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食

碼農與礦工的愛恨情仇

作者:由 babyquant 發表于 美食時間:2017-05-05

碼農泛指指developer,一般是開發底層系統與策略無關的,礦工指quant,一般是研究策略的,表面上看他們分工還是比較明確的,但很多公司比較模糊。

比如美國有一家很著名的高頻交易公司,它全部都是developer:寫策略的叫algorithmic developer,寫底層系統的叫system developer,寫應用程式的叫application/software developer,

因為人家公司的老闆就是

developer

,所以全部都起名字叫developer

先不說這類不大正常的公司,正常的公司一般都把寫底層系統的(比如要跟CTP等介面打交道)、寫介面的、寫資料庫的、資料收集、資料清理統統叫做developer,或者engineer,比如資料清理的叫data engineer,然後真正分析資料研究策略的叫quantitative analyst/researcher。表面上看分工挺明確的——

CTP

打交道的歸碼農,跟CTP

無關的歸礦工

,井水不犯河水,但實際工作中,卻未必如此,有辣麼幾種情況:

l

中間模糊地帶

。比如data

engineer,說是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如果是做期貨的,除少數業內頂級量化團隊,一般很少涉及基本面,行情資料的整理一般問題不大;但對於做股票的,即使是業內最常用的第三方平臺,資料也是錯漏百出。如果資料工程師的也把這種糾錯工作包含在內,他們或許會比較苦惱——

我們只拿基本工資,獎金又不跟盈虧掛鉤,還要這麼辛苦,這明明是礦工的活

;礦工也有怨言——

這幫碼農活差還瞎抱怨

l

碼農不甘寂寞

。說實話碼農的基本工資應該比礦工高。國外的Google,國內的BAT等都可以給碼農很高的工資,如果是一些搞網遊的碼農獎金也很高,早期的碼農還有公司股票,所以碼農去傳統碼農主導的公司還是可以獲得很高工資的。但是在量化投資領域,碼農更多是後臺崗位,理論上說公司賺與虧都與碼農無關的。但很多碼農都是名校碩士,自然不甘於後臺崗位,哪怕年薪再高,還是覺得不舒服,他們也覺得碼農是青春飯,不能長久。

l

公司領導激化矛盾

。公司領導經常有意無意激化矛盾。有些公司領導做交易員出身,他們有點反對自動化/量化交易,會讓碼農寫很多application輔助交易,覺得礦工自動化交易會砸他們的飯碗,反而跟碼農關係更親近;有的公司領導自己是碼農出身,甚至會給寫系統的碼農基金收益提成,這無疑傷害了礦工的收益——100%的大餅,老闆肯定不會虧待自己,現在要分給碼農一部分,只會虧待礦工。不要聽信“做大蛋糕”的鬼話,為啥給礦工更高激勵不可以做大蛋糕呢?我可以說

“領導,我拿

90%

,你拿10%

,我更有動力把蛋糕做大,反正你拿10%

也是能賺更多的”

其實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特徵就是分工越來越細,比如古時候人們要自己織衣服、種地、做飯,現在分工細化,人們只需要做自己最擅長的,賺了錢,需要什麼在市場上買。

人們不必成為全才也能活的好

。所以,碼農的歸碼農,礦工的歸礦工。碼農不必管策略,礦工不必管底層;碼農拿高工資不拿提成,礦工拿低工資和提成;市場就太平了。

標簽: 碼農  礦工  Developer  資料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