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為什麼體育委員是唯一能稱為委員的課代表?

作者:由 Serendipity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2-11-23

一般來說,課代表不算作班幹,可體育委員卻可以稱為委員,晉為班幹序列,緣從何起?

其實,體育委員和其他課代表不是一個系統的,體育委員在法理上屬於黨務系統,其正式頭銜是:少先隊/共青團xx學校大隊xx班中隊隊委會體育委員。與之同列的是中隊長、團支書、宣傳委員等職務。

由於少先隊和共青團都是黨的外圍組織,體育委員屬於廣義上的黨務系統幹部。其理論上的職責是在黨的外圍組織覆蓋範圍內,組織群眾進行愛國健身,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是黨的基層群眾工作的一部分,和教育系統內的體育課是沒有關係的。

而課代表這個職務,屬於早年“學校自治”制度下的殘餘。新中國成立以後,對教育系統的改造,早期延續了民國時代“學校自治”、“教授治校”的理念和體系。課代表這個職務,是作為某門課程的選修學生,與校委會(這個校委會不是校黨委,而是一個民間自治機構性質的校務委員會,有點像小區的業主委員會的性質,一般和教授委員會重合)進行溝通的中介。理論上,是受選修該課程的全體學生推舉和委託,代表學生利益與校方溝通的這麼一個學生代表。

這套系統真正發揮作用,不是在中小學,而主要是在大學。中小學的課代表制度,其設立初衷是幫助中小學生學習和適應這套自治系統,實際意義並不大。

在黨和政府逐步對教育系統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這套系統實際上是被逐步取消了。但正因為這套系統在中小學過去從未真正發生過作用,所以在這個改造過程中,反而被忽略掉而得以保留了下來。最後在實踐中,逐漸演變成任課老師管理學生的輔佐性角色。

因為這是兩套平行的體系,所以體育委員和體育課代表其實是兩個毫不相干的職務。但由於在新的教育體系中,兩者的功能性在實踐中高度重合(少先隊早就失去了其設立初衷,隊委不再對隊輔導員負責,而是對班主任負責,和課代表一樣,都成了老師管理學生的助手),通常由同一個人來擔任,也就逐漸被混淆了。

“幹部“這個詞,源於日本對法語中cadre的意譯,本意是骨骼的意思。因符合馬克思主義中的“先鋒隊”理論而被廣泛使用。先鋒隊理論,即黨員和黨的外圍組織成員,應當在小共同體中,發揮凝結核作用,對一般群眾進行鼓動和領導。這個詞傳入中國後,因文化差異而被形象地解釋為:黨員猶如一棵樹上的樹幹,而群眾則是枝葉。幹部的反義詞是群眾。隨著黨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勝利,黨員的範圍迅速擴充,不是每個黨員都需要承擔這種義務了。習慣上,僅將承擔黨務和進行群眾工作的黨團員稱之為幹部,以區別於一般黨團員。體育委員作為共青團或少先隊基層組織的委員會成員,承擔著體育方面的黨務職能,所以也被稱之為“班幹部”。這種說法是不嚴謹的,準確地說法應該是“中隊幹部”或“團支部幹部”。

此外,由於幹部是個黨務術語,所以無黨派和民主黨派身份的行政系統領導人,是不能被稱為“幹部”的。

不過呢,其發展歷史卻沒有能解釋,為何既然體育委員與體育課代表職能如今已高度重合,卻一直不被降秩,反而長期保持高課代表一等的存在呢?

與這個問題相似的,是許多地方的班幹序列中為什麼存在“組織委員”這一職位。組織委員自然也是黨務系統的延續,可卻是完全的虛職,因為班級人事全權掌握在班主任的手裡,班級黨務系統的老大團支書也事實上無權過問班級團務,組織委員的設定似乎是多此一舉了。

開始正題。體育委員的存續、組織委員的存在,其實說明了如果沒有外力的介入,一個區域內的組織秩序和利益分配格局是非常難改變的。

具體是什麼利益呢?事實上,中小學班幹部的本質還是一套行政班子,而非政府架構,因此幾乎不存在任何獨立的政治主導權和驅動力,就使得班主任必須許以班乾的榮譽頭銜作為薪資,才能敦促他們幹活。可榮譽是具有時效性的,會隨著時間減損,比如我剛選上學習委員很開心,但一個月後就很可能不在乎了。另一方面,榮譽很多時候並不足以完全贖買班乾的付出,比如勞動委員只是個低層班幹,卻要肩負起每天最晚走巡查衛生的職責,吃力不討好。可整套行政班子往往還是能長期保證一定的效率,行政成本 – 榮譽薪資的剩餘價值(由於資訊不對稱,學生幾乎難以發現這點),就是班主任的利益所在。

班主任想要繼續從學生行政班子身上剝削剩餘價值,維護自身利益,以減少自己的工作量(比如親自去收作業、巡視自習課、監督值日等),維持班幹部群體的合法性就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班主任會定期召開班幹會議,讓班幹們在眾目睽睽之下昂首挺胸走進輔導室,就是在透過老師與班幹間的緊密聯絡,來為他們的合法性背書。

重點來了。除了對上之外,要維持合法性,班幹部的組成人員也是很重要的。舉個例子,如果班幹裡只有女生,那怎樣讓男生服氣呢?如果班幹裡只有那些品學兼優的尖子,那怎樣讓調皮搗蛋的差生遵守約束呢?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優等生通常並不會佔滿整個班乾的名額,譬如體育委員之位就幾乎很少留給那些學習好的,而是優先授予班上的體育愛好者和身強力壯者(無論男女);組織委員也幾乎不會任命班上的尖子或一呼百應者,而通常給與那些低調、文靜、乖巧的平凡人。班幹中,優等生自然是佔多數的,可班主任還是得安插入班上各個群體的代表,透過統戰的招數,使得班幹部保有一定的多樣性,以增進班乾的合法性,讓他們能更好地為自己服務。

所以,即使組織委員是完全無用的職位,老師卻仍不會主動撤銷它;即使體育委員和體育課代表職能已高度重合,也卻仍不會被降級為課代表(除了這個職位,還有更名正言順地統戰荷爾蒙爆棚的學生的藉口嘛)。

班主任的利益與之高度相關,自然是更樂於維護班幹架構的現狀,而非去做組織架構上的調整了。

本篇部分內容出自幾年前同名問題下某回答: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6346

7804?answer_deleted_redirect=true

,現在連人帶問題都已經被消失了,我將儲存下來的內容做一些修改和整理後放在這裡,算是魂歸故里吧。

為什麼體育委員是唯一能稱為委員的課代表?

標簽: 委員  體育  班幹  班主任  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