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明史的閱讀和總結

作者:由 六絃的青春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18-01-27

最近讀完了明朝那些事兒,讀完之後對我的衝擊挺大的,從中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以後還會經常去翻翻這本書,所以先在這裡分享下明史的具體史料。

開國皇帝朱元璋,年號洪武,這年號相當霸氣,當然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不世出之英雄,歷經磨難推翻了元朝的殘暴統治,建立了大明朝!具體我也不說別的,只闡述明朝各朝代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與這些事件相關聯的重要人物。

洪武年間有著名的“洪武四大案”,分別是

胡惟庸

案,空印案,郭桓案以及藍玉案,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基本都是這兩人權利太大,日益膨脹,最終朱元璋忍不了了,就把他倆給幹掉了。郭桓案是因為貪汙,影響實在太惡劣,朱元璋一生氣也處理了這個事情,空印案比較繁瑣點,這裡就不詳細描述了,這四大案貫穿了朱元璋的皇帝生涯,也為後來其它皇帝的統治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任皇帝朱允炆,史稱

建文帝

,年號當然就是建文了。朱允炆是個很聰明,很有能力的皇帝,只可惜時運不濟,碰上一個比他更厲害的叔叔,所以很多時候你不得不信命,就連在朱允炆和他叔叔朱棣的大大小小戰役中,命運的天平也總是向他叔叔傾斜,當年其中也排除不了朱棣的英明神武和他自己手下那些文臣武將的無能,但更多的時候也是命該如此,無話可說!

第三任皇帝是朱棣,這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永樂皇帝了,他的永樂大典至今仍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知識和財富。說到永樂大典,就順便提下它的作者解縉,永樂大典是解縉一生的最輝煌的成就,也是他一生最高點,然而在此書完結時,那些歡欣雀躍的人中卻沒有解縉的身影。朱棣的皇位準確的來說是造反搶來的,可偏偏就是這位仁兄運氣好,老天爺總是眷顧著他,所以造反成功了,成就了後來的永樂盛世,永樂年間主要有三件大事:修書、遷都、遠航,這裡我重點記錄下。當然我本人也覺得就算朱棣不當皇帝,建文帝也會把帶領明朝昌盛的,只是時間問題。永樂時期還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那就是鄭和,鄭和七次下西洋,對我國的文明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一個英雄,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第四任皇帝明仁宗朱高熾,年號洪熙。朱高熾是個大胖子,具體胖到什麼程度我也不是很清楚。同時他也是個宅心仁厚和強烈正義感的皇帝,只可惜這位皇帝比較短命,只做了一年皇帝,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排名倒數第二,還是應了那句老話——“好人不長命”。不過,這位明仁宗還是給後代留下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明代歷史上最強內閣之一——“三楊”內閣,這三位內閣仁兄分別是楊溥同學,

楊士奇

同學和楊榮同學。

第五任皇帝明宣宗

朱瞻基

,朱瞻基是個好皇帝,不是小好,是大好。他勤於政事,恢復生產(不要怪我說廢話,好皇帝都是差不多的),關心民間疾苦,他經常去民間私訪,但絕對不是乾隆皇帝那種下江南的方式,他微服出訪,不講排場,不向地方攤派,不給地方增加負擔,每次只帶侍衛出行。明宣宗這一輩子沒幹過什麼壞事,也不好酒色,除了喜歡鬥蛐蛐被人說過幾句外,沒有什麼劣跡,但有一件事情例外,有些後世的人甚至認為,明宣宗做的這件錯事給大明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他到底做了什麼傷天害理,滅絕人性的事呢? 說穿了其實也沒什麼,他只不過搞了點教育事業——教太監讀書。

第六任皇帝明英宗

朱祁鎮

,說起這位朱祁鎮,可能有的人會咬牙切齒,對其恨之入骨,但實際上,如果仔細分析史料,就會發現他應該不算是個壞人,他的政務處理能力也並不差,為人也很勤快,雖然有兩大汙點(打錯一仗,殺錯一人),也並不能完全抹煞他的能力與貢獻。而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要論人生的傳奇色彩與命運的跌宕起伏,估計除了朱元璋外,無人可與這位皇帝匹敵。 在明英宗的這個時代,除了他本人皇帝——俘虜——囚犯——皇帝的傳奇經歷外,一位堪稱明代第二強人的登場也使得這個朝代的事情更加精彩奪目。首先說說這位皇帝的第一個階段皇帝——俘虜,自古以來皇帝做俘虜的少之又少,除非是朝代要滅亡了,可偏偏被這位仁兄碰上了,其實主要還是拜一人所賜——太監王振,王振並不只是一個貪財貪權的人,他也有自己的追求抱負。王振也有著自己的偶像,他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像自己的這位偶像一樣,橫掃千軍,銳不可當。他的這位偶像就是朱祁鎮的曾祖父朱棣,所以這位太監親手導演了

