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孩子咽痛,高熱,喉嚨長皰疹,你知道有多危險嗎

作者:由 兒科黃醫師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0-11-01

兒童病毒性皰疹好治嗎

幼兒園皰疹性咽峽炎大爆發,引發了不少家長的擔憂。與此同時,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也出現了類似的感染症狀,鬧得家長們人心惶惶

孩子咽痛,高熱,喉嚨長皰疹,你知道有多危險嗎

1、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

顧名思義,就是在咽峽部出現皰疹,病因也大多為柯薩奇病毒所引起,此外,埃可病毒和腸道病毒也可引起本病。

皰疹性咽頰炎患者及隱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可直接經由腸道、呼吸道傳播,也可間接經汙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傳播。

各年齡段人群均可受到感染,1~6歲學齡前兒童感染後臨床症狀比較明顯。因嬰幼兒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細菌、病毒的免疫物質不足,呼吸道“自潔”功能差,故易發病。

啥是咽峽部?下圖藍色塗抹的位置就是,具體就是就是軟顎、扁桃體、懸雍垂的位置。

孩子咽痛,高熱,喉嚨長皰疹,你知道有多危險嗎

潛伏期為3-5天。常急劇發熱,熱多為低度或中等度,偶見高達40℃以上,甚至引起驚厥。熱程大都2~4天。可伴咳嗽、流涕、嘔吐、腹瀉,有時頭痛、腹痛或肌痛,咽痛重者可影響吞嚥,發熱期間年齡較大兒童可出現精神差或嗜睡、食慾差,年幼患兒因口腔疼痛出現流涎、哭鬧、厭食,個別患兒症狀重,多發生在3歲以下兒童,表現為持續發熱且不易退、易驚、肢體抖動、呼吸、心率增快等類似重症手足口病臨床表現。5歲以下小兒有1/4可伴發嘔吐。

典型症狀出現在咽部。表現為咽部充血,起病2日內口腔黏膜出現數個(少則1~2個,多達10餘個)小的(直徑1~2mm)灰白色皰疹,周圍繞以紅暈。2~3日後紅暈加劇擴大,皰疹破潰形成黃色潰瘍。此種黏膜疹多見於扁桃體前柱,也可位於軟顎,懸雍垂,扁桃體上,但不累及齒齦及頰黏膜。

體徵:初起時咽部充血,並有散在灰白色皰疹,周圍有紅暈,直徑2~4 mm,數目多少不等,1~2 d後破潰形成小潰瘍,此種黏膜疹多見於咽顎弓、軟顎、懸雍垂及扁桃體上,也可見於口腔的其他部位,部分手足口病的初期可表現為皰疹性咽峽炎症狀。

孩子咽痛,高熱,喉嚨長皰疹,你知道有多危險嗎

上圖中,圓圈內,就是小水皰,能看到周圍紅紅的充血,方框內是開始潰瘍了。

全身和咽部症狀體徵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預後良好,個別重症患兒(多為EV-A71感染引起)會出現腦炎、無菌性腦膜炎、急性遲緩性麻痺、肺水腫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

皰疹性咽峽炎

孩子咽痛,高熱,喉嚨長皰疹,你知道有多危險嗎

皰疹性咽峽炎

孩子咽痛,高熱,喉嚨長皰疹,你知道有多危險嗎

皰疹性咽峽炎

以上這些都是皰疹性咽峽炎的圖片,總有一張是你寶寶的吧?另外,這些真不是化膿,給大家看看“化膿”是什麼樣的,預警哦,比較噁心。

2、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的區別

孩子咽痛,高熱,喉嚨長皰疹,你知道有多危險嗎

目前認為,這兩個病只是這些腸道病毒在人體的表現不同而已,

且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皰疹部位不同。

手足口病的典型特徵,就是手、足、口腔內外等處出現皰疹;而皰疹性咽峽炎,則只在咽部出現皰疹,手腳等其他部位不會出現皰疹。

所以有時皰疹性咽峽炎也被稱為隱形手足口病。

而且一般來說,皰疹性咽峽炎也不怎麼會導致併發症。

還需要注意的是,皰疹性咽峽炎的症狀跟感冒是比較像的,如果寶寶持續發高燒,且不怎麼愛吃東西,就要考慮是否有皰疹性咽峽炎的可能。

3、發熱這麼厲害,怎麼辦?

發熱是讓家長們擔心的問題,尤其是

發病後就一下子出現39或者40℃的高溫

,會讓家長覺得是很嚴重的疾病。其實到不用擔心,這是身體在幫著限制病毒的複製,說明身體在起作用了。

病毒進入體內,身體受到刺激,會產生大量的致熱源,這些致熱源會告訴大腦病毒來了,從而大腦會將體溫調定點升高,身體開始發熱,從而限制病毒的複製。

對於身體而言,病毒刺激後,體溫調定點會升得比較高,所以會出現高熱,大家可以這麼理解,病毒比較小,剛進入體內時,掀不起什麼大浪來,身體不怎麼在意,等身體察覺到了,它們體內就複製的非常多了,這時,只能開足馬力升溫了,體溫就很高。

而對於一些細菌感染,進入體內就搞破壞,立即被識別,那開始時體溫稍微升高點去限制細菌,等多了再升高體溫也不遲,所以,有些細菌感染,開始時發熱不嚴重,過個1-2天,發熱會升高到39,40℃。

4、如何治療?

