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安徽宿州地名由來,你知道嗎?

作者:由 這裡是宿州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2-11-14

“宿”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時代。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伏羲有神聖之德,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定都在陳地,封禪泰山,他創八卦、正姓氏、制嫁娶,給自己取姓為“風”,給自己的後人建立了任﹑宿﹑須句﹑顓臾四個方國,這四個方國就在泰山周邊肩負著“司太昊與有濟之祀”的神聖使命,太昊,就是伏羲氏。

安徽宿州地名由來,你知道嗎?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可以說,這四個方國曆史特別悠久。而這裡的宿國就在今山東泰安東平縣宿城村。這裡的宿唸作“xu”。

大約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發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風姓四國雖是伏羲之後,但卻是蕞爾小國,不得不臣服於新的王朝,而周武王雖自命天子,但也對伏羲這個上古之神非常敬畏,也為了穩定民心,所以表示對伏羲氏的景仰,封伏羲氏的後代繼續負責在山東祭祀伏羲。周初分封71國,姬姓53個,異性諸侯國只有18個,大多是隨周武王建功立業而分封,但風姓就佔了4個。

安徽宿州地名由來,你知道嗎?

但是,還有很多人懷念商朝,如商末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在武王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據上世紀90年代出土的西周晉侯蘇鍾銘文記載,周天子曾帶領晉國在獲水討伐夙(宿)夷,而獲水,就是今安徽宿州及周邊一帶,當時,周朝分封公、侯、伯、子、男五個爵位,而宿國僅為男爵,宿國內部就有一部分人不服周朝,逃到對抗周朝的大本營之地——淮夷、徐夷之地,選擇對抗周王朝,宿國就這樣分裂為北宿和南宿,據淮北臨渙鎮歷史沿革和《永城縣誌》記載的“柏山: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澮水之北。其山下有柏山集、古宿城”,大概西周的南宿國都就建立在淮北濉溪臨渙古城或淮北濉溪鐵佛鎮古城村。

安徽宿州地名由來,你知道嗎?

到了東周時期,周天子漸漸失去了對天下的控制,有些強大的諸侯國君也敢稱王了,這個時候,南宿國也已經被吞併了,而北宿,就在宋國和魯國兩個大諸侯國之間夾縫求生。

安徽宿州地名由來,你知道嗎?

春秋初年,宿已見諸經傳。宋國和魯國開戰,就在宿地會盟,宋魯兩國惡交,而宋國認為宿國為宋國附屬,卻和魯國交好,莊公十年(前684年)“宋人遷宿”,宿國於是南遷今宿州、宿遷一帶,南遷國都不詳,後來滅亡。

滄海桑田,幾經變化,1200多年後,隋煬帝開挖大運河,其中一條叫通濟渠,也就是古汴河,隋煬帝就是坐著龍船從汴水東下揚州,再也沒能回家。

安徽宿州地名由來,你知道嗎?

由於大運河的開通,阻斷了南北官道,人們當時在徐州、濠州之間的汴河段建造了一座石橋,取名“埇橋”,舟車會聚、九州通衢,遂成重鎮,唐置埇橋鎮遏使。

古汴河在唐朝時期已經是一個王朝的經濟命脈,據《新唐書·列傳·卷九十五》載:“李正己反,屯兵埇橋,江淮漕船積千餘不敢逾渦口”。

安徽宿州地名由來,你知道嗎?

唐元和四年,唐王朝設定宿州,取古宿國為名,下轄符離(治埇橋)、蘄縣(今蘄縣鎮)、虹縣、臨渙(今淮北臨渙鎮)四縣,宿州治所駐地在虹縣(今宿州泗縣),置宿州後,汴河太平,大和三年,徐泗觀察使崔群奏罷宿州,宿州廢后,汴水又經常被反賊佔據,唐王朝這才真正意識到宿州的重要性,大和七年,復置宿州於埇橋, 在徐之南界汴水上,當舟車之要。其舊割四縣,仍舊來躭。

唐朝的宿州,橫跨汴水,南抵淮河,甚至曾跨淮轄鍾離縣部分地區,北宋為符離郡、保靜軍節度。自北宋滅亡後,汴河淤廢,宿州雖然逐漸沒落,但一直歷代州府之地。

安徽宿州地名由來,你知道嗎?

今日的宿州,下轄碭山、蕭縣、靈璧、泗縣和埇橋區,是中國書畫之鄉、中國酥梨之都(碭山)、中國觀賞石之城(靈璧)、中國書法之鄉(蕭縣)、泗州戲之鄉(泗縣)、中國馬戲之鄉(埇橋)。

標簽: 宿州  伏羲  宋國  淮北  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