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三國人物大全•黃巾、白波、黑山

作者:由 傲嬌君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7-06

黃巾及盜賊起兵、為亂之原因放在最後面

冀州、幽州黃巾

1。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天公將軍,起兵不久病死。《後漢書•皇甫嵩朱儁列傳》: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於四方, 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十餘年間,眾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楊、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遂置三十六萬。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書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

2。 張寶,自稱大醫、地公將軍。《後漢書•皇甫嵩傳》:“嵩復與鉅鹿太守馮翊郭典攻角弟寶於下曲陽,又斬之。首獲十餘萬人,築京觀於城南。”

3。 張梁,自稱大醫、人公將軍。《後漢書•皇甫嵩傳》:“嵩與角弟梁戰於廣宗。梁眾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雞鳴馳赴其陣,戰至晡時,大破之,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焚燒車重三萬餘兩,悉虜其婦子,係獲甚眾。”

4。 馬元義,張角弟子,大方渠帥。《後漢書•皇甫嵩朱儁列傳》:“中平元年,大方馬元義等先收荊、楊數萬人,期會發於鄴。元義素往來京師,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未及作亂,而張角弟子濟南唐週上書告之,於是車裂元義於洛陽。”

5。唐周,見上。

兗州黃巾

6。卜巳。《後漢書•卷七十一》:“又進擊東郡黃巾卜己於倉亭,生禽卜己,斬首七千餘級。”

7。張伯、梁仲寧。《後漢書•傅燮傳》引《續漢書》:“燮軍斬賊三帥卜巳、張伯、梁仲寧等,功高為封首。”

8。 王度。《三國志•魏書•程昱傳》:黃巾起,(東郡東阿)縣丞王度反應之,燒倉庫。縣令逾城走,吏民負老幼東奔渠丘山。

荊州黃巾

9。 張曼成,自稱神上使,大方渠帥。《後漢書•皇甫嵩朱儁列傳》:“時南陽黃巾張曼成起兵,稱“神上使”,眾數萬,殺郡守褚貢,屯宛下百餘日。後太守秦頡擊殺曼成,賊更以趙弘為帥,眾浸盛,遂十餘萬,據宛城。

10。 趙弘。(朱)俊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合兵萬八千人圍弘,自六月至八月不拔。有司奏欲徵俊。司空張溫上疏曰:“昔秦用白起,燕任樂毅,皆曠年曆載,乃能克敵。俊討潁川,以有攻效,引師南指,方略已設,臨軍易將,兵家有忌,宜假日月,責其成功。”靈帝乃止。俊因急擊弘,斬之。

11。 韓忠。《後漢書•朱儁傳》:“賊餘帥韓忠復據宛拒俊。俊兵少不敵,乃張圍結壘,起土山以臨城內,因鳴鼓攻其西南,賊悉眾赴之。俊自將精卒五千,掩其東北,乘城而入。。。。。既而解圍,忠果出戰,俊因擊,大破之,乘勝逐北數十里,斬首萬餘級。忠等遂降。而秦頡積忿忠,遂殺之。”

12。 孫夏。《資治通鑑•漢紀五十》:“既而解圍,忠果出戰,(朱)儁因擊,大破之,乘勝逐北數十里,斬首萬餘級。忠等遂降。而秦頡積忿忠,遂殺之。餘眾懼不自安,復以孫夏為帥,還屯宛中。儁急攻之”。“司馬孫堅率眾先登;癸巳,拔宛城。孫夏走,俊追至西鄂精山,復破之,斬萬餘級。於是黃巾破散,其餘州郡所誅,一郡數千人。”

13。 吳霸,江夏黃巾。《三國志•魏書•李通傳》:“又生禽黃巾大帥吳霸而降其屬。遭歲大飢,通傾家振施,與士分糟糠,皆爭為用,由是盜賊不敢犯。”

豫州黃巾(汝南、穎川、陳)

14。 波才,大方渠帥。《後漢書•皇甫嵩朱儁列傳》:俊前與賊波才戰,戰敗,嵩因進保長社。波才引大眾圍城,嵩兵少,軍中皆恐,乃召軍吏謂曰:“兵有奇變,不在眾寡。今賊依草結營,易為風火。若因夜縱燒,必大驚亂。吾出兵擊之,四面俱合,田單之功可成也。”其夕遂大風,嵩乃約敕軍士皆束苣乘城,使銳士間出圍外,縱火大呼,城上舉燎應之,嵩因鼓而奔其陣,賊驚亂奔走。會帝遣騎都尉曹操將兵適至,嵩、操與朱儁合兵更戰,大破之,斬首數萬級。

15。 彭脫,大方渠帥。《後漢書•皇甫嵩朱儁列傳》:“嵩、俊乘勝進討汝南、陳國黃巾,追波才於陽翟,擊彭脫於西華,並破之。餘賊降散,三郡悉平。”

