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盛名難副——東野圭吾《白夜行》

作者:由 海如意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05-06

《白夜行》,作者日本東野圭吾,譯者劉姿君,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全書共計35萬字,2013年1月第2版2013年7月第27次印刷。

《白夜行》是讓東野圭吾晉升天王級作家的名作,也號稱是眾多東野迷心中的無冕之王,然而要我說,如果這本書是東野圭吾作品的巔峰,那麼實在讓人失望。這本小說,是作者費盡心思編制的一個虛假故事,仍不能脫離一次性小說的窠臼,至少我不會想讀第二遍。

小說毋庸置疑是社會派推理小說,從這35萬字中可以略微窺視到那個時代日本的一些社會形態,而且作者刻意突出具體年代,雖沒有明說,但書中多次提到一些著名的真實新聞事件,更是讓書中多名人物關心著日本極受歡迎的棒球比賽。

不過這些東西,實際上不過是浮光掠影般過去,也並沒有給小說情節帶來什麼影響,只不過是給小說帶來一些來自時代的裝飾。唯有對於日本逐漸受到電子產品和電腦的影響,對情節推動有很大幫助。

在推理方面也沒什麼好說的,作者可謂肆無忌憚地把幕後真兇的疑點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讀到第二章有所猜測再正常不過,若讀到全書四分之一還不能確定幕後黑手是誰,那就只好放棄推理小說,轉投童話的懷抱。

當然,對它的評價較低大概也有我自己的原因,由於自身意志薄弱,易受外物所感,這本書斷斷續續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才讀完,有時甚至連續兩個星期沒有讀一個字,對於這種累積情感為結尾做宣洩的作品來說,很削弱觀感。

同時,本書時間跨度達十九年之久,每一章都是一段相對獨立的情節,章與章之間通常也有一兩年的斷層,實在是棄書不讀的最好理由。

正是這樣的結構讓我有點無聊,每一章看下去,對初始的案件似乎沒有什麼幫助,只能看到兇手在繼續不斷犯罪,而積累的情感又在一次次停讀中消磨殆盡,讀完後感覺不到傳說中的震撼是很正常的事。

不過,隨著未讀的部分逐漸減少,當年的案件線索逐漸出現,讓我提起不少興趣,而作者的敘述也隨著真相的逐步揭開愈加冷厲,到了最後的結尾,戛然而止的劇情的確讓人感到突兀和虎頭蛇尾,但也確實有震動人心的作用。

而要說到故事本身,我所不滿意的,首先就是文筆了。我一直覺得,社會派推理小說要寫成正統文學才算成功,畢竟社會派就是要剖析人心,揭露社會,如果沒有好的文筆支撐,社會派何以成社會派呢?最後也只是一部讓人讀完一遍就結束的故事罷了。把型別小說與純文學的界限混淆,才是社會派推理小說作家的目標。

然後就是由文筆引發的第二個問題,情節和人物很“飄”,給人以不真實感。幕後黑手想做什麼都會成功,所有事情都向著黑手計劃的方向發展,甚至可以輕鬆玩弄人心,太過bug。

接著是推理。由於不是經典的本格推理,本書的推理過程很散亂,而且是由不同的人完成的,即使到了最後,追蹤了十九年的老警察也沒能瞭解全部事實。當然,作者本身也沒有事無鉅細全部寫明,但是瞭解最多真相的只有讀者,而非劇情中人。這給人——至少是我——一種不公平之感。

姑且得出結論,就推理小說而言,本格派更適合我。

2016年8月23日星期二中午

標簽: 推理小說  東野  小說  作者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