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為什麼各國太空宇航機構在太空上都養蠶?而不是其他的生物?

作者:由 牧歌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2-08-29

為什麼各國太空宇航機構在太空上都養蠶?而不是其他的生物?牧歌2022-08-29 13:07:39

為什麼各國太空宇航機構在太空上都養蠶?而不是其他的生物?2017-09-16 16:35:06

我也在找這個問題的詳細回答。

不過我有在書中看到過!只是涉及到了一點,就是蠶容易生長,而且產生的廢料很少!新鮮的蠶營養豐富!所以如果蠶的太空養殖發展下去的話能夠成為長期太空旅行的最佳食物。各個國家都在進行這種實驗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太空旅行的食物供給問題吧!

我說的只是一些點啦!但是這還是需要其餘的資訊說明才可靠。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為什麼各國太空宇航機構在太空上都養蠶?而不是其他的生物?2016-10-20 20:57:32

(轉載)航天員將在軌完成“太空養蠶”等實驗

作者:殺千蟲

連結:(轉載)航天員將在軌完成“太空養蠶”等實驗 - 殺千蟲的文章 - 知乎專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航天員將在軌完成“太空養蠶”等實驗

嗨,大家好。我是神舟十一號的航天員“秋豐白玉”。

什麼?你從未聽過我的名字?今天舉行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航天員與記者見面會,你只見到了景海鵬和陳冬兩位航天員,卻沒看到我?

因為,那時候的我,正躺在一個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特製的太空屋裡睡覺呢。哦,忘了告訴你,我不是人類,我是一條蠶。

聽航天師父們說,這次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中,兩位航天員要在天宮二號這個太空之家中生活30天,還要完成很多科研試驗任務,其中有項“太空養蠶”任務,是離開我完成不了的。

很多小朋友都養過蠶,觀察過我們蠶寶寶的吐絲結繭的過程。結繭的時候,我們可是跟航天人一樣,要求精益求精,來不得半點差池。

航天員將在軌完成“太空養蠶”等實驗

我們會順著一個八字形由外至內吐絲成繭,吐絲的角度、長度都經過極為精密的計算,這是我們千百萬年來形成的本能,已經牢牢地刻錄到基因裡了。

不過,太空幾乎沒有重力,因此也沒有所謂上下左右的方向,那我們還能精確地按照八字形吐絲結繭嗎?其實我跟你們一樣,也很好奇結果。

這個科學設想,是由一群香港的中學生提出來的,他們還為此設計一套試驗方案。

當然,要實現這個試驗的前提是,從發射神舟十一號,到在天宮二號生活的這段時間裡,必須保證我的生命安全。一開始我也挺擔心的,不過當我住到五院529廠的航天師父們專門為我研製的“太空屋”時,這些擔心都已煙消雲散。

這間“太空屋”的形狀就像是一顆大膠囊,差不多有人的手掌那麼大,這對我來說,已經非常寬敞。

“膠囊”兩端的半球體,是用“航天用鋁合金”打造的,中間的部分採用的是一種特殊的透明有機玻璃。這兩種材料都很輕,又容易加工成形,方便製造,而且透明的設計,方便我跟航天員隨時交流。

航天員將在軌完成“太空養蠶”等實驗

當然,這種設計製造對五院529廠的航天師父們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要知道,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一號,從天宮系列飛行器到嫦娥系列探測器,很多零件都是由他們製造的。他們的加工精度可以達到微米級,為我製造個“太空屋”自然輕而易舉了。

不過,怎麼讓“太空屋”更適合我的生物習性、生活規律,卻讓他們犯了難,於是,他們向高校的生物學家取經,想了很多小巧思、小設計,來保證我這趟太空之旅的“吃”、“穿”、“住”、“行”。

首先來說“吃”。

我們蠶寶寶家族可是有名的“小吃貨”,每天除了睡覺,剩下的時間可以說全在吃,尤其在結繭之前,更是食量大增。

為了讓我們吃好,航天師父們在“太空屋”兩側的鋁合金端蓋——就是我的食堂——填滿了味道可以媲美桑葉的飼料,而且,他們還貼心地將我的“食堂”設計成像瓶蓋一樣的螺絲結構,一旦我在太空中沒能吐絲、結繭,航天員就可以方便地擰下“舊瓶蓋”,換上裝滿飼料的“新瓶蓋”,讓我可以一直“吃吃吃”。

航天員將在軌完成“太空養蠶”等實驗

再來說“穿”。

大家都知道,在火箭發射階段,巨大的加速度會給航天員身上施加巨大的壓力,因此航天員需要穿上特製的宇航服保護自己。相應地,我們這些圓鼓鼓、軟綿綿的蠶寶寶當然也需要被保護。

航天師父們為我選定了一種保護方式。即在火箭發射時,他們會把我包裹在一種特殊的填充物裡,再裝入“太空屋”,這樣就相當於給我穿上了宇航服。如此以來,根據設計,再大的衝擊和震動,也會被這些填充物吸收。而且,填充物中間還給我預留了一條通道,餓的時候我還能爬到兩側的“食堂”,繼續我的“吃吃吃”。

等到了天宮二號,航天員就可以取出填充物,幫我脫下“衣服”,這樣,我就有充分的空間,可以搖頭擺尾,吐絲結繭。

最後再說“住”和“行”。

天宮二號的艙體已經比較寬敞,可是到處都是價值不菲的高精密裝置,我可不能在艙體內隨便亂“飛”。因此,“太空屋”既是我的住宅,又是我的運動場。

為了避免我在微重力環境下漂浮起來,以致沒法爬到“食堂”就餐,五院529廠的航天師父們就對屋子內壁進行了粗磨砂處理,還特意粘上了一種特殊的無紡織布,這樣我想怎麼爬,就可以怎麼爬。

