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讀《鬼谷子》有感

作者:由 PUO振作起來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2-12-12

讀《鬼谷子》有感

讀《鬼谷子》有感

一、如何安靜的傾聽自己

我之前常常會滿心煩躁,渴望快節奏的達到目的,卻不會考慮實現目標的過程是否快樂的,一旦停下來又覺得很無聊,被身邊瑣事纏身,對人生彷彿沒有規劃一樣,或者說這個規劃可執行性低。

也試過遇到需要做選擇的時候總是做出會後悔的決定。

這兩個問題時常困擾我 。

我嘗試過很多方法,最後在《大學》裡面找到“安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謀”的觀點,《黃帝內經。本神篇》找裡的“心之憶謂之意,意之存謂之志,因志生變謂之思”,我嘗試一下以“安靜自己”來應對我的焦慮,結果效果挺好而且還能做更深遠的規劃。

怎麼才能安靜下來

根據黃帝內經來說就是收到外界干擾太多,把手機放下就成功一大半了,因為過多的資訊佔據了我們的心房時,就會產生過多的慾望,過多的慾望會爭搶我們的注意力,會產生不必要的內耗。

如果放下手機的方法還不能完全讓自己安靜下來就嘗試透過一場大汗淋漓的運動幫助自己清空思緒。

同時可以輔助以書法等提高專注力的行為,當然靜坐冥想也是很推薦。

安靜下來後還要透過為自己真實目的去付出來填補慾望褪去後的空洞。

不知道以上這個方法能否幫助大家,歡迎大家分享自己成功的方法,如果有效記得反饋一下,感謝!

二、怎麼明確自己的目標

我常常以為自己喜歡賺錢、喜歡獲得權利,並以此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期間又不斷沉迷娛樂、躺在床上或沙發上刷著手機,年底看著年初列的目標依然沒有動起來,最後在懊惱中度過剩餘的時光。

而事實上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應該是一種享受的過程,就像打遊戲遇到很難的關卡過不去的時候,會主動克服困難去上網查詢很多資料來通關。但很明顯上面那種狀態不對。

怎麼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標呢

首先要心靜下來,要靜下來就要“除欲”,具體方法可參考上一篇《如何安靜下來》。

先把不重要的慾望去除,如消費慾、虛榮感、色慾等等,然後把剩下的慾望做個排序,把最重要的幾樣陳列出來,一般來說是健康、家庭、財富、成就、求知等,也可以是為行業做出特殊貢獻、為人民服務等。

然後“養志”,“志”就是這個“慾望”這個目標,可以把這些目標寫下來,掛起來,到處都看得到,時時看時時想,慢慢就會把其他慾望佔領的位置給擠出去。

這個方法不要急,要慢要緩,要堅韌,中間斷了就在重複做,指導你的內心只有這幾個目標,其他都不重要,這就算達成了。

找到目標後,後面就是思考、聆聽、謀劃、決斷和執行,這一些後面分享,謝謝。

如果覺得上面方法好用,能夠有所幫助,歡迎留言指導,相互學習,謝謝!

三、鍛鍊思考能力

靜下心來制訂了目標,下一步要鍛鍊“思考”能力,為的是能把事情考慮周到,《鬼谷子》給了兩個字來形容——“周”“密”,周是指全面周到,密是指縝密不遺漏。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幫助理解,就像在家接待親戚,要考慮吃什麼、買菜、做飯、水果、茶水、準備碗筷、擦桌子、洗碗筷、收拾等等這些就是“周”、周全、周到;往深的考慮買什麼菜,做每一菜之間怎麼安排,要泡發要燉煮,幾個人吃飯,安排大家坐那等等,這就是“密”,縝密。一個是講寬度一個是講深度,兩者合起來才能考慮清楚。

再比如寫一份專業論文,我們要考慮整篇文章的多方面論證,還要保證論證實驗資料足夠有效。如果沒有透過多方角度去考慮問題,就往往在沒有考慮到的方面出現漏洞;同樣如果沒有堅實的實驗及資料也立不住腳。

所以思考問題要做到全面周到,這就需要人耗費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思考問題這方面,所以貴在思維敏捷減少精力和時間的投入。如果一個人懶於思考的話,他往往在這一階段就會被刷下去。

一個人到底要思考哪些內容?

