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如何欣賞古詩詞中的“簾幕”?

作者:由 呦雅讀書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12-27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如何欣賞古詩詞中的“簾幕”?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古詩詞中的“簾幕”。

在古詩詞中,與簾幕有關的詩詞特別多。大家非常熟悉的,有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廋”;南唐後主李煜的“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可以說,在中國古代的室內裝修設計中,簾幕是非常常見、非常實用的一種裝飾。

當然,簾幕也分為很多種。

唐代高駢寫《山亭夏日》,“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這裡是水晶簾;

李方叔作《虞美人》:“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這裡是雨簾;

元朝黃庚寫《江上客懷》:“梅花應念人孤寂,寒夜吹香入竹簾”,這裡是竹簾;

《紅樓夢》中,林黛玉專門有一首《桃花行》,“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這裡是黛玉獨有的“桃花簾”。

那麼,古人為什麼這麼喜愛簾幕呢?

據我看,至少有三種作用:第一,裝飾房屋,體現視覺美;第二,分隔空間,打造空間美;第三,烘托氣氛,營造氛圍美。而這三種作用並不是各自獨立的,事實上,在所有的詞作中,“簾幕”都是既具美感,又有實用功能。

比如,在唐代高駢的《山亭夏日》中,“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水晶簾”說明這裡的簾子是用一顆一顆水晶一樣的珠子做的。此處不僅寫出了簾幕的精緻可愛、晶瑩剔透;更是寫出了聽覺的效果——試想一下,當微風吹動水晶簾時,珠簾碰撞會發出怎樣悅耳的聲音?

而微風吹過時,不僅我們的耳朵能聽到簾珠碰撞清脆悅耳的聲響,眼睛能看到簾珠閃耀精光燦爛的效果,鼻子也能聞到醉人心脾的花香——下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想象一下,微風拂過,薔薇滿架,整個小院湧動著令人陶醉的花香,這是怎樣一種美好的生活?

再仔細想一下,會發覺“水晶簾”在這裡簡直是絕妙:

不能是布簾(或竹簾),因為如果是布簾,微風吹過不會有悅耳的聲響;隔著布簾也看不到滿架的薔薇;而布簾密實,花香自然也不能輕易透過。所以唯有水晶簾,才可以有這種花香幽幽、似隔非隔、有遮擋更勝無遮擋的效果。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如何欣賞古詩詞中的“簾幕”?

再比如,宋代詞人晏殊寫過一首《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下闕中的“翠葉藏鶯,朱簾隔燕”同樣非常值得玩味。

首先,朱簾,指紅色的簾子,為什麼簾子要是紅色的?看上一句就明白,“翠葉藏鶯”,“朱簾”是要和“翠葉”相匹配啊,此處體現的是古人在顏色搭配上的典型審美。

而《紅樓夢》中也有這麼一段經典的“綠配紅”:第四十回,賈母帶著劉姥姥遊大觀園,到了黛玉所居的瀟湘館,發現黛玉的窗紗舊了,當場命令鳳姐為黛玉換窗紗。

換成什麼樣的呢?賈母的審美是“這個院子裡頭又沒有個桃杏樹,這竹子已是綠的,再拿這綠紗糊上反不配.我記得咱們先有四五樣顏色糊窗的紗呢,明兒給他把這窗上的換了。”後來鳳姐拿來了名貴的“軟羅煙”,賈母直接說“可不是這個!”“明兒就找出幾匹來,拿銀紅的替他糊窗子。”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如何欣賞古詩詞中的“簾幕”?

你看,綠竹配紅窗,翠葉配朱簾,審美這個東西啊,才是富貴人家的標配。

而此處的“朱簾”除了與“翠葉”搭配,體現視覺美,更因為一個“隔”字,體現出空間美。

比如,在這首《踏莎行》中,“朱簾隔燕”,簾子把燕子隔在室外,首先劃分了內外的空間;而接下來的場景,“爐香靜逐遊絲轉”,“斜陽卻照深深院”,更是寫出了室內場景與室外場景的不同:

室外是滿眼的綠意與活潑的鶯燕,而室內,是爐香嫋嫋,香菸像遊動的青絲一樣盤旋上升,而再往裡走,是庭院深深,斜陽無言地散發著最後的一抹餘暉。作者從一場愁夢中醒來,他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是庭院的“深”與“靜”,是內心的“空”與“安”:只有在這樣幽深、空寂的環境裡,在這樣連爐香的煙霧都可以打著旋上升、而不會被風吹散的安寧中,他才可以放肆地醉酒、發洩著內心的愁苦,而後,來一場自在的、無人打擾的酣眠。

所以, 假想一下,如果如何沒有這一道朱簾,詩人如何去享受這一份安寧?這一道朱簾,幫他隔開的不僅僅是自然環境的喧囂,恐怕更是世俗的的紛擾。

而最能體現簾幕所營造的氛圍美的,當屬秦觀這首《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如何欣賞古詩詞中的“簾幕”?

室外春寒陣陣,寒意襲上小樓,天色陰陰沉沉,乍眼望去如同深秋。在這樣一個悽清的早晨中,飛花嫋嫋飄落,輕柔如同一場夢境;而絲雨無邊揮灑,綿密如同詩人內心的憂愁;

而室內,寶簾閒掛,畫屏靜立,淡煙流水,意境幽然。而相較於室外細雨輕寒、天地間一片愁苦,室內則是一片放鬆與悠閒。尤其“寶簾閒掛小銀鉤”中,“寶簾”與“銀鉤”說明詩人物質環境優渥,生活並不窘迫,而“閒”字更是傳神地寫出了詩人的漫不經心與隨意慵懶。

那麼,寶簾在這裡究竟有什麼作用呢?除了室內的一種裝飾,其實它更是一個“定位點”: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詩人這樣一個富貴閒人,在這樣一個陰雨濛濛的天氣裡,他在幹什麼呢?

從全詩來看,他似乎什麼都沒做,只是倚靠在寶簾旁邊,向外安靜地看,一個人安靜地想:

既然“飛花如夢”,那同樣“夢如飛花”,是否詩人內心的夢想正如飛花一般被雨絲無情打落?既然“細雨如愁”,那麼同樣“愁如細雨”,是否在現實生活中,各種不如意帶來的愁苦像這漫天的雨絲一樣讓人無法掙脫?

所以此處的一道寶簾,是內與外的一個分隔點,更是虛與實的一個交匯點,簾外是作者的漫無邊際、無拘無束的感性,簾內則是真實存在的、觸手可及的生活。

正如民國時期美學大家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一書中所說:

“美感的養成在於能空,對物象造成距離,使自己不粘不滯,物象得以孤立絕緣,自成境界;舞臺的簾幕、圖畫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築的臺階、欄杆,詩的節奏、韻腳,從窗戶看山水、黑夜籠罩下的燈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離化、間隔化條件下誕生的美景。”

你看,大師所說的“距離化”、“間隔化”,正是簾幕最基本的特色。所以,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簾幕?很簡單,不要只把它想象成一種裝飾,更要注意它背後空間的分隔——要知道,距離所產生的美,往往更值得賞玩、更動人心魄。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如何欣賞古詩詞中的“簾幕”?

標簽: 簾幕  朱簾  水晶  滿架  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