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3位非遺大師親制建盞 | 守正創新精技藝 匠心傳承

作者:由 八叔愛玩茶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5-27

3位非遺大師親制建盞 | 守正創新精技藝 匠心傳承

​福建省南平建陽享有中國“千年古縣”之稱,這裡有風靡全國的書坊,七賢過化的文明,建陽考亭書院、朱熹的故里,更值得一提的就是建陽史上盛產獨一無二的“建盞”,宋朝即為皇室御用茶具,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黑瓷的代表,享有“瓷壇明珠”的美譽。建盞以樸實的材質、簡潔的線條、幻化的斑彩,將自然之美展示得淋漓盡致。

2009年,“建窯建盞燒製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福建建陽大力挖掘、傳承和弘揚建盞文化,依託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著力抓好文化產業,推動“建窯建盞燒製技藝”的傳承與發展,為文明城市增添文化底蘊,推進了經濟發展戰略,也湧現出許多建盞工藝技術代表性傳承人,這其中表現特別亮眼的就有蔡氏兄弟,齊心燒建盞。

皆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蔡炳盛、蔡炳昆、蔡炳龍,一直匠心守護著傳統建盞技藝。

| 蔡炳盛——油滴樽杯建盞 |

南平市建陽區蔡氏建盞研究所所長——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蔡炳盛先生。

他滿懷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無限熱愛,嘔心瀝血,傳承創新,表現出了當代制盞匠人的藝術風采,為世人再現了建窖建盞的藝術魅力。

蔡炳盛簡介蔡炳盛,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男人,他是建盞行業的標杆式人物。他和其他人不一樣,他不屬於半路出家,而是因為他所出生的地方,他所出生的家庭就是一個陶瓷世家,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而然的就磨練出來了他對陶瓷的熱愛。就像有一句話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而蔡炳盛對陶瓷,或者說對建盞就是這樣。

3位非遺大師親制建盞 | 守正創新精技藝 匠心傳承

蔡炳盛出自陶匠世家,曾外祖父就是當地有名的陶匠藝人,燒製的水缸、瓦罐和碗碟等器皿遠近聞名。後來燒窯的技藝傳給了他的爺爺,他的爺爺又傳給了他的父親蔡和隆。蔡炳盛的童年記憶裡,有不少都是燒窯的情景。

由於蔡炳盛從小對陶瓷耳矚目然,他十四歲便進入到陶瓷廠工作。不過因為經年捏弄泥巴,蔡炳盛的手上裂開了一道道口子,不僅要在冬天忍受刺骨的冰水,夏天還要在高達千度的窯旁添柴加火,為了避免窯中的碳火熄滅幾天連續不休息也是常事。

3位非遺大師親制建盞 | 守正創新精技藝 匠心傳承

因此,在蔡炳生看來,這個工作苦樂參半。直到

1979年

,國家、地方相關部門派出專家,組成建盞恢復攻關小組,來到建陽水吉進行工作,這讓蔡炳盛有了另一個用武之地。

研究小組遇阻之時,蔡炳盛給小組成員提供了在釉料加草木灰的配釉方法,這個是他平時燒製陶缸時掌握的技藝。後來,據當時研究小組的專家回憶,成功恢復的兔毫盞,就是結合水吉的燒窯技術,加上留存下來的建盞燒製理論復燒的。

不過,蔡炳盛並未滿足於此,既然成功復燒了兔毫盞,那麼其它建盞也該提上日程了,因此蔡炳盛又向著油滴盞進發了。

3位非遺大師親制建盞 | 守正創新精技藝 匠心傳承

而蔡炳盛最為出名的建盞就是

油滴建盞

,他根據建盞的天然形成過程,並且注入了自己的創新,最終得到了一個完美的建盞。並且這種建盞也將成為近代史上一個領航器物。蔡炳盛對傳統工藝有著很高的追求,從15歲就開始,他的心從來沒有改變過。而他的手上沾滿了黃泥,則是歷史對他的見證。而時代也賦予了他很多的東西,給他帶來的榮譽,也讓他屹立在時代的巔峰。這就是建盞及他的生活,建盞讓他的生活變得更美麗,讓他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3位非遺大師親制建盞 | 守正創新精技藝 匠心傳承

建盞燒製技藝復興餘今四十多載,蔡老所表達的建盞是他一直所追求的傳統油滴!希望透過蔡老的作品帶給大家不一樣的建盞之美!發現匠心,分享美好,一直是美學禪茶為之努力的目標!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建盞,發現建盞之美,並且享受建盞之美!

|蔡炳昆——曜變樽杯建盞 |

蔡炳昆,中華傳統工藝大師,福建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建窯建盞代表性傳承人。

3位非遺大師親制建盞 | 守正創新精技藝 匠心傳承

蔡炳昆3歲時便開始學習陶藝,直到

1987

年,他潛心研習起建盞技藝。

堅持不懈研究建盞技藝

30

多年,他對曜變建盞的製作頗有心得。

蔡炳昆老師燒製出來的曜變建盞,釉面帶有玻璃質感,斑紋的色澤變幻豐富。

3位非遺大師親制建盞 | 守正創新精技藝 匠心傳承

透過放大鏡可以看到,這款曜變建盞瑩潤飽滿的曜斑。

它們在光線的流轉中,呈現出銀、藍、黃、綠等多種光暈。

盞內的花紋,像蝴蝶翅膀,似流星劃過,又如雨後虹彩。釉底烏金紺黑如墨,斑紋絢麗璀璨。曜變的美,是點、線、面、彩所構成的多維之美。

|

蔡炳龍——兔毫樽杯建盞|

蔡炳龍,福建省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建窯建盞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蔡炳龍,國內最早燒製建盞的工藝師,自1981年獨立從事建盞燒製創作以來,採用手工傳統工藝製作,釉石採用天然礦釉,用兩年時間便陸續製作出

兔毫盞、油滴盞、鷓鴣盞、虎皮斑、珍珠斑、曜變、木葉

等多系列產品,可與宋代建盞相媲美。

3位非遺大師親制建盞 | 守正創新精技藝 匠心傳承

40多年的創作歲月裡,蔡師傅精煉一手絕活,曾被中央電視臺、福建海峽衛視、南平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多次採訪宣傳專題報道;多次參加全國省地市比賽,榮獲金銀銅獎多次。產品廣被各大名家收藏。

燒盞講究的是渾然天成,從選泥料,到最後的成品都要一絲不苟,只要一個環節出錯,就會成為廢品。一次次燒製,一次次失敗,於失敗中尋找著成功的火花。燒不出來,遺憾,再繼續,就永遠要繼續;一種爐燒不好,用其他辦法再試,一爐一爐慢慢試;一種泥料配方不行,就反覆改進泥料配比,在蔡炳龍制盞的詞典裡,沒有失敗、沒有服輸這兩個詞,他堅信每次的失敗都是黑夜中的啟明。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

1981年

,蔡師傅成功燒製出一方仿古兔毫盞。

隨著建盞市場的升溫,蔡氏兄弟收穫了很高的知名度,物質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他們卻依然保持著原本的那份質樸。雖然建盞市場在全國的很多地方已經風生水起,四處闖蕩的水吉人也逐漸富足起來,但小鎮依舊保持著那份淡然,彷彿小鎮以外的世界與他們無關。當地人安然地享受著小鎮的閒適。一張酥香的建陽關餅,一碗勁道十足的水吉扁肉,就已經讓他們很滿足了。

標簽: 建盞  蔡炳盛  燒製  技藝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