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作者:由 蟲離先生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17-05-19

《禮異卷》主講唐代之前禮法與唐禮之異,包括帝王臨朝的朝儀、外交禮節,以及民間習尚。

一。宰相

原文

西漢,帝見丞相,

謁者

贊曰:“皇帝為丞相起。”

御史大夫

見,皇帝稱謹謝。

《酉陽雜俎》本條,節取自《漢官舊儀》。當時做皇帝相當辛苦,見了什麼人說什麼話行什麼禮(是的,皇上行禮)各有儀軌。見了丞相,賓贊官高聲道:“站起來吧皇上!為了宰相!為了艾澤拉斯!”然後皇上就滿臉不情願的站起來了,太常在旁邊(替宰相)高喊:“謝皇上行禮!”

皇上:“行你大爺……”

王侯參見,侍中(太監)又叫嚷起來了:“站起來吧皇上!為了諸侯王!”皇上又TM極不情願的站起來了。太常又在旁邊替諸侯喊道:“謝皇上行禮!”沒完沒了!讓不讓人安安靜靜坐一會兒了!老子不要在宮裡待著了,老子要出去!起駕!

皇上躺在車輿裡,曬著太陽,通體舒泰,耳根終於清靜了。迷迷糊糊中,遠遠望見對面來了一人。那是誰?賓贊官突然扯起嗓子高喊:“丞相來了!皇上請為丞相下車!”皇上流著淚爬下車:“丞……丞相,儂找朕有啥事體?”

“宰相”本是君王(部族首領)的家臣,宗廟祭祀時負責屠宰牲口,因為熟悉祭祀規則流程,兼掌禮書。周天子謂之“冢宰”,掌管王室財務、內務,諸如膳食、衣服之類。《周禮》的“天官冢宰”手下,司膳系統佔比很大,有一堆分工不同的廚子部門:專事打魚的、捕獸的、做點心的、調製醬料的……所以宰相原本是大祭司、大管家和廚師長。不過,當時大事莫過於祭典和王室內務,故宰相一職,仍然非智慧者、非親貴者不可。後來化家為國,宰相職權擴大,由處理家務,轉為處理朝政。

行宰相之職的官名,歷代不同,先秦的太宰、秦漢的丞相、唐朝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明朝的內閣首輔,均可通稱為相,“宰相”是制,“丞相”是職,這即是二者之別。

《漢書·翟方進傳》(顏師古註文)提到,西漢初,丞相地位極隆,天子見丞相需起立相迎,路上碰見要下車,丞相不舒服天子要親往看望,丞相薨逝則車駕弔唁,簡直像小學生見到老師一樣畢恭畢敬。這讓漢武帝相當不爽。漢初拜相,均是位列諸侯者,多有蓋世軍功。軍方影響、王候之尊,再加上丞相之權,難怪皇帝都要禮讓三分。

漢武帝無法容忍這些屈尊的奇怪禮節,又是“慌忙滾鞍下車”,又是站起來喊“丞相好”,以後是不是要叫朕上黑板做題啊!啊?老子都當上皇帝了,怎麼還要被班主任管!於是重用公孫弘,打破貴族對丞相的壟斷,開儒生拜相先例。又以大司馬、侍中、散騎等組成“中朝”輔政,制衡作為“外朝”首領的丞相,相權始分,再不復昔日尊榮。

詞釋

謁者:官職。據說始設於堯舜,為“賓於四門”,屬於外交官。後來的謁者,主要職責變成傳達君王諭令、引見臣屬、以及典禮時引導儀式的司儀。西漢定員70人,選儀容雄偉、聲音洪亮者擔任,漢初名將灌嬰就曾作“中謁者”,故並非如影視劇一般悉數委以宦官。東漢置官署“謁者臺”。南北朝時,除朝覲之事外,謁者再次受命負責接待外賓,其後因之。唐代不再稱“謁者”,其職併入“通事舍人”。

御史大夫:秦時設立,漢代為副丞相,銀印青綬。若丞相位缺,常以其遞補。負責監察百官,肅正朝廷。同時皇帝為了制衡相權,也授予御史大夫部分丞相之職,故史上不乏御史大夫覬覦相位之例。某些時期,御史大夫會與“大司空”互易或合併,同丞相(相當於大司徒)、太尉(相當於大司馬)合稱“三公”。東漢末,御史大夫職能轉變,不再主管御史臺,監察之權移交給了御史中丞。唐代的御史大夫重新迴歸御史臺,按察糾劾在京、地方諸官,但地位下降,不復為“三公”。常說的“三司會審”,就包括御史臺。明洪武年間,改御史臺為都察院,御史大夫被都御史取代,後不復置。

