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牛創李一男:我就覺得我們能行

作者:由 類星頻道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11-04

​牛創李一男:我就覺得我們能行

作者 I Chris

編輯 I Chris

「整個(造車)過程中,我沒有一天缺過錢。」

「我們也不想定義我們的目標人群,我不想定義年齡段,我們也沒有這個想法,我們也不想跟誰比。」

「那時候(2019 年)我覺得挺好招人的,我們沒碰到任何問題。」

「供應商的資訊我不打算分享。」

「如果你一定是帶三個娃的家庭的話,可能我們就滿足不了他的要求。」

「他(使用者)如果是以鐳射雷達為必要條件的話,可能我們就不能滿足他的要求。」

「我也忘了使用者運營這個問題,我還答不上來上來講實話。」

「我本人的作用主要是參與公司的各個方面我都參與,但很多我不懂,不懂我也聽,學習。」

汽車行業出了一個(可能)比李想、比 Elon Musk 更坦誠的創始人:

牛創新能源創始人李一男。上面這些話,就來自他在 1 小時群訪內的瘋狂輸出。

在採訪開始前(如果你真的不能等,好吧,採訪放在結尾了),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牛創新能源。

牛創新能源,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年輕到即便官網已經上線,但你在幾乎所有搜尋引擎裡都找不到這家公司的網址(

https://www。

niutron。com/

)。

​牛創李一男:我就覺得我們能行

但他的創始人李一男,是一個無需搜尋引擎,就已經流傳在許多中國人觥籌交錯茶餘飯後之間的名字。這主要源於他過於傳奇的職業生涯:

15 歲考入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

23 歲加入華為,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

25 歲升任華為副總裁、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

30 歲創辦港灣網路,成為華為競爭對手,後被華為收購

38 歲出任百度 CTO

40 歲加盟中國移動擔任 12580 CEO

41 歲加盟金沙江創投擔任合夥人

45 歲創辦牛電科技並擔任 CEO

48 歲辭去牛電科技 CEO,加盟梅花天使創投擔任合夥人

也是在 2018 年,李一男再次出發,創辦了我們今天的主角,牛創新能源。

牛創新能源成立於 2018 年 11 月,比蔚來理想小鵬晚,比集度小米又快,從時間維度看,可以算作是第 1。5 波新造車的代表。

李一男解釋說,

牛創的英文名 NIUTRON 由宇宙中最小的不帶電的基礎粒子中子的英文 Neutron 和他創辦的上一家公司 NIU 組合而來。

他個人對理論物理很感興趣,有兩位同學和學弟目前已經是中科院最年輕的院士,而這個詞代表了他對宇宙奧秘的探索與夢想。

NIUTRON 對應的中文品牌名叫「自遊家」

,這可能稍微有點亂,但牛創和「自遊家」及 NIUTRON 的關係相當於車和家和「理想汽車」的關係。你可以理解為一個是企業名,一個是品牌名。

​牛創李一男:我就覺得我們能行

先從產品說起。牛創首款產品自遊家 NV 基於鋼鋁混合車身打造,分為增程和純電兩個動力版本

,牛創官網明確標註著兩個版本分別對應「里程自由」和「極致效能」兩個定位。

從今天的實際體驗來看,

自遊家 NV 的軸距目測在 2900 左右,車長在 4900 左右,大五座佈局,沒有六/七座規劃

,空間體感和蔚來 ES6 類似。

​牛創李一男:我就覺得我們能行

前排搭載的是 12。3 英寸儀表屏 + 15。6 英寸豎屏設計,

方向盤去掉了絕大多數按鍵,只保留了中間滾輪和左右撥動互動設計,和特斯拉 Model 3 非常類似;

扶手箱位置提供了雙無線充電板,支援兩臺 iPhone 13 同時充電;副駕手套箱上方沒有娛樂屏,但配備了一個窄條顯示屏,可以調節和顯示空調等。

​牛創李一男:我就覺得我們能行

造型方面,

前臉最出彩的是左右兩個吉普自由俠式的圓餅大燈 + 越野車探照燈式的那種點陣式貫穿大燈。

下方封閉式的假進氣格柵應當是為了相容增程版,但實際上並不承擔任何功能價值。側方的隱藏式門把手見怪不怪,D 柱假裝了一個電量狀態顯示燈,會在充電的時候動態顯示充電程序和剩餘電量,具體形態和手機充電類似。