《大學》提出“格物致知”、《捭闔篇》又深入到“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始終、達人心之理”、“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前一句是平時積累思考能力,後一句是遇事思考內容;曾國藩修身十三條也提到四門——“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可想而知要做好平時積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是一刻也不能懈怠的事情。

本篇可擴充套件內容太多,先展開分享“周”、“密”,日後有機會再分享探討思考的內容。如覺得有所幫助,歡迎分享交流,謝謝!

四、要善於聆聽

在生活與工作中因為聽不懂對方表達背後的含義而造成矛盾或錯失機會的事常常有之,以前我總以為是因為我不會說才錯失良機,或發生爭執,而事實上我很多時候是因為不會“聽”才導致不會“說”。

比如前幾天我女兒無故大哭大鬧,一直要“媽媽抱”,誰哄都沒用,鬧得我心煩意亂,一直問是不是要喝奶?是不是困了?是不是要拉臭臭?越問越哭,越哭越煩,越煩脾氣越急,惡性迴圈,細想一下如果我能“聽”懂他的需求那該多好。

這個時候聽到我老婆才開門出來,一出來就埋怨老人家說這沒做好寶寶都餓了,我一聽我就炸了,就衝我女兒發脾氣,搞到那一天全家人心情都不好。其實如果我老婆當時能“聽”懂我已經焦頭爛額,心理煩燥很亂,先解決問題不要先添亂的話該多好。

再有一個例子,我一朋友的公司正在進行人員調動,很多同事都受到提拔,老闆也找到了他表示說可以進步一下,他聽完很激動表現的很努力幹活,幹勁十足,但是奇怪的是老闆沒有表揚他,反而還時不時挑他工作毛病,還說“你要動一下腦子啊”,最後反而是工作不努力的同事上去。後來覆盤才發現“動腦子”的意思是指要介紹資源給老闆。真是痛掐大腿,如果能“聽”懂就不會浪費機會。

所以大部分的有效交流中都要分辨出來什麼是情緒、什麼是明面的指令,什麼是背後的訴求。優先解決情緒問題,然後認真討論明面指令,然後私下積極處理背後訴求。所以“欲聞其聲反默”,先不要說話,仔細分辨對方的意圖,然後再應對。

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如果聽不懂對方情緒,就像是直男,很難處理好社會關係,走不深入;如果聽不懂明面的意思,就容易被嫌棄;如果聽不懂背後的意圖,就變成老實人,不容易進入圈子,走不長遠。

交流不光是“說”還有 “聽”,甚至說聽比說更關鍵,而能分辨出對方的意圖需要透過大量的練習,也可以看看優秀的歷史、社會正劇學習。

以上是關於“聽”的分享,歡迎大家補充及指點,謝謝!

五、怎樣說才能吸引人

韓非子《說難》中提到 “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又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而能盡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

大概意思說:說服別人最難的不是把知道的東西說出來,也不是能辯駁倒對方,也不是能冒風險把事情說完的勇氣。最難得莫過於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哪些話該說。

《鬼谷子》提出“內楗”與“飛鉗”,他認為這兩個東西能吸引人。內楗就是像:道義、理想、信仰、愛好之類,“飛鉗”是一種術即是代表誇張的手段,有事代表利益。

那怎麼樣才能找到對方的內楗及飛鉗呢?

分別是揣、摩,然後猶置網而取獸。揣和摩的目的都是調查事情背景及對方品行,具體來講,揣就是除了調查事情背景還要了解對方在極端情緒下的表現,摩就是觀察對方在平時的表現。

比如對方公司有多大、營業額規模如何、主營業務是什麼、主要收入是什麼,對方大怒的時候說了什麼,喝醉的時候又說了什麼等等,日常生活有事如何對待朋友同事家人等等。

當了解了這些細節後,再進行針對性的設計環節,根據環節準備說辭,這樣成功率就很高。

就像做生意招攬客戶的,揣摩完客戶心態後,看客戶服從程度,再針對性開展話術,最終使客戶下單成交。

再比如要開展一場講課,關鍵應該是定位聽眾,可以透過講師形象、海報內容、措辭等將聽眾分類。

這個方法在工作可以用於對客戶、也可以對領導、在生活上可以對對家人、對觀眾。

所以說難莫於悉聽,要想說好、能夠吸引觀眾首先要學會聆聽,要通達人心,明白事理,然後展示出能夠對方內心真實需求樣子,並能夠很清晰讓對方知道你可以滿足。

所以思、聽、說三者為一體,應多加苦練、多加學習才能業有所成。

歡迎分享、交流,謝謝!

標簽: 對方  思考  慾望  分享  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