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初唐詩歌革新的孤勇者——陳子昂

作者:由 語落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1-29

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兩晉、南北朝一部分文人的作品,具有偏重形式、內容空虛、脫離現實的不良傾向,違背《詩三百》和樂府詩的優良傳統,離開建安到正始諸家的健康的創作軌道。

齊、梁時期的理論家劉勰與鍾嶸反對這種詩風,雖然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他們的進步理論,在當時沒有引起詩人們的足夠重視。因此,這一斗爭還有待於後人作進一步的努力。

初唐四傑,在詩歌創作和理論方面,初步有所革新,但自覺地提出比較明確的文學主張的,應該說是從陳子昂開始的。

1.情有獨鍾——漢魏風骨

《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是陳子昂詩歌理論的一個綱領。

東方虯是陳子昂的朋友,在武則天時期擔任左史。他曾寫過一篇《詠孤桐篇》。

這篇序文就是對東方虯的《詠孤桐篇》的評論。

初唐詩歌革新的孤勇者——陳子昂

在這篇短文裡,他肯定了風雅、漢魏詩歌的進步傳統,指出了晉、宋以來“

文章道弊”、“彩麗競繁

”的弊病。

做文章的道理敗壞了:魏晉風骨消失殆盡,詩文以華麗的辭藻為標準,沒有了感興寄託,徒有文采而沒有內容。

陳子昂著重提出“風骨”和“興寄”兩個問題,企圖從精神上去變革五百年來的詩風。(五百年指從西晉到武則天時期)

所謂“風骨”就是指健康的內容與生動有力的語言形式相統一。所謂“興寄”是“

託物起興”、“因物喻志”

的表現方法。二者是《詩三百》到正始詩歌的優良傳統所在,作家企圖以此去影響當時的詩壇。

在本篇中,顯然可以看出,作者傾向於繼承“晉宋莫傳”的漢、魏風骨,在於使“

正始之音復睹於茲”,“建安作者相視而笑”。

正始時期

:年僅十歲的曹芳即位,由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從此開始了曹氏和司馬氏的權力之爭,大量文士被殺,在這種惶恐不安的局面下,人們難免具有畏禍心理,於是開始談玄說理,追求莊子式的超脫逍遙。

初唐詩歌革新的孤勇者——陳子昂

2.苦悶的時代——如履薄冰

有的文士為了避禍整日飲酒,如阮籍,他的詩文也是“

詞旨淵永,寄託遙深”

,喜怒不形於色,不敢直言國家政治,透過含蓄、委婉的方式表達,但內心非常矛盾、痛苦。如其《詠懷》三十三

[魏]阮籍

一夕復一夕,一夕復一朝。

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

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

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

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

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

表現出其濃重的憂懼和苦悶之情。

3.廣陵散絕

也有些人直言敢諫,寧折不彎,保有高潔的情操,如嵇康,他的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及對《廣陵散》的喜愛便是他憤世嫉俗、桀傲不馴的性格的表現,而蔑視司馬昭,進而遭致殺身之禍更是這種剛正不阿的顯例。

正始之音就是指這種有寄託有清俊之風的作品風貌。

回到陳子昂

初唐詩歌革新的孤勇者——陳子昂

他的創作,不論是《修竹篇》或《感遇》詩,都實踐了這一主張,影響了同時的張九齡等人,到李白、杜甫,則更高地舉起了詩歌革新的旗幟。

後來,白居易、元稹等人進一步開展新樂府運動,從理論上、實踐中總結髮揚進步詩歌理論的傳統,把唐代詩歌推向更大的繁榮。

4.評價

陳子昂是唐代詩歌革新運動的自覺的倡導者。他的理論和創作對齊、梁以來的不良詩風,起了“

橫制頹波”

(制止、扭轉頹廢、萎靡的風氣)的作用,產生出“

天下翕然,質文一變

”(所有人都追求文質相半、文質彬彬的詩歌風貌)的影響。

語出盧藏用《陳子昂集序》

韓愈《薦士》:

“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國朝指唐朝,這句話是說唐朝詩文興盛是由於陳子昂率先舉起了詩文革新的大旗。

最近很火的一首歌《孤勇者》正說明了率先進行變革的人的孤獨和勇敢,他們最初只是黑暗中的星星之火,經過無數的掙扎和磨難才取得了成功。

我想,不管是文學內部的變革、個人的破壁成長還是社會制度的更新,都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孤獨,勇敢的走下去。

與君共勉!

參考文獻:郭紹虞《中國曆代文論選》

標簽: 陳子昂  詩歌  風骨  詩文  正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