譯文

西漢時,皇帝見了丞相,禮儀官唱讚道:“皇帝為丞相起身!”御史大夫覲見,(禮儀官要替皇上)喊:“謹謝”。

二。符節

符節即是信物、憑證,類似小說裡某某令牌,“見令如見人”,見到符節才能核准來者身份。持節者不但可以自由出入關口,而且往往能得到免費食宿等優待。早期的節大抵分三類:一類玉質,如鎮圭、牙璋;一類銅質(通常號稱金質),如龍節、虎節;一類竹質,如旌節、符節。

諸侯派人在自己轄境內辦事,持玉節,則通行無礙;諸侯以下的公卿大夫,比如齊國某個大夫有自己的食邑(小塊的封地),該大夫可在自己轄區頒用犀角質的符節。玉節和角節應用時代很早,製作成本高,後來多被銅節、竹節取代。

周之分封諸侯國極多,博而雜的周禮為不同型別的邦國配置了不同的符節制度。使者去往山地之國,因山地多虎,佩虎節;去往平原之國,因其地人口稠密,佩人節;去往毗鄰江河湖海之國,因其國水中有龍,佩龍節。“人節”制式不詳,龍虎節均為銅質,下圖是出土於長沙的戰國·楚國銅龍節。此節龍首,刻銘文,銘文明確規定沿途要為持節者提供飲食。拿著符節全國通殺,簡直百夫長黑卡體驗。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行旅出入關隘,把守城門的司門、關卡上的司關會配發符節,行人持此節方可合法通行。商人需佩司市官頒發的璽節,也就是後世的印章,作為採買銷售的許可憑證。今天,符節已經消失,唯有印章仍然作為取信憑證傳承下來。安徽壽安出土的“鄂君啟銅節”,就是楚懷王時頒賜給王子“鄂君啟”的商貿運輸信物,鄂君啟持此節,得以免一切關稅。不過鄂君啟銅節為竹節狀,而非印章狀(下圖)。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原文

守國

用玉節,守

都鄙

角節

,使山邦用虎節,土邦用人節,澤邦用龍節,門關用符節,

貨賄

用璽節,

道路

旌節

。古者安平用

,與事用

,成功用

邊戎用珩

,戰鬥用

城圍用環

,災亂用

大旱用龍,龍節也

,大喪用

譯文

符節之中,諸侯之國用玉質節,公卿大夫之邑內用犀角節。使者去往山地邦國持虎形節,去往平原邦國持人形節,去往多湖澤的邦國持龍形節。出入城門、關隘者,司門授予符節;商貿者,由司市授予印章;在鄉遂內往來,大夫賜以旌節。古時諸侯向天子獻玉璧以報平安,天子交辦事務則賜予玉圭,事情辦成後回覆玉璋表示事情辦妥,戍邊者持玉珩,動用玉璩則表示有戰爭發生,城池被圍用玉環求援,有災亂髮生用㻽祭天禳禍,大旱時節用瓏求雨,國喪用琮隨葬。

詞釋

節:符節,官方頒發的信物、憑證。《酉陽雜俎》本條節取自《周禮》和《呂氏春秋》。

守國:此處之國指諸侯國(《周禮》鄭玄註釋)。

角節:犀角制符節。

都鄙:周王朝公卿、大夫、王室子弟的采邑(食邑),能夠從采邑課徵租稅,具有行政管轄權,采邑可以世襲。

貨賄:貨物貿易,此處指主商貿之官。

道路:此處指鄉大夫、遂大夫。周王朝行政單位施行鄉遂制,都城(城市)為“鄉”,居民稱“國人”;郊區(農村)為“遂”,居民稱“野人”或“鄙人”,與前文“都鄙”之鄙同指偏遠地區。鄉的構成為:五家一比,五比一閭,五閭一族,五族一黨,五黨一州,五州一鄉;遂的構成為:五家一鄰、五鄰一里、四里一讚,五贊一鄙,五鄙一縣,五縣一遂。