土木堡戰役

,結果可想而知,土木堡慘敗,皇帝被俘虜。不過朱祁鎮先生不虧是明代第二強人,就算是當俘虜也不是一般的俘虜,朱祁鎮用他的氣度和風範征服了幾乎身邊所有的人,即使身處敵營,他也從未因為自己的人質身份向敵人卑躬屈膝,即使對於一些辱罵輕慢他的人,也能夠以禮相待,不卑不亢,漸漸地,在他身邊的那些原本對他懷有敵意的人都被他所感化,竟然連也先的弟弟

伯顏帖木兒

也和他成了鐵哥們,不得不說這位皇帝真不是一般的強。在這個期間還有一場著名的戰役——北京保衛戰,著名戰役當然少不了著名英雄,這個人就是于謙,這個于謙不是和郭德綱說相聲那個于謙,是北京保衛戰的大boss于謙,在民族存亡之際,于謙幾乎用一己之力挽救了明朝,粉碎了瓦剌的進攻。

第七任皇帝朱祁鈺,年號為景泰。朱祁鈺先生是朱祁鎮的弟弟,國不可一日無君,朱祁鎮被俘之後,朱祁鈺先生臨危受命,接受了這份美差,穩固了大明朝的統治。但是不要忘了朱祁鎮只是被俘,沒有被殺,所以各就各位之後,人還是要回來的,畢竟這裡是他的故鄉。這一回來朱祁鈺就很尷尬了,本來我皇帝做的好好的,現在大哥回來了,雖說不要把皇位讓出來,但始終是心裡的一根刺,所以對於朱祁鎮的回來皇帝大人是很不高興的,但是又沒辦法,所以派了“一臺轎子,兩匹馬,接他回來!” 就這樣,光榮迴歸的朱祁鎮坐著轎子,在兩匹馬的迎接下,“威風凜凜”地回到了京城,在這裡,沒有百姓沿路相迎,也沒有文武百官的跪拜,這位昔日的皇帝面對著的是一片寂靜,幾分悲涼。回來之後就進入了朱祁鎮的第二個階段俘虜——囚犯,箇中緣由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瞭。朱祁鎮的存在讓皇帝大人寢食難安,怎麼樣才能安心了,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這個讓我寢食難安的人永遠消失了,所以慢慢的朱祁鈺想方設法想殺了這位哥哥,時也命也,最終還是沒有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不止如此,皇位也還是落到了自己哥哥的手裡,這個事件史稱“奪門”,朱祁鎮先生就這樣完成了人生的又一大轉變,從囚犯——皇帝,傳奇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在這裡補充說明點,此前說到的著名英雄于謙在朱祁鎮再次當上皇帝之後被殺了,理由是“不殺于謙,此舉無名!”

第八任皇帝明憲宗

朱見深

,年號為成化。朱見深是一個奇特的皇帝,在他統治下的帝國妖邪橫行,昏暗無比,但他本人卻並不殘忍,也不昏庸,恰恰相反,他性格溫和,能夠明白事理,辨別忠奸,出現如此怪狀,只因為他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點:軟弱。為何會這樣呢,還是得從他的童年說起,朱見深的童年是悲慘的,沒有父母的照料和寵愛,沒有老師的耐心教導,身處不測之地,過著今日不知明日事的生活,他隨時都可能被拉出去砍掉腦袋,或者在某一次用餐之後突然食物中毒,暴病不治而亡。對他而言,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終點,每一天都是痛苦的掙扎,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整整五年,有了這樣的童年,我們也不難理解這位皇帝的性格了。另外,這位皇帝大人和萬貴妃的不倫之戀也是明史上的一段奇談,這裡就不詳細描述了。