16。 何儀、劉闢、黃邵、何曼。汝南、潁川黃巾渠帥,復起兵於中平末。初平元年(190年),歸附袁術;二年(191年),歸附豫州刺史(袁術置)孫堅。建安元年(196年)二月,兗州牧曹操率軍討伐,黃邵夜襲曹操軍營,反對於禁擊敗,斬之,劉闢、何儀、何曼遂降;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對峙於官渡,劉闢反叛,聯合劉備在許都附近作亂,曹仁率軍討平之。

“時汝南葛陂賊萬餘人攻(許)褚壁,褚眾少不敵,力戰疲極。……糧乏,偽與賊和,以牛與賊易食,賊來取牛,牛輒奔還。褚乃出陳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餘步。賊眾驚,遂不敢取牛而走。”

《魏武故事載令》:“後大軍糧乏,得東阿以繼,(棗)祗之功也。及破黃巾定許,得賊資業。”

從上所見,汝南穎川黃巾自中平之後,也不是純粹的流竄,而是邊對抗東漢政府、軍閥、豪強,掠奪之外,還耕地為持久之計,青州司馬俱等被消滅時,夏侯淵也是得其資糧以振軍。劉闢與附近盜賊共都被剿滅後,汝潁地區基本安定下來,生產得以進行。

青州黃巾(樂安、北海、東萊、平原、濟南)

《後漢書•公孫瓚傳》:“初平二年,青、徐黃巾三十萬眾入勃海界,欲與黑山合。瓚率步騎二萬人,逆擊於東光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賊棄其車重數萬兩,奔走度河。瓚因其半濟薄之,賊復大破,死者數萬,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萬餘人,車甲財物不可勝算,威名大震。”

《後漢書•應劭傳》:“初平二年,黃巾三十萬眾入(泰山)郡界。劭糾率文武連與賊戰,前後斬首數千級,獲生口老弱萬餘人,輜重二千兩,賊皆退卻,郡內以安。”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追黃巾至濟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17。 張饒。《後漢書•孔融傳》:“賊張饒等群輩二十萬眾從冀州還,融逆擊,為饒所敗,乃收散兵保朱虛縣。”

18。管亥。《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時(孔)融以黃巾寇暴,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慈從遼東還,母謂慈曰:“汝與孔北海未嘗相見,至汝行後,贍恤殷勤,過於故舊,今為賊所圍,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單步徑至都昌。。。。。。(劉備)即遣精兵三千人隨慈。賊聞兵至,解圍散走。

19。 管承。東萊郡長廣人。《三國志•魏書•何夔傳》:長廣縣人管承,徒眾三千餘家,為寇害。議者欲舉兵攻之。夔曰:“承等非生而樂亂也,習於亂,不能自還,未被德教,故不知反善。今兵迫之急,彼恐夷滅,必併力戰。攻之既未易拔,雖勝,必傷吏民,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煩兵而定。”乃遣郡丞黃珍往,為陳成敗,承等皆請服。

19。1管彥。《太平御覽•卷七十四•地部三十九》注引《齊地記》:“嶗山東北五里入海有管彥島,是黃巾賊帥管承後也。”《晉書•卷八十八•王裒傳》:“王裒,字偉元,城陽(北海郡)營陵人也。……鄉人管彥(北海之東即東萊長廣海岸)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獨以為必當自達,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許為婚。彥後為西夷校尉,卒而葬於洛陽,裒後更嫁其女。”

管亥圍困北海,管承又是東萊人,而大儒管寧也是北海人,應都是齊國管仲後裔,北海為管姓郡望。裴注引《傅子》:“齊相管仲之後也。昔田氏有齊而管氏去之,或適魯,或適楚。漢興有管少卿為燕令,始家朱虛,世有名節,九世而生寧。”

20。 徐和、司馬俱。建安八年(203年),樂進率軍討伐樂安郡黃巾;十二年(207年)十月,徐和、司馬俱起兵作亂,攻殺濟南王劉贇。曹操令典軍校尉夏侯淵督泰山(太守呂虔)、齊、平原三郡、威虜將軍臧霸四路兵馬討平之。《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濟南、樂安黃巾徐和、司馬俱等攻城,殺長吏,淵將泰山(呂虔)、齊、平原郡兵擊,大破之,斬和,平諸縣,收其糧谷以給軍士。”

21。《魏略》:時太子在鄴,鄢陵侯未到,士民頗苦勞役,又有疾癘,於是軍中騷動。群寮恐天下有變,欲不發喪。逵建議為不可秘,乃發哀,令內外皆入臨,臨訖,各安敘不得動。而青州軍擅擊鼓相引去。眾人以為宜禁止之,不從者討之。逵以為“方大喪在殯,嗣王未立,宜因而撫之”。乃為作長檄,告所在給其廩食。

曹操於204年破鄴,205年殺袁譚,驅逐消滅袁氏在青州的勢力,206年徵高幹,袁氏覆滅。與此同時,任命呂虔為泰山太守,平定反叛的豪強與盜賊,如李條等,又招降泰山公孫犢等數十部。而何夔任長廣太守,招撫管承,剿滅從錢、王營。在袁氏滅亡與臨近盜賊已清理部分後的時機下,於建安十一年(206)秋八月“太祖徵管承,軍淳于,遣(樂)進與李典擊之。承破走,逃入海島,海濱平”。“(張郃)別徵東萊,討管承,又與張遼討陳蘭、梅成等,破之。”在曹操征伐管承時,昌豨或許是兔死狐悲,也起兵反叛,為于禁斬殺。

