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

作者:由 糕得思必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5-05-06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未命名-ICARUS2015-05-06 08:42:18

我無法回答第一個問題“這種時間觀是怎麼產生的”,而且根據題主的描述,圖瓦語的時間觀與漢語、英語都大同小異,例如“前”天,“後”天,之“前”,之“後”。大概,人在描述歷史的時候,轉身向過去看,過去都在身前,而未來卻在背後吧。

我想說說第二個問題,“這種時間觀是否會對他們的生活有影響”。

下面這個文,可以當做是《話鏡》的讀後感,文內講述的故事,均來自本書,不重複引用,在這裡給個連結:

《話/鏡:世界因語言而不同》 蓋伊·多伊徹, 王童鶴, 楊捷【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

============================================

什麼是薩丕爾-沃爾夫假說?

這個假說在上個世紀被提出,在我看來,是美洲語言研究材料積累產生的一次想象力的爆發,這個假說十分迷人,迷人到似乎可以產生類似“永動機”對普通大眾類似的作用。簡單來說,兩位語言學家認為

一個人的語言決定了他認知世界的方式

,亦稱“語言相對論”。這條假說流傳很廣,而且似乎特別容易被人接受——它很好理解,而且“驗證”方法很十分簡單,一般在介紹這個理論的同時,會引用類似“愛斯基摩人有很多種表示不同狀態的海豹的詞彙”、“阿拉伯語有很多描述不同駱駝毛的詞彙”的“事實”。這些例子並未摻假,但細想起來,其中的邏輯岌岌可危:結果和原因似乎顛倒了。是因為看出了不同海豹的差異,才賦予了不同海豹以不同的名稱,還是先得出了海豹的名字,從此看海豹就再也不同了?值得思量。

喬治奧威爾,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這種假說的影響,在《1984》中設定了“New Speak”。他似乎對這個概念頗為自豪,在小說一開始就設計了主角和語言學家(想想也真夠硬的)的對話,對話中,語言學家透露了“新話”的最終目的:取消對統治不利的詞彙,這樣人民再也不能反抗。沒有了“自由”一個詞,人們不知道如何表達、如何傳播,再進一步,人們就會忘記“自由”,變得絕對服從。

想法不錯,但多伊徹在《話鏡》中反駁說,不如廢除“貪婪”、“痛苦”和“死亡”!沒有了“死亡”,人豈不忘記如何去死了?

多伊徹指出了薩丕爾論證上的邏輯缺陷:薩丕爾列舉例證後,指出:X語言和Y語言有這一類別的差異,因此,X語言使用者和Y語言使用者在思維上存在不同。然而這中間缺了嚴重的一環,“語言不同”完全等於“思維不同”嗎?這是需要用實驗論證的,但卻被薩丕爾一筆帶過,且無盡地擴大。沃爾夫也得出了類似武斷的結論,斷言

霍皮人因為沒有表達時間的詞所以有與白人完全不同的時間觀念

。這樣的結論,無疑是神秘化印第安人有力理論依據,一時間被炒得火熱,語言學向玄學傳遞了勝利的火炬。而幾十年後被馬洛特基的論文無情潑滅了,霍皮人當然有時間,他們絕對不是四維生物。

這些背景鋪墊的差不多之後,接下來要進入你最喜歡的故事時間。

“上次檢查過的時候,我還有兩個老婆”

瑪蔡斯語是一種亞馬遜部落語言,使用人數大約2500人。瑪蔡斯語對動詞描述的要求極為苛刻。對於過去的動詞,需要表明:是最近發生的(1個月以內),比較久之前發生的(50年以內),還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50年以上)。更加複雜的事情在於,判斷出的動作需要給出自己如何得知、何時得知。

因此,問到一個瑪蔡斯男子,他有幾個老婆,他說,“不久前我得知,我那時有兩個。”這個陳述堪稱完美: 你沒有100%的肯定,自己的老婆沒有在說話的功夫裡(妻子都沒有在場)死掉、和人跑掉,或者有人又跑出來(也許是因為你長得好),聲稱自己是你的老婆。

然而沒有這樣複雜的語言的我們,依然理解了上面兩段文字的全部內容(如果沒有的話,再讀兩遍)。在這裡,語言相對論似乎失敗了:漢語這樣一種對於動詞十分隨意的語言,並沒有阻止我們理解瑪蔡斯人的說話邏輯,因為我們看世界的模式絲毫沒有被漢語限制。在這裡,多伊徹諷刺道:如果瑪蔡斯人裡有一個薩丕爾的話,他一定會嘲笑英國人美國人都不懂這個世界裡的判斷出的事件和親身經歷之間的邏輯了!

