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如何選擇一家律師事務所(商事篇)

作者:由 非著名法務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18-08-28

找律師,就如同選購商品一樣,千差萬別,對於任何一位沒有接觸過法律行業的人來說,總會誤以為找到一位律師,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殊不知,律師的水平高低,服務的方向及領域的匹配與否,以及服務質量的高低與否,在產生實質的接觸之前,都會是一個問號。

最怕的結果是找到一位做繼承的律師來幫忙打理婚姻的Case,或者是一個大雜燴律師代理了一個公司的法律顧問。

今天,我們從行業的特點,來梳理一下,到底是應該找律師還是找律師事務所。

首先要說明的,律師服務其實也就跟商品一樣,分著具體的類別。大

致可以分為,民事案件律師(就是辦理離婚、拆遷、繼承、民間借貸等等這類個人類案件)、商事案件律師(就是辦理公司、企業類案件及事宜的律師)、刑事案件律師(就是代理刑事案件的律師)

以服務內容來分,也分為訴訟律師和非訴律師,訴訟律師的意思顯而易見就是代理訴訟出庭類案件的律師,非訴律師則是那些提供非訴訟類法律服務的律師,通常包括出具各類法律意見書,提供交易架構設計,提供各類交易規則設計以及交易檔案的律師。

以北京的律師市場來說,

北京有3萬名左右的律師,分佈在3000左右的律師事務所當中(2018年北京律協公佈的數字)

。律師也基本上是依附在律師事務所的個體單元下生存,所以律師事務所的定位就基本上定義了律師的業務發展型別(當然也有很多的律師都是掛證在律師事務所,自己單獨接案子,這種模式後續會展開來說)。

如果以綜合性來說,金杜、中倫、君合、環球、國浩、方達這些律師事務所的綜合實力還是處在全國律所的領先地位的,只不過他們主要以跨境及證券、IPO服務類為主,無論是收費還是服務質量都是在國內屬於個頂個的,非一般公司或者個人能夠聘請得起的。

這些被律師圈內人士稱之為“紅圈所”的一線律師事務所,統一的特點是,起家都比較早,幾乎都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來的,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都有了濃厚的人才和品牌積累,基本上拿走了全國法律服務市場上絕大多數的份額。

那些企業家大業大的,有足夠法律服務預算的,可以把這幾家作為備選,從中去篩選一下,如果是上市類的事情或者海外併購類的業務,也最好是去找他們詢一下價格。

其次要說的是,盈科、京師、大成這一類的律所,大成跟英國的律師事務所合併後,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律師事務所,盈科和京師也緊隨其後,在律師人數上來說,都已經形成了絕對的規模效應。

大成、京師、盈科也都是是綜合類的律師事務所,也聚集著大量的優秀律師人才,律師事務所內部也有著詳細的業務分類。

綜合類的律所,還有煒衡、天馳君泰、蘭臺、嶽成、京都、中倫文德、競天公誠、中聞、兩高、浩東、康達等等這些律所,基本覆蓋了民事、商事、刑事各類案件的服務領域和範疇。

同樣也有著大量的律師掛靠在這樣大型律所裡,打著大所的招牌來招攬業務,但服務的質量有的並不敢恭維,筆者身邊的不少朋友吐槽過其中的某家律所的律師。

很多人並不理解“

掛靠律師

”,法律法規是不允許律師以個人身份進行職業的,要求必須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名下進行職業。

以前,北京乃至全國都有不少律師事務所,不是以提供法律服務衛生,而是收取律師的掛靠費而生,即便是現在,北京市場上也有不少律所在收取律師的“掛靠管理費”,根據使用律所場地和裝置的不同,每年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

這類掛靠的律師,之所以選擇這種模式,要麼是對自己的招攬業務的能力比較自信;要麼是想要有個時間自由,不能到律所坐班的那種;還有一類是拿了律師證,並不從事律師的事務,而是跑到公司當個法務。北京市場上3萬名律師裡,有不少律師是這種的生存模式。