建安十二年(207)冬十月,濟南、樂安黃巾徐和等殺濟南王劉贇,作亂,為夏侯淵、呂虔、臧霸等討平。至此袁氏、烏桓主力、青州黃巾基本消滅,而廬江、淮南盜賊也已消滅。只餘青徐交界處的臧霸、孫觀等各部,曹操割青州南部綏靖他們,以保證其既得利益。臧霸於袁氏敗後也遣送質子,聽候差遣,遠離徐州征戰各地,因此曹操在208年才有餘力征伐荊州。

青徐界中疑似黃巾餘部,或趁黃巾、群雄混戰為寇者。

22。郭祖、公孫犢,《三國志•魏書•何夔傳》:“(何夔)出為城父令。遷長廣太守。郡濱山海,黃巾未平,豪傑多背叛,袁譚就加以官位。……海賊郭祖寇暴樂安、濟南界,州郡苦之。太祖以夔前在長廣有威信,拜樂安太守。到官數月,諸城悉平。”

《三國志•魏書•呂虔傳》:“袁紹所置中郎將郭祖、公孫犢等數十輩,保山為寇,百姓苦之。(呂)虔將家兵到郡,開恩信,祖等黨屬皆降服,諸山中亡匿者盡出安土業。簡其強者補戰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

23。從錢。《三國志•魏書•何夔傳》:“(東萊)矣平賊從錢,眾亦數千,夔率郡兵與張遼共討定之。”

24。王營。《三國志•魏書•何夔傳》:“(東萊)東牟人王營,眾三千餘家,脅昌陽縣為亂。夔遣吏王欽等,授以計略,使離散之。旬月皆平定。”

25。李條。《三國志•魏書•呂虔傳》:“太祖使督青州諸郡兵以討東萊群賊李條等,有功。”

徐州黃巾(收編為徐州兵)

26。臧霸。《三國志•魏書•臧霸傳》:“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

時太祖方與袁紹相拒,而霸數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專事紹,不以東方為念。……太祖破袁譚於南皮,霸等會賀。霸因求遣子弟及諸將父兄家屬詣鄴………張遼之討陳蘭,霸別遣至皖,討吳將韓當,使權不得救蘭。………霸從討孫權於濡須口……從討孫權,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文帝即王位,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侯,都督青州諸軍事。……徵為執金吾,位特進。

27。孫觀、吳敦、尹禮。《三國志•魏書•臧霸傳》:“太祖募索得霸,見而悅之,使霸招吳敦、尹禮、孫觀、觀兄康等,皆詣太祖。太祖以霸為琅邪相,(吳)敦利城、(尹)禮東莞、(孫)觀北海、(孫)康城陽太守。”

28。《魏略》:“建安二十四年,霸遣別軍在洛。會太祖崩,霸所部(徐州兵)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文帝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臧)霸謂休曰:“國家未肯聽霸耳!若假霸步騎萬人,必能橫行江表。”休言之於帝,帝疑霸軍前擅去,今意壯乃爾!遂東巡,因霸來朝而奪其兵。

29。昌豨(?-206),一名昌霸,泰山郡人。昌豨叛為備,又攻破之。……(張遼)與夏侯淵圍昌豨於東海……豨乃許降。遼遂單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歡喜,隨詣太祖。……昌豨反,遣于禁擊之,未拔,復遣淵與禁併力,遂擊豨,降其十餘屯。……豨與禁有舊,詣禁降。諸將皆以為豨已降,當送詣太祖,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豨決,隕涕而斬之。是時太祖軍淳于,聞而嘆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

徐州、青州兵在曹操死後擅自鳴鼓而去,應是往青州方向而去,賈逵作檄各地郡縣給糧食,避免其反叛。臧霸因其出身與聲望,隨後被曹丕任命為鎮東將軍、都督青州諸軍事,以安撫青徐兵。黃初三年(222年),曹丕親征,兵分三路討伐孫權。隨後曹丕藉機領大軍於東線戰場,徵召臧霸,奪其兵權,青徐黃巾的最後部分與割據青州的臧霸勢力也被曹魏消化。,

益州黃巾

30。馬相、趙祗。《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是時益州逆賊馬相、趙祗等於綿竹縣自號黃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數千人,先殺綿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萬餘人,便前破雒縣,攻益州殺儉,又到蜀郡、犍為,旬月之間,破壞三郡。相自稱天子,眾以萬數。州從事賈龍領兵數百人在犍為東界,攝斂吏民,得千餘人,攻相等,數日破走,州界清靜。”

31。 王饒、趙播。二人率軍攻克廣漢郡雒縣(州治及郡治),殺益州刺史郤儉。《太平御覽•卷441》引《益部耆舊傳》有“趙蕃”,疑為“趙播”,此“趙蕃”攻佔閬中縣城,後內亂潰敗。