“我知道,但那麼說太奇怪了”

上一個小故事(雖說也不能太算是故事吧)對於“語言=世界觀”的觀點予以反駁,接下來更加瑣碎的事例會進一步支援這個觀點。《話鏡》中,著重討論了色彩的問題。語言學家們發現,對於色彩的描述,除了黑色和白色(在我看來其實應當是“深色”和“淺色”)以外,最先總是出現紅色,然後是黃色或者綠色,很晚才出現藍色。不少學者對此進行了各種推斷。顏色問題,歐洲曾經也存在,在荷馬史詩中,對於顏色的描寫極度混亂而錯誤,比如“酒色的大海”、“綠色的蜂蜜”等等,有一位英國荷馬學者就推斷,古代人分不清這些顏色,因此也就不能給它們恰當的對應名詞。

“看不出差別”=“使用同一個詞”,看起來十分有道理。但實際上,在生物學上就可以被推倒:人並沒有在近幾千年有過什麼重大的視覺調整,所謂“用進廢退”在生物進化上是錯誤的理論。而且,在對很多使用沒有藍色的語言的部落進行色彩調查後,這個推斷被進一步否定了。大多數原住民都可以講藍色和藍色線繩配對,把綠色和綠色線繩配對,但問道為什麼不用另外一個詞來說藍色的時候,有人說:“它們都是一個顏色啊,起新的名詞太奇怪了。”

從顏色中走出來,很多語言對於一體的實物也不作區分,比如夏威夷的語言裡,手指、手、手臂是一體的,他們當然不會看不出手指和手臂有什麼區別。

總能找的著北

上面兩小段似乎都是反對“語言”和“認知”之間有所關聯。但從這裡開始,方向有所轉變。

澳大利亞原住民的語言使用一種對於舊大陸人來說很難理解的方位體系。當我們指路,說:“出門向左,往前走,兩個紅綠燈後右轉。”我們使用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座標體系,即人有前後左右,每到一個地方,都根據前後左右來做方位判斷。但這種澳洲語言使用“絕對空間座標”,比如剛才的指路,我們假定一開始大家都是朝北的,這段指路會變成:“你出門往西走,兩個紅綠燈後向北轉。”這顯然還在大家理解能力之內,我在北京經常這麼指路——北京街道都是經緯向,很好找方位。然而“你西邊的腳北有隻螞蟻”這樣的話顯得格外神經,可是他們就是這樣說的。使用這個語言的人,方位感極佳,即使翻山越嶺,深入叢林,即使帶著眼罩,原地轉圈之後,他們都可以找到北方。

他們對於方位的認知和我們完全不同,《話鏡》中介紹的實驗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一組英語母語和一組該土著語母語的人們分別進入同一間如下佈置的房間,如圖所示: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

這個房間中間可以過去,兩個對角擺了一樣的桌子,看起來是軸對稱的。左邊(西邊)的半個房間桌上如圖擺著圓、三角、方塊(原實驗使用視覺上更復雜的道具)。被試看過左邊(西邊)桌子上的狀況後,進入右邊(東邊)的半間,在那個桌子上重現三個圖形的擺放位置(原實驗沒有讓完全重現,而是擺好了一個)。

英語母語者基本都這麼擺(肯定我們也是這樣擺):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

但原住民們這麼擺: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

實驗結果的差別在於:原住民們已經將東西南北內化在了事物的位置裡。書中還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在一間旅館,走廊相對的兩個門裡的房間軸對稱,在我們看來完全相同,而原住民們認為它們南北相反了。

(未完待更)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李鄲2015-05-07 01:26:50

將“時間”比喻成“空間”是世界上大多數語言的共同特點。(其實應該說全部語言都是這樣,但是為了嚴謹,所以就說是大多數吧。)不只是圖瓦語是這樣。我們看兩個漢語的例子:

例句1:

往後

的日子還很長,我們總有一天會過上好日子的。(“往後”在這裡指的是未來的時間)

例句2:要把這件事情說清楚,我們需要一點一點

往前

翻舊賬。(“往前”這裡指的是過去的時間)

這兩句話裡面的“往前”和“往後”與圖瓦語裡面的意義幾乎是一樣的。圖瓦語我不懂,不知道圖瓦語裡面那兩個詞具體的用法是怎麼樣的,但是從表示過去和未來的這方面的意義來說,跟上面兩個句子裡面的情況是幾乎一樣的。

其實用“後”表示未來時間的詞還很多的,例如“以後”、“之後”、“後來”、“後天”、“後年”、“後媽”、“後半年”、“後半輩子”等等。

用“前”表示過去時間的詞也有相對應的一套,包括“以前”、“之前”、“前天”、“前年”、“前妻”、“前半年”、“前半輩子”、“前些日子”等等。

題主是不是覺得,我靠,原來漢語也是這樣的。那題主覺得這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嗎?好像也沒啥子影響哈。

然後,其實漢語挺逗逼的。上面是“後”表示未來,“前”表示過去,對吧?可是漢語裡面還有另外一套詞裡面,情況正好相反。請看下面的例句:

例句3:

往後

的日子還很長,我們要

往前

看,不能總

往後

看。我們必須從

以前

的陰影裡面走出來,才能在

以後

的日子裡振作起來。

題主是不是有點凌亂了?