​牛創李一男:我就覺得我們能行

尾部一覽無餘,沒有中文「自遊家」的字眼,甚至沒有牛創 Logo,只有 NIUTRON 的大寫字幕懸浮在尾燈之上。

截至目前,自遊家 NV 已經進行了三輪的工程試製,研發測試里程超過 100 萬公里,涵蓋了首輪冬夏測試。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冬季測試。

預計整車將於2022 年 3 月進行小批次生產,9 月 SOP 交付首批使用者。

企業層面,牛創已經完成了5 億美元的 A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 IDG 資本、COATUE 等。品牌總部位於北京,設計和研發中心位於上海,研發、工程和製造基地位於常州。

目前團隊規模接近 1000 人,主要為研發人員。牛創常州工廠佔地面積為 77 萬平米,整體設計產能 18 萬輛/年,初期單班產能 6 萬輛/年。

​牛創李一男:我就覺得我們能行

以上就是牛創此次溝通會的基本資訊,截至目前,我們仍然不知道這臺車的價格區間、動力引數、智慧化相關配置。但我們已經對牛創抱有不低的期待,這部分源於,李一男過去豐富的職業履歷帶來的信任。

在新造車最基礎的門檻「錢」和「人」兩方面,李一男表現出了絕對的自信,包括他直言不諱的

「我自己覺得我大機率應該能夠融得到這個錢(30 億美金)來做這個事情」和「挺好招人的,我覺得我們沒碰到任何問題」。

其次,李一男對造車的門檻也有著充分的預期。在時機方面,他以「本田」為例側面駁斥了「新造車視窗期」的說法:

​牛創李一男:我就覺得我們能行

日本是汽車強國,在日本的企業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知道本田進入汽車行業是比豐田和日產晚了整整 30 年。在這過中間 30 年之內,我不相信日本工業界裡面有沒有別人做(造車),就等到 30 年出了個本田,也許是本田是最後一個做成的大型汽車企業,本田之後是不是也就沒有了?我覺得極大機率中間 30 年肯定還有很多人。

日本的情況是跟中國不一樣,這個東西長江後浪推前浪,你到底哪個浪能行,或者哪個時間點能行,或是某一個特定的浪能行,也許事後就能看得清楚。我們身在當中,我覺得可能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時間會告訴大家唯一的正確的答案。

在很多問題上,李一男的態度都抱著一種無意說服他人的自信和直接。例如,就特斯拉帶頭,蔚小理紛紛跟進的「全棧自研」自動駕駛而言,

牛創走了定義為主,與合作伙伴聯合開發的路線。

​牛創李一男:我就覺得我們能行

但李一男的態度自信到你很難甄別他是真的有全然不同的理解還是鑑於牛創今天的業務形態做出的 PR 話術。

在他看來,「有可能大家認為最可靠的方法,最後還是走不通。核心就是

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唯一的道路和方法。

中國至少有 20 家公司融到了 4 億美金以上的錢在做這個事情(自動駕駛)」。

但無法迴避的是,

至少在 2022 年,自遊家 NV 必須以沒有鐳射雷達的、視覺和毫米波雷達為主的輔助駕駛方案去 PK 蔚小理 LIDAR + 雙 Orin 平臺起步的高階智慧駕駛方案。

​牛創李一男:我就覺得我們能行

如果說在 2018 年消費者對智慧駕駛還不甚感冒的話,在經過 3-4 年持續地市場教育後,智慧駕駛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是不爭的事實。此外,

對比企業內部自研的效率,高效的供應商管理是牛創的另一個考驗。

當然,好的一面是,從採訪來看,李一男對汽車工業的複雜度,對牛創當前的問題也有著充分的預期。標題中「我就覺得我們能行」的自信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

所以,牛創會成嗎?現在還看不清楚,但毋庸置疑,李一男的到來,牛創的到來,會讓中國汽車行業變得更有趣。

*類星頻道整理了牛創創始人李一男的採訪,摘錄如下(有刪減):

李:

這個車的感覺給你們的感覺是一個電車的感覺還是油車的感覺?這一點我覺得可能不同人也許有不同的意見,但是至少從我們的角度來說,第一天開始我們就非常明確,我們是按照一個電車來設計這款車的,不管是平臺架構,還是外觀還是內飾。

大家可以看到前進氣口也沒有大的前進氣口,就算是增程,也是做了大量的隱藏進氣口,不管是增程也好,還是純電也好,它外觀都是一模一樣的,後排氣管也是完全隱藏的,大概是 8 米開外是看不到排氣管的。我們自己內部開個玩笑,

我們增程實際上是個電改油,不是油改電,是電改油搬過來的。

Q:

2018 年 11 月份到現在,節奏是不是有點慢?有沒有再準備下一輪融資?

