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二十四節氣》以及七十二候

作者:由 劍膽琴心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2-12-12

《二十四節氣》以及七十二候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傳統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人民在實踐中總結得出的對時間的認知;是古人透過觀察太陽週年視運動,認知一年之中時節、氣候、物候的規律及變化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應用模式。

中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二十四節氣原是依據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著密切的關係。

上古時代確立廿四節氣依據“斗轉星移”,現行確立廿四節氣依據“太陽週年視運動”(太陽黃經度數);兩種確立方法雖然不同,其實造成斗轉星移的原因是地球繞太陽公轉,所以兩者交節時間基本一致。

在傳統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絡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圖”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

《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即,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為起點,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為一歲)。

​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北斗星斗柄指向確立的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迴圈往復。

古人將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週而復始。由於節氣與物候線條粗細適中,在表達人文情感方面,我們比西方人細膩,西方人只知春夏秋冬,而我們則在二十四節氣中體會人間冷暖,知曉世間轉換。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雨驚春清谷天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滿芒夏署相連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初露秋寒霜降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

(一年中每個月都有兩個節氣)

最多相差一兩天

(每個節氣所在的時間和預測的時間相差不會超過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niàn)一

(上半年每個月的節氣一般都是在6號和21號)

下半年是八、廿(niàn)三

(下半年每個月的節氣一般都是在8號和23號)

這首歌謠裡每句的頭一個字對應著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每句都包含了對應季節裡所有的節氣。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民俗版二十四節氣歌

立春雨水漸,驚蟄蟲不眠,

春分近清明,採茶穀雨前;

立夏小滿足,芒種大開鐮,

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處暑去,白露南飛雁,

秋分寒露至,霜降紅葉染;

立冬小雪飄,大雪兆豐年,

冬至數九日,小寒又大寒。

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

立夏桑果象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

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二十四節氣諺語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二十四節氣》以及七十二候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以該地區天文、氣象、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最初是用於指導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業生產,後來,逐漸為全國各地共同採用,多民族共同享有。但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在應用二十四節氣指導農業生產時,人們也學會了因地制宜。

二十四節氣,其實是十二節、十二氣的合稱,陽位節、陰位氣,奇數節、偶數氣:

十二節: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立冬、大雪、小寒;

十二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二十四節氣》以及七十二候

一年十二月,一月一節一氣,各十五天,五天為一候,一節氣三候,一月六候,一年七十二候。

七十二候

古人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有孟、仲、季三月。在二十四節氣的基礎上,古人根據當時的物候現象制定了一種物候歷,規定每五天為一候,每個節氣有三候,二十四節氣就有七十二候。在七十二候裡,每一候都有自己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現象的變化。這些總結出來的規律對農業生產與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十四節氣》以及七十二候

立春物候

一候東風解凍

溫暖的東風徐徐吹來,吹散了冬的寒冷,冰雪漸漸融化了。

二候蟄蟲始振

蟄伏在土中過了一冬天的蟲子逐漸甦醒,它們伸伸懶腰,蠢(chǔn)蠢欲動。

三候魚陟負冰

“陟”是登高的意思。這是指水面上的冰逐漸融化成一塊一塊的,魚兒們湧出水面,擠著這些破碎的冰塊,互相遊戲,遠遠看去,好像揹著冰塊游泳一樣。

立春代表著萬物復甦,代表著新的一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開始。

雨水物候

一候獺(tǎ)祭魚

天氣漸暖,感受到春天召喚的魚兒們紛紛向水面遊動,貪吃的水獺看準這一時機大量捕食。水獺把捉到的魚咬上幾口,然後就好像舉行祭奠儀式一般,將魚放在一旁,等魚堆到一定程度時,水獺才會去吃。

二候候雁北

守時的候鳥大雁,此時開始從南方向北遷徙。從去年的白露節氣到現在的雨水節氣,到南方越冬的大雁將再次飛越千山萬水,重回故地。

三候草木萌動

花草樹木感受到了環境的溫暖,在雨水的最後一候抽出嫩芽,開始萌發。

驚蟄物候

一候桃始華

“華”,開花的意思。隨著氣溫的提升,桃花到了盛開的時節。

二候鶬鶊(cāng gēng)鳴

鶬鶊指的是黃鸝,黃鸝在樹間婉轉動聽地鳴叫。

三候鷹化為鳩(jiū)

