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上肢動脈超聲評估(二)

作者:由 通路醫生 陸明晰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8-04-01

檢查順序

上肢動脈的超聲評估順序是從近心端到遠心端,也就是說從鎖骨下動脈開始,到腋動脈,再到肱動脈,然後往下是橈動脈和尺動脈,最後掌弓也最好能評估。

實際工作中,鎖骨下動脈和掌弓的顯示是有一定難度的,就我個人而言,傾向於主要評估腋動脈、肱動脈和橈尺動脈,必要時再評估鎖骨下動脈,而掌弓的血供是可以透過Allen 試驗來判斷的。

所以也要結合查體,測量肢體血壓,觸診脈搏,觀察手掌血供。

檢查體位

檢查時,患者最好採用臥位,這樣患者身體穩定性好,不會搖晃和移動,而且探頭與面板角度容易垂直,便於檢查。上肢適當外展,肱動脈在上臂的內側,外展有利於探頭的掃查。

上肢動脈超聲評估(二)

轉載圖片

掃查切面

關於掃查切面,橫切面和縱切面都可以用於動脈的掃查,而且要縱橫結合。

橫切面的好處在於相對容易找到血管,可以顯示完整的血管斷面,無論病變在哪個壁(前壁,後壁,側壁),都可以顯示,在測量直徑時,也能觀察 到切面是否是正圓,而不足在於血管壁的層次結構不那麼清晰,尤其是兩側壁,由於側方失落效應,兩側壁顯示質量較差。

橫切面上可同時顯示伴行靜脈,靜脈可能1支或者2支,有時甚至區域性出現3支。靜脈和動脈的相對位置不甚固定,靜脈在動脈兩側較多,三者形成“考拉”頭部樣的結構,看到這樣的結構對動脈比較容易識別。

上肢動脈超聲評估(二)

縱切面的好處在於可以將血管壁的層次顯示分明,按照超聲發生方向,前場到後動脈結構可分為7層,包括兩層內膜、兩層中膜、兩層外膜和血管腔(如下圖)。對於沿著血管縱向發生的病變容易發現,比如血管夾層。不足在於找血管時相對困難,肱動脈比較粗大,相對容易,橈尺動脈較細,縱切尋找相對困難。另外,測量直徑時需要探頭移動來尋找最大切面,而且在血管非正圓形是會有偏差。對於血管前後壁的病變相對容易發現,對於側壁病變有時會漏診。

上肢動脈超聲評估(二)

版權所有,嚴禁盜用

標簽: 動脈  血管  掃查  切面  尺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