一、護理方法:

(1)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離,居家隔離2周。

(2)注意休息,保持室內清潔及空氣流通。

(3)清淡飲食,不宜進食過燙、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應進流食或半流食,飲食應少食多餐。

(4)口腔護理,飯後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漱口,低齡患兒可以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

(5)發熱患兒護理,衣被不宜過厚;鼓勵患兒多飲水;保持面板清潔,及時更換汗溼的衣服;勤監測體溫,觀察熱型及伴隨症狀,以便採取必要的治療措施。

(6)進食困難及高熱不退的患兒應適當補液,以防止電解質紊亂。

(7)病情觀察,密切觀察體溫,警惕高熱驚厥發生;密切觀察患兒精神狀況和飲食狀態,如有無精神差、嗜睡、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等。應注意併發症的發生。

二、對症治療:

(1)控制高熱,體溫38。5 ℃以上者,應給予物理降溫,如退熱貼、頭部冷敷、枕冰袋、腹股溝處放置冰袋等,亦可遵照醫囑給予退熱藥物等藥物降溫。常用退熱藥物有:布洛芬口服,5~10 mg/(kg·次);對乙醯氨基酚口服,10~15 mg/(kg·次);兩次用藥的最短間隔時間為4 h,24 h不超過4次。

(2)止驚治療,發生高熱驚厥病例需要及時止驚治療,可首選咪達唑侖緩慢靜脈注射,0。1~0。3 mg/(kg·次),體重<40kg者 不超過5mg/次“>40 kg者,最大劑量不超過10 mg/次,在無靜脈通路時可選擇米達唑侖肌肉注射;苯巴比妥肌肉注射,10 mg/(kg·次);地西泮緩慢靜脈注射,0。3~0。5 mg/(kg·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0 mg/次,注射速度1~2 mg/min。也可使用水合氯醛灌腸抗驚厥。

三、病因治療

尚無特效抗腸道病毒藥物。不應使用阿昔洛韋、更昔洛韋、單磷酸阿糖腺苷等藥物治療皰疹性咽峽炎,此類藥物是抗DNA病毒藥物,對RNA病毒無效,因此,此類藥物不應用於治療皰疹性咽峽炎。部分病例病初血常規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例及C反應蛋白升高;建議次日複查以上指標,若明顯下降或正常,無細菌感染的依據,則無需使用抗菌藥物。

(1)干擾素α:

INF-α噴霧或霧化有一定療效:INF-α是面板黏膜區域性抗感染免疫的關鍵調節因子,黏膜給藥可發揮區域性抗病毒和免疫調節作用。區域性用藥使用便捷,兒童易接受,安全有效。IFN-α2b噴霧劑:100萬U/d,每1~2小時1次,療程3~4 d。也可使用INF-α霧化吸入:2~4 μg/(kg·次)或20萬~40萬U/(kg·次),1~2次/d,療程3~4 d。

(2)利巴韋林:

不常規推薦利巴韋林治療皰疹性咽峽炎。利巴韋林靜脈滴注10~15 mg/(kg·d)早期使用可能有一定療效,但若使用利巴韋林應密切關注其不良反應和生殖毒性。

5、病毒感染,血項為何表現為細菌呢?

大家可能知道,細菌感染時,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淋巴細胞比例降低,而病毒感染時,正好相反。那為什麼皰疹性咽峽炎是病毒感染,查血時,確是細菌感染的血象呢?是合併細菌感染了嗎?

第一,血常規不能準確提示是病毒感染或者細菌感染,沒有所謂的病毒血象或者細菌血象,只能大體上區分一下。

第二,皰疹性咽峽炎或者手足口病的診斷,都是臨床診斷,就是看到典型皮疹就能診斷了,無需使用血常規。

第三,目前研究發現,皰疹性咽峽炎或者手足口病時,白細胞就是正常或者升高的,原因我沒查,因為根本不用血常規診斷皰疹性咽峽炎啊。

所以,看到孩子嘴巴里面有皰疹,懷疑皰疹性咽峽炎或者手足口病時,不要進行血常規檢查,如果已經查了,也不要以為是合併細菌感染了,也不要使用抗生素。

6、全身出現皮疹,是病情加重?

有些小朋友,在發熱時,或者在發熱後,在全身會出現類似幼兒急疹樣的皮疹,紅紅的,一點一點的,如下圖所示。

當然不是手足口,雖然不常見,但也是該病的一個表現。大家知道手足口病時,也會出現全身的皮疹,尤其是柯薩奇A6導致的,如下圖所示。

標簽: 皰疹  咽峽炎  口病  mg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