鷹與鳩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鳥。鷹的體形龐大,兇猛雄壯。鳩,又叫子規、杜鵑,也是我們常說的布穀鳥,這種鳥體形弱小,與鷹相差很遠。由於繁衍的需要不同,鷹在這時將自己的身形悄悄地隱匿起來,繁育新生。而子規卻在此時歡快啼鳴,求偶繁育。古人看到鷹的數量減少,子規的數量增多,便有了“鷹化為鳩”。

春分物候

一候玄鳥至

“玄”是黑色的意思。玄鳥,這裡指小燕子。這句話是說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

二候雷乃發聲

從這一節氣開始,下雨的時候要打雷了。

三候始電

春分三候,閃電也在雷雨天氣裡出現了。

清明物候

一候桐始華

桐樹開始開花。桐,指的是白桐,也就是泡桐,這種樹樹幹筆直,是古代製作樂器的首選木材。它的花為淡紫色,滿樹開放的時候很是壯觀。

二候田鼠化為鴽(rú)

鴽,指的是鵪鶉ān chún之類的小鳥。清明五天後,喜陰的田鼠便躲起來了,取而代之的是歡快鳴叫的小鳥。

三候虹始見

這時,新雨後的天空已經開始出現彩虹了。

穀雨物候

一候萍始生

穀雨時節,各種植物快速發育,浮萍也開始生長了。

二候鳴鳩拂其羽

鳩,布穀鳥,它常站在田間地頭的樹枝上,一邊用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一邊“布穀布穀”地啼叫,好像是在催促人們抓緊時間“種穀種穀”,不要耽誤了農時。

三候戴勝降於桑

戴勝已經飛回降落在桑樹上了。戴勝、雞冠鳥,也是一種候鳥,戴勝飛回時,正是採桑養蠶的好時節。

立夏物候

一候螻蟈鳴

“螻蟈”在古書上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認為是土中的害蟲。天氣漸熱,害蟲多生,物候的變化提醒人們在作物快速生長的時節要注意預防蟲害。而《禮記訓纂》,則認為是蛙類。立夏之後,田間地頭的蟲和蛙們都叫了起來。

二候蚯蚓出

立夏五天之後,就可以看到蚯蚓在雨後出來掘土了。蚯蚓生活在溼潤的土壤當中,它依靠面板呼吸。但是雨後,由於土壤中的空隙被雨水填滿,氧氣被擠出,土壤裡的含氧量下降,蚯蚓無法呼吸被迫爬出地面來透氣。

三候王瓜出

立夏後,氣溫迅速攀升,作物生長也越來越快,王瓜的枝蔓開始迅速攀爬生長。

小滿物候

一候苦菜秀

小滿節氣,作物開始灌漿,正是要滿未滿沒有成熟的時候,這時地裡長出的菊科苦菜緩解了古時人們青黃不接的窘(jiǒng)迫,而現在,人們則因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常在夏天食用。

二候靡草死

靡草,《禮記·月令》中記錄為“以其枝葉靡細,故云靡草”。它的生長規律和大多數植物的不太一樣,它喜陰,隨著小滿節氣陽氣日盛,靡草的那些細軟的枝葉便在這一時節枯黃老死了。

三候麥秋至

“麥秋”不是指秋天的麥子。《月令章句》中記載“麥以孟夏為秋”,意思是麥子在初夏成熟。

芒種物候

一候螳螂生

螳螂在前一年的深秋時節產卵,直到來年芒種,小螳螂破殼出生,來到了對它們來說嶄新的世界。

二候鵙(jú)始鳴

“鵙”指伯勞鳥,是一種小型猛禽。鵙喜陰,芒種五日後在枝頭出現,叫聲尖銳,感陰而鳴。

三候反舌無聲

“反舌”指反舌鳥,又叫百舌鳥、烏鶇,它的樣子和烏鴉有點兒相像,但是體型比烏鴉小。雄鳥眼睛周圍因為有一圈黃色而顯得美麗。它可以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卻因感受到陰氣的滋長而在芒種第三候到來時閉口不叫。