旌節:“旌”即是旗子,古多以羽毛、獸尾制。旌節由鄉大夫、遂大夫授予,需按期歸還。後世旌節演變成使臣所持之信符,如「蘇武牧羊」,蘇武陷於匈奴十九年,不失其節,他所持就是旌節。唐代,旌節又變成中央賜予節度使的權利象徵,朝廷賜雙旌雙節,旌以專賞,節以專殺,謂節度使有自理其政之權。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璧:有孔的玉器。諸侯獻天子玉璧以報平安。相傳“璧”能連通鬼神祖先,故也用來祭祀。《周禮》有「六器」,天子以之禮天地四方,分別是璧、圭、璋、琮、璜、琥,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圭:長形玉器,一頭圓或尖,另一頭呈方形(下圖)。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璋:“半圭為璋”,形狀像半個圭。“與事用圭,成功用璋”,意思是,天子有事,向諸侯下令時用圭,諸侯做完事情,送塊璋(可刻銘文)表示事情辦完了。由於璋比圭省材料,貌似這次是諸侯賺了一點。然而平時無事要向天子獻玉璧……所以,還是天子划算,心疼諸侯。《詩經·小雅》說“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意思是生了男孩,給孩子玩玉璋,所以向生男孩的人家道賀常說「弄璋之喜」。下圖為三星堆出土的玉璋,稜角鋒銳,拿來給孩子玩也不怕孩子自殺在床上,心真寬。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邊戎用珩[héng]:戍邊者用珩。珩是佩玉上的橫玉,見下圖(東漢雙龍珩)。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璩[qú]:耳環,這裡應指環狀玉。打仗的時候用耳環是什麼鬼。

城圍用環:圍城時用玉環。

雋[juàn]: 即「㻽」[suì],一種玉器,但樣式不詳。

大旱用龍,龍節也:應該是“大旱用瓏”,「瓏」是刻龍紋的祈雨玉器。“龍節也”三個字,《紺珠集》作“龍即節也”,應該是後人為“瓏”字做的批註,但後來刊刻時當成原文給印出來了。

琮[cóng] :諸侯天子向獻玉璧,向天子夫人(皇后)獻玉琮。然而這裡又說國喪用琮,皇后:“???誰在咒本宮?”而且喪葬中琮的用法很汙。有種說法認為中國歷史上貴族下葬一度流行「九竅玉」,也叫玉塞,顧名思義,就是用玉器遮罩人體九竅,包括:眼睛、鼻孔、耳朵、嘴巴、肛門、生殖器。女性生殖器用玉圭,男性生殖器用琮形玉器套起來……皇后:“???誰TM敢再給本宮這個試試!”已經無法直視這些玉器了,還說什麼冰清玉潔!琮多為筒形,見下圖(西周鳳鳥紋碧玉琮)。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論語》說“不學禮,無以立”。從一飲一啄之微,到行政治國,中國人為一切個體的一切行為制定出龐大複雜的規則法度,維持著幾千年來,整個社會每一分每一秒的正常運轉。今天,許多傳統儀節早已陳舊不合時宜,但其蘊含的文化核心,仍然是中國區別於世界上任何地域、任何文化圈的獨特個性所在。

以上

《酉陽雜俎·禮異卷》- 唐 太常少卿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有些名物詞釋,寥寥數語,很難展開來寫;還有些內容一旦展開篇幅過長,三紙無驢。這些部分就不再拆分出來單獨成篇,而是歸入每卷最後統一歸納的“

全文註釋

”篇中,供原文黨或感興趣的知友參考。怠慢之舉,勿怪為幸。

《酉陽雜俎》系列文章目錄

白話《酉陽雜俎》·序言

一.忠志卷

酉陽雜俎·忠志卷——弓馬天下

酉陽雜俎·忠志卷——青瑣秘錄

酉陽雜俎·唐朝高官的節日福利

酉陽雜俎·猶似夢裡人

酉陽雜俎·消失的女媧墓

酉陽雜俎·安祿山的生日禮物

酉陽雜俎·鎮國十三異寶

《酉陽雜俎·忠志卷》全文註釋彙總

二.禮異卷

酉陽雜俎·套在丁丁上的玉

酉陽雜俎·『鬧婚』起源與演變

《酉陽雜俎·禮異卷》全文註譯

三.天咫卷

酉陽雜俎·太陰之秘·吳剛為何不屑嫦娥

酉陽雜俎·逆天法師僧一行

酉陽雜俎·邪僧

酉陽雜俎·唐朝外星人接觸事件

《酉陽雜俎·天咫卷》全文註譯

四.玉格卷

酉陽雜俎·道教三界諸天和末日預言

陰司、冥界、鬼王、地獄全面解構

酉陽雜俎·莊子和扁鵲是師兄弟?

穢土重生之術——太陰煉形

酉陽雜俎·藥王伏龍

酉陽雜俎·許天師江東斬蛇

酉陽雜俎·得罪老子是怎樣的體驗

酉陽雜俎·洞中一日,世上千年

《酉陽雜俎·玉格卷》全文註譯(上)

《酉陽雜俎·玉格卷》全文註譯(中)

更多內容,請左顧公眾號:

古卷傳說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酉陽雜俎·禮異卷·套在丁丁上的玉

標簽: 雜俎  酉陽  符節  丞相  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