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南北朝配刀,唐朝配劍,關公的指定武器何時成了“青龍偃月刀”

作者:由 歷史大學堂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22-10-19

青龍偃月刀並非歷史上關羽所使用的武器已然毋庸置疑,同樣我們也無法得知關羽本來使用何武器,史無明載。一個被不斷提及的事實,那就是後人在漫長曆史時間下不斷對關羽進行英雄化、神明化時全新改造了關羽的形象,而關羽的武器自不例外。

晉朝史家陳壽的《三國志》是我們首先需要依靠的最重要的文獻史料,不過從其中尋找不到關羽用何武器的文字。

在書中的《關羽傳》可讀到這樣一段文字: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儘管讀者能從中看到作者描述關公殺死袁紹的大將顏良時用的動作詞彙是“

”與“

”,但這並不能夠得出關羽具體使用是什麼武器的結論。

南北朝配刀,唐朝配劍,關公的指定武器何時成了“青龍偃月刀”

上圖_ 清代盧湛輯《關聖帝君聖蹟圖志全集》中的關羽

及動盪紛亂的南北朝時期,一位著名的道教改革的集大成者陶弘景在其《古今刀劍錄》中提到昭烈帝劉備贈與關公寶劍一事,

“蜀主劉備,以章武元年,歲次辛丑,採金牛山鐵,鑄八劍,各長三尺六寸……一與關羽……”

,不過這劍應不是用於實戰,而是象徵著一種君主的恩寵與身份的榮耀,彰顯更多的是觀賞性、儀式性與尊貴性的價值。

陶的書亦最早提及關羽用刀:

“關羽,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採都山鐵為二刀,銘曰萬人。及敗,投之水中。”

關羽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採掘都山鐵,製成了兩把利刀,命名為

“萬人”

。不過這二刀也應該只是佩刀,並非後世所知的大刀。

南北朝配刀,唐朝配劍,關公的指定武器何時成了“青龍偃月刀”

上圖_ 關帝廟也稱關羽廟

在唐朝人的視野中,關羽是將劍作為常用武器的。唐朝詩人郎士元曾在某座關羽祠外送別他的朋友高員外返回荊州之際寫下一首充滿哀愁的詩,

“將軍稟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一劍萬人敵。雖為感恩者,竟是思歸客。流落荊巫間,徘徊故鄉隔。離筵對祠宇,灑酒暮天碧。去去勿復言,銜悲向陳跡。”

(《關羽祠外送高員外還荊州》)由該詩第三、四句可見,唐朝祠廟中供奉的關羽使用的武器正是劍。

又北宋丞相張商英曾作一《詠辭曹事》詩云: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芒。月缺白易滿,劍折尚帶霜。勢利尋常事,難屈志士腸。男兒有死節,可殺不可量。”

此處亦是以為關羽用劍。

流傳關公使用長柄大刀的說法至少是宋代中國之際了。青龍偃月刀,是舉世大眾所周知的,它並不是歷史人物關羽所執的武器,因為其產生的時間與關公所處年代完全不符。而最早記載青龍偃月刀的原形偃月刀的文獻是北宋時期發行的軍事用書《武經總要》,該書的卷十三便有下圖可見:

南北朝配刀,唐朝配劍,關公的指定武器何時成了“青龍偃月刀”

上圖_ 偃月刀是指刀弧面向下、缺口向上而其刀形又如弦月一般的長柄大刀

而一幅出土於內蒙古黑水城的北宋末期的印刷版畫《義勇武安王位》則非常直白明顯地告訴人們,關公所使用的主要武器是一把長柄大刀。

南北朝配刀,唐朝配劍,關公的指定武器何時成了“青龍偃月刀”

上圖_ 版畫高60釐米,寬31釐米,現藏聖彼得堡埃爾米塔什冬宮博物館,此時關公已被尊為“義勇武安王”,其顯遊戲坐,將官圍繞,威風凜凜

在這幅版畫中,關公處於畫面中心,安坐於交椅上,擺出遊戲坐的姿態,將卒圍繞其旁,而關公背後有將官雙手執握一長柄偃月刀,大刀缺口朝上,火焰紋直抵刀口,彰顯出這刀的厚重與威猛。這長柄大刀雖然沒有青龍的修飾,而是修飾著火焰紋,但已與現今我們所知關公那大刀的形態無異。

元代時人們已經普遍將偃月刀視作關羽的絕佳搭配了,並且出現了“青龍偃月刀”的描述。

元初大儒者郝經於《漢義勇武安王廟碑》中描述了在特定時日下百姓如何隆重地舉行儀式紀念關羽,

“夏五月十三日,秋九月十有三日,則大為祈賽,整仗盛儀,旌甲旗鼓,長刀赤驥,儼如王生”

。其中的“長刀”指的就是長柄偃月刀。

元至治本《三國志平話》在文字上則未有明言

“偃月刀”

,只是敘述關公一些使刀動作,如

“橫刀向前”、“立馬輪刀”、“縱馬輪刀”、“關公輪刀”

等,不過書中附帶的插圖則完全可以解決文字的抽象問題,我們可以從插圖中清晰看到關公正是使用偃月刀。

南北朝配刀,唐朝配劍,關公的指定武器何時成了“青龍偃月刀”

南北朝配刀,唐朝配劍,關公的指定武器何時成了“青龍偃月刀”

南北朝配刀,唐朝配劍,關公的指定武器何時成了“青龍偃月刀”

上圖_ 《元至治本三國志平話》插圖中的關羽

而同時代的雜劇大師關漢卿創作的《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多次提到關羽的刀,如下:

“憑著他坐下馬、手中刀、鞍上將,有萬夫不當之勇。”

“你便有千員將,閃不過明明偃月三停刀。”

“圪塔的揪住寶帶,沒揣的舉起鋼刀。”

“他勒著追風騎,輕輪動偃月刀。”

“青龍偃月刀,九九八十斤。脖子裡著一下,那裡尋黃文?”

“假饒魯肅千條計,怎勝關公這口刀!赴單刀會走一遭去也。”

……

關漢卿的這部雜劇已經具體提及到“青龍偃月刀”五字。舉世周知,關漢卿的雜劇對後世明代小說創作有重大的影響,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三國演義》就深受關的三國雜劇影響。

南北朝配刀,唐朝配劍,關公的指定武器何時成了“青龍偃月刀”

上圖_ 宋 關羽提刀立馬圖

明代小說家羅貫中,綜合了歷朝史家文人對關羽的形象與生平的描述,創造了一個在外形、性格與經歷上既傳承過去敘述又有個人創新的關羽形象,而羅對關公武器的設定亦繼承過去文學作品的描述,確定為青龍偃月刀,該小說著重提及“

青龍偃月刀”

“青龍刀”

攏共二十多次。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莫過於小說的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

“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

,這段話充分表現出此刀的沉重感,從而令讀者進一步聯想到揮用此刀的關公的武藝高強。《三國演義》對後世影響既廣泛又深遠,此不必多言,書中的關羽形象亙古及今烙印於人們的腦海之中,因而青龍偃月刀也就被普羅大眾自然而然視為關公獨一無二的絕妙武器搭配。

作者:

左二

校正/編輯:

莉莉絲

參考資料:

[1]《三國志》 陳壽

[2]《古今刀劍錄》 陶弘景

[3]《全相平話五種》 佚名

[4]《關大王獨赴單刀會》 關漢卿

[5]《三國演義》 羅貫中

[6]《關公使用武器之探討》 王武劍

[7]《關公所持武器的語言學考辨》 王武銀

[8]《青龍偃月刀考》 胡小偉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標簽: 關羽  偃月  關公  青龍  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