揚州黃巾

32。陳敗、萬秉,吳郡黃巾。《三國志•吳書•朱治傳》:“建安七年,權表治為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割婁、由拳、無錫、毗陵為奉邑,置長吏。征討夷越,佐定東南,禽截黃巾餘類陳敗、萬秉等。”

33。吳桓,會稽黃巾。《三國志•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注引《吳書》:“留贊字正明,會稽長山人。少為郡吏,與黃巾賊帥吳桓戰,手斬得桓。贊一足被創,遂屈不伸。”

34。陳寶,吳郡黃巾。 《太平御覽•卷五十三•地部十八》注引《列女後傳》:“呂榮者,吳郡許昇之妻也。昇為賊所害,榮貞固自守,黃巾賊陳寶欲幹穢之,榮執節不聽,寶遂殺榮。是日疾風暴雨,雷電晦冥,寶恐懼叩頭謝,葬之而去。糜府君聞榮高行,遣主簿祭之,又出錢助縣為冢於嘉興郭裡墟北,名曰義婦坂。”

白波軍(黃巾餘賊)

35。郭太,白波首領。《後漢書•孝靈帝紀》:“二月,黃巾餘賊郭太等起於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東。”

36。楊奉。《後漢書•董卓傳》:“傕將楊奉本白波賊帥,乃將兵救傕,於是汜眾乃退。”

37。胡才。 《後漢書•孝獻帝紀》:“壬申,幸曹陽,露次田中。楊奉、董承引白波帥胡才、李樂、韓暹及匈奴左賢王去卑,率師奉迎,與李傕等戰,破之。”

38。李樂,見上。

39。韓暹,見上。

黑山軍

《典略》曰:“黑山、黃巾諸帥,本非冠蓋,自相號字,謂騎白馬者為張白騎,謂輕捷者為張飛燕,謂聲大者為張雷公,其饒須者則自稱於羝根,其眼大者自稱李大目。”

40。張牛角,冀州博陵人,黑山軍首領。博陵張牛角亦起眾,自號將兵從事,與(張)燕合。燕推牛角為帥,俱攻癭陶。牛角為飛矢所中。被創且死,令眾奉燕,告曰:“必以燕為帥。”牛角死,眾奉燕,故改姓張。

41。張燕,本姓褚,常山真定人,黑山軍首領。為人剽捍、敏捷,軍中稱為“飛燕”,與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等地叛匪互相聯絡,漢朝無力討伐。張燕派使者到洛陽請降,靈帝任命其為平難中郎將,管理黃河以北山區的行政及治安事務,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薦孝廉,並派遣計吏到洛陽去彙報。後與公孫瓚結盟,與袁紹作戰,官渡之戰時投曹操,被任命為平北將軍,封安國亭侯。

42。張方,張燕子,襲爵。張燕孫子張林為西晉尚書令、衛將軍,後被趙王司馬倫所殺。

43。孫輕,黑山軍首領,為張燕部下。

44。王當,黑山軍首領,為張燕部下。

45。杜長,張燕部將,袁紹與公孫瓚爭冀州,燕遣杜長助瓚,與紹戰,為紹所敗。

46。於毒,河內朝歌人,黑山軍首領。曾入兗州與曹操在東郡大戰,被曹操所敗。不久隨張燕破鄴城,殺太守慄成。後袁紹引軍入朝歌鹿場山蒼巖谷討於毒,圍攻五日,破之,斬毒及長安所署冀州牧壺壽。

47。白繞,黑山軍首領,191年與於毒、眭固合兵攻略魏郡、東郡,東郡太守王肱無法抵禦,於是曹操領兵進入東郡,在濮陽擊破白繞等

48。陶升,黑山軍首領,原為內黃小吏,有善心,黑山賊於毒攻陷鄴城時,獨自率領部眾逾西城入,閉守州門,不讓其他人進來,用車載著袁紹的家人及諸衣冠在州內者,身自扞衛,送到斥丘還。袁紹到,遂屯斥丘,以陶升為建義中郎將。

49。《後漢書•皇甫嵩傳》:“自黃巾賊後,復有黑山、黃龍、白波、左校、郭大賢、於氐根、青牛角、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平漢、大計、司隸、掾哉、雷公、浮雲、飛燕、白雀、楊鳳(楊奉?)、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唒、羅市之徒,並起山谷間,不可勝數。……各有所因。大者二三萬,小者六七千。賊帥常山人張燕,乃與中山、常山、趙郡、上黨、河內諸山谷寇賊更相交通,眾至百萬,號曰黑山賊。”

50。封諝、徐奉,中常侍,黃巾內應。《後漢書•皇甫嵩傳》:(馬)元義素往來京師,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