夏至物候

一候鹿角解

鹿與麋(mí)屬同科,二者卻一陽一陰。鹿角朝前,因感受到夏至日陰氣的滋生、陽氣的衰減而脫落。

二候蜩(tiáo)始鳴

“蜩”指蟬,也就是知了。雄知了鳴叫為夏至第二候的候應。知了的幼蟲在土中會生活幾年甚至十幾年,一旦爬上樹梢開始鳴叫,它的生命就只有短短兩個月左右了。

三候半夏生

半夏喜陰,生活在沼澤、水田、溪河旁等潮溼的地方。此時半夏開始生長,夏天已經過了一半。

小暑物候

一候溫風至

古人對風的認識不僅僅是根據它吹來的方向,還會根據它吹在身上的感受來區分,溫熱的風,就是小暑節氣的第一候應。

二候蟋蟀(xī shuài)居壁

由於天氣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擊

“擊”,搏擊的意思。兇猛的鷹鷙開始學習搏殺捕食的技能。

大暑物候

一候腐草為螢

陸生的螢火蟲會把卵產在枯草之上,到了大暑,幼蟲卵化而出,體內的發光器在腐草之間若隱若現,點點閃光。

二候土潤溽(rù)暑

“溽”,溼的意思。天氣變得潮溼悶熱,土地溼潤。

三候大雨時行

大暑三候時,時常會有大雷雨出現,這種大雷雨會減弱暑熱,氣溫逐漸向秋季過渡。

立秋物候

一候涼風至

此時的風已經不同於夏季的熱風,而是帶來些許涼爽的氣息。

二候白露降

隨著早晚的溫度進一步降低,在清晨會見到霧氣。

三候寒蟬鳴

寒蟬,比一般的蟬小,青紅色。生命的短暫讓此時寒蟬的鳴叫彷彿帶上了淒涼的意味。

處暑物候

一候鷹乃祭鳥

鷹雖兇猛,卻被稱為義禽。鷹會因感受到秋天的肅殺之氣而開始大量捕獵。它們會在食用前將獵物擺陳開來,就好像人們在行祭祀之禮。也有說法認為,鷹之所以開始大量捕獵,是因為秋季糧食豐收,鳥類的數量增大。

二候天地始肅

“肅”,肅殺的意思。此時,樹葉凋零,草木枯落,天地萬物逐漸沉寂。

三候禾乃登

“禾”,用來指代黍(shǔ)、稷(jì)、稻、粱類農作物。“登”,成熟的意思。處暑第三候的候應為糧食成熟了。到了處暑第三候,農民們開始秋收的忙碌,田裡、穀場,一片豐收的景象。

白露物候

一候鴻雁來

鴻雁是感知時節的候鳥。天氣冷了,就要飛到溫度適宜、水草豐美的南方避寒了。

二候玄鳥歸

小燕子飛到南方越冬了。

三候群鳥養羞

“羞”同“饈(xiū)”,指滋味好的食物。百鳥感知到秋風的蕭瑟,便開始尋找食物,為順利度過寒冷的冬天做儲備。

秋分物候

一候雷始收聲

對應春分時的“雷乃發聲”。古人認為陽氣盛而雷發聲,陰氣盛而收聲。此時,陰盛陽衰,所以雷聲收於地下,再聽不到天空雷鳴。

二候蟄蟲坯(pī)戶

“蟄蟲”指的是需要冬眠的蟲子,它們已經開始躲回到洞中,並用沙土將自己的門口封閉,準備過冬。

三候水始涸(hé)

進入秋天以後,降水不像夏季時那麼充沛,河渠裡的水逐漸乾涸,空氣也越來越乾燥了。

寒露物候

一候鴻雁來賓

古人稱後至者為賓,寒露一候,最後一批鴻雁也已經到達南方的遷徙地了。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gé)

寒露五日後,天氣越發寒冷,雀鳥都已難覓蹤影,而此時,海邊的蛤蜊(lí)大量繁殖,日漸多起來。古人發現蛤蜊的條紋、顏色都與麻雀很相似,所以便用“雀入大水為蛤”作為寒露二候候應。