李:確實我們 2018 年 11 月份就開始做了,我覺得我們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天偷懶,

我也沒有一天缺過錢,在整個過程中也沒有缺過錢。

大家覺得我們做的挺慢的,我也覺得不夠快。

但是我想

好的產品都是打磨出來的

,任何一款產品,汽車我覺得說它簡單,它的流程非常清晰,你必須按照這些流程來做,但是它的細節特別多,所以說它既有大面的平衡,又有無數的細節,既有涉及到大量的設計師的工作,也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工作,也涉及到很多,所以我自己覺得我們的時間壓得挺緊的,這是我想說的,也許別人比我們強太多了。

融資方面,我覺得汽車也都是一個高資金門檻的,毫無疑問。我相信這個是之所以別人也問你之前為什麼沒做汽車,現在想著要做汽車,

2014 年的時候我自己判斷我融不到 30 億美金來做這個事情,現在我自己覺得我大機率應該能夠融得到這個錢來做這個事情

Q:

自遊家 NV 的定位,包括它的目標人群大概是?對於高層的招募是怎樣思考的?

李:

首先我覺得汽車這個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缺對照車型,你做任何一個東西市場上都有很多產品。

大家又問你的目標人群是什麼樣的,我自己覺得我們也不想定義我們的目標人群。我想我們至少探索一下:單身漢能不能買我們這個車,兩個人能不能買我們這個車,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可不可以?我覺得都是可以,

我不想去定義我們的人群,我不想定義我們的年齡段,我們也沒有這個想法,我們也不想去跟誰比。

但最重要的是買了我們的或者是開了我們自遊家 NV 這個車能不能感覺到自己的自豪,當然我們不可能保證我們的車沒有任何問題,沒有車沒有問題,它是個工業品,在生產過程中這麼複雜的工業品一定會出這樣那樣的問題,一定會有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召回,雖然我們努力把它做好,但是一定會出。

但總體來說,

我們能不能讓我們絕大部分使用者就以擁有這個產品,或者是以開這個產品而自豪,這是我們最關注的,我們不在乎跟誰比。

人才的問題,

我們啟動的時間主要招人的時間、高管招人的時間是在 2019 年的時候,那時候我覺得挺好招人的,我覺得我們沒碰到任何問題。

Q:

我們的核心的發展策略?請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產品在智慧化上的亮點。

李:

第一個問題就問住我了,發展戰略我也剛才說了,我們最重要的是能夠給我們的客戶帶來快樂,能夠讓我們的客戶已擁有自遊家產品感到自豪,我們一切的出發點,都是以我們潛在使用者或者我們想象的使用者能不能給他帶來更好的體驗,我們沒有想法要去某一個特定的方向。

智慧座艙是自己開發的,自動駕駛是依靠我們自己定義和合作夥伴來進行開發的。

Q:

大家特別關注我們創始團隊,所以我想問一下我們創始團隊目前在前期的資金投入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整個供應鏈是一個難題,供應鏈有沒有哪些合作伙伴可以透露?

李:

我們的創始團隊的時間都是百分之百投入的,至於說資金我肯定不會來跟你分享。第二個問題供應商的資訊我也不打算分享。

Q:

這次創業對比之前有沒有什麼一些新的感悟?

李:其實沒有,真的沒有,不好意思。

Q:

怎麼看待造車時機?牛創和小牛你都是創始人,如何區隔?外界傳聞你是一個智商非常高的人,然後這個您是測過嗎?

李:

第三個問題,

我的智商好像也就是一般,跟大家一樣。

第二個問題,我們兩家公司是完全分開的,品牌也是不一樣的,在這個品類上面也是不一樣的。

第一個問題我想說的肯定是我們是晚的,不用講。理解這個事情看怎麼理解。我舉個例子,當這個例子可能完全是不對的,場景也發生不一樣:

日本是汽車強國,在日本的企業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知道本田進入汽車行業是比豐田和日產晚了整整 30 年。在這過中間 30 年之內,我不相信日本工業界裡面有沒有別人做,就等到 30 年出了個本田,也許是本田是最後一個做成的大型汽車企業,本田之後是不是也就沒有了?我覺得極大機率中間 30 年肯定還有很多人。