《三國演義》創作

1。 程遠志、鄧茂,見第一回。二人為幽州黃巾渠帥,率軍侵犯涿郡,劉備率軍迎戰,程遠志為關羽所斬,鄧茂為張飛所殺。

2。 高升,見第二回。張寶副將,出戰時被張飛刺殺。

3。 孫仲,見第二回。破城之日,孫仲倉皇出逃,被劉備一箭射於馬下。原型為史書中“孫夏”。

4。 嚴政,見第二回。張寶部將,見戰勢不利,刺殺張寶,獻首投降。

5。 張闓,見第十回。黃巾餘部,為徐州牧陶謙下屬都尉,因劫財而殺了曹操之父曹嵩。史書中事見《吳書》。

6。 龔都,見二十六回。龔都與劉闢均為汝南黃巾軍渠帥,後來龔都被夏侯淵所殺。《三國志》中為汝南賊,未註明是黃巾軍,另《武帝紀》寫作共都。

7。 廖化,始見二十七回。廖化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投奔關羽。廖化在《三國志•蜀書》有傳,《襄陽耆舊傳》記載為襄陽中廬大族。

8。 杜遠,見二十七回。杜遠與廖化落草為寇,杜遠劫得劉備兩位夫人,廖化勸其放回,杜遠不從,被廖化殺死。

9。 卞喜,見二十七回。卞喜原為黃巾軍,歸順曹操,鎮守汜水關,被關羽所殺。

10。 裴元紹,見二十八回。原為張角部將,因欲奪趙雲之馬而被趙雲所殺。

11。 周倉:見二十八回。原為張寶部將,後投關羽,關羽死後,周倉於麥城自殺。

12。郭常之子,見二十八回。關公謝別郭常,請二嫂上車,出了莊院,與孫乾並馬護著車仗,取山路而行。不及三十里,只見山背後擁出百餘人。為首兩騎馬,前面那人頭裹黃巾,身穿戰袍,後面乃郭常之子也。黃巾者曰:“我乃天公將軍張角部將也!來者快留下赤兔馬,放你過去。”關公大笑曰:“無知狂賊,汝既從張角為盜,亦知劉、關、張兄弟三人名字否?”

漢末黃巾黑山起兵、羌氐蠻夷、盜賊反叛背景(不含曹魏時部分)

1。饑荒。

《後漢書•皇甫規傳》:“故江湖之人,群為盜賊,青、徐荒飢,襁負流散。”

《後漢書•陳蕃傳》:又青、徐炎旱,五穀損傷,民物流遷,茹菽不足。而宮女積於房掖,國用盡於羅紈,外戚私門,貪財受賂,所謂“祿去公室,政在大夫”。

《後漢書•黨錮列傳•賈彪》:(賈彪)初仕州郡,舉孝廉,補新息長。小民困貧,多不養子,彪嚴為其制,與殺人同罪。城南有盜劫害人者,北有婦人殺子者,彪出案發,而掾吏欲引南。彪怒曰:“賊冠害人,此則常理,母子相殘,逆天違道。”遂驅車北行,案驗其罪。城南賊聞之,亦面縛自首。數年間,人養子者千數,僉曰:“賈父所長”,生男名為“賈子”,生女名為“賈女”。

2。乾旱

《後漢書•五行志一》:桓帝元嘉元年夏,旱。

延熹元年六月,旱。

靈帝熹平五年夏,旱。六年夏,旱。

光和五年夏,旱。六年夏,旱。是時,常侍、黃門僭作威福。

獻帝興平元年秋,長安旱。是時,李傕、郭汜專權縱事。

《後漢書•公孫瓚傳》:是時,旱、蝗,谷貴,民相食。

3。蟲害

《後漢書•五行志三》:桓帝永興元年七月,郡國三十二蝗。是時,梁冀秉政無謀憲,苟貪權作虐。二年六月,京都蝗。

永壽三年六月,京都蝗。

延熹元年五月,京都蝗。

靈帝熹平六年夏,七州蝗。先是,鮮卑前後三十餘犯塞。是歲,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使匈奴中郎將臧旻將南單于以下,三道並出討鮮卑。大司農經用不足,殷斂郡國,以給軍糧。三將無功,還者少半。

獻帝興平元年夏,大蝗。是時,天下大亂。

建安二年五月,蝗。

《後漢書•五行志四》:靈帝熹平四年六月,弘農,三輔螟蟲為害。

中平二年七月,三輔螟蟲為害。

4。霖雨、大風、洪水、海水倒灌

《後漢書•五行志一》:靈帝建寧元年夏,霖雨六十餘日。

熹平元年夏,霖雨七十餘日。

中平六年夏,霖雨八十餘日。是時,靈帝新棄群臣,大行尚在梓宮,大將軍何進與佐軍校尉袁紹等共謀欲誅廢中官。下文陵畢,中常侍張讓等共殺進,兵戰京都,死者數千。

《後漢書•五行志三》:桓帝建和二年七月,京師大水。去年冬,梁冀枉殺故太尉李固、杜喬。三年八月,京都大水。是時,梁太后猶專政。

永興元年秋,河水溢,漂害人、物。二年六月,彭城泗水增長,逆流。

永壽元年六月,雒水溢至津陽城門,漂流人、物。

永康元年八月,六州大水,勃海海溢(海水倒灌,土地鹽鹼),沒殺人。

靈帝建寧二年四月癸巳,京都大風雨雹,拔郊道樹十圍已上百餘枚。其後晨迎氣黃郊,道於雒水西橋,逢暴風雨,道鹵簿車或發蓋,百官沾濡,還,不至郊;使有司行禮。迎氣西郊,亦壹如此。

