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濟南名醫吳少懷用良附丸合梔附丸、異功散疏肝溫胃健脾治胃疼痛案

作者:由 古今醫案研讀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0-07-04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吳少懷(1895~1970),名吳元鼎,字少懷,浙江錢塘人。幼年喪父,隨母遷居濟南。1916年入濟南私立大同醫院學醫,學成後留院任中醫師。1928年自行在司裡街開業行醫。他熟讀中醫各大經典,博採眾長。30年代即躋身於濟南名醫之列,是濟南“四大名醫”之一。1939年任中國紅十字會濟南分會顧問。1947年任濟南中醫師公會理事。濟南解放後,先後擔任山東民眾慈善醫院醫師、難民診所醫務主任、濟南市醫學講習所中醫部副主任等職。1949~1956年先後任濟南市第二聯合診所中醫師、濟南市醫務進修學校中醫部副主任。1957年後,歷任濟南市立一院中醫科主任,濟南市立中醫院院長,山東省、濟南市中醫學會副理事長等職。1958、1963年分別當選為山東省和濟南市第一、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年當選為濟南市人民委員會委員, 同年加入九三學社。著有《吳少懷驗方集》《膽胃證治》《吳少懷醫案》等。

濟南名醫吳少懷用良附丸合梔附丸、異功散疏肝溫胃健脾治胃疼痛案

【案例】

張某某,男,36歲,幹部。

1965年4月3日初診

病史:

胃痛反酸已10餘年,脘痛連脅背,畏寒喜暖,惡冷食,腹脹,大便稀薄,手足不溫。舌苔灰白潤,質赤,脈沉弦緩。

辨證:

脾胃虛寒,肝氣橫逆。

治則:

溫脾健胃,行氣緩肝。擬良附丸合梔附丸、異功散加減。

方藥:

香附9克,良姜4。5克,炒山梔4。5克,生白朮9克,茯苓9克,陳皮6克,木香6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4月9日二診:

服藥3劑,胃脘疼痛未發,舌脈同前,按上方加炒六曲。水煎服。

注:

異功散:和四君子有點類似,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生薑,大棗。

良附丸:高良薑、香附。

梔附丸:梔子、香附。

本案引自(《吳少懷醫案》)

【評析】

脾胃虛寒之胃脘痛,症見胃脘隱痛不休,泛吐清水,喜暖喜按,身倦乏力,肢冷喜溫,或者遇驟發,胃脘劇痛,畏冷喜暖,嘔吐喜熱飲,舌淡,苔薄白潤,脈虛軟或濡緩。前者多由脾胃虛,中陽不運,寒從內生;後者系感寒氣,貪食生冷,寒從外入得病。一般治療,寒從內生者宜溫脾健胃,可用黃芪建中湯之類;受寒於外者,宜溫中散寒,可用良附丸之類;善後調理宜用香砂六君子湯類,然而吳老臨證常以金元朱丹溪“心胃痛須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口食冷物而得,其初當與溫散或溫利之,若得之稍久則成鬱郁久必生熱,熱久必生火,若溫散、溫利,即助火添邪,由是方中以山梔為熱藥之響導,則邪易除,正易復,痛易安”指導實踐,每多取效。該案為脾胃虛寒,肝氣橫逆,吳老辨證本虛標實,寒熱並見,故以良附丸合異功散溫脾健胃,加木香、白芍行氣緩肝,山梔為熱藥之響導,溫清並用,藥後諸症消失。

【胃痛簡介】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症的病症。胃痛的發生,主要由外邪犯胃、飲食傷胃、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導致胃氣鬱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現代西醫學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病、十二指腸潰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症狀者,屬於中醫學胃痛範疇。

【作者寄語】

如仍有疑問、體會,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有收穫,歡迎點贊、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名家醫案及健康知識,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標簽: 濟南市  胃脘  胃痛  醫案  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