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喚愛》:若不衡量代價的話,總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作者:由 宋楊-心理諮詢師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12-28

孫英傑的老婆去世之後,背上了大量的債務。他本來一個人帶著兒子孫家寶,兩父子相依為命。直到遇上蘭姨,蘭姨對這個小家庭的加入,讓孫英傑原本黯淡的日子燃起了些許微光。孫英傑與蘭姨想著能夠早日還清債務,然後回到家鄉一家三口過上幸福美滿的小日子。可是意外接踵而至,孫英傑出門去煤窯打工的那天,也許是因為對於即將過門的新媳婦,還有兒子小寶的牽掛,讓他在過馬路時被一輛車迎面碰撞。他並沒有留意,依舊去打工,最終因為事故顱骨骨折導致終生高位癱瘓。

當孫英傑作為家裡的男人,徹底的失去自己的位置徹底的動不了之後,蘭姨本來抱著想要和這個男人結婚,靠著這個男人養活自己和幾個孩子,獲得新身份的想法也落空了。她想依靠孫英傑這個男人去迴避自己作為一個單親母親,要養活幾個孩子的責任,想要快速的透過自己的身體與孫英傑建立關係,從而去換取所想要的資源,金錢、位置、確定感,快速的找一個人依靠。透過微小的付出去換取更大的資源,這是一種不勞而獲的想法。從心裡面她覺得之前的男人靠不住再找個更靠得住的!並沒有去看自己在之前的關係之中存在的責任,以及自己做了什麼。

孫英傑在這裡和蘭姨是一樣的,所以他們倆相遇了。

孫英傑背上大量債務的同時,提醒他作為一個男人,作為一個父親,在面對責任時還有任務沒有完成。可是他內心單純的認為這是小寶的媽媽的生病,帶來了債務。所以他透過去找到另外一個女人,設想和這個女人的美好未來而進入了一種欣快的狀態,找一個人去依賴,迴避了自己在曾經的關係之中的參與帶來的債務的結果,迴避了自己身份的沉重和責任感,這便是孫英傑的心存僥倖。

而正是這種迴避,讓他想要快速地獲得一個新的生活,當他過馬路去坐車到煤窯之前被一輛車碰撞了一下,本就是在提醒他需要注意眼前的事情。可是他對自己沒有感覺,也因為他太想要回避內心的沉重,所以他就算髮現眼前的事情也體會不到背後的感覺。

這種注意不到眼前的事情的狀態,也讓他看不清楚。事故的出現看起來是煤窯的原因,或者是老闆的原因,而實際上當他急切的想要快速獲得指向未來也就是一家三口過小日子的景象時的欣快。讓他注意不到眼前的事情,也喪失了對當下的體察。沒有對當下的體察,沒有警覺,陷入困境就成了必然。

煤窯雖然出的工錢更多,風險會更高冒著生命危險的可能性也更大。他在那裡心存僥倖,覺得幸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以為自己可以在更短的時間拿到更多的金錢,但是風險一定不會降臨到他身上。

這種僥倖的心理,讓他陷入了終生高位癱瘓,也就是永遠動不了的境地。

是什麼讓孫英傑有這樣的狀態呢?

我們需要回過頭來看一看孫英傑的家庭背景,孫英傑在影片之中父親很早去世,有一個常年癱瘓在床,需要人照顧的老母親,然後她的姐姐右腿殘疾。當他發生礦難之後,同樣的也是陷入一個不能動彈的癱瘓狀態。

孫英傑的父親為什麼去世?母親為什麼癱瘓?姐姐為什麼又落下右腿的殘疾?

這些疑惑在電影之中,並沒有細細地交代。只是隱約在電影之中可以看到的是,孫英傑的母親和姐姐都是需要孫英傑去照顧的狀態。明顯孫英傑的父親並不能夠提供給他社會層面的牽引,母親和姐姐,並不能夠提供給他內心層面的情感的滋養。從家庭序列上來說他是最小的那個人,那麼他需要反向去餵養自己的長者。而這種餵養並不是短期之內出現的,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反向的餵養是提供自己的身份,提供自己的資源去滋養他人。長期這麼做,無異於自己都吃不飽,然後要把自己的餅分給其他人,就會有長期的飢餓感,對應內在會處在長期匱乏的狀態。

孫英傑的父親有一個困難,讓他並不能夠在父親的位置上存活下來,並且提供給這個家庭一些價值。而孫英傑在這裡也重複了這個困難,他也不能繼續提供價值給到這個家庭,用一種和他父親同樣的方式,將孫家寶推到了成年人的位置上,要去反向照顧他自己。

那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呢?

孫英傑從內心深處來說就是一個太匱乏的小孩,父親去世之後,他需要去照顧母親和姐姐,他確實沒有按照常規的去享受到所謂的小孩的基本的被照顧。而這種沒有被照顧的感覺並不會消失,他會在心裡變成一個遺憾,變成一種強烈的渴望。這種渴望的表現形式體現在他的婚姻之中,在他與妻子的關係中,他不停的去照顧他的妻子,不惜借了很多的債務去治療一個治不好的疾病。

他心裡有很深的渴望被照顧的感覺,那麼就會在親密關係之中體現出來。

他透過不停地去照顧妻子,來補償和迴應曾經那個沒有被照顧的自己。

傳遞的是一種不管怎麼樣我都不會拋棄你,我都要照顧你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非常沉重的。關係足夠親密的情況下,他的妻子一定會認同。

而什麼樣的人完全不能照顧自己呢?答案是失去行動力的人!