靈帝建寧四年二月,河水清。五月,山水大出,漂壞廬舍五百餘家

熹平二年六月,東萊、北海海水溢位(海水倒灌),漂沒人物。三年秋,雒水出。四年夏,郡國三水,傷害秋稼。

光和六年秋,金城河溢,水出二十餘里。

中平五年,郡國六水大出。

中平五年六月丙寅,大風拔樹。

獻帝初平四年六月,右扶風大風,髮屋拔木。

獻帝建安二年九月,漢水流,害民人。是時,天下大亂。十八年六月,大水。二十四年八月,漢水溢流,害民人。

5。降溫、冰雹

《後漢書•五行志三:》靈帝光和六年冬,大寒,北海、東萊、琅邪井中冰厚尺餘。

獻帝初平四年六月,寒風如冬時。

桓帝延熹四年五月己卯,京都雨雹,大如雞子。

靈帝建寧二年四月,雨雹。四年五月,河東雨雹。

光和四年六月,雨雹,大如雞子。

中平二年四月庚戌,雨雹,傷稼。

獻帝初平四年六月,右扶風雹如鬥。

6。地震、地裂

《後漢書•五行志四》:延熹四年,京都、右扶風、涼州地震。

五年五月乙亥,京都地震。八年九月丁未,京都地震。

靈帝建寧四年二月癸卯,地震。是時,中常侍曹節、王甫等皆專權。

熹平二年六月,地震。六年十月辛丑,地震。

光和元年二月辛未,地震。四月丙辰,地震。靈帝時宦者專恣。

二年三月,京兆地震。三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餘動,湧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頓。縣易處,更築城郭。

獻帝初平二年六月丙戌,地震。

興平元年六月丁丑,地震。

地震次生或塌陷

桓帝建和元年四月,郡國六地裂,水湧出,井溢,壞寺屋,殺人。

延熹元年七月乙巳,左馮翊雲陽地裂。

永康元年五月丙午,雒陽高平永壽亭、上黨泫氏地各裂

靈帝建寧四年五月,河東地裂十二處,裂合長十里百七十步,廣者三十餘步,深不見底。

7。瘟疫

《後漢書•五行志五》桓帝元嘉元年正月,京都大疫。二月,九江、廬江大疫。

延熹四年正月,大疫。

靈帝建寧四年三月,大疫。

熹平二年正月,大疫。

光和二年春,大疫。

五年二月,大疫。

中平二年正月,大疫。

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8。經濟剝削

《魏書》:(劉)虞在幽州,清靜儉約,以禮義化民。靈帝時,南宮災,吏遷補州郡者,皆責助治宮錢,或一千萬,或二千萬,富者以私財辨,或發民錢以備之,貧而清慎者,無以充調,或至自殺。

《後漢書•宦者列傳》:明年,南宮災。讓、忠等說帝令斂天下田畝稅十錢,以修宮室。發太原、河東、狄道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師,黃門常侍輒令譴呵不中者,因強折賤買,十分僱一,因復貨之於宦官,復不為即受,材木遂至腐積,宮室連年不成。刺史、太守復增私調,百姓呼嗟。凡詔所徵求,皆令西園騶密約敕,號曰“中使”,恐動州郡,多受賕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遷除,皆責助軍修宮錢,大郡至二三千萬,餘各有差。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

《後漢書•劉虞傳》:舊幽部應接荒外,資費甚廣,歲常割青、冀賦調二億有餘,以給足之。

《後漢書•陸康傳》:時,靈帝欲鑄銅人,而國用不足,乃詔調民田,畝斂十錢。而比水旱傷稼,百姓貧苦。

9。宦官為亂

《後漢書•宦者列傳》:其後四侯轉橫,天下為之語曰:“左迴天,具獨坐,徐臥虎,唐兩墯。”皆競起第宅,樓觀壯麗,窮極伎巧。金銀罽<耳毛>,施於犬馬。多取良人美女以為姬妾,皆珍飾華侈,擬則宮人,其僕從皆乘牛車而從列騎。又養其疏屬,或乞嗣異姓,或買蒼頭為子,並以傳國襲封。兄弟姻戚皆宰州臨郡,辜較百姓,與盜賊無異。

明年,司隸校尉韓演因奏悺罪惡,及其兄太僕南鄉侯稱請託州郡,聚斂為奸,賓客放縱,侵犯吏民。

小黃門段珪家在濟陰,與覽並立田業,近濟北界,僕從賓客侵犯百姓,劫掠行旅。

督郵張儉因舉奏(侯)覽貪侈奢縱,前後請奪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頃。起立第宅十有六區,皆有高樓池苑,堂閣相望,飾以綺畫丹漆之屬,制度重深,僭類宮省。又豫作壽冢,石槨雙闕,高廡百尺,破人居室,發掘墳墓。虜奪良人,妻略婦子,及諸罪釁,請誅之。