第九任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從險被墮胎的嬰孩,到安樂堂中的幼童、幾乎被廢的太子,還不到二十歲的朱祐樘已歷盡人生艱險,朱祐樘最終登上了最高皇位,他不會忘記他含冤死去的母親、捨生取義的張敏、剛正不阿的懷恩,以及所有那些為了讓他能夠活到現在付出沉重代價的人們。這位仁兄自從登上皇位那一刻起就沒有休息過,是個不折不扣的勞碌命,為了實現盛世理想,他豁了出去,每天從早到晚不停地批閱奏章,還要不停地開會,早上天剛亮就起床開晨會(早朝),中午吃飯時間開午會(午朝),此外他每天都要聽大臣的各種講座(日講),隔段時間還召集一堆人舉行大型論壇(經筵)。朱祐樘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確實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時代。當然這個盛世也離不開治世能臣的支援,這裡重點介紹三位——劉健、李東陽、謝遷。在這個期間還有另一外明星人物——唐伯虎,這個名字估計大街小巷隨便找個人都聽說過,而且這個人物還被喜劇之王周星馳演繹過,著名程度就不用再贅述了,唐伯虎的才華是得到歷史公認的,只是這位仁兄命運不濟,科舉的時候被誤認為作弊,後果:貶為小吏,不得為官。事情真相大概就是這樣,徐經買了考題,

程敏政

的僕人賣了考題,程敏政負領導責任,而本著黑鍋人人有份的原則,唐寅算是連坐。就這樣唐伯虎心灰意冷,開始了他的浪子生涯。

第十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年號正德,這位仁兄號稱明代三百年中最能鬧的一位皇帝。父親很寵他,以至於從小都沒人敢管,從小就是位無法無天的主。朱厚照在位期間,有兩位戲份比較多的主,一個是太監劉瑾,另一位就是王守仁,劉瑾跟別的那些權利上天了的太監沒什麼區別,哄好皇帝,然後自己胡作非為,結局也是差不多。王守仁是一個悟到了天道的人,天道都悟到了,你說這人得有多可怕,反正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無一敗績,不僅在國內威名遠播,在國外也是聞名遐邇。

第十一任皇帝朱厚熜,年號嘉靖。從嘉靖皇帝開始,內閣首輔都成了大明星,從夏言開始,到徐階,到高拱,再到張居正,個個都是狠角色。如果要評選明代最難寫的文章,答案絕不是八股,而是青詞。必須說明的是,青詞不是誰都能寫,也不是誰都能用的,這玩意的版權完全歸嘉靖所有,他人不得侵犯,該文體特點是全用賦體、詞句華麗,寫作難度極高。因為寫作時要使用專門的青藤紙,所以叫青詞。 夏言實在是個天才,他不但口才好,文筆好,寫這種命題作文也很在行,這樣的一個人,嘉靖是離不開的。不過這個時候一大奸臣要登場了——嚴嵩,這個名字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嚴嵩幹掉夏言成為首輔後,權傾天下二十年,為害巨深。為鞏固權勢,嚴嵩不遺餘力地剷除政敵,尤以加害沈煉、楊繼盛為世人所痛恨。奸臣嚴嵩一意媚上欺下、竊權罔利,毫不將國家安危放在心上,致使韃靼、倭寇之亂愈深。嚴嵩晚年失勢,被沒收家產,削官還鄉,寄食於墓舍而死,可謂罪有應得。嘉靖時期,明朝爆發了倭寇之亂,一說到倭寇大家肯定都想到了戚繼光,明朝的抗倭名將,我想說的是除了戚繼光之外,另外還有幾位名將—— 胡宗憲、俞大猷、徐渭,這幾位也為抗倭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另外在這裡也提下幾位倭寇的梟雄—— 汪直、徐海,大名鼎鼎的倭寇頭目,不過終究邪不勝正,全被消滅。這個時期還有一位大明星——海瑞,海瑞罷官這個故事還一直在我心頭,海瑞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清官,最誇張的是,他當官期間,很多官僚都怕了他,要求太嚴格了,幹活要多,油水更是沒有,管理還很嚴,反正就是在他手下當官的個個苦不堪言。

第十二任皇帝明穆宗朱載垕,年號隆慶。

隆慶帝

時期還是各位首輔演主角,同時這位皇帝也算比較短命了,好不容易熬了二十年熬到嘉靖死了,上臺之後做了六年皇帝就gg了,年三十六。這期間也沒什麼驚世駭俗的事情,所以就不詳細述說了。