日本的情況是日本的情況跟中國不一樣,這個東西長江後浪推前浪,你到底哪個浪能行,或者哪個時間點能行,或是某一個特定的浪能行,也許事後就能看得清楚。我們身在當中,我覺得可能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判斷,但是這個判斷,反正肯定時間是告訴大家唯一的正確的答案,

我們也不因為某一個投資人說覺得這個事情能行就能行,也不因為有人投了,我們就覺得我們能行,也不因為別人不投我們就不行。

我覺得就試試,我們不是說第一個是探索,我們至少探索一下,然後努力保障。努力這個事情做好,看看怎麼樣。

Q:

NV 這個車型會不會有其他的座椅佈局?

李:NV 這個車就只有大 5 座

,大家問你,你幹嘛不搞 6 座 7 座或者是 4 座。我想就是說我們這麼個體量,我們還是要想給我們客戶一個比較自在,比較從容的感覺,幹嘛要在這麼小的一個相對不是大的體量裡面擠那麼多是吧?

如果你一定是帶三個娃的家庭的話,可能就不適合我,除非他有多輛車,如果他是唯一一輛車的話,可能我們就滿足不了他的要求,

我們也沒有想嘗試著滿足所有的人的要求。

Q:

在智慧駕駛的競爭力上我們怎麼去解決?關於使用者運營是怎麼樣構思的?

李:

我想自動駕駛肯定是一個革命性的,人工智慧帶到汽車行業裡面的一個革命性的技術,但這個革命性的技術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進行不斷的演進。新技術的到來一定要以提升使用者體驗和絕對的安全性為基本前提條件。

我們之所以沒有選擇在第一款車 NV 上面配置鐳射雷達的是原因有多種方面,我不想去一一解釋,但是我們只是覺得現階段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至於說我們的使用者來說,

他如果是以鐳射雷達為必要條件的話,可能我們就不能滿足他的要求。

至於說競爭力的事情,我覺得最不重要的就是競爭力,

最重要的是我們能給客戶帶來什麼東西。

第二個問題我也忘了使用者運營這個問題,我還答不上來上來講實話。

嵇翔鵬:

使用者運營方面,其實我們現在已經組建了使用者運營的團隊,我們做使用者內容,使用者積分,發掘的團隊,包括我們做使用者運營的這些的使用者分級的這些團隊都已經到位了,使用者運營其實也是和新造車,我們也是非常關注運營使用者運營這一塊業務的和其他的新造車,又是採用了類似的,

我們也是直營體系,所以也是採用類似的運用運營的方式。

Q:

怎麼塑造品牌?為何選擇常州?下一輪融資計劃能透露嗎?

李:

首先品牌的樹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說我們拼命宣傳一把,然後把我們說的很牛,然後我們品牌就起來了。

我覺得當然它是一步一步來的,需要我們自己把我們自己產品打磨好,也需要媒體老師充分溝通和充分交流。同時也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使用者,這個使用者真正拿到這些車的這些使用者的實際的使用和體驗,我覺得都是交織在一起的,而且一定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也沒有想要一蹴而就的任何的想法。

這個事情既然做了,我們拿了個榔頭敲了三年還沒敲出個樣子來,我也沒有太急,我講實話,我急也沒用,

品牌這個是比做一個車更難的事情,我覺得更要更長的時間來去慢慢做

至於說選擇常州的話,我本來兩輪就在常州,我自然跟常州就熟悉,

所以就是這個原因,我肯定也選過很多地方,也看過很多地方,但看過的就不用說了,反正最終我們是在這裡。

第三個是融資,

我們下一輪融資還沒有開始啟動

Q:

自遊家相比其他的新造車品牌有什麼優勢?定價能不能透露一個大概的範圍?

李:

(優勢)我說句實話我真說不上來,反正我們就把我們自己的東西做好就行了。

第二個定價現在還沒出來,不好意思。

Q:

企業文化方面是怎麼思考的?

李:

企業文化,我覺得對外對內都是一樣的,你不可能對外是一種面孔,對內又是另外一種面孔。

剛才說的

探索、精進、愉悅就是我們堅持的東西

,我們希望對內也是這樣的。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有不同的可能性,至少我們想一想總是可以的是吧?然後做一個事情,我們還是認認真真把它做了。然後最重要的大家上班也好,不上班也好,大家還是要高興,每天苦大仇深的來掙那份工資錢,也不是我們想要的事情。

Q:

你對新品牌的市場目標是什麼?有沒有銷量預期?品牌偏高階還是偏價效比?