是時,讓、忠及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人,皆為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兄子弟佈列州郡,所在貪賤,為人蠹害。

10。異族反叛與戰爭

《後漢書•皇甫規傳》:“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輔,圍安定,徵西將軍馬賢將諸郡兵擊之,不能克。……規乃上疏求乞自效,曰:臣比年以來,數陳便宜。羌戎未動,策其將反,馬賢始出,頗知必敗。誤中之言,在可考校。臣每惟賢等擁眾四年,未有成功,懸師之費且百億計,出於平人,回入奸吏。故江湖之人,群為盜賊,青、徐荒飢,襁負流散。……”

《後漢書•段潁傳》:明年春,餘羌復與燒何大豪寇張掖,攻沒鉅鹿塢,殺屬國吏民,又招同種千餘落,並兵晨奔熲軍。……四年冬,上郡沈氐、隴西牢姐、烏吾諸種羌共寇並、涼二州,熲將湟中義從討之。……時,滇那等諸種羌五六千人寇武威、張掖、酒泉,燒人廬舍。六年,寇勢轉盛,涼州幾亡。……八年春,熲復擊勒姐種,斬首四百餘級,降者二千餘人。……熲凡破西羌,斬首二萬三千級,獲生口數萬人,馬牛羊八百萬頭,降者萬餘落。

《後漢書•段潁傳》:而東羌先零等,自覆沒徵西將軍馬賢后,朝廷不能討,遂數寇擾三輔。其後度遼將軍皇甫規、中郎將張奐招之連年,既降又叛。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孝靈皇帝中》: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反,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徵。金城人邊章、韓遂素著名西州,群盜誘而劫之,使專任軍政,殺金城太守陳懿,攻燒州郡。

11。異族鈔掠

《後漢書•鮮卑傳》:靈帝立,幽、並、涼三州緣邊諸郡無歲不被鮮卑寇抄,殺略不可勝數。

《三國志•魏書•烏丸傳》:然烏丸、鮮卑稍更強盛,亦因漢末之亂,中國多事,不遑外討,故得擅[漠]南之地,寇暴城⾢,殺略⼈民,北邊仍受其困。……蹋頓⼜驍武,邊長⽼皆⽐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

《後漢書•劉虞傳》:(中平)四年,純等遂與烏桓大人共連盟,攻薊下,燔燒城郭,虜略百姓,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眾至十餘萬,屯肥如。舉稱“天子”,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書州郡,雲舉當代漢,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純又使烏桓峭王等步騎五萬,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

12。盜賊反叛

《後漢書•皇甫規傳》:時太山賊叔孫無忌侵亂郡縣,中郎將宗資討之未服。公車特徵規,拜太山太守。規到官,廣設方略,寇賊悉平。

《後漢書•段潁傳》:“時,太山、琅邪賊東郭竇、公孫舉等聚眾三萬人,破壞郡縣,遣兵討之,連年不克。永壽二年,桓帝詔公卿選將有文武者,司徒尹頌薦熲,乃拜為中郎將。擊竇、舉等,大破斬之,獲首萬餘級,餘黨降散。”

《三國志•吳書•孫堅傳》:“會稽妖賊許昌起於句章,自稱陽明皇帝,與其子韶扇動諸縣,眾以萬數。堅以郡司馬募召精勇,得千餘人,與州郡合討破之。”

《後漢書•陸康傳》會廬江賊黃穰等與江夏蠻連結十餘萬人,攻沒四縣,拜康廬江太守。康申明賞罰,擊破穰等,餘黨悉降。

13。豪強(豪橫不法,遊俠復仇,陰養死士)

《後漢書•仲長統傳》: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船車賈販,周於四方;廢居積貯,滿於都城。琦賂寶貸,巨室不能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綺室;倡謳伎樂,列乎深堂。賓客待見而不敢去,車騎交錯而不敢進。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敗而不可飲。睇盼則人從其目之所視,喜怒則人隨其心之所慮。

《後漢書•苑康傳》:(苑康)遷太山太守。郡內豪姓多不法,康至,奮威怒,施嚴令,莫有干犯者。先所請奪人田宅,皆遽還之。

《三國志•蜀書•糜竺傳》: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

《後漢書•何顒傳》:及陳蕃、李膺之敗,顒以與蕃、膺善,遂為宦官所陷,乃變姓名,亡匿汝南間。所至皆親其豪桀,有聲荊豫之域。袁紹慕之,私與往來,結為奔走之友。是時,黨事起,天下多離其難,顒常私入洛陽,從紹計議。其窮困閉厄者,為求援救,以濟其患。有被掩捕者,則廣設權計,使得逃隱,全免者甚眾。

