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對於《關雎》

作者:由 一條嘰裡咕嚕的魚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17-10-15

關關雎鳩鳩怎麼讀

周朝末年,王室衰微,春秋時期,夷狄交侵,社會處於動盪不安之中。《詩經》作為一部民間詩歌總集,反應人民的歡樂疾苦。《關雎》作為第一篇,普遍被認為是愛情詩,看似《關雎》寫的是男人對淑女的傾慕追求,但讀完《毛詩正義》後,感覺這首詩更多的是對統治者的辛辣諷刺。

《毛詩》雲:關雎,後妃之德也。性性和諧,貞專化下,寤寐求賢,供奉職事,是後妃之德。下文又提到“後妃之德和諧,則悠閒處深宮貞專之善女,能為君子和好眾妾之怨”而美後妃之德,是讓關雎有別,然後可以風化天下。夫婦有別則父子親,父子親則君臣敬,君陳敬則朝廷正,朝廷正則風化成。

社會動蕩,百姓疾苦,希望社會安定,朝廷正,風化成。但究其根本卻要把他歸結為夫婦有別,達到夫婦有別,是要求女子有後妃之德。在我看來是荒謬的,不能把對國家對社會安定的理想寄託轉結為男女有別,最後變成對“淑女”的強製要求。男人裡想中的女子心存善念,推舉賢才,協調眾妾之怨。這僅僅是理想中女人的狀態,但並非所有女子都能如今所願。得後便“琴瑟友之,左右芼之,鐘鼓樂之”,在自身看來,這是應有的禮節,但最後“朝廷正,王化成”的目的無疑又給這種高尚的禮節增加了一種銅臭氣。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要求女子有後妃之德,能與君王保持距離,自退州之上,為什麼不是封建時期男權主義至上的男性統治者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用自己的善行去感化大眾,達到“王化成”的社會理想呢?

從“朝廷正,王化成”這方面來理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求得是能夠幫助他完成社會理想而又可以協調後妃,安排宗廟事宜的賢人,而恰巧此賢人又是一美人。所以才“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但最初並非一見鐘情,這種早有目的的一見鐘情和純粹的愛情不可相提而論。

不過對此良人的追求,在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思想下只能是一種社會理想,並不能成為現實。

標簽: 之德  社會  有別  化成  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