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曹魏的故都 北魏的新都

作者:由 駱駝背上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7-10

魏晉南北朝時代的開端自然是三國時代,東漢末年分三國,曹操的根據地先後在許昌、鄴城等地,漢末梟雄董卓一把火燒燬了洛陽一半宮殿,逼迫漢獻帝遷都長安,最後在長安被殺,李傕和郭汜在長安作亂,長安成了一片焦土。

大概是覺得這些地方無法和傳統古都洛陽相比,公元220年,代漢登基的魏文帝曹丕還是定都在了洛陽。曹魏時代的洛陽城,修復了董卓燒燬的宮殿,同事,興建了不少新的宮闕,一些古詩文中經常出現的地點,比如靈芝池、芳林園、天淵池等,大多是曹魏時代所建。

曹魏政權才經歷了兩代皇帝就遇到了最能隱忍的司馬懿,他熬死了曹魏三代君王,最終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完全把持了曹魏政權,最終其孫司馬炎代魏建立晉朝,晉朝仍然定都洛陽,但西晉的奢侈腐敗一下子擾亂了天下,八王之亂下,少數民族作亂,北方一片焦土,晉朝遷都長安,匈奴首領劉曜攻佔長安,滅亡了晉朝,晉朝琅琊王司馬睿在南方稱帝,定都建康,因為建康在洛陽東邊,史稱東晉。

而北方,徹底變成了五胡十六國時期,這一時期北方混戰不已,最多的時候十一國並列,這一時期,遭到戰火焚燬的漢魏洛陽城徹底變成了一堆廢墟。

五胡十六國時期歷史雖然雜亂,但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佔據長安的匈奴族的漢趙政權和佔據襄國(今河北邢臺)的羯族後趙政權對峙,最終後趙統一北方。

第二階段是佔據長安的氐族前秦政權和佔據鄴城的鮮卑族前燕政權對峙,最終前秦統一北方,卻在盲目發動南侵東晉的淝水之戰中敗北,北方重新陷入分裂。

第三階段,也是最亂的階段,北方分裂為七個國家,主要是佔據長安的羌族後秦政權、佔據中山(河北定州)的鮮卑族後燕政權、佔據統萬城(陝西榆林)的匈奴族大夏政權和佔據廣固(山東益都)的鮮卑族南燕政權四國對峙,互相攻伐。

然而,最終的勝利者來自於蒙古高原——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北魏掃平群雄方才統一北方,結束了北方200年的分裂局面。

這一時期,最為有趣的現象就是,西部的割據政權全部以長安作為根據地,東部的割據政權則分別以邢臺、鄴城、中山等地為根據地,恰恰沒有一個王國定都洛陽,這是什麼原因呢?

如果我們看下地圖,就瞭解了,當北方是統一的時候,洛陽正好處在北方的中心,然而當北方分裂為東西的時候,洛陽正好在東西兩個政權對峙的邊境地帶!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五胡十六國時期,洛陽沒有成為這些割據王國的都城。

曹魏的故都 北魏的新都

十六國時代,洛陽常為戰場。

然而,當北方重新統一後,洛陽又處在北方的中心,又變成了最適合的定都之地,這正是統一北方的北魏王朝面臨的最新問題。

當時的北魏王朝定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這個地方靠近蒙古高原地帶,處在農耕帶的邊緣,不利於統治廣袤的北方地區,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決定徹底改變北魏,他決定遷都洛陽,在洛陽,孝文帝在短短兩年時間內,頒佈了一系列法令,進行了對鮮卑族全面的改革,命令鮮卑族穿漢服、說漢語、改漢姓,北魏的漢化改革就在洛陽城拉開了大幕。

北魏時期的宮城建築在文獻中很明確指出是曹魏文帝或明帝時所建立。許多跡象顯示,曹魏洛陽宮似與北魏宮城的佈局相同,也是在洛陽大城北中部修建。這在一些文獻中有明確記述,比如《河南志後魏城闕古蹟》:“宮室。按,宮殿多仍魏晉舊名。或雲依《洛陽圖》修繕某所某居,疑總名閶闔宮。然又與上門名相犯。”

同樣是叫魏,兩個魏在洛陽發生了時空的交疊。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崇信佛教的拓跋王族在平城開鑿了百年雲岡石窟,到了洛陽後,在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開鑿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成為洛陽今天最大的文化符號,畢竟宮殿早就坍圮了,唯有石頭修築的石窟保留了下來。

北魏時期的洛陽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座城市見證了中西方文化交往的開始以及陸上絲綢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歐洲的過程。北宋時期,文學家司馬光訪漢魏故城時,面對對這座城市悠遠、輝煌的歷史曾經發出了“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概嘆。

曹魏的故都 北魏的新都

《洛陽伽藍記》洛陽貴族榮華與佛教昌盛的見證。

北魏洛陽城另一個出名的是因為一部著作,北魏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這是北魏動亂後楊衒之回到洛陽後,看到荒廢的洛陽城,回憶起曾經洛陽城的繁華寫下的著作。

《洛陽伽藍記》以北魏佛教的盛衰為線索,以洛陽城的寺廟為綱領,記載洛陽城的人物、史事、傳說、逸聞等。其中最著名的篇章是關於著名的永寧寺的,書中寫道:永寧寺,熙平元年靈太后胡氏所立也。

中有九層浮圖一所,架木為之,舉高九十丈。上有金剎,復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師百里,已遙見之。剎上有金寶瓶,容二十五斛。寶瓶下有承露金盤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鐸。復有鐵鏁四道,引剎向浮圖四角,鏁上亦有金鐸。鐸大小如一石甕子。浮圖有九級,角角皆懸金鐸,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鐸。浮圖有四面,面有三戶六窗,戶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鈴,合有五千四百枚。復有金環鋪首,殫土木之工,窮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議。繡柱金鋪,駭人心目。至於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鏗鏘之聲,聞及十餘裡。

永寧寺是北魏亂世太后胡太后所建,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高達數百米,上面貼著金箔,甚至還有金鈴,距離京城百麗外,就能看見佛塔,聽見鈴聲,可見其繁華,然而北魏末年的戰亂讓這座寺毀於戰火,成為一片廢墟,楊衒之才發出如此感慨。

但楊衒之不用擔心,洛陽最為繁華的時期即將到來。

摘寫文史宴~

標簽: 洛陽  北魏  北方  洛陽城  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