《魏略》曰:薛夏字宣聲,天水人也。博學有才。天水舊有姜、閻、任、趙四姓,常推於郡中,而夏為單家,不為降屈。四姓欲共治之,夏乃遊逸,東詣京師。

《後漢書•朱儁傳》:會交阯部群賊並起,牧守軟弱不能禁。又交阯賊樑龍等萬餘人,與南海太守孔芝反叛,攻破郡縣。光和元年,即拜俊交阯刺史,令過本郡簡募家兵及所調,合五千人,分從兩道而入。(朝廷領豪強募家兵,朱儁即四姓之朱也)。

14。外戚

《後漢書•梁冀傳》:冀居職暴恣,多非法,父商所親客洛陽令呂放,頗與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讓冀,冀即遣人於道刺殺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於放之怨仇,請以放弟禹為洛陽令,使捕之,盡滅其宗親、賓客百餘人。

扶風人士孫奮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馬乘遺之,從貸錢五千萬,奮以三千萬與之,冀大怒,乃告郡縣,認奮母為其守臧婢,雲盜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奮兄弟,死於獄中,悉沒資財億七千餘萬。

其四方調發,歲時貢獻,皆先輸上第於冀,乘輿乃其次焉。吏人齎貨求官請罪者,道路相望。冀又遣客出塞,交通外國,廣求異物。因行道路,發取伎女御者,而使人復乘勢橫暴,妻略婦女,歐擊吏卒,所在怨毒。

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西至弘農,東界滎陽,南極魯陽,北達河、淇,包含山藪,遠帶丘荒,周旋封域,殆將千里。又起菟苑於河南城西,經亙數十里,發屬縣卒徒,繕修樓觀,數年乃成。移檄所在,調發生菟,刻其毛以為識,人有犯者,罪至刑死。嘗有西域賈胡,不知禁忌,誤殺一兔,轉相告言,坐死者十餘人。

冀二弟嘗私遣人出獵上黨,冀聞而捕其賓客,一時殺三十餘人,無生還者。冀又起別第於城西,以納奸亡。或取良人,悉為奴卑,至數千人,名曰“自賣人”。

15。黨錮

《後漢書•範滂傳》: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

《後漢書•張儉傳》鄉人朱並,素性佞邪,為儉所棄,並懷怨恚,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於是刊章討捕。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李)篤因緣送(張)儉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經歷,伏重誅者以十數,宗親並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

16。酷吏

《後漢書•酷吏列傳》:王吉者,陳留浚儀人,中常侍甫之養子也。吉少好誦讀書傳,喜名聲,而性殘忍。以父秉權寵,年二十餘,為沛相。曉達政事,能斷察疑獄,發起姦伏,多出眾議。課使郡內各舉奸吏豪人諸常有微過酒肉為臧者,雖數十年猶如貶棄,注其名籍。專選剽悍吏,擊斷非法。若有生子不養,即斬其父母,合土棘埋之。凡殺人皆磔屍車上,隨其罪目。宣示屬縣。夏月腐爛,則以繩連其骨,周遍一郡乃止,見者駭懼。視事五年,凡殺萬餘人。其餘慘毒刺刻,不可勝數。郡中惴恐,莫敢自保。

17。賦稅

東漢時,劉秀曾經實行過“什一之稅”,但不久又恢復“三十稅一”的舊制。縱觀兩漢賦稅制度,除桓帝、靈帝增加畝稅十錢以外,一般通行“十五稅一”或“三十稅一”的實物地租。

桓帝和靈帝時,因修建公室的需要,在既定的田租外,國家還要計畝收錢,即田租的附加稅。

芻稾稅:根據土地面積徵收,每頃3石芻和2石稾,按法定折算標準,1石芻等於15錢,1石稾等於5錢,故每頃每年徵收55錢。

戶賦:每年分兩次交納,第一次在五月,每戶出16錢;第二次在十月,每戶出芻1石(15錢)。

口賦:徵收物件是七歲至十四歲的少年兒童,每人每年徵二十三錢。

算賦:徵收物件是十五至五十六歲的成年人,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錢,商賈和奴婢收雙倍。

更賦:每個成年男子每年納錢三百。

獻費: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獻給”皇帝六十三錢,以供宮廷費用。

此外還有車船稅、緡錢稅(所得稅)、牲畜稅、關稅、礦產稅、漁稅、市租(營業稅)等,或還要輸金、銀、銅、皮革、筋、漆等

17。徭役,修陵墓、水渠、戰具、吏役、雜役、軍役、養官牛等

18。風氣習慣

《史記•貨殖列傳》:

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魚鹽。臨菑亦海岱之間一都會也。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於眾鬥,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

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輕,易發怒,地薄,寡於積聚。

潁川、南陽,夏人之居也。俗雜好事,業多賈。其任俠,交通潁川,故至今謂之“夏人”。

19。其他

《後漢書•童恢傳》民嘗為虎所害,乃設檻捕之,生獲二虎。

《後漢書•東夷傳》:靈帝末,韓、濊並盛,郡縣不能制,百姓苦亂,多流亡入韓者。

標簽: 後漢書  黃巾  三國志  靈帝  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