皆由莊所定。”

就這樣,韋莊後來居上,大器晚成,在垂暮之年,達到了個人事業的巔峰。

當然,韋莊被後人記住,並不是因為他事業多麼成功,做了多麼大的官,而是因為他的詩詞。

早年間,他以揭露現實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成名,當時,所有人都以為他會沿著批判現實主義這條路走下去,就像杜甫一樣,心繫蒼生,胸懷國事,為百姓疾苦鼓與呼。

事實上,《秦婦吟》不論立意還是文辭,確有杜甫遺風,杜甫也是韋莊最欽佩的詩人之一,在成都為官期間,正是韋莊下撥專款,修復了杜甫草堂,供人憑弔。

但是,不得不承認,人是個複雜的動物,會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韋莊後來創作風格發生突變,與之前簡直判若兩人,自己主動刪除了《秦婦吟》,筆鋒一轉,專寫花前月下,男歡女愛,旅愁閨怨。文筆濃豔綺麗,纏綿婉轉,與當時一個叫溫庭筠的小黃詩作者風格尺度不相上下,文壇並稱“溫韋”,且自成一派,業內稱“花間派”。

韋莊花間詞代表作是《菩薩蠻》系列,我們抄錄其中兩首,感受一下韋詞的風格變化:

其一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其二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你看,字裡行間,不是“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的兒女情長,就是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的輕狂放蕩,再也沒有了當年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的沉鬱頓挫和直擊社會現實的力量。

當然,這可以理解,你讓一個已經做了宰相的人,怎麼揭露社會現實?

4.

韋莊雖系出名門,但早年生活困頓,《太平廣記》中說韋莊

“數米而炊,稱薪而爨

[cuàn] 。”意思是,每次煮飯,鍋裡下多少粒米都要數一數,做飯燒的柴也要事先稱好,多一點兒都捨不得。

後來呢?我說過,人是會變的。韋莊發達了,忘記了勞動人民的本色,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開始腐敗墮落,花天酒地,畜妓納妾。

有一年,韋莊在江南某娛樂場所認識了個姓謝的姑娘,小謝長得嫵媚妖嬈,風情萬種。韋莊一見傾心,就把姑娘帶回了成都,不顧自己年老體弱,哼哼教導,悉心照料,通宵達旦,日夜操勞。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本來挺好一件事,沒想到,後來被王建知道了,男人吶,對這種事總是懷有強烈的好奇心:究竟是什麼樣的女人,讓我年過花甲的韋哥雄風再起,讓一個時間觀念很強的人早上上班經常遲到?我得去看看。

王建找了個藉口,親自上門,要一睹芳容。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一見之下,驚為天人,從此茶飯不思,說啥要把小謝帶回宮中,據為己有。

韋莊心裡是老大不樂意,俗話說得好:朋友妻,不可欺。我都一把年紀了,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喜歡的人,你怎麼能橫刀奪愛呢。

但是,領導把話都說出來了,總不能駁人家面子吧,俗話也說了: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我都一把年紀了,怎麼能因小失大呢。

最後,韋莊忍痛割愛,和小女友吃了一頓分手飯,將小謝送進宮中。那天,黃昏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開滿山崗,當歲月和美麗已成風塵中的嘆息,二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女友後,韋莊懷著無盡的感傷,一連寫下兩首《荷葉杯》,訴說自己的相思之情:

其一

絕代佳人難得,傾國,花下見無期。一雙愁黛遠山眉,不忍更思惟。

閒掩翠屏金鳳,殘夢,羅幕畫堂空。碧天無路信難通,惆悵舊房櫳。

其二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啥意思?我簡單翻譯一下: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讓我依依不捨的,不止你的溫柔,對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孤單的我還是沒有改變,我要如何如何能停止再次想你,我怎麼能夠怎麼能夠埋藏一切回憶。

5.

我們知道,唐朝以詩見長,兩宋以詞著稱。唐詩與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如同武林中的少林與武當,教培行業的藍翔與新東方,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一般人都是詩詞偏重一方,韋莊就厲害了,齊頭並進,詩詞俱佳。

《全唐詩》中共收錄了他316首詩歌,除了成名作《秦婦吟》廣為人知之外,還有《金陵圖》也是膾炙人口: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同時,韋莊又是唐末大量寫詞的詩人,他的《菩薩蠻》五首,更是好評如潮,被視為宋詞的奠基之作。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兩首外,流傳頗廣的還有這個: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這首詞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後這兩句:“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完全不像韋莊詩詞,起初我還以為是王建國寫的,他喝酒時候經常唸叨這兩句,呵呵,太有年代畫面感了。

韋莊晚年仕蜀,政治上一帆風順,文學上創作頗豐,幾乎是波瀾不驚地走完了餘生。

公元910年八月,韋莊病逝於成都,享年74歲。

韋莊死後,社會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有人說,韋莊在關鍵時刻,洞察時局,毅然棄暗投明,不但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而且具有超人的政治膽識,力主王建建國,是前蜀的開國功臣;

有人說,韋莊身為大唐臣子,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不思忠心報國,復興大唐,反而棄唐入蜀,助紂為虐,另立中央,是大唐的不肖叛臣。

你看,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同樣一個人,同樣一件事,站在不同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出於不同的目的,就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更神奇的是,結論基本上與事實無關。

但有一點,是所有人都公認的,那就是韋莊的詩詞造詣。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你曾做過多大的官,可能很快被人遺忘;能讓一個人名垂青史的,只有那些不朽的文學作品。

在大唐帝國最後的時光,社會動盪,文化凋零,那些燦若星辰享譽天下的詩壇大咖已競相離去,唐詩輝煌不再,在這種情況下,韋莊的詩詞一枝獨秀,幾乎是以一己之力,為晚唐詩壇增添了最後一抹餘暉,

他也因此被後世稱為“唐朝最後一位有成就的詩人。”

這正是: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標簽: 韋莊  秦婦吟  黃巢  王建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