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清熱名方白虎湯的五個故事

作者:由 研習經方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1-09-14

白虎湯證有關的記載,最早現身於傷寒論中的條文,其條文記載:服桂枝湯,大汗出後 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此湯是由白虎湯加人參二兩(漢代劑量)組成,其實是白虎湯的裁量方,把人參去掉就是白虎湯。

傷寒論條文中,共有3處單用白虎湯的條文,如下:

1、傷寒,脈浮滑,此表有寒,裡有熱,白虎湯主之。

2、傷寒,脈滑而厥者,白虎湯主之。

3、太陽病,脈浮,身無汗,不可服白虎湯。

還有6處記載與白虎加人參湯的條文,如下:

1、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2、傷寒病,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3、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4、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5、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憤反謙語;若加溫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儂,舌上苔者,梔子豉湯主之;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6、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此條記述在金匱要略中)

綜觀上條文,應用的症狀有幾個特點:熱,煩,渴,幹,燥。給人的感覺就是火熱火熱的。顯然這是典型大熱傷津的陽明證。其中加人參的情況較多,可見,仲師是清熱不忘固本。

下面講述民國名醫曹穎甫的幾個真實醫案故事,揭開此方在臨床上應用的點點滴滴。

故事一

民國,滄州一個住在三角街梅寄裡屠人吳某的老婆,生病起有四五日了,摸她的脈很大, 身發熱,出大汗,講話語無倫次。不頭痛,就是感覺口中大渴。當時是初夏,此人老想吃西瓜,家人不敢亂給她吃,就找到曹穎甫來診斷。

曹穎甫當即判斷這是白虎湯證。隨即寫了藥方:生石膏一兩,肥知母八錢,生甘草三錢,洋參一錢,粳米一小杯。(此為清代計量,換算現代克數見附註:中藥劑清代計量單位)。

吃藥後,病人的口渴問題有所緩解。由此可知用藥不誤,明日再服原方。至第三日,仍服用原方。這個時候只是比較初診時略有改善。曹穎甫本來想用犀角地黃湯,因為患者其家境貧寒,仍以白虎人參湯原劑,只是增加石膏至二兩,加赤芍一兩,丹皮一兩,生地一兩, 大小薊五錢,並叫她買西瓜吃。二劑下去略安,五劑全愈。

診療過程中,還有點小插曲,該患者丈夫因為手頭緊的問題,對曹穎甫說,不怎麼喜歡,如果治不好,就不醫了。曹穎甫當時對他講,你以錢為重,我以人命為重,我來不來,你就不要過問了。前後共六診,兩次易方,竟得全愈。

故事點評:

本案處方原為白虎加人參湯,使用西洋參替代人參,可見仲景原方中人參與西洋參無別,取其生津補氣之效。因人參入藥品類較多,應以生曬白參為主,因紅參性溫,本證應慎用。

石膏清熱,人參養陰,養陰用來輔助清熱的不足,同屬作用於裡,並不像白虎加桂枝湯、桂枝加大黃湯這種表裡兼有的。後來的醫家,在白虎湯中加元參、生地、麥冬之屬,其實就是人參的變通使用。

故事二

浙江有個姓徐的人,住在鸚腹湖浜, 不農不儒。平日遊手好閒,娶了老婆後妻子日子苦了起來,尋思開始養家。於是他記記醫方,懸牌療疾,還時不時賺點蠅頭之利。很多人都知道他底蘊,不願找他看病,此人日子也不好過,吃穿不好,天天遊獵,尋病而醫,還經常蹭飯吃。一日,有隔裡姓朱的人,偶觸傷寒,八日而死。此人聞訊,貿然前來。入門口時,病人屍體已移房出堂。徐按其胸,說:心口尚熱,可醫。

