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怎麼樣防治水稻三化螟?

作者:由 田裡賣農藥小學生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2-10-16

怎麼樣防治水稻三化螟?田裡賣農藥小學生2022-10-16 15:23:02

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俗稱水稻鑽心蟲、水稻螟蟲,屬鱗翅目、螟蛾科。二化螟在國內分佈很廣,但以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的丘陵山區發生較重。寄主除水稻外,還有玉米、穀子、甘蔗、茭白、蘆葦及禾本科雜草。

二化螟以幼蟲為害水稻,造成枯心、枯鞘、半枯穗、死孕穗、白穗和蟲傷株等症狀。三化螟廣泛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稻區,特別是沿江、沿海平原地區受害嚴重,北限近年已達北緯38°。

三化螟食性單一,只為害水稻,以幼蟲鑽蛀稻株,取食葉鞘組織、穗苞和稻莖內壁,分櫱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轉株為害還形成蟲傷株,嚴重影響水稻生產。

二化螟

成蟲體長10~15㎜,翅展20~31㎜,前翅近長方形。雌蛾前翅灰黃至淡褐色,翅面有一些褐色不規則小點,外緣有7個小黑點,後翅白色。雄蛾體稍小,翅色較深,前翅中央還有1個灰黑色斑點,下面有3個同色斑點,後翅白色。

卵扁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漸變黃褐色,近孵化時為紫黑色。卵塊多為長帶狀,卵粒呈魚鱗狀排列,上蓋透明膠質物。

幼蟲一般6齡,老熟時體長20~30㎜。頭部及前胸背板黃褐色,胴部淡褐色,背面有5條紫褐色縱線。腹足較發達。

怎麼樣防治水稻三化螟?

二化螟幼蟲形態

蛹體長約11~17㎜,圓筒形,初為黃褐色,腹部背面有5條棕色縱線,以後蛹變為紅褐色,縱線漸消失。

三化螟

成蟲體長9~12㎜,翅展18~36㎜。前翅為近三角形,雌蛾黃白色,翅中央有一明顯黑點,腹部末端有一叢黃褐色茸毛。雄蛾灰黃色,前翅翅中央有一小黑點,由翅頂角斜向中央有一條暗褐色斜紋,外緣有1列7~9個小黑點。

卵長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後漸變黑色,卵粒疊3層,密整合塊,上覆蓋著褐色絨毛,像半粒發黴的大豆。

幼蟲4~5齡,老熟時長20~30㎜,頭淡黃褐色,胴部淡黃綠色或黃白色,背中線暗綠色。腹足不發達。

蛹體長約10~15㎜,瘦長,初乳白色,後漸變為淡黃褐色有銀色光澤,後足伸出翅芽外,雄蛹伸出較長。

兩蟲發生規律同異

二化螟在我國一年發生1~5代,以幼蟲在稻樁、稻草、茭白、玉米等根茬或莖杆中越冬。春季,老熟幼蟲可爬出為害麥類、油菜、蠶豆等莖杆。由於越冬環境複雜,幼蟲化蛹、羽化時間很不一致,故田間有世代重疊現象。

三化螟在我國從南至北每年發生2~7代,以老熟幼蟲在稻樁內越冬。春季氣溫達16℃時,開始化蛹。越冬蛹約經14d羽化為成蟲,飛往稻田產卵。

兩種螟蟲成蟲均夜晚活動,有趨光性,喜在高大、莖粗、葉色濃綠的稻田產卵。剛孵出的幼蟲稱蟻螟,蟻螟蛀入稻莖的難易及存活率與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關係:水稻分櫱期,稻株柔嫩,孕穗期稻穗外只有1層葉鞘,蟻螟很易從近水面的莖基部蛀入,孕穗末期,當劍葉葉鞘裂開,露出稻穗時,蟻螟極易侵入,其他生育期蟻螟蛀入率很低。因此,分櫱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這兩個生育期,是水稻受螟害的“危險生育期”。二化螟的蛀莖能力比三化螟強,抗寒力強,且耐旱、耐淹。就栽培制度而言,純雙季稻區比多種稻混栽區螟害發生重;而在栽培技術上,基肥足,水稻健壯,抽穗迅速、整齊的稻田螟害輕;追肥過遲和偏施氮肥,水稻徒長,螟害重。二化螟寄主作物種類多,尤其是茭白較多的地方,有利於其繁殖為害,雜交稻田,其發生量大。天敵對二化螟的自然控制能力較強,已知的寄生蜂有29種,一般的寄生率達40%以上,還有寄生蠅、寄生菌和線蟲等,與捕食性天敵,對其共同起抑制作用。

標簽: 二化螟  水稻  幼蟲  三化螟  孕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