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蠻族帝國的生命週期

作者:由 迷失在一六二九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2-11-23

所謂的蠻族是指那些能夠進入文明世界,(主要是農業地區)然後建立一定統治的民族。雖然說是蠻族,但這也只是相對於農業定居文明的民族而言的,實際上,這些蠻族大部分都是生活在文明的邊緣地區,學習了一部分文明世界的技術和組織結構的民族,那些真正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野蠻民族是不可能完成政府文明世界的壯舉的。例如,努爾哈赤家就是明朝的一個邊軍,鐵木真所在的乞顏部則是以前臣服於金國的一個部落,契丹人則是以前被唐朝招安的藩鎮之一。

好了,扯遠了,雖然這些聞名世界邊緣的野蠻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學習了文明世界的一些技術和組織形式,但是惡劣的生存環境仍然使他們無法真正的將這些東西融會貫通,而僅僅只是作為一種用於凝聚內部的軍事組織。而且他們的文明底蘊也沒有辦法和那些悠久的定居農業文明相提並論,所以他們無論看起來實力有多強,骨子裡仍然是蠻族,這點是不會改變的,哪怕是征服了大半個歐亞大陸的蒙古部落,他們最終的結局也是被所征服的文明不斷的同化,最後消失掉。

第一階段

,蠻族帝國它的一個生命週期是這樣的,他最強大的時候就是他利用自己學習的文明世界的技術和組織水平,將所在地區的其他部族部落統一起來的那段時間。因為這段時間這些蠻族士兵同時兼具了兩方面的優勢,既有他們本身的艱苦樸素以及不畏生死的勇猛兇悍精神,又有文明世界那種組織能力,包括財富的分配,繼承人的穩定傳承,內部的賞罰制度以及結構分工等等。

文明世界其實早期也是具備像蠻族那樣的勇猛兇悍,不畏生死,艱苦樸素的精神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階層的固化,利益集團的不斷擴張,良好的生活水平導致兵源萎縮,維持龐大的文明帝國所需的官僚系統臃腫等等因素。文明世界的軍隊戰鬥力就會越來越差,但憑藉其龐大的體量和經濟,仍然能對周邊的蠻族形成碾壓式的優勢。但等到這個文明世界帝國徹底崩潰了以後,周邊的蠻族就很有可能趁虛而入佔領部分或者整個地區的文明帝國,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和西晉五胡亂華都是如此。

第二階段

,如果說征服周邊的蠻族部落將其統一起來是這些蠻族帝國的開端,那麼,征服周邊的文明世界則是他們的高光時刻。不過這個過程是比較艱難的,甚至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會翻車,東晉十六國的混戰以後,北方的胡人就只有鮮卑人政權活了下來。

當然咯,在這段時期以後,如果這些蠻族沒能趁著戰爭勝利把自己的戰果進一步擴大的話,那麼他們毫無疑問就會迅速陷入衰退期。畢竟蠻族,雖然部分學習了文明世界的成果,但是要想真正意義上的將其融會貫通,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他們必須摸索出一條可以很好的駕馭統治文明世界和被征服者民族的方法和手段出來。滿清的答案是八旗綠營制度,阿拉伯帝國的答案是人頭稅和伊塔克,奧斯曼帝國的答案是米勒特製,日耳曼人的答案是采邑。總而言之,在這段期間,他們就要開始吸引被征服民族的豪強進入他們的體系裡面了。

第三階段,

在經歷了文明世界那驚人的生活水平和財富以後。蠻族征服者們的戰鬥力就會開始下滑。這個時候他們會有兩條選擇,第一就是大規模與當地人通婚,努力的將自己融入文明世界,最終成為文明世界的一員。歐洲日耳曼人,北魏孝文帝就是這個路數。第二種嘛,就比較反動了,那就是不融入當地民族,反而透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不斷強化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差異。例如滿清統治時期的滿城與首崇滿洲,蒙古四等人制度,金國猛安謀剋制度等等。

對於蠻族自身來說,選擇前者可以有效的降低征服者與被征服者之間的矛盾,但很有可能會讓蠻族自身逐步喪失文明特性,原本的蠻族組織結構不斷地崩壞,最後被被征服民族上來的強大勢力給篡位。選擇後者的話,雖然會強化矛盾,但是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滿足保留自身的文明特性,同時讓滿足的組織結構以及那種凌駕於被征服民族之上的極權統治得以一直延續,具體可以參考滿清文字獄。而且幾乎不會出現被征服民族篡位的情況,不過迎接他們的可能是更加瘋狂的報復,例如太平軍血洗滿城,紅襖軍屠戮女真猛安謀克。

第四階段,

其實就是蠻族帝國的崩潰。畢竟像他們這種小族大國,或者是被征服民族過多過雜的畸形結構,很容易就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崩潰掉。我大體上分成了三種,第一種是外部勢力的入侵,例如宋蒙滅金。第二種則是內部的底層農民起義,例如紅巾軍起義。最後一種其實就是統治階級內部的分歧導致的混亂,例如北魏六鎮之亂,德里蘇丹國,冉閔滅後趙,隋代北周等等。

這個沒什麼新鮮的,我們看的已經很多了,主要問題在於之後的結局。如果被征服民族足夠給力,那麼可能會浴火重生建立一個全新的本民族政權,山河焉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但如果被征服民族不是很給力,那麼他就會被新一輪誕生的蠻族重新徵服,或者在原本的基礎上碎成一堆的蠻族小國,彼此之間不斷的廝殺和混亂,就像印度的突厥人入侵時代和阿拉伯人征服波斯。

標簽: 蠻族  文明  征服  民族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