掛靠的律師,除了能夠獲得大型律師的品牌優勢之外,根本得不到大型律所專業委會的業務支援或指導,所以選擇律師的時候,千萬不要只看他的名片上的辦公地址,還要看這個律師是不是真的在這家律所辦公,有沒有辦公室,有沒有工作崗位。

選擇了掛靠律師,基本上就等同於選擇了萬金油。絕大多數的掛靠律師基本上是什麼業務都做,但什麼業務都不專的那種。時間上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在業務上自然也不會有特別深入的研究與思考。

當然,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還是有個別掛靠律師在自己專屬業務領域深度耕耘的。但基於個人或者企業客戶的利益考慮,在選擇律師服務的時候,應該選擇是律師事務所,而不是律師。

如果再具體說到商事業務,又依內容的不同分為:

金融證券、公司治理、投融資、破產清算、併購重組、公司法律顧問、爭議解決、訴訟與仲裁等等。

如果你要選擇商事業務,上面提到的那些大型的還是綜合性的律所都是具有商事法律服務內容的,金杜、中倫、君合、環球、國浩、大成、盈科、京師、煒衡、天馳君泰、蘭臺、嶽成、京都、中倫文德、競天公誠、中聞、兩高、浩東、康達等律所也都有商事法律服務的業務板塊。

商事業務是律所發展壯大的重要業務板塊,如果說律師事務所僅僅依靠個人的訴訟業務來支撐整個律師事務所大的業務的話,那會是非常吃力,並且現在國內法律服務的個人市場依舊是處於一個比較小的規模,任何一家律師事務所也都不可能依次來實現較大的發展。

中型的律師事務所也都會有商事業務,像君澤君、中諮、安理、德和衡等等也都是具有商事法律服務業務的,並且也都是活躍在商事法律服務市場多年的律師事務所。

商事法律服務的更加垂直細分化,將成為趨勢。

大而全的律所經營模式在過去被市場認可,而今天服務的垂直化也呈現出一股新的潮流。越來越多的人,從大所走出來,專注在細分的市場領域,因為專注所以可以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可以為企業客戶創造更高的價值。

隨著市場的發展,商事法律服務的市場更加細化,也出現了一批精品的律所為企業和公司提供專項法律服務。像世輝律師事務所這樣的,專注於給新經濟體公司提供投融資服務的律師事務所;像顏謹律師事務所這樣的,專注於為企業提供公司治理及法律顧問服務的律師事務所,以及其他更多在商事業務的垂直細分市場取得了不錯成績的律師事務所,成為商事法律服務市場的一股新氣象。

談到這裡,也必須要說的是,很多公司認為,我們已經有法務了,不需要找律師事務所了,這是一種極為狹隘的概念。

在招聘市場上能夠找到的法務,大多是隻具有公司法務經驗,並不會像律師事務所擁有那麼多事項的處理經驗。

以訴訟為例,常年在公司的法務出庭再多,可能也就一年3-5個庭審,大一點的公司,把這個數字翻個倍,就已經算很大的。但是當公司出現較大的訴訟爭議時,這樣的庭審數量真的不能算作是有經驗,一旦敗訴,公司成大的巨大的敗訴風險。

其他非訴的商事法律業務,也是同理,公司決定發行債券,很多法務都分不清楚公司債和企業債,怎麼能夠把其中的細項做的更加完善。

即便是已經有法務,也要選擇一家專注商事業務的律師事務所進行合作,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專案執行的風險和時間。

最後一點,為什麼不能選擇單獨的律師為公司服務?

前面,已經說了,之前的律所不少是以律師掛靠為生的,現在也依然有不少律師是以掛靠的方式在律所。

單一律師承接業務的,大多沒有團隊支撐,在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一般都得不到及時的調配和支援。不要過度放大“律師”的概念,團隊的力量永遠是大於個人,縱使是航母級別的金杜,在提供企業法律服務的時候,也都是以團隊作戰。

以上這些僅僅是對於法律行業的一點觀察,希望能夠幫到那些面臨選擇法律服務的個體或者是企業,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民事篇】及【刑事篇】,後續也會陸續發出來,供大家參考使用。

標簽: 律師  事務所  商事  服務  業務