孫英傑在他的生命之中扮演的一直是一個自己都沒有被照顧但是要照顧他人的照顧者,照顧癱瘓的母親,照顧殘疾的姐姐,替父親去照顧整個家庭。

所以當他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後,這種自己沒有被照顧,卻在親密關係之中,去照顧他人的沉重感、無身份感、無價值感、無力感一併放置在他的妻子身上,當他的妻子認同之後,確實最後也徹底動不了。

寫到這裡,心裡覺得殘酷。

孫英傑跟他的妻子的遇見,從內在上來說是那種都很想要被深深照顧的感覺所吸引。

而表達形式上,他妻子是被照顧的那個人,而孫英傑是照顧對方的那個人。被照顧的人需要承擔的是沉重感還有無力感,照顧對方的人也許短暫的會獲得一種我很有力量的感覺。所以當孫英傑去借錢的時候,他心裡一定想的是我能夠還上。

這是一種誤認的,“我可以”的力量感

。他不願意接受自己的無力感,

那種一定要去照顧其他人的假性的力量感,像一架機器推著他不停的往前走。

蘭姨和孫英傑,是在他迴避自身那些沉重感的基礎上遇到的。

不難看出孫英傑其實很享受被蘭姨照顧得細緻入微的感覺。似乎在這裡,他那種被照顧的感覺得到了短暫的滿足。而

他付出的代價,就是不顧現實,為了儘快地讓自己被照顧,放棄了成年人的身份。

他放棄了腳踏實地去改變自己處境,在能力範圍內慢慢地還債。而是快速的透過心存僥倖覺得可以透過少部分的付出得到巨大收穫的想象去迴避他心裡深處的無力感。因為他貪圖被蘭姨照顧的感覺,這種渴望被照顧一直深藏在無意識之中,最終讓他從一個成年人和父親的位置滑落到需要被一個小孩照顧的境地。太渴望被照顧,就會藉由對未來的想象,想象未來有某一個人或者某種生活能讓我擺脫現在的困境。就會透過想讓自己快速的達到某個條件,比如說在孫英傑這裡就是快速的有錢來達到未來一家三口美滿生活的想象來回避當下的位置,迴避正在發生的事情正在承擔的責任。

太渴望“幸福”便足以麻木他,讓他看不清楚。

那種沒有被照顧的內在的小孩般的渴望太深,他並沒有在生活中去面對,比如說腳踏實地的不去危險的地方工作,而是循序漸進的慢慢去承擔自己的責任。不投機取巧的同時,保持對生活的警惕,這樣一來,他才能夠在生活之中慢慢地藉由承擔沉重,到達一個成人的位置。他內在迴避了自身位置的沉重,導致他終生高位癱瘓。孫家的責任就落到了五歲孩子孫家寶身上。

孫英傑高位癱瘓之後,蘭姨很快地就離開了他,能夠被照顧的渴望立馬就破碎了。承擔起照顧孫英傑的責任的是他的兒子小寶。

這裡是一個代際創傷的重複

孫英傑替父親承擔責任,照顧母親還有姐姐。孫家寶在這裡也是替父親去承擔責任,照顧父親。孫英傑的父母缺位無法照顧他,孫家寶的父母也是如此。失去三元身份的支撐後,孩子便是下一個頂崗上位的人。在孩子的位置,承擔起父母未能承擔的。

在小寶去照顧父親的過程之中,能夠看到他很辛苦,家裡沒有錢去撿破爛賣錢照顧父親的飲食起居。慢慢地,因為沒有錢也不能交學費。從一個學生的三元身份,滑落到即將失去學生身份的狀態。隨後被霸凌、嘲笑。。。。這個時候小寶的老師發現了他的處境,將他的情況上報。在結局處媒體將小寶家的事例報告出來,小寶獲得了資助。在這裡看起來是讓他快速地 獲得身份,從而擺脫了困境。而在內心深處,小寶的處境已成事實。被曝光然後快速獲得身份看起來可以在現實層面擺脫困境,

可是在內心層面他還是那個失去父母庇護的小孩,承擔的還是父母的責任。而這種無父無母的感覺,也會隨著他被錨定在媒體的曝光中更加的根深蒂固。

小寶的困境在他父親的基礎上,更早更迅猛地延續了他父親的困境。當成年人身份跌落之後,自己的孩子也會落到沒有身份的位置上。

那小寶要如何才能避免被那些沉重的感覺拖拽著,並不跌進他的爺爺和父親都存在的困難呢?回到現實中來,因為父親母親喪失身份,孩子過早地承擔責任被推到父親或者母親的位置上的事情非常多。小寶只是偶然被“救”,社會賦予他身份的事件。

多數時候那些沉重的感覺還是會一代一代往下傳遞,並且製造出類似的事故、重複事件....

而代價很多時候都是慘烈的,所以最終我們需要回到自己身上,藉由孫英傑的故事,來觀察發生了什麼事件,體察自己內心的感覺、引出了什麼樣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話,哪怕在內心混亂的時候還是得儘量的用心帶著自己的感覺去謹慎行動,帶著警覺地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這是必要且重要的。也許很艱難,不過這是把稱之為命運的東西,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唯一方法——

為自己負責

,從當下起!

宋楊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精神分析行知學派成員

結構式文化動力團體進階班優秀學員

忠德心理醫院20屆進修生

標簽: 英傑  照顧  自己  父親  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