第十三任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萬曆皇帝也是明朝以為很有名的皇帝了,特別是一本萬曆十五年的書將這位皇帝推向了大明星的寶座,萬曆十五年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簡單說來,在這一年,發生了三件事情,兩件不大的大事,一件不小的小事。第一件大事:戚繼光去世了,第二件大事:海瑞死了,第三件事,才是一切的關鍵所在。 自

萬曆十四年

(1586)十一月起,一貫勤奮的萬曆皇帝突然變了。他開始消極怠工,奏疏不及時批示,上朝也是有一天沒一天,大臣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最近頭暈眼黑,力乏不興。到萬曆十五年(1587),萬曆兄算是徹底不幹了,不但不上朝,除了內閣大臣外,誰也不想見,每天悶在宮裡,鬼知道在幹些什麼,他的爺爺嘉靖皇帝怠工二十多年,看這個勢頭,這孫子打算打破這一紀錄。事實上,他真的做到了,一直到死都沒有上過朝了。不過這年頭最拉風的任務非張居正莫屬了,這萬曆年間,張居正權傾朝野,基本上就是啥事情都可以他說了算,於是這位先生準備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了,第一件事,叫做一條鞭法。這個名字很不起眼,但這件事情卻極其重大,用今天的話說,那是具有跨時代的意義。怎麼收稅,各朝各代都不同,但基本上稅的種類還是比較固定的,主要分為三塊:

一是田稅,皇帝拼死拼活搶地盤,你種了皇帝的地,自然要交錢。

二是人頭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都是他的資源),有幾個人交幾份錢,這是義務。

三是徭役,說穿了就是苦力稅,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遇到修工程,搞接待的時候,國家不但要你出錢,有時還要你出力。兩手一起抓,一個都不能少。

一條鞭法的內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頒佈統一規定,全國稅收由實物稅變為貨幣稅,明白點說就是以後不收東西了,統一改收錢。

張居正改革的第二大舉措——考成法。

這是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命令,卻有著絕不簡單的歷史意義。

因為從此以後,不管是田賦、徭役還是人頭稅,都有了統一的標準,不是當官的說了算,交上來真金白銀,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不再任由官員忽悠。

如果你不知道考成法,那很正常,但如果你沒有被考成法整過,那就不正常了,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考成大致就相當於今天的考勤。

張居正搞出了一整套制度,但他很清楚,制度是次要的,執行是主要的,指望自己手下這群懶漢突然良心發作,辛勤工作,那是天方夜譚。

所以經過反覆思索,張大學士想出了這個絕妙的辦法。

張居正的辦法,就是記賬。比如一個知府,每年開初就把要完成的工作一一列明,抄錄成冊,自己留一份,張居正那裡留一份,到了年底一對,如果發現哪件事情你沒做,那就恭喜你了,收拾東西準備去縣城吧。在張居正的這些改革進行下,明朝煥發了新的生機,國庫充裕,兵強馬壯,國泰民安,稱張居正先生為佛祖轉世也不為過吧,按理說這樣一個對國家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應該會有個完美的結局,然而事實告訴我們,往往英雄是不會有好下場的,萬曆十年(1582)六月,張居正年五十八歲,去世,死後抄家。長子自盡,次子充軍。你再厲害,皇帝說搞你你就得乖乖束手就擒,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第十四任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擔驚受怕幾十年的朱常洛終於熬出頭了,可萬萬沒想到,這位仁兄當了皇帝一個月就掛了,明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非他莫屬了,一個撐了三十八年,經歷無數風雨險阻到達目標的人,卻在一個月中意外死亡,是很不幸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女人,沒錯,就是因為八個美女,在史料上,含蓄的文言文是這樣描述的:“是夜,連幸數人,聖容頓減。”白天日理萬機,晚上還要辛勤工作,身體吃不消,實在是件十分自然的事情。於是不久之後,朱常洛就病倒了。這一病倒之後就再也沒起來過,色字頭上一把刀,真替這位皇帝不值,然而一切都已經成為歷史了。

第十五任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年號為天啟。在東林黨的幫助之下,朱由校順利的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登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論功行賞了,畢竟人家為你出人出力的,你也得好好表示下,所以東林黨正式登上了政治舞臺。朱由校在位期間正式清朝大舉入侵明朝的時候,這個時候還不叫清朝,領頭的是

