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作者:由 IDEAFUSION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12-14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釉,是包裹在胚胎製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釉料的產生

古代的窯口一般會在山邊挖窯洞,留有一個進氣口和一個出氣口。伴隨燃燒乾草和木材,煙霧蒸騰上升,窯洞壁上產生“油漬”。經過長期聚集,在高溫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層晶狀物質,這層厚厚的結晶,就像掛著一層閃閃發亮的汗珠,當時稱之為

“窯汗”

當窯汗在高溫的作用下融化,滴落在正在燒製的陶器上,人們發現其質地變得更加堅硬、光亮且不易滲水。驚奇之後,古人開始嘗試製作這種“玻璃狀物體”,最終做出了

“釉料”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1]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2]

瓷器製作過程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 摶土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 拉胚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 掛釉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 入窯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 出爐

陶瓷出爐時的“天籟”之音

原始青瓷系

從古至今,人們從未停止對美的追求,包括日常所用的瓷器。匠人們不斷研究,讓瓷器顏色更豐富多樣。

這個過程首先是讓瓷器變白。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原始青瓷繫有三個顏色:青、白、灰。

當匠人們發現,金屬元素加入釉料會對顏色產生影響,比方

“鐵”

在高溫作用下,鐵元素越多,瓷器顏色越深。

一個顏色純正的瓷器,需要反覆調整釉料的配方,溫度的高低,進行成千上萬次的試驗,才能得到。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3]

原始瓷出現於商代中期。以瓷土做胎、表面施一層透明石灰釉,與真正的瓷器相比,仍帶有一定的原始性,故稱原始瓷。

真正的瓷器始於東漢

東漢時期,人們在四峰山小仙壇地區發現了遍地瓷土,當時釉料調製更加成熟,建造了龍窯(長形的窯洞),龍窯可以把爐溫燒到1300度,這些條件為後面青瓷更透,白瓷更白奠定了基礎。

瓷器出現之前,陶器在人類文明中存在了兩萬年,相比之下,成熟瓷器的年齡只有陶器的十分之一。

唐三彩與南青北白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唐三彩是唐代多色釉陶的簡稱,唐代陶瓷中的著名品類。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4]

“事死如事生”的生死態度,決定了唐代皇室用色彩如此明麗的三彩作為厚葬明器,掛厚釉是為了陶器在地下不容易褪去顏色。也許他們想為逝去的親人還原一個奼紫嫣紅的永生世界。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5]

唐三彩含鉛成分,燒製達到釉層熔融狀態時,各種顏色的釉料相互浸潤交融,呈現斑駁陸離的流釉視覺效果,給人以富麗堂皇、變化萬千之美感。

長安集市中一位阿拉伯人盛裝香料的藍色陶罐引起了中國陶瓷商人的關注,這位精明的商人可能看中了一個發財的商機,不久以後,這種鮮豔的藍色成為了絲綢之路的重要貨品,它就是“藍色鈷料”。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6]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7]

唐朝是與西域文化大融合的年代,我們與西亞阿拉伯往來通商密切。

李世民去世的後兩年,伊斯蘭教傳入了中國,伊斯蘭教崇尚藍色和白色,它需要從“鈷”這種藍色礦物質中提煉。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8]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9]

唐代青瓷以南方越窯為主,此時的青瓷綠裡透著一點黃。人們形容越瓷是“類玉,似冰”。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白瓷的出現,是中國陶瓷成為世界霸主最基礎的原因。幾乎後世的所有瓷器都是在白瓷的基礎上再做創新。正因白瓷的潔白無暇,才襯托出青花瓷、粉彩、五彩的明豔瑰麗。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10]

邢窯被人形容“類銀,似雪”。微微閃著一點淡黃,當時人們對鐵元素控制已經成熟,它在胎上塗護胎釉(化妝土),胎質很厚,瓷質堅硬。

唐代詩人皮日休曾為兩窯作詩一首:

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皮日休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11]

秘色,意為秘密之色,充滿神秘感。秘色瓷上供唐代皇室,民間不可以隨意使用,它是“官窯”的雛形。雖然同屬于越窯青瓷體系,但它已經是脫離了綠中帶黃,比其他越瓷變得通透青綠了。

唐代詩人專門寫過一首詩來描寫秘色瓷,徐夤的 《貢餘秘色茶盞》,“貢”就是指上貢。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徐夤

宋徽宗的高階灰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宋徽宗偏愛汝瓷,遵從“靜為依歸”“清極遁世”的清淨感。關於汝窯的出現,坊間故事有很多,畸變有爭議,但不影響汝瓷“瓷器之魁”的美譽。

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 ——柴世宗

宋徽宗的“汝窯”可能與道文化信仰有關,對天的崇拜及對天空色的執著,使他想盡一切辦法燒成“天青色”。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汝窯需用

瑪瑙

製作釉的原料,燒製天青色的溫度是固定值,溫度高了會淺,溫度低了會深,當時用肉眼判斷火溫還非常困難。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12]

除了宋徽宗,乾隆也鍾愛汝窯,不僅僅喜歡把玩,還要題詩刻字:

紫土陶成鐵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辭本契退藏理,宋詔胡誇切事談。——乾隆戊戌夏御題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13]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宋代鈞窯是陶瓷歷史上的一朵奇葩,釉料里加入紅銅配方,達到了”一窯入色,出窯萬彩“的特殊效果,它的釉是乳濁釉,厚重而不透明。我國瓷器在宋代以前,多以單一的青釉做裝飾,鈞紅則開創了一個新境界。

鈞瓷多作為宋徽宗園子裡的花盆,還用做吃飯的碗。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14]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哥窯瓷器釉面潤澤如酥,顏色有炒米黃、青灰等。釉層較厚,釉面開有大小各異的紋片,俗稱“金絲鐵線”。哥窯的開片紋理,是釉的膨脹大於胎的膨脹造成。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15]

哥窯的“金絲”是指黃色的細碎開片,“鐵線”是指黑色的大塊開片。由於長期氧化,黃色細碎開片逐漸變成金黃色,金光燦燦,和沾過碳水的黑線產生鮮明對比,光彩奪目。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南方有一個很重要的黑瓷,福建的建陽窯,又稱“烏泥窯”。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16]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17]

宋時期流行一種叫“鬥茶”的文氣遊戲,由於要觀察白色茶沫,多用黑色盞。宋徽宗很喜歡這種“烏泥窯”,胎是很特別的黑色,加上建陽本地的釉料和草木灰,會窯變出兔毫,油滴和鷓鴣斑。

盞色貴青黑,玉豪條達者為上。——宋徽宗

寫在最後

瓷器的形態顏色不只是去使用和觀賞,還可呈現出使用者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品味,這是瓷器審美變更蛻變的驅動力。

它從陶器時代華麗轉身,將隨著不同時代的特徵,衍生出千姿百態的面貌,這也正是它生命力的所在。

陶瓷研究所丨釉 彩(上)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原創素材版權歸IDEAFUSION所有

標簽: 瓷器  釉料  顏色  宋徽宗  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