同時,無紡織布還能夠吸收液體,有一定的清潔功能,讓我的屋子始終保持乾爽。航天師父們還在“太空屋”的上方預留了足夠的透氣孔,保證空氣流通;在屋子下方預留了清潔孔,如此航天員可以方便地幫我清理蠶沙。

千年之前,我們蠶寶寶的祖先曾跟隨著中華兒女一路西行,走出了一條連線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如今,我和小夥伴們又要跟著航天員飛向太空,準備開闢一條連線星空和孩子們好奇心的太空絲路。

路漫漫其修遠,我一定會努力的,請等著我的好訊息!

神舟十一號飛船抵達酒泉衛星中心

相關新聞:神舟十一號飛船抵達酒泉衛星中心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訊息,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按流程完成了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8月13日,飛船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主要任務是,為天宮二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效能,特別是空間站執行軌道的交會對接技術;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後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試驗,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神舟十一號飛船與神舟十號飛船技術狀態基本一致,根據任務和產品研製需要,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執行本次任務的飛行乘組由2名男航天員組成,正在進行任務強化訓練。在軌飛行期間,航天員將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在軌維修技術、空間站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目前,發射場設施裝置狀態良好,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有序進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於10月中旬實施發射。

神舟飛船歷次發射恢宏瞬間

延伸閱讀:十問九天!神舟飛船歷次發射恢宏瞬間

4月26日是首個“中國航天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攝影貢獻獎獲得者王琦,堅守航天科技攝影近30年,用鏡頭記錄了中國航天一個個輝煌瞬間,見證了神舟飛船一次次歡騰昇空的精彩時刻。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20多年,從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到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發射成功,十四年間,已經成功發射10艘飛船和一個目標飛行器,成功將10位航天員送入太空,實現了一系列突破性重大跨越,圓了“九天攬月”的千年夢想。中國人用自己的神舟飛船十問九天,取得了“十全十美”的輝煌成就。這不僅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創新發展,更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夢想與驕傲。事實證明,作為最早懷有飛天夢想的民族,我們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敦煌飛天的神話,進入新時代,我們更有把“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的能力。今年9月,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10月還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可以預言,中華民族用自己的飛天智慧造福人類的時代已經到來!

橫空出世(神舟一號) 王琦攝影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時30分,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長征運載火箭的挺舉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呼嘯著向太空飛去。21日凌晨3時41分,在完成預定的科學試驗後,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中國人成功實現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振翅欲飛(神舟一號)王琦攝影

三垂英姿(神舟二號) 王琦攝影

2001年1月10日1時零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0分鐘後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次飛行試驗,它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進展,向實現載人飛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日月同輝(神舟三號) 王琦攝影

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神舟三號飛船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16時54分,飛船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順利完成預定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任務。我國載人航天第三次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星際有約(神舟四號) 王琦攝影

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併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飛行試驗。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至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衝出地球村(神舟五號) 王琦攝影

龍嘯九天(神舟五號) 王琦攝影

2003年10月15日9時9分50秒,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升空。中國航空航天工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迎來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實際著陸點與理論著陸點相差4。8公里。返回艙完好無損。航天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從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飛行技術的國家。

傲視蒼穹(神舟六號) 王琦攝影

蒼穹之昴(神舟六號) 王琦攝影

2005年10月12日,北京時間9時許,中國自主研製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兩名中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同時送上太空。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安全著陸。這是中國成功進行的首次多人多天載人航天飛行。

雲霞之戀(神舟七號) 王琦攝影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載有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9月27日16時41分00秒,在劉伯明與景海鵬的相互幫助下,翟志剛出艙作業,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並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9月28日17點37分,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著陸,隨後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自主出艙,神舟七號載人航天任務圓滿成功。

航天豐碑(天宮一號) 王琦攝影

蒸蒸日上(神舟八號) 王琦攝影

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分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準確入軌。11月3日和11月14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兩次空間交會對接成功。11月17日,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返回地面。18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變軌、轉入長期運營模式,等待明年與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進行交會對接。歷時50天的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宣告取得全面勝利和圓滿成功,我國空間站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實現了新的跨越。

直上九霄(神舟九號) 王琦攝影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許,中國“長征二號F”遙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將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將第一次入住“天宮”。33歲的劉洋也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女性。6月18日11時左右,飛船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6月24日,三名航天員成功實現神九與天宮的手控交會對接。6月29日10時03分,在經過近13天太空飛行後,神舟九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返回。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安全出艙,身體狀況良好。神舟九號返回後,北京飛控中心將對天宮一號進行控制,使其進入高度約370公里的自主執行軌道,轉入長期管理狀態。

九天十問(神舟十號) 王琦攝影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長征運載火箭託舉著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飛天。6月26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安全著陸,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順利出艙,身體狀況良好。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任務,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為期15天的太空飛行中,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按預定計劃,圓滿完成進駐天宮一號、飛船與天宮一號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中國首次航天器繞飛交會試驗以及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等一系列太空活動,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戰略“三步走”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完美收官,也為後續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積累寶貴經驗、奠定良好基礎。

標簽: 神舟  飛船  航天員  載人  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