努爾哈赤

,亂世就會出英雄,這個時代也不例外,孫承宗,袁崇煥等名將悉數登場,袁崇煥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孫承宗是袁崇煥的老師,比起袁崇煥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些名將的保護下,大明朝得已一次次擊潰了清朝的入侵,甚至努爾哈赤都在戰鬥中被袁崇煥的炮彈擊中重傷不治而死,不過袁崇煥的下場也是比較悽慘的,這個我們留到後面再說。下面再說說這個時期的一個風雲人物,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太監——-魏忠賢,說起這個名字大家估計倒著念都可以念出來,關於他的電影電視劇數不勝數,到底有多厲害呢,他打敗了當時威風赫赫的東林黨,最後朝廷幾乎百分之八九十的官員都是他的人,基本上就是他當皇帝了,因為我們的朱由校同志只喜歡幹木匠活,朝政什麼的能不管就不管了。魏忠賢何以能達到這樣的高度,我個人總結了幾點:心狠手辣,非常無恥,毫無人性,文字是無法將這個人的性格完全描述出來的,一個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可以賣掉,一個連自己的命根子都可以親手割掉的人真的不知道該如何來形容他,後來殘害東林黨的時候那慘絕人寰的手段,這樣的人成功是必然的。然而我們都應該相信這個規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魏忠賢這樣的人終究下場是悽慘的,崇禎上臺不到兩年魏忠賢就徹底被幹掉了。

第十六任皇帝朱由檢,年號崇禎。這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這位皇帝是天生的政治家,同時也非常勤奮,按理說在這樣的一位皇帝執政的情況下,明朝應該是日漸繁榮的,可事實上明朝的氣數確實是到頭了,命該如此,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了。崇禎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幹掉魏忠賢,不到兩年的時間魏忠賢就被徹底打敗, 魏忠賢最終上吊自殺,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那些黨羽也是一個不留,全部幹掉了,在史書中無數的屍山血河、生生死死背後,我看到了它,它始終在那裡,靜靜地注視著我們,無論興衰更替,無論歲月流逝。它告訴我,在這個汙穢、混亂、骯髒的世界上,公道和正義終究是存在的。天道有常,從它的起始,到它的滅亡,恆久不變。崇禎皇帝是很想有一番作為的,實際上他也在努力著,第一件事就是平叛亂,啟用袁崇煥對抗清朝,實際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按理說袁崇煥這樣的重要人才再怎麼樣也不該被殺,結果卻是確實被殺,還揹負了叛國的罪名,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有或明或暗的潛規則,袁崇煥就是因為不熟悉這套業務,導致了最終皇帝不信任自己,含冤而死。人死了生活還得繼續,袁崇煥死了不要緊,大明朝人才多的是,重新再找一個繼續戰鬥,這個人就是袁崇煥的老師孫承宗,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孫先生熟悉這些規則,所以能夠堅挺到現在,繼續為國家做貢獻。但崇禎確實是運氣不好,偏偏這個時候國內鬧災荒,大家都知道這種災荒嚴重的話基本就有人要造反了,沒飯吃了還要受朝廷壓迫,橫豎都是死,只能造反了,著名的頭頭就是李自成,張獻忠了,不過明朝這邊也不是吃素的,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位猛人,我一一說來:洪承疇,

曹文詔

,左良玉,陳奇瑜,盧象升,孫傳庭,這幾位很多次差點就把這些造反的給滅了,最後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留下了禍根,這個時期有幾隻戰鬥非常強的部隊,第一是關寧鐵騎,左良玉的,第二是秦兵,孫傳庭的,第三是天雄軍,盧象升的。關寧鐵騎強悍,因為機動,天雄軍善戰,因為團結,而秦兵的戰鬥力,因為個性。 我曾查閱明代兵部資料,驚奇地發現,秦兵的主力,大都來自同一個地方——陝西榆林。榆林,是個非常奇特的地方,據說每次打仗的時候,壓根不用動員,只要喊兩嗓子,無論男女老幼,抄起傢伙就上,而且說砍就砍,絕無廢話。在這幾位猛人的指揮下,叛軍被殺的四散逃竄,毫無招架之力,可最後面對內憂外患,這些叛軍最後生存了下來,打進了京城,崇禎上吊自殺,明朝就此滅亡

標簽: 皇帝  朱祁鎮  這位  明朝  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