這句話裡面,第一個“往後”指的是未來時間,第二個“往後”指的是過去的時間。“往前”指的是未來時間,“以前”指的是過去的時間。“以後”指的是未來時間。

解釋起來好亂的樣子。但是我們理解起來完全沒有問題。所以題主的疑問,這樣的情況對語言使用者有什麼影響?回答是,根本沒有影響。我們都說的很溜,聽的也很溜。完全沒有影響。

下面回答題主的第一個疑問:這種時間觀是怎麼造成的?

語言學裡面對這種現象的解釋基本上都屬於“語言隱喻”理論的範疇。語言學家認為,隱喻不只是一個修辭手法,它其實是語言中的一個非常基礎性的原則。就當前這個問題上來說,“時間”與“空間”是相互對映的隱喻關係。或者說,我們是在使用空間的概念來理解時間,將時間這個抽象、無形的東西具體化。“時間”與感知時間的“人類”之間存在相對運動。對這種相對運動的理解,可以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時間運動,人靜止。時間就像一列火車從人的身邊駛過。在時間列車的中部行駛到人的位置的時候,那麼列車的“

”半部分是已經經過的部分,是過去的時間,列車的“後”半部分還沒有達到人的位置,是未來時間。所以“前”就成了過去的標誌,“後”就成了未來的標誌。即以列車的前後方位為參照,列車之前為過去,列車之後為未來。請看下圖:

圖一: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

@清徽

提議說,比喻成“時間長河”更能體現古人的思維。提議不錯。謝謝!我新增到這裡,希望覺得理解成列車有難度的朋友,可以想象成河流試試看。)

第二種可能是,時間靜止,人運動。這種理解之下,時間就像一條道路,人走在這條道路上。這樣人與時間也是相對運動。這種情況下,人往“

”看,看到的是還未走到的路,是未來時間。往“

”看,看到的是已經走過的路,是過去的時間。即以人的前後方位為參照,人之前為未來,人之後為過去。請看下圖

圖二: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

總結一下,人和時間之間類似相對運動的兩個物體,設定誰為運動狀態的話,以誰的前後方位為準。如果以時間為運動狀態的“時間列車”,以人為靜止狀態,那麼(時間的)“前方”為過去時間,(時間的)“後方”為未來時間。如果將人設定為運動狀態,將時間設定為靜止的“時間大道”,那麼(人的)“前方”為未來時間,(人的)“後方”為過去時間。而且這兩種情況在同一種語言裡面可以共存,所以就產生了例句3那樣看似凌亂,其實理解起來一點都沒有障礙的句子。

這就是用“前”和“後”表示是時間的過去和未來的產生機制。

【此貼文字和圖片均為原創,轉載或者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並請透過評論本帖或者私信的方式告知。謝謝!】

(本答案是我上知乎以來寫的最長的一個。點贊請勿手軟!謝謝!認為本問答有問題,或者有疑問,或者有能進一步改進的地方,敬請評論或者私信,謝謝!)

說好的補文獻:

關於隱喻理論,最重要的是這本:

Lakoff, G。 &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不過這是本書,看起來比較費勁,可能國內也不好找。

那麼,可以下載這個先看看:

http://

groups。psych。northwestern。edu

/gentner/papers/Gentner01。pdf

思想是他們的,我相當於做了次科普。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知乎使用者2015-05-07 11:59:41

這一篇關於時間的空間隱喻:

https://

zif。spz。tu-darmstadt。de

/jg-08-2-3/docs/Radden。pdf

查了一下圖瓦語線上詞典(

http://www。

classes。ru/all-tuva/dic

tionary-tuva-russian。htm

соңгаар=向後,向北

бурунгаар=向前,向南

эрткен үе=過去

келир үе=未來

另外

бурунгу=過去的,古的

соңгу=最後的

原文似不確。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知乎使用者2017-11-12 09:44:24

好好努力,你前面的路還很長。

好好努力,你後面的路還很長。

為什麼圖瓦語中「未來向後」「過去向前」是一個詞彙?亜恵恵阿由2017-11-12 14:32:51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此前、然後⋯⋯中文不也是有這樣的說法麼?

站在第三者的敘述角度上看,看到的都是已經發生的,未來在已知資訊之外,距敘述者較遠,所以未來是後;

以第一人稱站在時間軸上面向未來,未來是前。

標簽: 時間  語言  過去  未來  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