三候菊有黃華

世間的花,多因陽氣上升而盛放,菊花卻因感知陰氣滋長而開花。此時,它傲然挺立在寒風中,用黃色的明豔與深秋相呼應。

霜降物候

一候豺(chái)祭獸

豺,又叫豺狗,是一種兇殘、貪食的野獸。此時,它出來捕食獵物了,先把獵物排列,然後食用,好像祭祀一樣。

二候草木黃落

大地上的草木枯黃,開始掉落,到處都是凋零的景象。

三候蟄蟲鹹俯

“鹹”,全、都的意思。“俯”,蟄伏,指動物冬眠。藏在土中越冬的蟲子們都開始冬眠了。

立冬物候

一候水始冰

古人把立冬水結冰的現象描述為“水面初凝,未至於堅也。”立冬節氣,水開始結冰了。

二候地始凍

隨著氣溫持續下降,立冬五日後,地表開始結凍。

三候雉(zhì)入大水為蜃(shèn)

雉,一種鳥,野雞。蜃,大蛤蜊。立冬後,氣溫越來越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越來越少了。江河水枯而水位退減,但尚未封凍,很多蛤蜊便會在水邊或是水淺的地方出現。野雞和蛤蜊的花紋很相像,人們便用“雉入水為蜃”作為立冬三候的候應。

小雪物候

一候虹藏不見

古人歆羨虹的壯美,在節氣的記錄中,有清明三候“虹始見”和小雪一候“虹藏不見”。《月令氣候圖說》中言“陰陽氣交為虹”,到了小雪,陽氣潛伏,陰陽不交,天地閉塞,虹自然就看不見了。

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大地中的陰氣下降,陰陽不達,天地不通。

三候閉塞而成冬

因天地不通,萬物也不再充滿生機,冬日的嚴寒席捲大地。

大雪物候

一候鶡鴠(hé dàn)不鳴

鶡鴠,古籍中的鳥名,一種報曉的鳥。清代詩人趙翼有詩《途遇大雪》雲:“如曷(hé)旦鳥寒自號,比紇(hé)幹雀凍不語。”到了大雪,此鳥不再鳴叫了。

二候虎始交

大雪五日後,陰氣鼎盛,陽氣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的行為。

三候荔挺出

荔(lì),又名馬藺(lìn)、馬蘭。“挺”,拔的意思,引申為生出。荔草感受到陽氣的萌動,在寒冷的日子生出了新枝芽。

冬至物候

一候蚯蚓結

相傳,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冬日蟄伏在泥土之中,蜷曲身體,糾如結狀。

二候麋(mí)角解

“麋”,麋鹿,又叫四不像。冬至與夏至是陰盛和陽盛的兩個極致,麋鹿屬陰,角朝後,因感受到陰氣盛極、陽氣滋生而角脫落。第二年夏天長出新角。

三候水泉動

山中的泉水開始流動。雖然此時天氣寒冷,但蘊含在大地深處的陽氣已經在慢慢復甦。

小寒物候

一候雁北鄉

古人認為,大雁是順應陽氣變化而遷徙的,此時,陽氣已經開始上升,大雁也離開了南方,向北方遷移。

二候鵲(què)始巢

喜鵲開始銜枝築巢。

三候雉始雊(gòu)

野雞開始啼叫。

大寒物候

一候雞乳

母雞開始下蛋,孵育小雞了。

二候徵鳥厲疾

“徵鳥”,殺伐之鳥,指鷹隼(sǔn)之屬。“厲”,劇烈、猛的意思。“疾”,快、極速、敏捷。此時,鷹隼這類猛禽正處於捕獵能力極強的狀態,它們盤旋尋找獵物,伺機而下,迅速捕捉,以補充能量。

三候水澤腹堅

“腹”,指中心部分。水中的冰已經凍得結實,寒冷至極。

《二十四節氣》以及七十二候

花信風也是一種物候,

是二十四節氣文化的重要來源。

正月節梅花,

二月節杏花,

三月節桃花,

四月節薔薇,

五月節石榴,

六月節荷花,

七月節鳳仙,

八月節木樨,

九月節菊花,

十月節芙蓉,

十一月節臘梅,

十二月節水仙。

《二十四節氣》以及七十二候

中國古人講究,成大事者,天時、地利、人和。這歲時節氣,不僅是天時地利,也是中華民族生命力、中華文化凝聚力之所在,作為一箇中國人,明瞭了天地萬物、季節變換的自然規律,才能與“天氣、地氣”相聯結,氣脈暢通,就擁有了健康之源、智慧之源、幸福之源。

泱泱華夏,巍巍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源遠流長。文化就是這樣,慢慢積累則成為遺產,讓我們中華民族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標簽: 三候  物候  一候  二候  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