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一些註定得不到迴應的善意,有沒有必要再去給予他人呢?

作者:由 竹九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19-05-24

一些註定得不到迴應的善意,有沒有必要再去給予他人呢?一定要陽光快樂2019-05-25 21:26:20

善意都是你的,教養也是你的。

溫柔善良對待大多數人,並不是為了他們的迴應,而是為了讓自己無愧於心。

加油哦,一定要做一個善良但不卑微的人。

一些註定得不到迴應的善意,有沒有必要再去給予他人呢?莉莉斯和莉莉安2019-05-27 21:16:58

沒有必要吧,容易被道德綁架。這類事情經歷的太多了,初中的時候每天幫一個女孩子記數學課堂筆記,結果不知是不是她以為我欠她,每天理所當然的遞到我跟前,最初的感謝也沒有了,後來還加上了讓我替她做英語作業,是每天都做,但是有一天我不小心寫錯了一個字母,立刻遭到她的責怪,她認為我是應該的

曾經有一個閨蜜,比我大幾歲,她生日我送過她雅詩蘭黛套裝,過年送過香奈兒口紅,節日送她黃金轉運珠,名牌內衣。結果她後來送我一瓶假的雪花秀洗面奶。我每天給她帶飯,她說我做的不好吃,理所當然的收著我送的不菲的禮物,還說我不是對她好而是購物成癮!吃了我整整一個夏天的零食和飲料,沒有感謝。後來因為我覺得她不容易,借給她五萬塊,結果有錢不還,一個月還一千(有時還沒有一千),足足拖了五年。

對方對你的善意沒有迴應,那就沒有必要了,我們的善意很貴

一些註定得不到迴應的善意,有沒有必要再去給予他人呢?穿盔甲的小野獸2019-05-29 20:56:43

這裡的善意指的是哪一類。我分為兩類理解:

1。金錢方面的,我現在對那些我不信任的人不再借錢出去,因為曾經的信任,想幫助,最後落得讓別人還錢時,刪了我的微信,可悲!所以,如果在金錢方面的善意,如果得不到迴應借錢,我不會再給予幫助,因為有些人不值得。但是,對於朋友家裡真的發起輕鬆籌的,也就只能捐個200,不會回來,只有一句謝謝。也就夠了,還是會幫。

2。付諸精力去影響別人:我高中那會兒,比較愛“管閒事”。好友大晚上看小說,上課看小說,被我拿來說狠話,希望能聽進去。但是一般也沒有啥效果。大學的時候,我跟室友說了一些我覺得不太好的習慣,室友說其實大家現在都是大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雖然你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可能不會採納。你也是善意,但是不一定是你要的正迴應。所以,後來我一般只會對自己挺在乎的人,我覺得不太好的方面,我會指出,至少提出問題,好好聊聊。一般人我不會,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她自己覺得好就行了。因為你說了,可能也是白說,還讓自己覺得挫敗,沒必要。

一些註定得不到迴應的善意,有沒有必要再去給予他人呢?本宇2019-05-31 00:06:16

謝邀,個人看法,生活是一場修行!種因得果!無愧於心便是!

關掉滴水的水龍頭是善意,這可能沒人看見,或者看見之後無動於衷;給人讓座是善意,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理所應當,有人覺得這人挺地道;給予流浪人員一些施捨是善意,有人看見可能說這人真善良,也可能有人說這人真傻叉;給予一些愛心捐款也是善意,或多或少一份心意…

善意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生活態度!

人都說善良要對值得的人,但是陌生的人在你幫他之前並不知道是不是值得。

幫助他人是在修行自己,同時在愉悅自己。

幫助別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圖回報,一種是不圖回報的!前者容易不快樂,後者坦蕩蕩!

收到幫助以後而表現不出善意的人,這樣的人,要麼品質有問題,要麼就是你欠他的,他覺得你這點幫助不夠還他!要麼你長期幫助他,他習慣了,當成理所應當,這種人是不值得繼續幫助下去的,這就是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典故】: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幹些,家中要富裕的多。這兩家 本來沒有什麼恩怨的,可是,這一年,老天爺發怒,降下了災禍,田中顆粒無收。這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著等死。這個時候,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富人家感謝。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後,他的兄弟說了,這鬥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裡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你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麼一點,真是壞的很。

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所以,這升米恩,鬥米仇就是說,當一個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他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當給予成為一種習慣,就成了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句金玉良言在啟發人們助人要講求大智慧(有原則)的同時也在暗示人性中的一些弱點,反思自己要知足,對於別人的幫助我們要智慧地接受,並要深懷感激。(還有一個韓信的例子就不搬過來了)

總之,這沒有固定的答案,如果搞一個辯論,雙方都會有各種例子,而且都能打動你!所以分情況而論吧!最主要是無愧於心,是否給予善意,看個人!

一些註定得不到迴應的善意,有沒有必要再去給予他人呢?擺渡人2019-06-15 22:01:17

給予是處於自己的善意,只要願意,只要我有,如果沒有其他的期待,也不怕別人的眼光,那麼真沒必要去迴避,最重要的是自己在給予的過程中是快樂的。

標簽: 善意  幫助  一斗  自己  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