李:我們肯定是高階

,這個是不容置疑的,但不一定高階就是奢華奢侈,我們是要給客戶奢侈的感覺。但我們實際上也不是奢侈,因為大家都知道奢侈品是需要歷史的。

第一個問題我想是這樣的,其實大家都我們在這個行業裡面也都學習,都關注這個問題。

我沒有觀點,因為首先第一個我的車還沒出來,我都還沒有都還沒有上臺,我就沒有資格說這個話到底是第幾,我能不能活,這種話我回答不了,我就沒資格。

但總的來說汽車產業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然後在中國的獨特的供應鏈環境裡面,才有我們生存的前前前期條件。如果可以想象這個市場只有 3 家的話,供應鏈肯定就被 3 家吃完了,怎麼可能第 4 家第 5 家,第 4 家就非常難,第 5 家更難,第 6 家就可以想象。

在中國供應鏈公司太多了,日本的、德國的、歐洲的、美國的、韓國的、國內的、北方的、南方的、國有的、民營的、作坊的合資數都數不過來,

只有在這麼一個豐富的供應鏈體系下面,才使得我們這樣的企業能夠成立出來

,你想我們如果 20 萬臺,很快就達到一個相對規模效應,這個是基本的,為什麼我們能在中國能夠做起來。放到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

Q:

怎麼看待自動駕駛全棧自研?

李:

我想就像我們的讀高中做題目一樣的,一套題目做出來,最後得出結論有很多種解法,這個世界上不是說只有一種解法才能夠解出這個題目來的。有可能是有很多種方法能解出來,也有可能就是別的方法也走不通,有可能是大家認為最可靠的方法,最後還走不通。不知道。

我想說的就是

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唯一的道路和唯一的方法

。我就回答你這個問題,就是我用解題的間接來回答,所以我也不去評價這個事情是必須的還是不必須的。

但我想說的是自動駕駛這個行業,我們看到非常多的公司,大家都在不同的在努力,誰都在努力,不是說只有一撥人在努力,

至少在中國有 20 波人在努力,至少有 20 家公司融到了 4 億美金以上的錢在做這個事情。

Q:

關於銷售模式和銷售渠道?

李:銷售模式我們主要是直營店,因為所有的你剛開始品牌沒被消費者認知的情況下,必須要用,這也是唯一的一個方法。

Q:

在明年的話打算是鋪多少數量呢?

李:

我們明年有一個計劃,但是現在好像還沒打算說,但是我們明年還是準備努力的去。因為消費者的可觸達的點這個很重要,尤其是這樣一個超高價值耐用消費品是極其重要的。

Q:

從小牛電動到自遊家,有沒有什麼經驗或者團隊技術或者是三電這塊的經驗是可以遷移到我們自遊家的。未來會和華為有合作嗎?

李:沒啥經驗,那個東西完全不一樣,沒啥經驗。

我們肯定是探索和領先的供應商合作。

Q:

你個人對於自遊家而言是一個怎樣的角色?你的工作重心在哪一邊?

李:我本人的作用主要是參與公司的各個方面我都參與,但很多我不懂,不懂我也聽,學習。

當然我自己本人的工作經驗,我覺得不管是複雜系統的開發,硬體軟體,還是品牌的樹立,銷售渠道的邏輯的理解,我都涉獵過都看過。還有融資資本市場,我都談不上精通,但是都或多或少知道一點。

Q:

小牛從大的產品的角度來說,你打造得很成功,有沒有一些做產品定義方面,在做整車方面有可以作為借鑑的來說一說的?

李:

我的回答可能又讓您失望了,其實並沒有。

因為汽車的產業的複雜程度和兩輪車不是一個數量級,不是差兩個數量級,而是差三個數量級,所以說是我也想借,但實在借不過來。

Q:

您和李想是否對這個行業其實在私下有過一些探討?

李:

我沒做之前當然李想也給了我很多分享,我問他問題,

李想人很好,他也是知無不言。

當然我正式決定做這個事情,我就沒有交流了,這個事我覺得也是對別人起碼的尊重。李想做的好,我們鼓雙手錶示衷心的祝賀。

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剛才說了我們是

以電車來進行所有的設計理念,我們的增程只是基於電車平臺上面的增程系統

標簽: 我們  這個  牛創  自遊家  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