因夏天炎熱,家屬急於出殯。又知道此人不精通醫術,無人聽從。徐自己拿筆開出白虎湯一方,叫死者家屬迅速撿藥。

死者的弟侄說“你又不是華佗,吃飯都成問題,還能救人?不如給我幫手,我管飯”。徐講:氣雖絕,胸尚熱,死馬還須當活馬醫之。你給我百枚銅錢,我去撿藥,能救生,是你家的神氣,不能救生,就算是我借的錢。”其弟侄厭他纏繞,給錢他撿藥,徐自煎自熬,以湯藥灌死者之口,竟順受而下。一會,死者手微動,口有氣。調理數日而愈。徐的名聲大振。自此一醫,徐開始得意起,認為白虎一湯能起死回生,況病而未死之人?,於是凡遇病者就開白虎湯。不到二個月,醫死了十多人,還被人拷打,而被他醫好的姓朱的人卻活了二十餘年。

故事點評:

可見白虎湯活用,可以救人於生死,誤用卻足以使用人亡命。中醫用藥,其核心還是在於辯明病機所在。

曹穎甫認為“病於寒者得火而喜,以為天下莫火若也。病於熱者得水而喜,以為天下莫水若也。蓋狙於一偏者,必有一偏之蔽”。如果不精通醫理,隨證處方,往往會出現擅用以姜、桂之藥得效的人,不敢用涼剤;而以苓連奏功者,卻不敢用溫藥。如果辯證不當,用藥不當,甚至有喜歡使用寒瀉之藥的醫生,以瀉藥而殺人,偏於補藥的醫生又以補藥殺人。這些都是沒有辯準病證的後果,無論古方時方,任何方劑都是一把兩面刀。

故事三

曹穎甫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江陰繆姓女, 住在小西門寓所。偶受風寒, 給她開了輕劑桂枝湯:桂枝二錢,芍藥三錢,甘草一錢,生薑二片, 大棗三枚。

吃藥後,有汗出,頭痛減少,寒熱也止。不料一日後,又發熱, 脈象轉洪大,身煩亂,又給她開白虎湯:生石膏八錢,知母五錢,生甘草三錢,粳米一撮。吃藥後,情況沒有好轉。

次日,又繼續服白虎湯,誰知知身熱更高,煩躁嚴重,大渴引飲,汗出如漿。 這一次加量石膏到一兩,生甘草五錢,粳米二杯, 大、小薊各五錢,丹皮五錢。

服藥三大碗後,神志略清,頭不痛,煩躁亦安,口渴大減,次日天藥。至第三日,熱又發,而且加劇,周身骨節疼痛,思飲冰涼之品。夜裡還叫她兒子取自來水飲,幾乎飲盡一桶。

因思此證乍發乍止,發則加劇,熱又不退,證大可疑。論證情,確係白虎湯證,其勢盛,則用藥亦宜加重。第就白虎湯原方,加石膏至八兩,其他藥一樣。仍以大鍋煎汁冷飲。服後,大汗如注,溼透衣襟,諸症悉除,不再復發。惟大便不行,用麻仁丸二錢,芒硝湯送下,一劑而好。

故事點評:

產生白虎湯證的原因有由直中天時之熱而起,有由自身積熱而起,也有不是直接起於熱,而由寒化熱, 即由桂枝湯證轉為白虎湯證者,本醫案所述的情況就是。

傷寒論講:“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是即由寒化熱之明證。它的意思就是:“有患桂枝湯證的人,醫者認證沒有錯誤,開桂枝湯。服藥後應熱退病除,但病者忽大汗出後,反大煩渴不解,脈且轉為淇大。是因為患者素有蘊熱,因藥引起,或藥量過劑所致。這種情況不要怕,可以白虎加人參湯。其屬有蘊熱者,可以順便除之;其屬藥量過劑者,也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

