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正定的四禪八定(禪那)與專注式禪定有什麼不同?

作者:由 自在之路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2-03-04

正定的四禪八定(禪那)與專注式禪定有什麼不同?自在之路2022-03-04 02:23:12

謝邀!

由於末學所學法門,沒練習四禪八定,只學習佛陀所教導的智慧(出世間)禪,也就是:若能達到三禪(正念正智),就已經在練習佛陀所教導的智慧了。

初禪及二禪是共世間的,更熟練,若能練習到親身體驗體會究竟滅苦之道,這經由苦集滅道而得的智慧,是出世間法,如這篇回答所說:

自在之路:止觀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雜阿含785經:

何等為正定?正定有二種:有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若心住不亂不動,攝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何等為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心法,住不亂不散,攝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題主問的若是世間正定,末學學習禪修時雖然有經歷一些因緣或境界,但由於那些都不是末學所學法門所強調的重點,我們的態度都只是知道就好,所以,並不會是我們推廣禪修的重點。

而雜阿含785經所說的:“苦集滅道”(智慧(出世間)禪),就是末學所學法門推廣禪修的重點。

剛開始練習禪修,都需要專注的能力,就如末學在這篇回答所說的:

自在之路:人放下分別心真的可以達到心靈的平和嗎?

提醒自己多練習念住,發覺失唸了,就回到所緣,就只是那麼單純,一直失念,就一直回到所緣就好。

進步快的話,是因緣,進步若慢,也是因緣。

這世上都是因緣所生法,目前能力在哪就在哪,被牽著走時,就在練習迷,如此而已。

去抱怨,去掉悔,在佛教來說,都是惡習。

這就表示:還沒專注能力的人,由於專注能力不夠,會常離開所緣,一發覺,就回到所緣,這對沒專注能力的人來說,可能需要練習個幾年,才能有專注力,因為一個人的專注力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從來沒有專注力的人還是要慢慢培養,才漸會有專注力,有了專注力,而開始真能持續念住而達到禪境(心一境性:一直保持在唸住於所緣上的狀態),就真能經驗體會何謂心一境性。

所以,練習而擁有專注能力,是練習禪修的必備條件,還沒此能力的人,唯一該做的就是加強自己的專注能力,若以末學所學法門的方式,就是多練習,如末學剛開始是經由經行,練習念住於自己腳底面板散步時腳底會有的觸覺,將所緣放在自己腳底的觸覺,由於自己體重都有相當的重量,腳底面板的觸覺是相當容易念住的,也自然容易讓自己練習專注力。

一般市面上教導的禪修(如:瑜珈等等),也都是先強調練習專注力,所以不論是練習世間禪修或出世間禪修,都在練習達到專注能力而更達到初禪或二禪,這被稱作共世間的。

若想要將來練習出世間禪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剛開始禪修時就以五蘊做為所緣練習,因為苦集滅道都是與五蘊相關的,熟練覺觀五蘊,就等於直接在為將來練習出世間禪法打基礎,為將來能在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在禪境中打基礎,如末學所練習的經行方式就算其一,若能以靜態呼吸時鼻孔附近面板因為呼吸時空氣進出鼻孔所產生的磨擦觸覺為所緣也算是另一種。

所以,回答您的問題:

專注是各種禪修的必備條件,您能達到禪境就表示您已經有相當的專注能力了。

世間禪法,或許就可說是您說的專注式禪定而達到如雜阿含785經所說的世間正定,若是經由練習覺觀五蘊(四念處),熟練後練習覺觀苦集滅道,就可能漸練習而達到出世間禪法的能力,而更熟練後可能達到出世間正定。

對末學所學法門有興趣的師兄,可多看末學在知乎的回答,幾乎都在討論如何學習出世間禪法,漸沒被牽著走的過生活。

也可參考末學在香港禪心論壇所寫的許多心得報告,這篇就是一例(第二至第五帖及第八十一至八十四帖):

四念處禪修心得報告,唯望同修、師兄多多教誨! - 禪修交流 (提問、討論) - 禪心論壇 (香港正信佛教論壇) - Powered by Discuz!

祝福!

標簽: 練習  世間  專注  末學  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