白虎湯與桂枝湯這二個湯很有意思,桂枝湯是溫和腸胃之方;白虎湯則為涼和腸胃之方。桂枝證是腸胃失之過寒,故當溫之,溫之則能和。白虎證是腸胃失之過熱,故當涼之,涼之則亦能和。桂枝湯證是腸胃之虛寒所致,或由於病者素體積弱所致;白虎湯證則腸胃之實所致,或由於病者素體積熱所致;或由於由寒化熱(這是腸胃機能自我保護,但無法控制,不能自己)所致;或直接受到熱邪所致;臨床表現上可能還會出現多種原因兼有,來路不一,證狀參差,無論什麼情況,方劑可能有所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桂枝湯有桂、芍以激血,生薑以止嘔,同是溫胃;白虎湯之石膏、知母同是涼胃。 大棗免胃液之傷,粳米求胃津之凝,餘下甘草一味,同是和腸, 防其下傳。

這兩個藥方兩相對應,則患桂枝湯證者服桂枝湯,無異於冬日飲咖啡茶;見白虎湯證者進白虎湯, 不別於夏月飲冰雪水,溫涼既得,舒適恰同。這種道理很簡單,小孩子聽了也會懂,誰說仲聖之道有那麼複雜呢?

治白虎湯證之直起於熱者,用白虎湯;治白虎湯證之由寒化熱者也用白虎湯。無所謂傷寒,無所謂溫熱,硬是將病要為傷寒、溫病來治是不合理的。

故事四

曹穎甫的一個友人的女公子,僅三歲,就得了患消渴病。每 夜要大飲十向次水,每次二大杯,不給她喝就吵鬧不休,小便也很多,大便不行。脈數,沒有其他不舒服。曾到某保險公司的西醫治療。逐日用灌腸法,大便方下, 否則不下。醫生叫她不要多飲水,但事實上不可能,治療多日無一效果。

曹穎甫診斷為白虎湯證也。開方:生石膏四錢,知母二錢,生草錢,半粳米一撮,加其他生津止渴之品,如洋參、花粉、茅根之類,五劑病好。在孩子餘熱未清的情況下,因孩又不肯服藥,就停止吃藥。過了五日復發。仍與原方加減,連服十五日,方告全愈,口不渴,而二便如常。先後計服石膏達半斤之重。

故事點評:

西醫往往見大便不通用灌腸法,而中醫則辨其脈數口渴而用白虎湯。醫醫叫對症療法,中醫叫脈證治法。然而對症療法卻求療不療,脈證治法不治自治,中西醫之高下一比可分。

故事五

民國六七年間,山東人楊宜德在吳門服役,為先兄衛兵,患腹部膨脹,不能換衣服有二月,但特別能吃飯,而且腹大幾如五石瓠,甚至行坐不得。

營團各軍醫百治乏效,於是出外求醫,也是無效。到滄洲求診於曹穎甫先生。曹穎甫閔其情,復憐其貧,即令服生石膏半斤。第二日,病依然, 於是由半斤加到一斤。至第四日,又加至二斤,大便就開始大下。全部是黑糞,堅硬如石,約二便桶,體腹頓時瘦削,只是人覺得特別疲倦,於是曹穎甫令止服,改開四君子湯大劑,凡調理三月痊癒。

故事點評:

此病為中消,膽胃之火特重,特別能吃飯;因特別能吃,膽汁都在胃裡幫助消化了,所以不能下輸,以大便不行。重用石膏以清胃熱,使用膽汁得下,則大便即通。這是一個少有的單味使用石膏去治消渴症的案例。其原因故事中講了,曹穎甫憫憐患者的病情和貧苦,才這樣開方。可見,曹穎甫先生不得醫術精湛,醫德也無量。

附註:中醫劑量清代計量單位

1石 = 120斤 = 70800克

1斤 = 16 兩 = 590 克

1兩 = 36。9克

1錢=10分=3。69 克

1石=2斛=100000毫升

1斛 =5鬥 = 50000毫升

1鬥 = 10 升 = 10000毫升

1升 = 10 合 = 1000毫升

1合 = 100毫升

1引 = 10 丈 =355釐米

1丈 = 10 尺 = 35。5釐米

1尺 = 10 寸 = 3。55釐米

1寸 = 10 分 = 2。31釐米

標簽: 白虎  桂枝湯  曹穎甫  人參  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